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河山皆华夏-第19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方便,一时也用不上。目前,庞岳主要把精力放在招募造船工匠和训练新募集的水师官兵上,一边训练新成立的内河水师,一边等着马元成和邢彪等人的消息。
在这种平静而忙碌的日子里,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不知不觉就到了六月底。(未完待续。)
一百三十六章 伏波营
ps: (感谢“天下纵横有我”、“党指挥枪”、“天山白石头”书友的打赏!)
六月三十日,前去平定粤东的马进忠部赶回了广州。他们此次的进剿也算顺利,除了盘踞在长宁县城的残余清军进行了抵抗、招致了一场战事之后,其余的清军和拥清地方武装大都是望风而降。仅仅一个月的工夫,粤东各主要府县便再次改旗易帜,归回大明治下,再加上已经平定粤北、粤西,整个广东的战事基本上已经完全了结。至于广西,清军先前侵占的地区并不是很广,而如今李成栋部已经全部灰飞烟灭,被他们临时扶持起来的那些新附汉奸军自然也就成不了什么气候。并且,原两广总督瞿式耜、广西巡抚曹烨等文臣都在广西,原来的两广明军也有许多撤到了那里,对付起那么一点残余汉奸军来应该不成问题。
如此一来,如果短期内清军不再大举南下,那两广之事便足以宣告平定。而广东的光复对于南明朝廷来说,几乎算得上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胜利。自从万历年间的萨尔浒之败以后,大明面对建奴便再也没有一场像样的大胜,至于收复失地更是难以办到。而如今,大明的军队却在不到一月之内便彻底歼灭了广东的清军主力,使得一省光复,这虽然有清军本身实力不强、兵力单薄的因素在里面,但消息传出之后,依然有广大心向大明的忠臣义士为之振奋、鼓舞。
不过,庞岳为筹建海上水师而采取的前期措施却不怎么顺利。到了七月初。被派出去打探福船图纸下落、寻找造船工匠的两路人马都没有什么收获。据马元成和邢彪派回来报信的信使称,到目前为止,马元成和邢彪几乎都是还是两手空空。虽然他们在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少量曾参与过打造海船的工匠,但这些工匠所掌握的都不是核心的制造技术,对整个造船计划并没有多大帮助。
面对庞岳的询问,回来复命的信使道出了其中的一些原因。
当年,以郑芝龙为首的海盗集团“十八芝”乃东南一带的海上一霸,成立不到两年便消灭了由原福建水师提督俞咨皐所统率的福建、浙江水师以及买办武装海商漳州帮许心素。面对这一心腹大患,朝廷在多次进剿无果的情况下便以高官厚禄为条件对其进行招降。不得不说。这一方法远比武力进剿有效。在利益的诱惑下,再铁的交情也会生锈。于是,十八芝内部很快便分为了两派。一派以郑芝龙为首,赞同接受明廷招安,另一派则以刘香为首,拒绝归附朝廷。曾经的结拜兄弟们就此决裂、开始针锋相对。不过。这场斗争最终还是以郑芝龙的胜利而告终。得到了朝廷支持的郑芝龙凭借着优势力量在很短时间内便扫除了十八芝内部的刘香等反对者,并得到了朝廷所赐予的合法外衣,实力不减反增,成为了大明东南独一无二的海上霸主。
发迹后的郑芝龙不仅垄断了海上贸易,也垄断了造船技术。本来就是海盗出身的郑芝龙深知造船技术的重要性,不愿让其余人威胁到自己的的地位,于是便将福建、广东境内的大部分造船技师和工匠全部聚集起来,控制到了自己手中。以至于后来的某些海商需要添置海船时还需要向郑芝龙购买。再后来,郑芝龙降清。郑氏集团分崩离析,这些工匠和技师或被清军掳走,或逃出是非之地隐姓埋名,所剩者寥寥无几。这也就给马元成和邢彪的寻找带来了极大困难,有一次,他们甚至已经打听到了某个曾经的造船世家所在地,可兴致勃勃地前去一看才知,这个家族原先所拥有的那些年富力强的技师和工匠早已被郑芝龙招募而走,剩下的工匠也大都因躲避战乱远走他乡,废弃的船厂中,一座座船坞也已经长满了野草,早已不复当年的繁荣。
邢彪和马元成有心继续寻找下去,但此事恐怕再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新的进展,于是便先派出信使回广州向庞岳复命,自己则继续留在当地留心打探相关的消息。
庞岳虽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预料,但等到确定了这一情况之后,依然感到有些失望。看来,自己当初还是有些想当然了,以为只要派人前去细心地查找一番就总会有结果,可事情却远比自己所想的艰难。不过,像这种事几乎也是强求不来的。于是,庞岳只好让回来复命的信使回去告诉马元成和邢彪,让他们不要急躁,耐心地寻找。
见海上水师的建立似乎遥遥无期,庞岳便先把着重点放在了内河水师的组建和训练上。这段日子里,湖广镇中除了原来各营在广州休整、训练之外,新募集的水师官兵也在进行紧张的操练。
到七月初,新成立的湖广镇水师早已经招齐了满编的三千人,并且这还是在精挑细选的前提下完成的。新建立的这支内河水师被庞岳命名为伏波营,营官由原陷阵营营副、游击将军何国远调任,其原来的职务则由原陷阵营参谋官杨成耀接替。何国远是南直隶人士,对水战也有着一定的了解,虽然算不上精通,但至少在目前是湖广镇所有游击将军中最适合接任伏波营营官的。实在不行的话,等到将来找到了合适的人选时,再进行替换。
与之前的招兵原则一样,庞岳不仅看重新兵的身体素质,还非常重视新兵的品质和可塑性,至于那些刁钻油滑之人,是一概不收的。由于这条原则,一些之前在明军水师中干过、后来又投入义军的老兵油子纷纷落选,这让他们十分不解,明明自己的水性一流,属于大江大河中的弄潮好手,怎么反而不如那些水性不如自己、并且还三脚踹不出一个屁的榆木头?不仅那些老兵油子们自己不理解,就连陈子壮、陈邦彦和张家玉等人也不太理解,为什么庞岳会把自己好心送去的那些精锐老手拒之门外。但他们知道,庞岳既然能率领麾下大军屡次获胜,就一定有自己的道理所在,因此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至于陈邦彦、陈子壮等人介绍来的那些精通水战的军官,比如当日在广州城外参与进攻清军水师的刘天勇、吕望等人,庞岳则全部收下了。一来,经过一段时期的观察之后,他发现这些军官身上都没有什么明显的毛病。二来,改造个别人的难度自然要小于改造一群人的难度,即便这些军官自身有什么缺点,对整个湖广镇的军风也造成不了多大影响,最终还是会被吸纳包容这个大环境中。
其实,陈子壮等人送那些军官到新成立的湖广镇水师中去,也有着自己的一点想法或者说是私心,在那些军官中,有好几个便是他们的子侄。陈子壮的次子陈上图、侄子陈上明,陈邦彦的次子陈馨尹、三子陈和尹,张家玉的外甥田瑛、李粤俊都在其中。尤其是陈邦彦显得格外积极,当初随同杨廷麟一起抵达广州之时,他得知了自己先前被俘的三子、四子以及小妾何氏均被营救出,实在是庆幸至极,后来听说庞岳要征召水师官兵,便当即让次子和三子一同应募从军,若不是四子陈和尹年纪尚幼,说不定也会被陈邦彦送入军中。陈邦彦等人之所以将自己的子侄也全部送入庞岳军中,是因为他们对庞岳的前程已经充满了信心,希望自己的子侄们也能跟着立一些战功、光宗耀祖。等到这些子侄辈们有了出息,自己的家族在大明军中甚至在朝堂之上也能有一定发言权。
岭南三忠的这些心思,庞岳自然也猜到了,但他肯定不会去点破。陈邦彦等人本就是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两广的实力派,此番又躲过了本来会经受的厄运,今后的影响力肯定会进一步提升。眼下,广东巡抚朱治涧、广西巡抚曹烨等封疆大吏又有了失地之罪,陈邦彦等人将来取而代之也未可知。如果湖广镇能借此机会与这些地方实力派拉上关系、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倒也是一件好事。
除了陈邦彦等人送来的军官之外,庞岳还从湖广镇原有各营中抽出了一部分通晓水性并对水战有一定了解的中下级军官补充到新组建的伏波营中,初步构建了伏该营的军官体系。庞岳也知道,湖广镇原有各营中的这些中下级军官虽然对水战有一定的了解,但恐怕还是比不上那些经验丰富的广东籍水师军官,因此并没有让他们都担任要职,而是让他们担任副主官或是督导官等对水战指挥要求并不是很高的职务。一方面是为了让他们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伏波营成为完全的“广东帮”。
当伏波营正式成军之后,便立即投入到了紧张的训练当中。出乎那些新兵以及广东籍军官意料的是,第一个训练项目居然与水战无关,而是队列训练,并且一开始便相当枯燥,一站就是一个多时辰,丝毫不准动弹。虽然这些新人们对此法有些不了解,但等到庞岳将陷阵营拉出来做了几次示范之后。那他们也就没有了犹豫,老老实实地照做了下去。一时间,广州城外的珠江两岸和江面上,全是一派热火朝天的训练场景。(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嫌隙
七月初五傍晚,庞岳视察完伏波营的训练情况,刚从城外回到都司衙门没多久,便听到卫远前来禀报说,王东日来访。
王东日是上次跟随杨廷麟一同前来广州的,经过清远一战之后,他身边的韶州镇官兵只剩下了一千余人,已经完全失去了战斗力。虽然在那一战中,他并没能扭转敌强我弱的形势,但是他以及麾下官兵们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大义却令陈邦彦、曹天琦等人着实感到佩服,在义军中颇受好评。或许正是因为如此,杨廷麟没有让他立即率军回韶州,而是让他带着剩余的部下一同前来广州,接收一些清军的缴获物资和俘虏兵以补充之前的损失,并争取立一些战功。王东日来到广州之后,一直在忙着招募、训练新兵的事情,一天到晚没有多少空闲工夫。上次,庞岳派了一批军官前去王东日营中帮他训练新兵,王东日虽然表示一定要抽点时间请庞岳喝酒,但可能是因为太忙的缘故,一直没有下文。可今日他却主动上门来访,难道是要兑现请喝酒的承诺了?
带着这样一种疑问,庞岳让卫远把王东日请到书房。
不一会儿,王东日便在卫远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呵呵,旭之兄,你现在可是个大忙人啊!怎么突然想起到我这儿来了?难道是想起你欠我的那顿酒了?好啊,你别急,等我换身衣服,马上便走!”因两人的交情一直不错。所以庞岳在见到王东日之后显得很随便,打趣着道。可他很快便发现了不大对劲的地方,王东日一进门脸色便有些阴沉。听到自己刚才的那番玩笑话也只是露出了一丝苦笑。按理说,王东日是个性格爽朗之人,不遇到什么特殊情况的话是不至于如此的。
没等庞岳再次发问,王东日便主动开口了,语气倒也平常:“慕远兄弟,我有些话想单独与你说。”
“好吧!”庞岳虽有些疑惑,但还是不假思索地应承了下来。又对卫远吩咐道,“你们出去候着,没有我的吩咐。不准任何人进来。”
“遵命!”
“旭之兄请坐吧!”庞岳招呼道,“看你的脸色,似乎是遇到了什么难事。咱们也算得上是过命的交情了,有话你就直说。只要能帮到你。那我便绝对不会袖手旁观。”
王东日用一种复杂的眼神看了庞岳一会儿。放才叹了口气道:“我是遇到难事了,不过这难事不是关于别人的,而是关于慕远兄弟你。”
“不知旭之兄所指何事?”
“那好,我便直说了!我这人心直口快,不会绕什么弯子。”王东日道,“我只问你一句,当初你到底是何时率军抵达清远城外的?”
庞岳心中 “咯噔”了一下,他没想到。王东日居然指的是这件事。当初自己做得也算隐秘,事后也并未对外人提起。不知道王东日究竟是通过何种途径获悉其中内情的。但不管怎样,庞岳肯定不会将这种惊讶表现在脸上,定了定神之后不动声色道:“旭之兄说的原来是此事。请听我说,当时的情况是这样的……”
“慕远兄弟也不必拐弯抹角了!”王东日摆了摆手,制止了庞岳的下文,之后的语气中多了一丝咄咄逼人的气息,“你只需回答我,你究竟是不是在五月十六日抵达清远的,是与不是?
看着王东日那逐渐锐利的目光,庞岳放弃了与之对视下去的打算,点了点头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