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中)〔德〕克劳塞维茨-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有十二万人,到达莫斯科的就更加少了。我们可以这么说,这次巨大的战局的效果很大,俄国人即使不继而进行反攻,也可以在长时期内不致遭到新的侵犯。
133
234战争论(中)
当然,除瑞典之外在欧洲国家中没有一个国家同俄国的情况相似,可是这个因素仍然是起作用的,只不过是作用的大小有所不同而已。对第四个与第五个因素还需要作一点说明。 有利于防御的这两个因素在真正的防御中,也就是在本国境内进行的防御中才能够发挥作用,当在敌国国土上进行防御,而且防御与进攻行动交织在一起时,它们的作用就会减弱。 当我们考虑到这一情况时,我们将会发现这两个因素大概像上述第三个因素一样,又会对进攻产生一种新的不利。 正如防御不是单纯由抵御因素构成的一样,进攻也不是完全由于积极因素构成的,甚至一切不能直接导致媾和的进攻,都不得不以防御告结束。既然在进攻中出现的一切防御因素都是由于具有进攻的性质,也就是由于它们是属于进攻的而受到削弱,那就必然认为这一点是进攻中的普遍弱点。这并不是无谓的诡辩,相反,一切进攻的主要弱点正在这里,因此在制定一切战略进攻计划时必须一开始就特别注意这点,即特别注意进攻后接踵而来的防御。 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战局计划》一篇中作详细研究。巨大的精神力量,有时像真正的酵素一样渗透在战争的各个要素之中,因而在一定的情况下统帅能够利用它们来增强自己的力量。 应该认为,防御者与进攻者一样,也拥有这些精神力量;尽管有些精神力量,如果造成敌军的混乱与恐惧,在进攻中起的作用特别显著,但是它们通常只在决定性打击以后才出现,因而,对决定性打击本身很少能起到重大
134
战争论(中)334
作用。到此,我们认为已充分论证了防御是比进攻强的一种作。。 。 。 。 。 。 。 。 。 。战形式这一论点。 但是,还剩下一个一直没有谈到的小因素。。 。需要略提一下,这就是勇气——军队由于意识到自己是进攻者而感到自己占有优势的一种感觉。这种感觉确实是存在的,但在军队由于胜利或失败、由于指挥官的才干或者无能而产生的更普遍更强烈的感情中,它很快就会漂没。
135
434战争论(中)
第四章 进攻的向心性和防御的离心性
进攻的向心性与防御的离心性这两个概念,这两种在进攻和防御中使用军队的形式,在理论与实践中常常出现,以致不知不觉地造成一种印象,似乎它们分别是进攻和防御所固有的形式。 可是,稍加思索就可以知道,事实上并非如此。因此,我们想尽早地研究一下,一劳永逸地得出明确的概念,以便以后进一步考察进攻和防御的关系时可以完全撇开它们,以免常常受到它们所造成的似乎是有利或有弊的假象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这里把它们看作纯粹抽象的东西,像提炼酒精似地把它们的概念抽出来,至于这些概念在实际中所起的作用,则留待今后再作研究。不论在战术范围还是在战略范围,人们都可以想象防御者是处于等候状态的,也就是说,是处于驻止状态的;而进攻者就是运动的,而且是针对着防御者这种驻止状态进行运动的。从这一点就必然得到结论:即只要进攻者一直在运动,防御者一直保持驻止状态,那只有进攻者可以随意进行包围与合围。进攻者可以根据利弊得失决定是否采取向心进攻,这应该看作是进攻的普遍优点。 但是,进攻者只是在战术范围才有这种选择自由,在战略范围并不总有这种自由。 在战术范围内,防御者两翼的依托点几乎决不会是绝对有保障的,但
136
战争论(中)534
在战略范围,当防线从一个海岸直线地延伸到另一海岸,或者由一个中立国延伸到另一中立国时,两翼的依托点则经常是安全的。 在这种情况下,向心地进攻就不可能,上述选择自由也就受到了限制。 但当进攻不得不向心地进行时,这种。。 。选择自由就受到了更大的限制。假如俄国与法国要进攻德国,它们的军队只能形成合围态势,而不能事先集结在一起。 假如我们可以假定,在大多数情况下向心形式对发挥兵力的作用而言是较弱的形式,那么,进攻者因为在选择这种形式方面有较大的自由而获得的利益,恐怕会被在没有选择自由的场合被迫使用这种较弱的形式而完全抵消。现在我们想进一步考察这两种形式在战术范围与战略范围的作用。人们认为,军队从圆周向圆心作向心运动的时候,兵力在前进中会越来越集中,这是一个重要的优点。 兵力越来越集中固然是事实,但是这并不是什么优点,因为双方兵力都在集中,不只对一方有利。 在分割兵力发挥离心效果时也是一样。但另一个优点,也可以说是真正的优点,是军队在向心运动时都对一个共同点发挥作用,而在离心运动时不是这样。。。但是向心运动能产生哪些效果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分别从战术与战略两个方面来谈。我们不想作过于详细的分析,我们把下列几点看作是向心运动产生的有利的效果:(1)当军队的各部分相互接近到某种程度时,火力效果就可以增加一倍,至少会有所加强;
137
634战争论(中)
(2)可以对敌方的同一个部分进行多方面攻击;(3)可以去切断敌方的退路。切断退路在战略范围也是可行的,不过显然要困难得多,因为战略范围空间广大,不容易封锁。 至于对敌人的某一个部分进行多方面攻击,一般来说,被攻击的这一部分军队越小,越是接近最低限度,即越是接近单个士兵,这种攻击就会越有效,就越能起决定性作用。 一个军团完全能够同时多方面作战,一个师要做到这一点就较困难,而一个营只有集结在一起才能做到这一点,至于单个士兵,根本就不可能这样作战。 在战略范围有大量的军队、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可在战术范围却恰好相反。 由此可见,多方攻击在战略范围不可能取得同战术范围一样的效果。火力效果根本不是战略范围的问题,不过,在战略范围与之相应的却有另一个问题,即是基地受威胁的问题。 当敌人在背后或远或近的地方取得胜利时,任何军队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有基地受到威胁的感觉。由此可以肯定,军队在向心运动时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对甲产生效果时,同时对乙产生效果,并且并不因此削弱对甲的效果;对乙产生效果的时候,又同时对甲产生效果,所以,总的效果不是对甲的效果加上对乙的效果,而是更大一些。 这一优点在战术范围和战略范围虽然有所不同,却全是存在的。但是军队在离心运动时,相应地有什么优点呢?显然是军队集结在一起和在内线运动这两点。 至于军队集结在一起和在内线运动怎么会成倍地增加力量,致使对方没有巨大的
138
战争论(中)734
兵力优势就不敢在这种不利情况下向它发起进攻,这一点已经没有必要加以论证了。尽管防御者开始运动要比进攻者晚一些,但他总可以及时地摆脱停滞的被动状态的,只要他一开始运动,那么,比较集中和处于内线这两个优点就比进攻的向心形式对于取得胜利更具有决定性意义,而且常常也能起更大的作用。 而要取得成果必然是以取得胜利为前提的。 在考虑切断敌人退路之前,必须先战胜敌人。 简而言之,向心形式和离心形式的关系大致上同进攻和防御的关系相同。 向心形式能导致辉煌的成果,离心形式能比较有把握取得成果,前者是较弱的形式,但具有积极的目的,后者是较强的形式,但具有消极的目的。 所以,在我们看来,这两种形式是各有利弊,不相上下的。 现在只要再说明一点,即防御并不是在所有时候都是不可能向心地使用兵力的(因为防御不是在任何场合都是纯粹的防守)
,人们至少再没有理由认为,仅是向心运动的效果就足以使进攻对防御具有普遍的优势。 同时这也可以让人们在考虑问题时摆脱这一看法所常常发生的影响。我们以上所说的,既适用于战术方面,也适用于战略方面。 现在还必须指出仅同战略有关的极为重要的一点。 内线的利益是随着有关空间的扩大而扩大的。 在几千步或者半普里的距离上人们自然不能赢得象在数日行程乃至二十到三十普里的距离上所能赢得的那么多的时间。 前一种场合空间比较小,属于战术范围,后一种场合空间较大,属于战略范围。虽然在战略范围要达到目的确实比在战术范围需要更多的时间,战胜一个军团不可能像战胜一个营一样快,可是在战略
139
834战争论(中)
范围需要增加的时间也有一定的限度,也就是说只需要增加到一次会战所持续时间那么长,至多是拖延几天进行会战不至于遭受太大牺牲的那么几天。 另外,先敌行动带来的利益在战略范围和在战术范围相比也有很大的差别。 战术范围空间较小,会战中一方的运动几乎是在另一方的视野内进行的,所以处于外线的一方多半能迅速发觉敌人的运动。 但是战略范围空间就比较大,一方的运动连一昼夜都瞒不过敌人的情况是极为少有的,如果只是一部分军队在运动,并且它们是被派遣到很远的地方去,那么,几个星期没有敌人发现也是常见的事。 如果一方处于最适于利用隐蔽之利的地位,在这里隐蔽能给他多么大的好处,这是十分容易看清的。关于发挥兵力的向心运动的效果及离心运动的效果,以及它们同进攻和防御的关系我们就研究到这儿,以后在谈到进攻和防御时,我们还将要谈到这方面的问题。
140
战争论(中)934
第五章 战略防御的特点
前面讲了防御究竟是什么。 防御无非是一种比较强的作战形式,人们想利用这种形式取得胜利,以便在取得优势后转入进攻,也就是转向战争的积极目的。即使战争的意图只是保持现状,单纯的抵御也是和战争的概念相矛盾的,因为作战无疑不是忍受。 等防御者取得显著的优势时,防御就已完成了它的使命,如果防御者不是自甘灭亡,他就必须利用这一优势进行反攻。理智告诉我们,必须趁热打铁,要利用已经取得的优势阻止敌人的另一次进攻。至于应该怎样以及在何时何地开始反攻,当然要依据许多其他条件来决定,这些问题将在以后阐述。 我们在这里要说的是:应该把转入反攻看作是防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防御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无论在什么场合,假如在军事上通过防御形式所取得的胜利不以某种方式加以利用,而听任它象花朵一样枯萎凋谢了,那就是重大的错误。防御的最光彩的部分是迅速而猛烈地转入进攻(这是闪闪发光的复仇利剑)。
谁要是在防御时不考虑这一部分,或者更准确地说,不把它看作是防御的一部分,他就永远不会理解防御的优越性,就永远只能想通过进攻去摧毁敌人的手段和增加自己的手段。 但是,这些手段的丧失和取得并不决定于如何打结而取决于如何解结。 另外,如果认为进攻总是出
141
044战争论(中)
其不意的攻击,因而在想象中防御无非是处境困难和陷于混乱,那就是把事实全都歪曲了。征服者进行战争的决心当然比没恶意的防御者下得早,如果征服者懂得很好地保守措施的秘密,他就往往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出敌不意地进攻防御者,但是这不是战争中必然的现象,实际情况不会是这样的。 与其说战争是随征服者一同出现的,毋宁说是随防御者一同出现的,因为入侵引起了防御,而有了防御才引起了战争。 征服者总是爱好和平的(如拿破仑一贯声称的那样)
,他十分愿意和和平平地进入我国。可是为了使征服者不能得逞,我们就必须进行战争,因此就得准备战争。换句话说,正是那些被迫进行防御的弱小国家,应时常做好战争的准备,以免遭到突然的进攻。 这正是军事艺术要求人们这么做的。至于谁首先出现在战场上,这在多数场合并不取决于是抱有进攻意图还是抱有防御意图,而完全取决于另外的一些东西;因此进攻意图和防御意图不是谁先出现在战场上的原因,而常常是谁先出现在战场上的结果。 既然突然进攻很有利,那么谁先做好准备,谁就能由于这个原因采取进攻的方式;而准备较迟的一方,就只能利用防御的优点来稍微弥补一下自己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