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2006年第11期 >

第1部分

2006年第11期-第1部分

小说: 2006年第11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目  录 :::。。。
[好诗共享]
  藏族新民歌(二首).............................
  读 者............................[印度]泰戈尔
[组诗部落·诗歌地理之西部篇]
  黄亚洲作品·重庆四吟(组诗)........................
  梁平作品·走马哀牢山(组诗)........................
  马占祥作品·半个城:叙述或记事(组诗)...................
  阿卓务林作品·云南的天空(组诗)......................
  吴波作品·霜降河西(组诗).........................
  古马作品·生羊皮之歌(外二首).......................
  黄爱云作品·大瑶山(组诗).........................
  洪烛作品·新疆笔记(组诗).........................
  胡杨作品·嘉峪关以西(组诗)........................
  季学文作品·草原上长大的孩子(组诗)....................
[裹着蓝天的童心]
  与六岁的兰若谈天(组诗).......................郑 玲
  写给儿子(组诗)...........................冰 峰
  我和小画书(外二首).........................胡顺猷
  童车里的诗..............................蒋 巍
  春天的微笑(组诗)..........................王宜振
  飘两朵红云彩的上午(外一首).....................田 力
  小小少年(三首)...........................紫 衣
  幸福都是相似的(二首)........................杨亚杰
  鸟和树和蚂蚁.............................唐德亮
  一粒糖(外一首)...........................张绍民
  仓鼠的家(外一首)..........................于上凌
  春语.................................李放航
  鹅掌里的春天(外一首)........................刘 畅
  大自然的气息.............................高 帆
[每月诗星]
  天堂(组诗).............................王太文
  作为小小的歌者............................王太文
  很多事物正在途中...........................刘以林
[永远年轻的诗行]
  读书小记(四首)等.............................
[我与《诗刊》·迎接《诗刊》创刊]
  写在《诗刊》创刊50周年之际.....................龙汉山
  《诗刊》——心中的刊.........................宫 玺
[现场]
  与青春同行..............................李小雨
  一个少年的诗歌之旅(组诗)......................子 尤
  由《迁徒的鸟》联想到的(随笔)....................子 尤
[闪电花环]
  塬上雨(二首)等..............................
[中国新诗选刊]
  有的人................................臧克家
  登雨花台有感.............................公 木
  诗人.................................绿 原
  两个年轻的同志............................鲁 藜
  “实事求是”匾............................邵燕祥
  甘蔗林——青纱帐...........................郭小川
  邓小平的两次经历...........................朱增泉
  我是共产党员,我没有忘记.......................梁 南
  纪念碑................................江 河
  共产党人...............................李 钢
  当硝烟散尽后.............................谢先云
  红色,1921............................钟正林
藏族新民歌(二首)
  北京城的歌声
  
  百灵鸟第一个知道,
  春天到来的消息;
  但是它却听不见,
  雪山那边的歌声。
  
  大草原装上了“话匣子”,
  传来了人间最美妙的声音!
  牧民们纵马在草原上,
  能听见北京城的歌声!
  
  离不开共产党
  
  离开了亲爱的白河,
  皮船能走动吗?
  
  离开了辽阔的草原,
  牛羊能长大吗?
  
  离开了我们的共产党,
  奴隶能喘一口气吗?
  (商文健搜集)
  ——选自《诗刊》1960年7月号
  邓庆周解读:这是两首时代色彩鲜明的藏族新民歌,表达了藏族同胞翻身做主人的喜悦和对:我们的共产党的由衷的感激之情,以及对“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新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从今天的眼光看,主题自然已不甚新鲜,诗艺也并非尽善尽美,然而在当下的社会语境里重读,却也别有一番清新和感触。面对牧民们“简单”的快乐,对生活和未来所怀的饱满的热情与憧憬,我们很难找到“嘲笑”的理由,相反地,我们受到几分感染,甚至有几分欣羡:牧民们简单的满足和真切的快乐——而都市人似乎已远离。
  阅读发表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诗作,让人怀想起梦一般的草原,青草样四处生长的民歌,以及古老的马头琴的琴弦上流淌的朴素而遥远的生命的歌吟。第一首诗选取春天的使者“百灵鸟”在“话匣子”时代的落伍(“听不见,/雪山那边的声音”)作铺陈,以凸显“纵马在草原上”的牧民初装“话匣子”,聆听到“人间最美妙的声音”的盛事。而声音来自于心驰神往的北京城。铺排起兴,水到渠成。第二首诗选取皮船与白河、牛羊与草原这两对相伴共生唇齿相依的自然意象,通过设问修辞,很自然地引出了另一对意象——翻身的奴隶与我们的党。虽短短的三句,也瓜熟蒂落地表达了被解救者对解救者的无限感激与爱戴。
  民歌的节奏明快流畅,语言朴素鲜活,尤其是诗中所用的“比”“兴”手法妙然天成,洋溢着浓郁的藏民生活气息。“颂歌”是新民歌的两大主题之一(另一主题是对旧社会的“控诉”),这与上世纪40年代解放区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一脉相承。这种“颂歌”的基调在建国后“十七年”文学中普遍延续。以后随着社会语境的变化,新民歌逐渐淡出现代诗坛。这是当代诗歌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一个现象。如何重新挖掘包括新民歌在内的传统民歌中的文学宝藏,充分地借鉴、转化、吸收其丰富的艺术养料,以促进当代诗歌的多元、繁茂生长,这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读 者
■ [印度]泰戈尔
  冰 心译
  
  一百年后读着我的诗篇的读者啊,你是谁呢?我不能从这春天的富丽里送你一朵花,我不能从那边的云彩里送你一缕金霞。
  打开你的门眺望吧。从你的繁花盛开的花园里,收集百年前消逝的花朵的芬芳馥郁的记忆吧。
  在你心头的欢乐里,愿你能感觉到某一个春天早晨歌唱过的、那生气勃勃的欢乐,
  越过一百年传来它愉快的歌声。
  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曾赴英国学习文学和音乐,10余次周游列国,与罗曼·罗兰、爱因斯坦等大批世界名人多有交往,毕生致力于东西文明的交流和协调。泰戈尔以诗人著称,创作了《吉檀迦利》等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1913年,泰戈尔以诗歌集《吉檀迦利》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泰戈尔对中国怀着崇高的感情,曾于1924年访问中国。中国人民也把他看作印度文化的杰出代表,郭沫若、郑振铎、冰心,徐志摩等人早期的创作,曾受到过他的影响。泰戈尔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国,几十年来翻译出版了很多他的作品。
  刘晓峰解读:这首诗的成功处之一,是对于时空进行超越的努力。对于一百年后的想象,贯穿了这首诗的全篇。它采用的是一种与未来对话的形式写作的,是现在与未来的对话。正是百年以后的“你”和诗人园中的花朵,诗人天空中的金霞之间物质上无法产生的连接,和诗人对于这种物质的有限性加以超越的愿望,构成浓浓的研磨不开的诗意。没有人能够回答,“百年前消逝的花朵的芬芳馥郁的记忆”该如何收集?一如没有人能告诉你,一百年前“某一个春天早晨歌唱过的、那生气勃勃的欢乐”,是怎样的感觉和滋味。如果从《园丁集》出版于1913年算起,时光已经过去90多年。90多年后的今天,当我们打开《园丁集》沉浸到这位印度诗人的诗歌世界里,我们非常切实的知道,那花朵、那欢乐、那歌声确确实实足以历百年而不衰。巴乌斯陀夫斯基说:“文学是永不凋谢的花朵”,信哉斯言。
  25年前我第一次阅读到泰戈尔这首诗,诗人这份对未来的想象曾经给我无限的感动。25年后再读,在这里我想和读者们分享的,还有新体会到的另一个层次的内容。这就是重读这首诗时,我意识到这位在印度那座我不知其名的美丽花园中的诗人,写下这些句子时有一份伟大的自信——他坚信即使一百年后,他的诗仍然流传,仍然拥有着读者。我在想,尽管伴随科学的昌明发达,今天有了网络,出版也比从前方便许多,但“文章千古事”,这句话的分量一点都没有变。如果我们今天的诗人们,胸怀中也能有一百年后的读者,相信很多人的写作和现在会有很大的不同。从这个意义上思考,超越现实的时空,已经不仅仅是艺术手段层面的话题了。


黄亚洲作品·重庆四吟(组诗)
  重 庆
  
  整个一座山脉都凿满窗洞
  密密麻麻,有敦煌之形
  越是藏匿思想的地方
  便越能生长眼睛
  哦,我的重庆
  重庆是一支长柄
  延安是一支长柄
  一把民族的钢钳,曾经咬死了
  日本军国主义最后的野心
  从叽叽嘎嘎惨烈的声响中
  我感受到重庆
  山城就是这样裂开虎口的
  一九四五年的三峡,鲜血淋淋
  
  重庆与一场著名的轰炸相连
  那时候,每一条街道
  都直竖起来
  每一块稻田,都成为屋顶
  这一悲惨的舞蹈竟然长达五年
  以至于山城今天的鹰
  看上去都是重庆的黑瓦
  在云朵的顶部示誊
  重庆还有二场著名的谈判
  毛泽东挥动帽子
  降落到蒋中正的心坎附近
  这场谈判还留下一份著名的协定
  虽然内文皆是硝烟
  但是封面上两个烫金的字
  毕竟还是和平
  
  重庆的名字喜气洋洋
  但是重庆的杠棒和三千年历史
  一直在咬牙呻吟
  长江一走过重庆就变成三峡
  也说明了重庆自古的严峻
  重庆坐落在山腰
  重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