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雪-第9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人,使得宋代迅速变得文弱下去,再也没有军事上的主动权。
时隔百年,休养生息偃武修文百年的大宋王朝,是否还能具备比赵光义时代早期更强的兵锋,比赵匡胤和柴荣更幸运的领导者,以及比潘美曹彬甚至于李继隆更强的将军呢?
每一个知道大宋要北伐燕云的人都在心里默默地盘算着,比赵光义时代更强的兵锋?赵光义接收了赵匡胤留下的精锐禁军三十万,屡次以三十万兵力北伐,骑兵最多的时候有四万,而现在禁军虽然有百万之众,但是基本额上都是废物,还不知道有多少吃空饷吃掉了,齐装满员的“精锐禁军”忙着做生意,也没时间打仗。
最精锐强悍的西北兵团倒是有超过二十万人的军力,但是不仅要防备党项贼人,也要防备吐蕃人和其余的异族,兵力不可随意抽调,况且刚刚经历讨伐党项之战,还未结束,虽然大胜,但是也损失不少,短时间内无法再次出战。
比赵匡胤和柴荣更强更幸运的领导者?现在的大宋官家?额……
比潘美和曹彬甚至是李继隆更强的将军呢?倒是听说西军不仅有种家军和姚家军,还出了更加强悍的林家军,林冲和鲁达的超强组合,现在又有一个名叫岳飞的小将崭露头角,西军倒是名将辈出,老中青三代齐备,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西军名将们都在西北战场上无法脱身,谈何北伐燕云?
一百五十九 因为,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历史上的一些错误的决策,在他最开始的时候,乃至于进行时,都是可以避免的,这些错误的决策往往很脆弱,只要稍稍一反对,就能结束,但是却始终无法出现那个结束之人,使得错误如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最终不可避免的崩溃。
但是呢,该说不说,这世界上还是有可以准确预测未来的人,以他丰富的社会阅历和高超的学识,以及对当下实际的深刻理解,就能使得一些人从历史发展的轨迹中窥出一些方向,所以在一九一七年,王国维就叹息道:“观中国近状,恐以共和始,而以共产终。”
没人知道王国维先生为什么在苏俄革命刚刚成功的时候就会说出这样的话,明明那个时候中国还没有任何共产的影子,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三十二年后,王国维先生早已作古,但是他的预言却准确的实现了。
所以说,有人可以预测到错误的决策导致错误的未来,但是却不一定可以改变这一点,徽宗皇帝准备和金人签订海上之盟时,岳翻不会相信朝廷里面一个为此感到忧虑和担心的人都没有,岳翻就知道张英和张叔夜担任了西府首脑之后,就对海上之盟产生了质疑,提出了担忧,但是徽宗皇帝心意已决,而且他们的反对意见也没有得到太多的支持。
光复燕云所带来的诱惑力实在是太大了,三代皇帝在燕云折戟沉沙,四十万宋军精锐面对燕云无可奈何,屡屡让辽人顺着燕云十六州南下,自己若要反攻却要仰攻,占尽了劣势,所以,无论如何,夺回燕云十六州,重建长城防线都是宋代最大的国策和最大的野心,为了重夺燕云十六州,他们可以不惜任何代价,只要时机来到。
的确,重夺燕云十六州实在是太重要了,辽人得到了燕云十六州,立刻腾空而起,从小蛇变为了妖龙,如果没有燕云十六州在手,辽人会和历史上任何一个以武力强大著称的游牧民族一样被汉民族最终打败,并且一夜回到解放前,变成野人,但是辽人夺走了燕云十六州,获得了汉人的文化制度经济技术,他们已经不是单纯的游牧民族了,而是一个王朝了!
所以每当燕云有警,辽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在干什么,哪怕在互相残杀,都会立刻停止战争,议和,一起携手共保燕云十六州,他们比谁都清楚,他们能够建立一个完整的中央集权制王朝,就是因为燕云十六州在手,他们拥有那些汉人,那些已经不属于宋的汉人。
辽人得到了汉的燕云十六州,党项人得到了汉的灵州,他们立刻成精,汉人仿佛是一颗大补药,无论是什么少数民族得到了汉人,都能驱使汉人让他们本身变得特别强大。
所以无论如何,怎样夺回这些曾经属于汉人的土地,那都是一门科学,究竟该如何操作呢?
岳翻不清楚怎样夺回燕云十六州,但是岳翻很清楚,凭借现在宋的国力,除非让强悍的西军瞬间扩充两倍,成为六十万大军,那么宋才能对燕云十六州发动正面攻击,抢在金人之前对燕云十六州实现全部控制,关上国门,加班加点的修筑防御工事,补充兵马粮草,把燕云十六州变为第二个军事特区,委任有军略的人为最高统帅,全权负责对金作战,使得金人不知大宋虚实,不敢妄动。
但是西军只有三十万,那还是算上了火头军运输军等等的总数量,实际战兵数量也就二十万出头,现在还基本上都在西北战场上和党项人拼杀,猛攻灵州,逼得党项人动员全族之力,集合超过三十万兵马和西军死磕,党项皇帝还想向辽国求援,但是他们还不清楚,辽人的主力兵团已经被金兵击溃,东北国土基本丧尽,正在溃散着,那位天祚帝似乎没有时间帮助他的乖小弟。
所以这实在是一个真正的千载难逢的机遇,如果当初的汉人可以把握好这个机遇,完全可以接着风云突变之际腾空而起,迎来汉人自唐中期以来的第二次中兴,延续宋祚,我是说,如果……
没有这个如果,汉人坠入了深渊,天堂和地狱只在一念之差,甚至是好多个一念之差,这就造就了历史的差异,于是乎,岳翻没有阻止徽宗皇帝的作死行为,哪怕张英写信询问岳翻依照他的看法,现在北伐是否有成功之可能,岳翻也没有点破,只是说,有机会。
但是,这个机会在哪里?岳翻没有说出来,除非狄青复生,或者李继隆复生,再或者赵匡胤自己复生,又或者现在的岳飞基因突变,瞬间变为十年之后的岳飞,那么,才有一点点的可能,大宋北伐成功。
否则,你让那些老爷禁军们去和强悍善战的金兵战斗,到底是脑子正常还是没脑子?
岳翻不再去管这个事情,而是写信给父亲岳和,告诉岳和,自己现在已经在吉州站稳脚跟,希望父亲和母亲可以把家业迁移到吉州来,一来自己可以就近侍奉父母,而来,自己今后打算在江南发展,不打算回到江北,岳氏最好还是全族迁移到南方比较好。
岳翻没有再用北敌南下作为接口,他知道他这样说的话,倔强的岳爸爸肯定不会答应,肯定要死守祖业,而以侍奉父母和在江南发展为理由,或许很好也说不定,然后岳翻隐隐提出了想要在江南成家立业的想法,以此加重砝码,连哄带骗也要把父亲给骗过来!
没时间了,再不走的话,真的不知道能不能走的了了。刘子羽的父亲和家人都在北方,甚至刘子羽的父亲已经调职到了真定为官,赵云的家乡,北方最前线的位置,金兵南下,奔驰一日一夜就抵达了,那才是最危险的地方,岳翻想要劝说刘子羽让自己的父亲立刻辞官,带着全族来到江南,但是刘子羽似乎并没有这样的打算。
“家父一向刚烈如火,近来闻之朝廷意欲北伐,此乃家父多年夙愿,若不是跟随鹏展南下吉州,估计在下也会随着家父北上真定,组织兵马准备北伐,现在让家父辞官,就等于是让家父退缩,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说实话,若不是现在战况紧急,在下也想北上真定,准备北伐了,燕云十六州丧失已久,是时候拿回来了!”刘子羽如是说道。
岳翻绝望了,深深叹了一口气,放弃了劝说刘子羽,刘子羽的父亲是条汉子,在原本的时空中,最初看重岳飞接纳岳飞入伍的就是刘子羽的父亲刘韐,金兵撕毁和约南下之际,刘韐率兵守卫真定,以弱击强,屡屡击退金兵,甚至在金兵第一次南下的时候展开反击,收复五台,促成金兵第一次退缩,然而在第二次金兵南下的时候,刘韐调防京城,眼看着江湖骗子郭京误国而无能为力。
宋皇族被俘虏之后,刘韐深感耻辱,金人知其为良将,意欲劝说其投降,欲用之,刘韐怒而拒绝,写下遗书——国破圣迁,主忧臣辱,主辱臣死,沐浴之后悬梁自尽而死。
或许正是因为父亲的不屈给了刘子羽深深的震撼,国仇家恨加诸于身,于是在数年之后的西蜀战场上,面对数十倍于己的金兵,面对丧失勇气欲图逃跑的属下,刘子羽搬了一把椅子,坐在了大营门前,拄着战剑,怒视前方:“诸君且退,我不退!今日,我必死于此!”
满门忠烈。
有那么一瞬间,岳翻看着面带骄傲之色赞扬父亲刚烈举动的刘子羽,突然觉得那个胆怯而又愚昧自私的岳翻又回来了,只觉得刘子羽高尚的人格散发出强烈的光芒,把阴暗的自己照射的瑟瑟发抖,自己身边的人,张英,张叔夜,岳飞,张宪,父亲岳和,属下刘子羽,师兄林冲,好友鲁达,全部都是一腔忠义,满腔热血,他们高尚的人格熠熠生辉,闪耀在这片黑雾浓浓的土地上,努力的驱散着无法驱散的阴霾。
但是岳翻自己呢?他总是觉得自己隐身于那浓浓的黑雾之中,心中充满无限的阴霾,手握重兵,战功赫赫,身居高位,连中三元,这些光环,似乎都没有任何可能驱散岳翻身旁的浓浓黑雾,甚至于,岳翻觉得自己也属于着浓浓黑雾中的组成部分,天生,天生就和光明八字不合……
可是,谁又能预料自己的未来和别人的未来?有,这种人有,绝对存在,但是,绝对不是岳翻。
岳翻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未来的天下是什么样的,唯一可以确认的,就是这个天下,这个天下的未来,绝对是不平静的,一百六十七年的和平到此结束,汉民族的黄金发展期到此结束,再也不会有第二个黄金发展期了……
所以,岳翻的自私与愚昧还将持续下去……
一百六十 岳翻真心不愿自己继续懦弱
北伐之事,无可挽回。
自己的建议回复过去之后,岳翻再次得到了来自于张英的私人信件,信件上告诉他,因为西军和南征方腊的两次大胜利,徽宗皇帝的自信心极度膨胀,数代帝王念念不忘的北伐燕云之事再度成为主流,在素来不喜欢刀兵的大宋朝堂上,在没有一个武将存在的大宋朝堂上,他们居然开始热烈且堂而皇之的议论起了军事。
王师北伐,燕云汉家百姓受辽人折辱久矣,必将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王师若北伐,必胜,这是主战派臣子们的意见。
这就是主流意见,岳翻只能冷笑加苦笑,他们不懂人性,他们只懂得政治斗争,和一百年前的赵光义一样,他们没有任何进步,他们以为同是汉人,只要他们出现了,燕云之地的汉人官员就会主动归附,然后顺顺利利地拿下燕云之地,成就不世之功,然后关上国门,继续过自己风花雪月的日子。
他们从来没有想过,燕云之地的汉人是否愿意主动投降,一百年前的赵光义也是如此想过的,然后他被拖在了幽州城下,而死死挡住他的人恰恰就是汉人,一个异族国籍的汉人阻挡住了汉人的皇帝,并且挽救了辽国,这大概是赵光义一辈子最大的耻辱和最无法理解的事情,而时至如今,赵佶也一样没有理解,或许他们永远也不会理解,因为直到如今,岳翻也不理解。
但是眼前的大宋官员们一口一个王师,王师,他们总是拿出王师的大义名分来做事,想当然地认为王师出征一定胜利,可是他们从来不会去想,大宋军队真的是王师吗?
而更让岳翻感到恐惧的是,徽宗皇帝不打算派遣西军主力北伐,而是打算从前些时候岳翻整编出来的十万禁军精锐里面抽调精锐中的精锐,差不多八万人,然后配合他亲自掌握的京师禁军十二万,组成二十万大军北伐燕云,趁着辽人被金人打的毫无招架之力之时,强夺燕云,履行和金人的合约,并且关上国门。
西军还在灵州城下和党项人鏖战,暂时脱不开身,而徽宗皇帝自信心膨胀,认为没有必要事事都依赖西军,禁军也是很能打的,不是吗?
但是,这件事情也的确是在朝堂上引发了争议,朝堂上不少反战派大臣都认为和辽国之间的盟约是祖宗定下来的,延续了一百多年,双方都遵守的还可以,为何大宋要主动背叛盟约?之前徽宗皇帝和女真人之间的来往都还比较隐秘,知道的人不多,但是此次徽宗皇帝准备出战,这才公布了之前的准备。
把女真人从一个小小的部落培养成一个国家,大宋出力很大,数年以来,通过渤海海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