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加拿大通史简编 >

第35部分

加拿大通史简编-第35部分

小说: 加拿大通史简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一,联邦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总体
战,战争武器的生产和输送需要运转众多的经济部门。这就需要由中央政府
在国家资源的利用、人力资源的调动以及生产效率的提高诸方面进行统筹安
排。战争的努力使其他问题都居次要地位,个人及其财产都自然而然地听命
于国家的安排。这就是为什么战争会给任何社会的民主生活造成严重破坏的
原因所在。同时,它又是现代社会普遍接受的事实,只要一个国家或地区作
出了战争的选择,那么它就难保其正常生活不受破坏。尽管这种情况在欧洲
的交战国中远甚于加拿大,但在加拿大自治领的历史上已达到了空前的程
度。

战争爆发后,加拿大政府通过援引。。 1914年战争措施法来扩大自身权利。
根据该法,联邦政府在调动军队、压制被称为“叛逆”的反对派以及组织战
时经济等方面拥有广泛的行动权利。联邦政府的战时措施包括建立战时物价
与贸易局,以确保价格合理的平民供应。建立对外交流控制局和战争供应局
以监督生产和保证把所生产的物资提供给盟国的军队。

盟国方面战争需求的增加,给加拿大的生产能力提出更大的要求。这就
需要建立一个广泛的控制系统来有效地运用国家资源。为满足这一需要,加
拿大在其历史上第一次在既无前例也没有借鉴外国经验的情况下作出具有重
大影响的举措。 1940年 6月的国家资源动员法就是这一举措的标志之一。
该法将加拿大的个人与财产置于政府全权控制之下,表明加拿大政府已在致
力于总体战的国家目标。同时,军火与供应部取代了战争供应局,以扩大战
争物资的生产。产品的控制由原来的基本材料诸如木材、钢铁和石油扩及羊
毛、蔗糖和羽绒等民用品,最后囊括了所有产品。此外还成立了国防购买局,
以指挥调动对加拿大与英国的军事供应。为进一步扩大军工生产的规模,政
府一方面通过减免税收的方式鼓励私人投资于军工生产,另一方面将政府控
制的基金投资到现存工厂以扩大其规模,此外还组建了许多的军工企业。到
1944年底,由政府直接投入军工生产的资金超过了。。 15亿元。通过这些行动,
联邦政府把战时加拿大经济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

其二,新式军工生产带动了加拿大新兴工业部门的崛起,并促成了经济
腾飞。较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加拿大的军工生产无论在范围还是在规模上
都大大拓展了。生产军火已不再限于当年的炮弹和小型武器。由于内燃机时
代的来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加拿大增添了一系列新式生产项目,从坦克、
轮船到光镜,从人工橡胶到雷达设施均能生产。加拿大在雷达系统的改进与
新式爆炸物的发展上贡献突出。几个大的美国汽车公司都在加拿大设立了子


公司,这样加拿大生产新型运输设备的能力大大提高。加拿大生产的多种机
械化运输工具和装甲车辆使它得以装备大批的机械化部队。加拿大的生产能
力在盟国当中上升为第四位,而在对其他国家的军火供应方面仅次于美国。
加拿大的军工生产工厂生产出价值超过。。 100亿元的商品。。。 
公司,这样加拿大生产新型运输设备的能力大大提高。加拿大生产的多种机
械化运输工具和装甲车辆使它得以装备大批的机械化部队。加拿大的生产能
力在盟国当中上升为第四位,而在对其他国家的军火供应方面仅次于美国。
加拿大的军工生产工厂生产出价值超过。。 100亿元的商品。。。 战争结束时,加
拿大的制造业产量增长一倍多,工业结构更为完善。工业化的进一步发展对
加拿大的其他经济成分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它意味着原材料、燃料、
电力消耗的增加;另一方面,因其对能源和人力的需求,对采矿业和伐木业
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 5年中,电力产量增加了
50%。采矿业到。。 1942年也达到了顶峰。尽管有来自能源和人力方面的限制,
森林工业产量还是增长了三分之二,木纸浆产量增长了一倍多。(5)

战争对以输出为主要目标的加拿大农业生产的影响虽不能与工业相比,
但仍不可低估。1937年后,加拿大小麦一直处于不断增长的过剩状态,战争
初期欧洲销路的丧失使之加剧。到。。 1941年中,积压的小麦达到。。 5亿蒲什尔。
但是,在以后两年中,这种形势得到大大缓解。除了英国对小麦的需求量增
多,还有一个因素就是美国小麦的缺乏为加拿大产品打开了销路。再者,用
于欧洲战后救济的小麦数量,肯定也会大大减少加拿大小麦的积压。这些因
素都对长期困扰着加拿大的小麦问题产生了积极影响。

此外,加拿大政府通过发放津贴、补助金等方式来减少小麦种植面积,
转产粗粮和牲畜。草原地区被鼓励发展混合农业。战争期间加拿大农业产量
增长。。 40%。1943年以前生猪产品就增长近一倍,牛、羊、乳制品生产也均有
所增长。

加拿大在控制战时物价和生活用品分配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战时加
拿大以支付战争开销为基本目标的财政政策是与保持经济稳定和避免通货膨
胀的努力相关联的。战争期间,民用商品的匮乏和国民收入的增长都可能引
起物价飞涨。而单纯的限价和配给政策则会鼓励黑市的发展。为保证稳定的
物价,加拿大政府采取了增加税收和联邦政府广泛举债的办法来削弱公众的
购买力。这一用心良苦的步骤收到显著效果。在其实行之前的战争头两年,
物价上涨了。。 15%,实行限制和配给制并辅以借贷和加税措施之后,迅速控制
了生活消费的增长。此后,到欧洲战争结束的。。 3年半时间里,民用消费品的
价格仅增长了。。 3%。。。 (6)

从。。 1939年到。。 1943年,加拿大的国防费用从。。 1。26亿元增至。。 4。24亿元。
联邦预算总额增长了近。。 7倍。。。 (7)国家开支主要依靠增加个人与公司的直接税
来补充,包括征收个人与公司的所得税、财政税、超利润税。这些收入从。。 1939
年的。。 1。45亿元增至。。 1944年的。。 12亿元。1944年联邦岁入总额达到。。 27。65亿
元。

加拿大所承担的财政负担,不只是来自本国的战争开支,还有来自盟友
的需求。加拿大战争生产的三分之二输往国外,其中主要是英国。但到 1940
年底,英国的黄金储备和国外通货已减少到无力支付加拿大货物的地步,只
好以信用购买折合为。。 7亿元的无息贷款。加拿大拨款。。 10亿元作为互助法案基
金,用于帮助盟国购买加拿大物资。1944年又拨出。。 8亿元用于同一目的。加
拿大法案基金的使用范围,除了英国和其他英联邦国家外,还扩及苏联和中
国。加拿大战时经济的繁荣,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四、大战在国内政治中的反应

四、大战在国内政治中的反应
者 
J·S·伍兹沃思为代表的一小部分人仍不改初衷公开反对加拿大参
战外,其他党派、集团及个人没有从中作梗。尽管如此,在加拿大卷入战争
深度、战时国内政策等方面仍存在不少分歧。

对于金政府战时政策的攻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以当时魁北克省总理莫
里斯·杜普莱西为代表的一派,指责金政府的战时措施法案严重侵犯了省权,
号召人们支持他反对联邦的“同化和集权化运动”。 
(8)杜普莱西的攻击直接
威胁着联邦战争政策的实行,因此,金及其内阁急欲除之而后快。内阁中以
厄内斯特·拉普安特为首的 
4位法裔加拿大部长指责杜普莱西的所作所为是
“阴谋破坏国家的行动”,(9)以共同辞职为要挟,反对杜普莱西继续当选魁
北克总理,在选举中支持杜普莱西的反对派魁北克省自由党领袖阿特拉尔·戈
德布,并使后者当选为省总理。这样,来自杜普莱西的攻击被金巧妙策划的
政治赌博击败了。与此同时,安大略省总理米切尔·F·赫伯恩为首的一派却
从另一个角度激烈抨击金政府的战时政策,指责渥太华政府“没能象加拿大
人所期望的那样,以生气勃勃的姿态竭尽全力地完成加拿大对战争承担的任
务”。(10)麦肯齐·金借机解散议会,“直接向人民呼吁”,由人民决定国是。
在 
1940年 
3月 
26日的大选中,保守党取得 
39席,而自由党则以 
178席的明
显多数继续执政。

1940年大选前后,麦肯齐·金面临着新的难题。一是建立联合政府问题。
由于相信一个溶合多党的联合政府可以避免来自反对派的攻击,从而更有效
地领导国家,加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建立联合政府似乎应该是战时政
策的一部分。但自由党却不情愿向对手让出自己一丝权利。为此,金在 
1940
年重组内阁时故作姿态地给某一保守党个人提供了一个席位,并宣布他将愿
意与反对党领袖共商国是。但保守党并不愿意充当无权顾问的角色,对金的
两次建议均予以拒绝,仍坚持要求进入政府。经过 
1940年选举,保守党已分
崩离析,领袖职位几易其人,所推动的联合政府运动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二是征兵制问题。麦肯齐·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关心的问题当属
征兵制了。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反对征兵制的主要是法裔加拿大人。在
战争爆发以后,多数法裔加拿大人抛弃了以往所恪守的孤立主义传统。法裔
加拿大人中的民族主义领袖杜普莱西的下台就是这一转变的标志之一。但法
裔加拿大人对征兵制的反对却是坚定不移的。并且随着战争时间的拉长,法
裔加拿大人对战争的态度也在发生着变化。1942年下半年,法裔加拿大人的
战争热情迅速下降。加拿大民意研究所在这一年 
8月公布的民意测验的结果
是,31%的法裔加拿大人认为,如果希特勒同意维持现状,就应该与之和谈。
78%的英裔加拿大人倾向于征兵制,90%的法裔反对它;89%的法裔加拿大人认
为加拿大已经为胜利竭尽全力,而只有 
44%的英裔加拿大人以为如此。 
(11)

有鉴如此,金及其内阁中的法裔部长们努力使法裔加拿大人相信,只要
自由党掌权,就不会实行征兵制。早在战前,金就曾在许多场合保证说,他
决不会在海外服役中运用征兵制。在围绕参战问题展开的辩论中及 
1940年大
选中,他又不只一次地重复他对征兵制所持的立场。金担心,一旦实行征兵


制,法裔加拿大人就会群起反对,自由党将马上分裂,其内阁也难得一致。
然而,拒绝征兵制意味着加拿大海外远征军的兵员得不到必要的补充,因而
也将激怒英裔加拿大人。

制,法裔加拿大人就会群起反对,自由党将马上分裂,其内阁也难得一致。
然而,拒绝征兵制意味着加拿大海外远征军的兵员得不到必要的补充,因而
也将激怒英裔加拿大人。

国内义务兵役制的实施,与其说是一项战时措施,不如说是金政府作出
的一种姿态。因为当时世界上没有实行义务兵役制的国家已为数很少,于交
战国而言尤其如此。就连当时仍守中立的美国也于 
1940年 
9月通过了第一个
和平时期征兵法案。美国此举在加拿大英语民族中反响强烈。金政府不得不
从原来的立场上有所退缩。事实上,为实行本土防务义务兵役制而通过的《全
国资源调动法》,并不比原来的《民兵法》得到更多的授权,并且明文禁止
在加拿大本土之外应用义务兵役制。

根据《全国资源调动法》,联邦政府有权征召男子在国内服役。1940年
8月举行的公民登记所遇到的最激烈的反对来自蒙特利尔,该市市长卡米
林·霍德号召公民拒绝登记,并指责这是走向征兵制的越权行为。霍德旋遭
逮捕,法裔加拿大人勉强接受了这一折衷方案。1940年秋开始第一次选征,
对象是 
21—24岁的单身男子,后几经周折,将年龄下限降至 
18岁。训练期
最初定为 
30天,后来扩大到 
4个月。训练期满后在国内服役。

加拿大政府此举实际上收效甚微,甚至弊多利少。当时加拿大本土并未
受到直接威胁,况且还有北美共同防务协定这把保护伞,因此,单纯增加国
内防御力量并无多大意义;不仅如此,这一措施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减少了战
争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而战争生产较之于国内防务意义更为重大。

随着战争旷日持久地进行,战争伤亡不断增多,对征兵制的要求也越来
越迫切。面对形势的变化,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