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堡大审判-第3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德意志国家银行发行长期公债,公债的收入即被用于扩充军备。他发明了一套办法,发行一种名之为“梅福”期票(MEFO—Wechsel)的以五年为期的债券,由德意志国家银行给予保证,但是实际上除了发行银行之外,这种债券得不到任何抵偿,它被利用于从短期的金融市场上为扩充军备获得巨额款项。担任经济部长和战争经济全权总代表的沙赫特,为组织德国的战争经济而奔走效劳。他曾起草过进行工业动员和国防军与战时工业相结合的详细计划。他格外重视原料短缺一事,并首创推行了一套物资储备计划和控制外汇制度,目的是免使德国因外汇储备微少而从国外进口扩充军备所需的原料受到影响。1935 年5 月3 日,他向希特勒呈递了一份备忘录,其内容如下:“迅速而大规模地推行扩充军备的计划是德国的政治目标,其他一切都应从属于这一目标。”
自1936 年4 月起,即在戈林控制了原料和外汇之后,沙赫特开始在德国的扩军备战活动中失去中心人物所具有的影响。戈林主张大大扩展化学合成原料的生产计划,而沙赫特则反对这样做,理由是,由此引起的过度增长的财政开支有可能产生通货膨胀的后果。1936 年10 月16 日,戈林被任命为四年计划全权总代表,受命在“四年之内使整个经济处于战备状态”,这时沙赫特的影响就更加削弱了。他反对宣布上述计划并反对任命戈林主持这坝汀划。希特勒的行动显然表明了,对希特勒意欲选取迅速而有效的扩充军备政策来说,沙赫特的经济政策是过于保守了。
任命戈林之后不久,沙赫特与戈林就纠缠在一连串的争论之中。尽管在这些急执中也夹杂着某种个人对立的成分,但在某些基本政治问题上,沙赫特与戈林之间的观点确是有分歧的。鉴于财政方面的原因,沙赫特主张限制扩充军备的计划,他反对大部分拟议中的生产可能性的扩展,特别反对有关化学合成原料方面的生产,因为他认为这样做是不经济的。他竭力主张大规模缩减政府信用贷款,主张在德国外汇储备方面采取审慎的政策。在一次剧烈争辩中,希特勒怪罪沙赫特的财经方针干扰了他的计划,由于上面所谈到的分歧和这次争辩的结果,沙赫特在1937 年9 月5 日请假离开经济部。1937年11 月16 日,他辞去了经济部长和战争经济全权总代表的职务。
身为德意志国家银行总裁的沙赫特仍纠缠于种种争端之中。在整个1938年间,德意志国家银行继续发行长期政府公债,为扩充军备筹集经费,这时德意志国家银行继续发挥着德国政府财政代理机构的职能。但是,沙赫特在1938 年3 月31 日停止发行短期债券,即停止发行由德意志国家银行提供保证的用于扩充军备开支的兑换期票。沙赫特试图通过德意志国家银行重新控制财政,他在1938 年底拒绝满足德国财政部长急需用作支付官员薪俸的一笔特别贷款,因为从所存资金中已无法支付这笔费用。1939 年1 月2 日,沙赫特向希特勒递交了一份由德意志国家银行的一些经理签署的报告,报告要求采取防止通货膨胀的唯一手段,即严格限制军备开支和平衡预算。由于他在“当前德国国民生死存亡的决战时刻所持的整个态度”,希特勒于1 月19日解除了沙赫特德意志国家银行总裁的职务。1943 年1 月22 日又解除了他的不管部部长的职务。1944 年7 月23 日,沙赫特被秘密警察逮捕,在战争
结束以前,他一直被监禁在集中营。
显而易见,沙赫特在德国重整军备的计划中扮演了主要角色。他所采取的种种措施,特别是在纳粹分子上台初期所采取的措施,对纳粹德国迅速上升为军事强国负有责任。
但是,依照条例扩充军备本身并非犯罪行为。只有证明沙赫特所推行的扩充军备是纳粹分子发动侵略战争的一个组成部分,才能根据条例第六条构成破坏和平罪。
沙赫特声称,他之所以推行扩充军备计划,是想建设一个强大的、独立的德国。而当他发现纳粹分子扩充军备的目的是为了进行侵略战争时,他就试图放慢扩充军备的速度。在冯·弗里奇和冯·布洛姆贝格被革职之后,沙赫特也参与了旨在除掉希特勒——先将其罢职然后杀掉——的计划。
沙赫特在1936 年出于财政上的原因就已开始主张限制扩充军备的计划。如果实行了他所主张的计划,那么德国就无法进行发动一场欧洲全面战争的准备工作了。由于他顽固坚持他的政策,以致最后被免去了对德国经济有重大意义的一切职务。另一方面,沙赫特对德国的财政了如指掌,所以他处于格外有利的地位,易于了解希特勒疯狂扩充军备的真正意义,也易于认识到,他们所奉行的经济政策完全是问战争的目标相一致的。
此外,沙赫特还曾继续参与德国的经济生活;他甚至——尽管程度有限——还参与过纳粹分子初期的侵略活动。占领奥地利之前,他规定了马克和先令的兑换率。占领奥地利之后,他把奥地利国家银行并入德意志国家银行,他还发表了一篇极力称颂纳粹党的讲话,其中谈到:只要他与德意志国家银行保持一天关系,那么这家银行就是属于德国纳粹党的。沙赫特在讲话中奉承希特勒,为占领奥地利进行辩护,并对占领方式提出的异议加以嘲讽。最后他以“向我们的领袖三呼万岁”而结束了演讲。沙赫特并未声称这篇演讲没有表达他当时的观点。占领苏台德地区之后,他实行了市制改革,还主持把拥有发行货币权的该地区的捷克银行并入德意志国家银行。他在1938 年11 月29 日发表的一次讲话中傲慢地指出,正是他所推行的经济政策才使德国的军备达到如此高的水平。
沙赫特并未参与制订起诉理由第二条所特别提到的侵略战争计划。他参与占领奥地利和苏台德区的活动(这些活动在起诉中并未被指控为侵略战争)是有限的,不应将其看成是起诉理由第一条所称的共同制订侵略计划的罪行。显然,他并不属于在希特勒周围共同参与制订上述计划的核心人士。他甚至受到了这些人士赤裸裸的敌视。施佩尔的证词表明,沙赫特于1944年6 月23 日被捕的起因,就是出于希特勒对他造成这种敌视的原因是沙赫特对战争的态度,此外还由于怀疑他参与了炸弹谋刺事件。对沙赫特所以提出起诉的原因,是估计他有可能实际了解侵略计划。
关于这个非同寻常的重要问题,起诉当局提供了证据。辩护方面也提出了一批为数可观的证据。法庭对上述全部证据进行了极其慎重的考虑,并得出结论,认为上面所提到的那种估计无法驳回对它提出的合理质疑。
法庭根据上述起诉判决沙赫特无罪,兹命令军事法庭警长在法庭退庭之后立即将其释放。
冯·席拉赫系按起诉理由第一条和第四条被提出起诉。他于1925 年加入纳粹党和冲锋队。1929 年,他成为民族社会主义学生联合会领袖。1931 年,冯·席拉赫担任纳粹党全国青年领袖,管理包括希特勒青年团在内的所有纳
粹青年组织。1933 年纳粹党执政后,冯·席拉赫辞去了希特勒青年团领袖和全国青年领袖的职务,但却保留了主管青年教育全国领袖的职务。1940 年他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区领袖、维也纳总督和该地区的国防委员。
纳粹上台后,冯·席拉赫依靠暴力和官方的压力,解散或接管了所有与希特勒青年团竞争的青年团体。希特勒在1936 年12 月1 日发布命令,把全国青年运动纳入希特勒青年团。当1940 年公开实行强制参加时,已有百分之九十七的适龄青年成为青年团团员。
冯·席拉赫利用希特勒青年团,以“民族社会主义精神”教育青年,使他们服从一套严密的纳粹宣传纲领。他把希特勒青年团变成为向纳粹党组织输送后备力量的源泉。1938 年10 月他与希姆菜达成协议,根据这项协议,凡符合党卫队要求的希特勒青年团成员,都应被看作是党卫队主要后备力量的源泉。
冯·席拉赫利用希特勒青年团进行军事预备训练,建立了特种部队,主要目的是为各军事部门培养专门人材。1939 年8 月11 日,他与凯特尔达成协议,根据该协议,希特勒青年团宣布,它同意把军训活动与国防的要求相适应;国防军宣布准备每年为希特勒青年团训练三万名教官。希特勒青年团极其推崇军事精神,它的训练纲领强调重新取得殖民地的重要性、取得生存空间的必要性和德国青年为希特勒捐躯的崇高天职。
尽管希特勒青年团有与战争相似的活动,但是看来冯·席拉赫与希特勒一伙制订的通过侵略战争以扩张领土的计划并无牵连,他也未参与过任何一次侵略战争的策划和准备工作。
1940 年7 月,席拉赫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区领袖。与此同时,他担任驻维也纳总督和德国国防委员,他的管辖范围起初为第十七军区,包括维也纳大区以及上多瑙河地区和下多瑙河地区在内。1942 年11 月17 日以后则只负责管辖维也纳大区。
作为德国国防委员,他负责战争经济:作为总督,他是维也纳市的行政长官,并在内政部长的统一督导下,他负责管理德国政府在维也纳的重大事务。
冯·席拉赫并未被控在维也纳犯有战争罪,而只被控犯有违反入道罪。占领奥地利是为了奉行一项全面的侵略计划。因此,按照条例第六条第三款,占领奥地利“属法庭有权受理的罪行”。据此,由于占领而采取的“屠杀、灭绝、奴役、放逐和其他非人道行为”以及“借口政治、种族宗教的理由而犯的迫害行为”均构成该条款所规定的违反人道罪。
冯·席拉赫以维也纳大区领袖身分执行了绍克尔1942 年4 月6 日颁发的命令。根据这项命令,各大区领袖均可以全权代表绍克尔安排劳动,有权监督他们所在地区的劳动力的调配和处置,绍克尔的指示规定,对强制劳工的伙食、住宿和使用的原则是,在尽可能小的开支情况下对他们进行尽可能大的压榨。
当冯·席拉赫担任维也纳大区领袖时,驱逐犹太人的行动早已开始。原来居住在维也纳的十九万犹太人只剩下了六万。1940 年10 月2 日,席拉赫参加了在希特勒办公室举行的一次会议,他告知弗兰克,在维也纳总共还有五万犹太人,波兰总督辖区应接纳这批人。1940 年12 月3 日,冯·席拉赫收到拉默斯的函件,信件表明希特勒已根据冯·席拉赫的报告下达命令:由于维也纳住房紧张,尚留住在维也纳的犹太人应被押往波兰总督辖区。之后,
就开始从维也纳驱逐犹太人,这一行动一直延续到1942 年初秋。1942 年9月15 日,冯·席拉赫作了一次讲话,他为自己的行动辩解说,他把“上万名乃至数万名犹太人赶到东方的犹太人隔离区,这是对欧洲文明的贡献”。
正当犹太人被赶出维也纳时,呈报给冯·席拉赫而表明其职务性质的报告纷纷到达席拉赫的办事处。这些报告都来自保安警察和党卫队保安勤务处头目的办公室。报告包括对特别行动队消灭犹太人活动的描述。许多份报告都有冯·席拉赫的主要副手的签字。1944 年6 月30 日,冯·席拉赫的办事处还收到过卡尔滕布龙纳的信件,信中通知他,对重要的军事劳役有用的一万二千名犹太人正在被送往维也纳的途中,对其他所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则应准备采取“特别行动”。
法庭确证,尽管冯·席拉赫不是从维也纳驱逐太人政策的制定者,但是在他担任维也纳大区领袖之后却参与了这一行动。他知道,当时犹太人所能期望的,充其量不过是在东方的犹太人隔离区过上艰辛的生活。有关消灭犹太人的报告都存放在他的办公室里。
冯·席拉赫在担任维也纳大区领袖的同时,继续行使德国青年教育全国领袖的职权。他曾以此身分得知希特勒青年团参加的一项计划:1944 年秋,把五万名十至二十岁的青少年从被苏军收复的地区运往德国,让他们在德国工业部门充当学徒或用作德国武装部队各单位的辅助力量。
1942 年夏季,冯·席拉赫曾打电报给鲍曼,建议轰炸英国的一个文化中心,以作为对暗杀海德里希的报复措施。如他所称,这次暗杀是英国人策划的。
法庭根据起诉理由第一条判处冯·席拉赫无罪。根据起诉理由第四条判他有罪,并被判处20 年徒刑。
第四章狡辩
●蕾德尔曾极力主张对“英国”发动故争
●“凡是干犹太人所于的事的人都将遭到同样命运:诛灭和死亡”
●纽伦堡法庭的证人竟有纳粹战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