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加拿大通史简编 >

第50部分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50部分

小说: 加拿大通史简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监督越南停战的国际委员会。加拿大的国防开支在西方国家中相对较少。1979
年,加拿大国防开支在国民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在北约中仅比卢森堡高。


六、马尔罗尼当政及其经济开放政策

在 
1984年 
9月的大选中,保守党获得 
211个议会席位,达到加拿大历史
上的空前多数,1984年 
9月 
17日,马尔罗尼成为加拿大第十八位首相,从
而开始了马尔罗尼时代。仪表堂堂、举止温和的马尔罗尼,当选首相时年仅
45岁,但已经是一位成熟而富有经验的政治家了。他出身于魁北克省贝科莫
一个爱尔兰裔家庭,青年时期曾就读于圣弗朗西斯·格扎维埃大学。在那里
他参加了保守党,开始积极投身于政治活动,并与当时的保守党领袖约翰·迪
芬贝克建立了联系。大学毕业后,马尔罗尼进入魁北克城的拉瓦尔大学法学
院,被迫重操法语,因而熟练掌握了加拿大的两种主要语言。从法学院毕业
后,马尔罗尼很快成为蒙特利尔市一位颇负盛名的律师。1973年他同比他小
13岁,出身于南斯拉夫移民家庭的米拉结婚,婚后生育了 
3个子女。

克拉克政府倒台后,曾一度退避企业界的马尔罗尼复出参加保守党领袖
竞选,在第三轮投票中击败了克拉克,当选为保守党新领袖,并通过补缺入
选众议院。

马尔罗尼进入众议院后接触的第一个政治麻团就是在马尼托巴省使用法
语的权利问题。有关语言问题的争论,在这个省起码可以追溯到 
19世纪 
90
年代的分离学校。尽管马尼托巴的保守党人和许多保守党议员反对在该省扩
大使用法语的权利,但马尔罗尼坚决支持双语政策,并迫使一些持异议的保
守党成员服从他的有力领导。通过这一举动,马尔罗尼向魁北克表明,保守
党同自由党一样有能力维护法语加拿大人的权利。

魁北克人党政府在魁北克上台以后,在涉及魁北克主权的所有问题上都
与自由党领导的联邦政府处于对立状态。这样传统上为自由党势力范围的魁
北克逐渐转向保守党一边。尤其在马尔罗尼出任保守党领袖之后,魁北克人
看到了一位来自魁北克省,能讲漂亮的法语,并且尊重法语加拿大人利益的
政治新星。1984年大选中,保守党在魁北克赢得了 
75个议席中的 
58个,为
该党组成多数派政府增加了决定性的砝码。

马尔罗尼政府上台后,人们对其政治背景和政策倾向作过许多推测。尽
管马尔罗尼一再声称自己是中间派,以有别于深具保守主义特色的英国首相
玛格丽特·撒切尔和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但人们很自然地把这 
3位领导
人归为一类。马尔罗尼政府的主要内阁成员还包括: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埃里
克·尼尔森,外交部长查尔斯·约瑟夫·克拉克,国际贸易部长詹姆斯·弗
朗西斯·凯莱赫,财政部长迈克尔·霍尔库姆·威尔逊。

失业和联邦财政赤字是马尔罗尼政府所面临的两个紧迫问题,解决这些
问题的途径是促进联邦的经济繁荣。尽管受到民族主义者的批评,许多经济
学家和工商界人士仍然相信,吸引外资有利于刺激经济繁荣。同工商界一直
保持着密切关系的马尔罗尼也深信此道。他上台后,新政府把“振兴经济,
扩大贸易,吸引新投资和寻求新市场”视为首要任务,注重扩大私人企业和
吸引外国投资,以解决失业问题。

当时,美国在加拿大的投资急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两国近年来的经济
衰退,但也有部分原因在于“外资审查法”的干预和全国能源计划的推行,
尤其是后者,导致数十亿元外资离开了加拿大。马尔罗尼一方面说服加拿大
人看到外资给加拿大经济带来的好处,另一方面又向一些重要的美国投资
者、金融家和经济学家保证:“加拿大再次向企业界开放。” 
(27) 



为克服经济衰退,马尔罗尼政府采取了一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致
包括以下诸端:第一,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和干预,全面或局部地放
松国家对运输业、电讯业、银行界及金融业的管制;通过新的能源政策加强
市场价格机制。第二,建设更为开放的市场导向经济,将原来一批国家拥有
的企业和资产转让给私人所有。自。。 1984年至。。 1990年秋,政府辖下资产总值
达。。 5000万加元的。。 17家企业私有化了。。 
为克服经济衰退,马尔罗尼政府采取了一套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大致
包括以下诸端:第一,减少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和干预,全面或局部地放
松国家对运输业、电讯业、银行界及金融业的管制;通过新的能源政策加强
市场价格机制。第二,建设更为开放的市场导向经济,将原来一批国家拥有
的企业和资产转让给私人所有。自。。 1984年至。。 1990年秋,政府辖下资产总值
达。。 5000万加元的。。 17家企业私有化了。。 。

第三,改善外来投资环境。1985年撤销了外国投资审查署,设立加拿大
投资部,以促进本国投资和吸引外来投资,“确保加拿大在这个竞争日益激
烈的世界市场内稳操胜券”。(29)1988年外国在加拿大投资总额为。。 3890亿加
元,包括直接投资。。 1103亿加元,有价证券。。 1820亿加元。其中美国资本占。。 75%。(30)与此同时,加拿大本国的企业也增强了信心,在固定设备投资上维持
着较高水平。第四,致力于同美国开展自由贸易。1989年。。 1月生效的加拿大
——美国自由贸易协定(Canada—U。S。Free Trade Agreement),是加拿大政
府彻底放弃保护性的国家主义政策,实行全面的市场导向经济的一个重要标
志。

马尔罗尼政府上台后,积极努力同美国建立更为紧密的经济关系。1985
年他就请求美国方面重开关于全面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1987年。。 10月,两
国同时宣布,他们已经达成协议,一俟美国国会和加拿大议会及各省批准同
意,将于1989年。。 1月。。 1日生效。1988年。。 11月重新当选总理后不久,马尔罗
尼又为加拿大的自由贸易政策推波助澜,他对金融界人士说:“没有什么比
美国对加拿大的企业家开放市场更好。美加市场合并起来值。。 5兆加元,比世
界任何其他市场都富裕。”(31)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部长约翰·克罗斯比在协议
批准后对加拿大出口商说:“从这笔交易中所得到的利益是巨大的。加拿大
在过去因其经济向外国的投资和技术开放而获益良多。现在轮到加拿大企业
来利用仅需越过边界的自然市场了。嗣后,他们将准备走向世界。”(32)

加拿大——美国自由贸易协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
过降低和取消关税,取消进出口配额及农产品出口补贴,终止大部分能源产
品的进出口限制等措施,来促进两国市场的彼此渗透。协议规定,两国将从
1999年元旦起,取消所有加拿大和美国产品的关税。第二,制订排解经济贸
易纠纷的有效规则。成立一个两国专员公署(Binational mission)专门负
责排解纠纷(金融服务、抵消关税和反倾销个案除外)。对于解决抵消关税和
反倾销方面的纠纷,协议规定允许各自继续援引现行国家法律。也可按照要
求,组成两国专案小组代替法院审查。但在应用本国法律时,必须相应考虑
符合国际法。第三,减少服务性贸易限制,两国政府在协议中作出承诺,“在
未来立法时,不会歧视对方提供服务的公司”。加拿大将取消美国银行在加
拿大的分行。。 16%资产上限的规定。终止对美国购买受联邦管制的保险和信托
公司股权的限制。对美国公司申请加入加拿大金融市场的审查将与加拿大公
司的申请等同看待。容许美国银行包销及交易加拿大政府或政治机构支持的
债券。协议也“保证加拿大银行可继续经营在美国的跨州分行”。第四,方
便商业旅行,“为商务旅客、投资者、贸易商、专业人士和行政人员的调派”
发放临时签证。第五,保证双边投资的顺利进行。企业的“成立、获得、出
卖和经营都得到所在国的同等待遇”。加拿大更承诺终止对于间接投资的审
查,并将直接投资的审查门槛提高到。。 1。5亿加元(以。。 1992年固定币值计算)。。。 

(33) 

由自由党执政时期的保护主义经济向开放型市场经济的转变,是马尔罗
尼时代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加美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为更多的加拿大产
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条件。大批加拿大公司加入了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行
列,从而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加拿大企业在开放与竞争激烈
的北美市场中逐渐立稳了脚跟,增强了活力,同时,也以更有力的姿态投身
于全球性贸易竞争之中。

由自由党执政时期的保护主义经济向开放型市场经济的转变,是马尔罗
尼时代经济政策的主要特征。加美自由贸易协议的签订,为更多的加拿大产
品进入美国市场创造了条件。大批加拿大公司加入了对美国市场的出口行
列,从而扩大了企业规模,提高了经济效益。加拿大企业在开放与竞争激烈
的北美市场中逐渐立稳了脚跟,增强了活力,同时,也以更有力的姿态投身
于全球性贸易竞争之中。
为 
3个方面:第一,经济规模的扩大提高了生产能力,降低了
成本;第二,新市场的开放,增强了加拿大各企业的信心;第三,自由贸易
协议为产品进入美国市场提供了方便,积极推动了本国和外来投资者在加拿
大的投资。(34)为了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投资者,加拿大不断减低税率。1988
年,联邦全部企业所得税税率由 
35%降至 
28%,1991年制造业税率从 
1990
年的 
25%降至 
23%。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美国的制造业和其他方面的联邦所得
税率仍高达 
34%。 
(35)那么,自由贸易协议及其鼓励下的外资份额在加拿大
的增加是否会削弱加拿大民族经济的发展呢?对此,一些加拿大经济民族主
义者是不无忧虑的,在经济学界也存在分歧。毫无疑问,加拿大会比以往更
容易受到美国经济阴晴变化和美国政策翻云覆雨的影响。然而,加拿大人也
逐渐认清了一个事实,那就是要想使加拿大免受国际经济形势的影响几乎是
不可能的。加拿大人有理由以更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贸易。他们比任何其他
地方的人购买更多的外国产品,也从外销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加拿大的外贸
收入,大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 
25%到 
30%,是美国的 
2倍,日本的 
1。5倍。 


(36)事实上,世界上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国家都在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根
据近几年的统计,全球 
35个以上的国家,500个州郡,6000多个城市,都在
设法引进外资。(37)加拿大利用其在国际经济中的优越条件先行一步,就是在
国际经济的大棋局中抢了先手。马尔罗尼政府的国际贸易部部长克罗斯比
说:“从 
1985年以来,我们把创纪录的国外直接投资引入加拿大。我们把投
资局面从那一年的净资外流数值上扭转过来,实现了 
1986年获净外资额 
16
亿元,1987年更增加到 
48亿元。”从 
1980年至 
1988年间,这些直接投资
的书面价值从 
620亿元增至 
1100亿元。 
(38)同时,加拿大在国外的投资也相
应增长,从 
1983年到 
1988年,加拿大在国外的投资增长了 
60%,从 
378亿
元增加到 
605亿元。 
(39)
国外市场的扩大和国内投资的兴旺,推动了加拿大经济的高速发展。1984
年到 
1988年间,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每年的平均增长率为 
4。7%,领先于日
本(4。5%)、美国(4%)和欧共体(2。5%)。联邦赤字在国民生产中的比率也显
著降低。除负债成本外,加拿大的“原始赤字”从 
1984年至 
1985年财政年
度的 
201亿加元的高峰持续下降到 
1988年至 
1989年度的 
20亿加元。 
(40)从
经济增长速度和财政收支状况来看,加拿大已经从 
70年代的经济滞胀中走了
出来。

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加快,加拿大的经济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制造业基
础比较雄厚并且人才集中的中央省份安大略和魁北克,从开放型经济中受益
匪浅。而服务行业的兴起对这些中央省份以及西部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如同锦
上添花。1963年,服务行业只占加拿大国内生产总值的 
51。7%,到 
1988年
就已经达到了 
60。5%。它雇佣了加拿大 
70%的劳动力,增加了对新技能的需
求和重新调配资本的需要,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