九州河山皆华夏-第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帅放心!庞岳深受朝廷厚恩,深受大帅厚恩,必定会效法先父,誓死追随大帅,为国尽忠!”庞岳的语气很是坚定。
黄得功赞许地点点头:“很好。今天找你来的第二件事,就是要告诉你,我军很快就要再次开拔了。”说到这里,黄得功的脸色沉了下来:“鞑子已于三日前推进到江北,李本深、杨承祖还有花马刘那帮吃里扒外的鸟人未作丝毫抵抗,全都投降了鞑子。史阁部也于四月二十五日殉国。兵部的加急塘报于今日酉时送到,命令我军火速回援京城。”
庞岳的心猛地一颤,这一时刻终于要来临了!尽管对这段历史已经了如指掌,但他还是难以平静,内心中各种感觉在猛烈地交织着。
黄得功没有理会庞岳的反应,继续说着:“我军已经休整了两天,且京城局势危急,再不能等下去了。我决定了,明日一早,大军便立刻开拔。”
庞岳心里盘算了一下不是要告诉黄得功,弘光皇帝“可能”会在明天逃出南京,清军也“可能”会在明日突破长江。但这个念头只出现了片刻便被他无情地扼杀了,毕竟,自己现在是一名武将而不是算命先生,总不能用“夜观天象”之类的虚词去做解释。再者,就算告诉了黄得功,又能改变得了什么?自己可没有那么好的口才,能够用合情合理的依据劝说动黄得功放弃南岸,暂避清军锋芒,转战南方以图东山再起。
作为一名穿越者,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穿越前发生的悲剧仍朝着原来的轨迹发展。庞岳在心中发出这么一声感叹,但仍然没有放弃,小心翼翼地向黄得功问到:“大帅,鞑子已经兵分两路向江南扑来,如今这长江南岸有一战之力的兵马,除了我们军镇之外,只怕寥寥无几。到时候,若我军与鞑子作战失利,这局势该如何收拾才好?”…;
一听到这话,黄得功的两道如刀的目光向庞岳看来。庞岳被这两道目光看得浑身不自在,又不好再开口,便垂下了头站在一边。
黄得功收回了目光,又低头想了一会儿,才重新打破了帐中的沉寂:“泰之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这局势确实已经愈发严峻。鞑子早有窥伺江南之心,我也不是一无所知。但我本以为,江北的花马刘、李成栋等人好歹有着十几万人马,多少能抵抗一阵子,我这才放心挥师西进迎击左逆。没想到,那帮鸟人竟让鞑子兵不血刃直抵长江以北。这战况,对我军来说,确实极为凶险,但我等又能如何?也跟花马刘那帮鸟人一样投降?”
黄得功一边渡着步子一边说着:“我军现在能做的,唯有尽快回援京城,以便让朝廷有时间召集各路兵马勤王。要是将来真如泰之所说,我等也只好保护陛下南撤。不过,泰之,这些事情你暂且不要想太多,把眼前的事办好再说。”
庞岳也不好再说什么,抱拳行了一礼:“是,大帅!”
这时,徐勇进来通报:“大帅,各位将军都来了,已在帐外等候。”
黄得功答了一声知道了,又对庞岳说到:“泰之,我还召集了其他将官议事。你先回去吧,让你部人马早些做好开拔的准备。”
庞岳行礼过后告退。
*********
弘光元年五月初九,铜陵东北三十里,长江边上的一个小渔村。
几名渔民吃过早饭,正要去江边开始一天的劳作。突然,西南方向突然传来一股排山倒海般的声浪,大地似乎也跟着颤抖起来。几名渔民不由得一惊,其中一个经验丰富的老者更是直接喊出了声:“有大军过来了,快让乡亲们藏起来!”
在这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年代,作为普通百姓,无论对哪只军队都不得不提高警惕。世事无常,有时候可能昨日还属于王师的队伍,今日便会摇身一变成为杀人不眨眼的魔王。在全副武装的军队面前,平民百姓可没有丝毫抗拒的资本。惹不起却躲得起,经验丰富的村民们得到消息之后不敢有丝毫怠慢,放下手中的一切活计,以最快的速度藏了起来。
没过多久,村外的官道上,出现了几队并排而行的骑兵,在他们身后,红色的人流一眼望不到边。耀眼的铠甲,如林的长枪,寒光凛凛的刀盾,雄浑而又不失齐整的脚步声,全都透着一股几乎让人窒息的杀气。
这支军队路过小渔村时,没有丝毫停留的动作,大股的人马排着整齐的队列从官道上呼啸而过,似乎当小渔村不存在一般。
见大军并没有进村,村民们都松了一口气,胆子大的纷纷从藏身处探出头来观望。
“看,那旗子上写着一个黄字!”一名粗通文字的村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发现告诉身边的同伴,“那是靖南侯黄得功黄侯爷的兵马,前些日子去咱们这里路过去平定叛乱的,如今他们得胜归来,想必那叛贼也已经被扫平了!”
“是黄侯爷的队伍啊!那可是真正的王师!从不与咱们平头百姓为难的!”
“是啊,如今叛贼被平定,想必以后的日子也会好过了!”
“别藏着了,乡亲们都出去看看吧,靖南侯的兵马不会伤害我们的。”
……
村民们七嘴八舌地道,已经有人三三两两地朝官道边赶去。…;
行军队列中,正在马上观赏者明末乡土风光的庞岳看到,官道边的村子里,陆陆续续地跑出来了一些村民。这些衣衫褴褛的百姓一走到离官道不远的地方便跪了下来,冲着大军磕着头,嘴里还喊着什么,脸上居然都带着欣喜。
“史载,黄得功部军纪严明,很多地方的百姓都为他的品德所感动,甚至还给他修了生词,看来,这绝非空穴来风。”庞岳在心中默念着,同时,如同前几日被士兵们感动过一样,他再次被这个年代里这些可爱的百姓深深地感动了。与士兵相比,百姓更容易满足,只要有口不至于饿死的饭吃,有个勉强能遮风挡雨的容身之所,他们便会想尽一切方法去感恩,感谢神,感谢所有能给他们这两样东西的人。而当外敌入侵、迫使他们改变祖宗留下来的衣冠、发式之时,他们当中又会有大批人爆发出让敌人都不敢正视的力量。直到后世,有心人依旧能从一本本“漏网”的史料中看到那悲壮的一幕幕。
看着路边越跪越多的村民,庞岳的眼眶湿润了,心中似有千言万语要表达却又什么都表达不了,最后千言万语都融为一句:“我华夏子民——万岁!”
第五章 城头变换大王旗
弘光元年五月初九日夜,南京皇城,乾清宫东暖阁。弘光朝内阁首辅、东阁大学士兼都察院右都御使马士英,坐在椅子上眉头紧锁。一个身材有些发福的中年人则在暴走着,此人正是弘光皇帝朱由崧。
“那帮混人!混蛋!”朱由崧不顾一国之君的风范,一边暴走一边破口大骂,“平日里一个个以正人君子自居,以忠臣直臣自诩,如今东虏已经打过长江了,那帮混账倒成了哑巴聋子和白痴!元辅,今日的朝会你都看见了吧?啊?都看见了吧!”
今日黎明时分,清军梅勒章京李率泰带领明朝降将张天禄、杨承祖等人在瓜州以西十五里处乘船渡江,又在金山卫击败明江防水师郑鸿逵部,登上了南岸,占领镇江。消息传回南京,当弘光召集文武百官商议对策的时候,去年三月份在京师的一幕再次上演,不管弘光怎么放下姿态,都好像在同空气倾诉一般。
马士英当然知道弘光嘴里的“混蛋”是指哪些人,叹了口气,但并没有说话,仍然低头思索着什么。
弘光越说越激动,一张肥胖的脸也似乎有些变形:“如果仅仅是无能也就罢了!朕就当做做善事替老天爷养着这帮废物!可这帮混账却成天无理取闹!没错,朕确实算不上什么圣君!但他们就真当朕是傻瓜白痴、什么都看不到吗?!”
一脚踹翻龙案之后,弘光继续骂道:“先是拿两个子虚乌有的先帝三太子和童妃说事!那个什么三太子早就被王铎揭穿了,那个童妃,朕也早就澄清过,朕从来就没有见过那个女人,那是个冒充的!就差指着列祖列宗向他们发毒誓了!他们就是不信,就是要胡搅蛮缠!
后来居然还谣传朕是冒充的!太后也是冒充的!天下居然有这种混帐存世!要不是他们胡乱造势,左良玉哪儿来的借口作乱?!这下好了,东虏已经过了江了,他们倒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了!”
弘光狠狠地发泄了一通,胸膛剧烈地起伏着,见马士英仍然没有说话,便不顾一切地放下了姿态,语气中带着哀求:“元辅,如今这朝中,朕能信任的大臣,也就是你了。你赶紧替朕想个法子出来啊。”
马士英跪下向弘光行过礼之后,说到:“谢陛下的信任。老臣刚才想了很久,如今这形势凶险万分,想来也只有这一个法子了。”
“哎呀,元辅,都什么时候了,这些虚套就不必了,快说吧。”弘光仿佛扎住了一根救命稻草,赶紧把马士英拉了起来。
“陛下,如今东虏来势凶猛,京营难有一战之力,唯今之计,恐怕只有暂离京城避敌锋芒了。”马士英的声音有些嘶哑,也充满着无奈。
弘光眼中希望的光芒迅速消去,整个人都愣住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开口道:“唉,前几日,保国公也向朕提过这个建议。当时,朕想到,去年,我大明便丢失了京师,如今若再丢了京城,太祖的陵寝所在,那大明的颜面何存?况且,还有长江天险和靖虏伯的水师,京城也并非不可守,所以朕就回绝了他。不过,如今东虏已经过江,朕也不得不考虑一下元辅的提议了。”
马士英道:“陛下,东路已于今日占领镇江,可能就在这两日便会进犯京城,形势凶险难料,还望陛下早些做决断啊!”…;
“召各地兵马勤王的诏书发出去了吗?”
“回陛下的话,勤王诏书均已发出,只是这东虏已经过江,怕是远水解不
又在屋中暴走了几大圈之后,弘光终于一咬牙下了决定:“好!就按元辅说的办吧。你说,往哪边走?”
马士英早已拿定了主意:“陛下,如今南直隶、湖广均已不可守,而浙江还在我大明的控制之下,有数万大军可以依仗。老臣窃以为,陛下可前往浙江暂避。”
弘光点点头:“就这么办吧。元辅,你快出宫去准备一下护驾的兵马,朕与太后也要准备一下。这种事,宜早不宜迟。”
马士英又问到:“老臣这就去办。此外,要不要告知……”
没等他问完,弘光便不耐烦地打断了他的话:“告诉他们干什么,记住,谁也不用告诉。那帮浑人得到了消息,朕就走不了了。你一人随驾就行了。”
“老臣领旨”马士英叩首行礼过后,匆匆告退。
……
五月初十凌晨,弘光皇帝与邹太后在马士英父子率领的勇卫营官兵保护下,由通济门出南京城,仓皇出逃,朝浙江方向而去。天亮之后,得知皇帝和首辅大学士均已出逃的消息,南京城中乱作一团。
五月十一日,弘光帝一行在溧水县被乱兵冲散,混乱中,马士英次子马銮护着弘光朝太平府、芜湖方向而去,准备前往黄得功军中暂避,马士英则保护太后往杭州方向奔去。
五月十二日,弘光帝在马銮的保护下抵达太平府,太平府知府不辨真伪,闭门不纳,于是一行人在郊外扎营留宿。十二日夜,得知弘光帝出逃消息的兵部右侍郎阮大铖、左侍郎朱大典在太平追上弘光帝。朱大典要求入城,被再次拒绝,在得到弘光的默许之后,指挥勇卫营攻破城门,一行人得以入城。随后,回援京城的黄镇先锋邓林祖部抵达太平,得知弘光已至太平,赶紧派人飞马回报黄得功。
*********
五月十三日,太平府察院,弘光临时行宫。
“陛下,为何要弃城而出啊?”刚抵达太平府的黄得功见到弘光帝,匆匆行过礼之后便迫不及待地大声问到,“陛下若坚守京城,还可以调集各路兵马回京勤王,局势还能扭转。陛下这一出城,南岸之地将尽为鞑子攻占,这要我等如何收拾才好?!”
黄得功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异常激动,铁骨铮铮的一条汉子竟落下了几滴泪。
弘光帝一张肥胖的脸此时也早已变得苍白,看到黄得功落泪,更是悲从中来:“黄将军,朕也想过坚守京城,可是东虏已经过江,勤王兵马却不见踪影,朕不得不暂避敌军锋芒啊。如今,朕也只有黄将军的可以依仗了,呜呜……”
黄得功亦是失声痛哭,在场之人无不落泪。
之后,弘光抹了抹眼泪,让左右端上酒来,自己先敬了黄得功三杯,再次倾诉到:“如今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