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5-证治准绳·幼科-第11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上锉,以水一大升三合。煎至三合。空心为二服,去如人行五六里再服。忌苋子。
〔朱氏〕x知母丸x 治小儿腹痛不调,兼癖气。
知母(六分) 鳖甲(炙,四分) 牡蛎 枳壳(麸炒。各三分) 大黄(十二分,纸裹,煨熟)
上件为末,蜜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五丸,大人以意分减服。
治七八岁儿多睡或时壮热,日加羸瘦,身虽不痛,有时痢脓,呕逆不食,是癖气之
候,其疾似疟疾,人多不识此患方
柴胡 黄芩(各一分) 枳壳(炒,两片) 甘草 知母 芍药(各二分) 大诃梨勒(煨,取皮,一个,
小者用二个)
上件为末,水一盏,煎服。
集之八·脾脏部(下)积
针灸
属性:小儿癖气久不瘥者,灸中脘一穴,章门二穴,各七壮。章门在大横外,直脐,
季胁肋端,侧卧,曲上足,伸下足,举臂取之。中脘在上脘下一寸,脐上四寸,居
心蔽骨与脐之中,从 下取病患四指定穴,并炙脐后脊骨中二七壮,无不验。
集之八·脾脏部(下)
渴
属性:洁古论渴有三种一者,实热积于心脾,烦躁大渴引饮,宜白虎汤。谓不因吐
泻大病,忽然而作。二者,因久病,或取转过度,致脾虚引饮,宜白术散。三者,
因患湿热病,热结膀胱,小便不利,大渴引饮,有表里证者,宜五苓散主之。《百
问》云∶小儿唇红如丹,即发渴,红甚焦黑,则危笃,若三焦虚烦作渴者,用三黄
汤。伤寒后唇口焦者,用白虎汤、竹叶汤。泻痢作渴者,用四苓散之类。常治暑积心
脾烦渴引饮者,用白虎汤。下利脾虚作渴,用七味白术散。热结膀胱小便秘,渴者,
用五苓散。上焦虚热者,用四君子汤。膏粱积热者,用清胃散。脾胃积热者,用泻
黄散。中气虚热者,用异功散。肾水虚热者,用六味丸。其余疳证发热,各详本证。
胎禀所致者,当各审其因,若误用寒凉降火,脾胃复伤,则腹胀而为败证矣。
集之八·脾脏部(下)渴
实热
属性:x白虎汤x(发热)
x三黄汤x
黄芩 黄连 黄柏(各等分)
上,水煎服。
《圣惠》x黄连散x 治小儿心肺积热,渴不止,咽喉干痛。
黄连(去须) 射干 川升麻 白茯苓 麦门冬(去心,焙) 玄参 甘草(炙微赤,锉) 桑根白
皮黄芩(各半两)
上件药捣,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青竹叶七片,煎五分,去渣,
入蜜半合,更煎一两沸,放温,时时与儿呷之。
x麦门冬散x 治小儿心肺热壅,口渴不止。
麦门冬(去心) 栀子仁 犀角(屑) 知母 甘草(炙) 黄芩(各半两)
上为散。每服一钱,水一盏,入竹叶七片,煎五分,不计时候服,亦可量儿大
小、分减服。
《圣惠》x银饮子x 治小儿热渴不止。
银(五两) 石膏 寒水石 蚕蛹茧(各二两)
上件药,以水三升,入银石三味、煎至一升,去银石,次下蛹茧,煎至七合,
去渣,每服半合,不计时候,温温服之,量儿大小加减。
x栝蒌根散x 治小儿热渴不止,烦闷。
栝蒌根(三分) 黄芩 知母(各半两)
上件药捣,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小麦、粟米一百粒,煎至五分,
去渣,不计时候温服,量儿大小,以意加减。
又方
栝蒌根(三分) 黄芩(半两) 小麦(半合)
上件,以水三盏,煎取一盏,去渣,不计时服,量儿大小加减。
又方
生葛汁 竹沥(各二合)
上件汁相和令匀,不拘时,服半合,量儿大小加减。
〔茅先生〕x胡黄连散x 治小儿诸渴,及疳渴,解诸般热。
胡黄连 麦门冬 干葛 玄参 甘草(炙) 枇杷叶(炙,去毛)
上各等分,为末。每服一钱,水七分一盏。生姜一片,同煎五分,后放蜜三五
滴同煎,至四分、温服。
集之八·脾脏部(下)渴
虚热
属性:《圣惠》x芦根散x 治小儿壮热不止。
芦根 黄 人参 甘草(炙) 麦门冬 知母(各半两)
上件,粗罗为散,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入竹叶七片、粟米一百粒,煎至五
分,去渣,不计时候温服,量儿之大小,以意加减。
《婴孺》x麦门冬汤x 治小儿夏天服药大下后,胃中虚热,渴欲饮水。
麦门冬 甘草 龙骨(各四分) 枳实 黄芩 茯苓 人参(各三分)
上,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为三服。服此汤后渴不瘥,取水芹煮浓汁饮之,
间汤服之,甚者、恣意与之服。
x芦根饮子x 治小儿壮热,渴兼吐不止。
生芦根(切,五合) 淡竹青皮 人参(各八分) 桔梗(五分) 知母(十分) 粟米(三合)
上,以水五升,煮之一升半,量儿大小,与之服。
x栝蒌汤x 治小儿热渴,或吐下后虚热渴。
栝蒌(五分) 黄芩(三分) 知母 芦根(各二分) 生米(二合) 麦门冬(三合)
上切,以水五升,煮二升,如饮浆水度服之。
集之八·脾脏部(下)渴
脾虚
属性:x钱氏白术散x
人参(切去头) 白术 木香 白茯苓(去皮) 甘草(锉,炒) 藿香叶(各一两) 干葛(二两,锉)
上为粗末,每服一钱至二钱,水一盏,煎至五分温服,如饮水者,多煎与之,无时。
海藏云,治发渴四君子加干葛、枇杷叶(先以枣汤煮过,炙干用)各等分,入木瓜少许,同煎
服,亦治虚渴法也。
集之八·脾脏部(下)渴
湿热
属性:x五苓散x(方见惊)
《小方脉论》小儿渴病,吃水太多,腹胀泄泻。此病得之心藏热,心与小肠合,
小肠亦受热,小肠既热,其气上行奔胃口,致孩子吃水,其水待奔小肠,被小肠气
热渗泄,不及转入大肠,如治之,先下淋药,后下凉心藏药,然后止渴,乃效。
按∶此亦五苓散证也。
《小方脉论》治渴先下淋药方
郁金 滑石(各一两) 旱莲子(半两)
上件为末。每服半钱,煎葱汤调下。急进三服凉心药。
《小方脉论》欲止渴,次凉心藏药方
乌贼鱼骨 海浮石(各一两) 蒲黄(炒,半两)
上末。每半钱,用枇杷叶煎汤下。
集之八·脾脏部(下)
黄胆
属性:钱乙论黄相似云∶身皮目皆黄者,黄病也。身疼膊背强,大小便涩,一身
尽黄,面目指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看物皆黄,渴者难治,此黄胆也。二证多病
于大病后。别有一证,不因病后、身微黄者,胃热也,大人亦同。又有面黄腹大,
食土渴者,脾疳也。又有自生而身黄者,胎疸也。古书云∶诸疸皆热也,深黄者是
也,若淡黄兼白者,胃怯,胃不和也。《难知》云∶色如熏黄,乃湿病也。一身尽
痛。色如橘子黄者,黄病也,身不痛。干黄燥也,小便自利,四肢不沉重,渴而
引饮者,栀子柏皮汤。湿黄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渴不欲饮者,大茵陈
汤。大便自利而黄者,茵陈栀子黄连三物汤。往来寒热,一身尽黄者,小柴胡加
栀子汤。洁古云∶阳黄则大小便赤涩身热,是脾土与心火相搏,为阳病,法当先利
小便,后下大便。阴黄则清便自调,面目及身黄,四肢冷,是脾虚不能制肾水,当
用益黄散,下使君子丸(益黄散方见脾,使君子丸方见疳。)凡治黄病腹胀,当用茵陈蒿汤调下
五苓散,若欲利小便,去大黄。欲利大便,则加大黄之类。有阳证可服,谓面赤饮
水者是也。汤氏云∶身疼膊背疼,大小便涩,皮肤面目齿爪皆黄,小便如屋尘色,
利者易治,涩者难治,宜服五苓散加茵陈煎汤调,又宜服导赤散加茵陈煎。或身热,
宜服小柴胡汤,甚者服承气汤。〔曾〕凡黄病者,不可一概而论,标本不同,证治
亦异,乃脾胃气虚,感受湿热,郁于腠理,淫于皮肤,蕴积成黄,熏发于外,故有
此证。或脾胃虚弱,内因症癖,攻之而成。然疳泻亦主皮黄发竖,肚大青筋,肌肉
消瘦,外无色泽,身必发黄,此又本于疳病而作,致有是证。治法,若感湿热而得,
身黄如烟熏之色,以 咀五苓散加麻黄、水姜煎投,汗之即愈。或用茵陈蒿汤调下
五苓散亦好。若得于疳癖者,其形如黄土相类,以醒脾散(慢惊)、化癖丸(积)醒脾快胃,
磨积理疳,胃气既和,饮食倍进,运化精微,荣养百骸,灌溉脏腑,五色各见于本
部,精华乃形于面貌,其黄自除。〔薛〕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故黄胆者,
脾之色也,夫人身之神,贵于藏而默,用见于外,则内虚矣。其证皆因脾气有亏,
运化失职,湿热留于肌肤,发而为疸,钱仲阳所谓身痛背强,二便涩滞,遍身面目
爪甲皆黄是也,小便褐色者难治。疗法宜固脾为先,如专用克伐宽中,澹泄利水之
药,则鲜有不至危者矣。若初生及百日半年之间,不因病而身黄者,胃热胎黄也,
腹大食土为脾疳,兼作渴饮冷者,用泻黄散(脾)。小便不利者,茵陈汤。病后发黄,
肢体浮肿者用白术散(渴)。清便自调,肢冷嗜卧者益黄散(脾)。身澹黄白者调中丸(腹痛)及
补中益气汤(虚热)加茵陈。身热膈满,肌肤面目皆黄者加减泻黄散。辨其所以,若闭目
壮热,多哭不已,大小便赤涩,口中热气者,乃妊娠浓味,胎毒之候也,母子并服
生地黄汤(胎黄),仍忌酒面五辛热物。设不自慎,误伤脾土,急则变为惊风吐泻,缓则
肢体浮肿,小便不利,眼目障闭,多成疳疾矣。又有脾虚发黄者,当于脾胃中求之。
集之八·脾脏部(下)黄胆
阳黄诸方
属性:x茵陈汤x 治阳明病发热汗出者,此为热越,不能发也。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
还,小便不利,渴引水浆者,此为瘀热在里,身必发黄。伤寒七八日,身黄如橘
色,小便不利,腹微满者宜此。
茵陈蒿(嫩者,一两) 大黄(三钱半) 栀子(大者,三枚)
上锉散,以水一大盏,先煎茵陈减半,次纳二味,煎八分,去滓温服,日三服。
小盒饭利如皂角汁状,色正赤,一宿腹减,黄从小便中去也,量大小加减。
x栀子柏皮汤x 治伤寒身黄发热。
栀子(八枚) 黄柏(一两) 甘草(半两,炙)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煎六分,去滓温服。
x犀角散x 治小儿黄胆,一身尽黄。
犀角(镑,一两) 茵陈 干葛 升麻 龙胆草 生地黄(各半两) 寒水石(七钱半)
上锉散,水煎服。一方,治小儿忽发黄,面目皮肉尽黄,葛根捣汁和蜜服。
x连翘赤小豆汤x 治小儿伤寒,发黄身热。
麻黄(去节) 连翘 甘草 生姜 赤小豆 生梓白皮(各二两) 杏仁(四十一个) 大枣(十二枚)
上锉散,白水煎。又一方,生小麦苗捣汁服之,立效。
罗谦甫治一小儿,季夏身体蒸热,胸膈烦满,皮肤如渍橘之黄,眼中白睛亦黄,
筋骨痿弱,不能行立。此由季夏之热,加以湿气,而蒸热搏于经络,入于骨髓,使
脏气不平,故脾遂乘心,湿热相合,而成此疾也。盖心火实则身体蒸热、胸膈烦满,
脾湿胜则皮肤如渍橘之黄,有余之气,必乘己所胜,而侮不胜,是肾肝受邪而筋骨
痿弱,不能行立。《内经》言∶脾热者,色黄而肉蠕动。又言∶湿热成痿。信哉斯言
也,所谓子能令母实,实则泻其子也,盖脾土退其本位,肾水得复,心火自平矣。
又《内经》曰∶治痿独取于阳明。正谓此也,加减泻黄散主之。
x加减泻黄散x方 此药退脾土,复肾水,降心火。
黄连 茵陈(各五分) 黄柏 黄芩 山栀 茯苓(各三分) 泽泻(二分)
上 咀,都作一服,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稍热服,食后。一服减半,待
五日再服而良愈。
经云∶土位之主,其泻以苦。又云∶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故用黄连、茵陈
之苦寒除湿热为君。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所以黄柏之苦辛寒、强筋骨为臣。
湿热成烦,以苦泻之,故以黄芩、山栀子之苦寒止烦满为佐。湿淫于内,以淡泄
之,故以茯苓、泽泻之甘淡,利小便、导湿为使也。
〔张涣〕x芦根汤x 治黄病。
芦根(一两,锉) 茵陈 山栀子 黄芩 甘草(四味。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薄荷三叶,煎至五分,去滓,放温服。
x子芩散x 治黄病。
黄芩 枯蒌根 茯神(各一两) 甘草 胡黄连(各半两)
上件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煎五分,去滓,温服。
x茵陈汤x 治小儿发黄等病,身如橘色。
山茵陈 山栀子仁(各一两) 川大黄 川芒硝 木通 寒水石(各半两)
上煎服,法同前。
x三黄散x 治小儿黄胆。
川大黄(锉,微炒,一两) 黄芩 黄连(去须。各半两)
上煎法同前,食后服。
x双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