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锦衣夜行 >

第788部分

锦衣夜行-第788部分

小说: 锦衣夜行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纪纲嘴里不说什么,只在心里发狠:“莫得意,等汉王那边使出手段,定了你的死期,你看老子怎么夹磨你!”

    夏浔这是第二次到诏狱坐牢了,他就那一身便服,背着手跟闲庭散步似的,纪纲一身锦衣官服,带着一大票手下,前呼后拥的本来很是威风,可眼下不能给夏浔上刑具,跟他走在一块儿就尴尬了。

    夏浔这身袍服,与他及其一众手下同行,这算什么关系?纪纲走在前面觉得自己像个带路的,走在后边又觉得自己像个跟班,走在他身畔吧,貌似又像保镖,纪纲别别扭扭地陪着夏浔,好不容易撑到大牢门口,纪纲趁机道:“国公,实在对不住,诏狱里边自有诏狱的规矩,您看您这身衣服”

    “哦!”

    夏浔洒然一笑,道:“些许小事,我怎会叫你为难呢,那就换了吧!”

    纪纲赶紧摆手道:“来人!”

    当即就有个狱卒捧了套囚服过来,这牢里的囚服,分红白赭两色,红色是待死之囚,赭色是服刑之囚,白色是待罪之囚,如今夏浔尚未定罪,属于疑犯,故而要着白色。

    两个锦衣校尉上前为夏浔更换衣衫,就在这时,几骑快马飞奔而来,直扑诏狱,到了门口翻身下马,留一人把马系在拴马桩上,其他几人按着刀,蹬蹬蹬往石阶上走,看这几人,俱都是尖帽白靴,靛青色的曳撒,中间簇拥一人,穿锦衣千户冠服,杀气腾腾。

    “站住,诏狱重地,何人擅闯?”

    诏狱门前侍卫上前阻拦,那中间的锦衣千户抬手亮出一块腰牌,侍卫一见便退了下去,那群人脚步不停,一窝蜂地冲进诏狱。

    夏浔刚刚换好囚服,这群人就冲了进来,纪纲扭头一看,眉头顿时皱起,沉声问道:“原来是东厂陈贴刑,陈贴刑何故前来?”

    陈东朝天拱了拱手,高声道:“奉诏,辅国公杨旭一案,由我东厂审理。因案情重大,为防有人通风报信串通消息,厂督大人请了圣旨,吩咐卑职赶来诏狱,对杨旭严加看管,随时候审。”

    纪纲心中暗恨,面上却做不得声色,只好转过身,对夏浔皮笑肉不笑地道:“国公,请吧!”

    夏浔微微一笑,举步便走,刚刚迈出一步,后边霹雳般一声喊:“怎么着,听说辅国公爷受奸臣谗言,给逮进诏狱了么?”

    纪纲被陈东呛了一肚子气正没处发,一听这案子还没审,就有人英明地给夏浔定性为“受奸臣谗言”了,不禁勃然大怒,扭头呵斥道:“谁在这里胡”

    这一扭头,就见锦衣卫指挥佥事塞哈智风风火火地闯了进来,纪纲一瞧是他,说了一半的话登时咽了回去。塞哈智是个浑人,跟他呛起来的话,自己肯定给噎个下不来台,偏偏他是自己副手,就比自己低了半级,职权上又奈何不了他。

    “啊,国公爷!老塞来晚了!”

    塞哈智瞪着一双牛眼,好象根本没看见其他人似的,直接就冲到夏浔面前,抱拳道:“国公爷!”

    夏浔笑道:“老塞啊,你怎么来了?”

    塞哈智扯着大嗓门道:“老塞正在操练那班不争气的龟孙子,忽然听说了国公爷的消息,赶紧就回来了,国公对朝廷忠心耿耿,怎么可能对皇上意图不轨呢,这一定是奸人陷害,国公您别急,皇上一定会查明真相,还国公以公道的。”

    塞哈智瞪着四下的牢头狱卒们,威胁道:“看清楚喽,这可是辅国公爷,一个个的都给你塞爷爷规矩着点儿,谁要是敢在国公爷面前不知恭敬,忤逆犯上,叫我老塞知道了,嘿嘿嘿,我塞哈智的手段你们可是知道的!”

    “嗯?纪大人也在这儿呢。”

    塞哈智威胁完了,这才发现纪纲站在一边,脸色非常难看,塞哈智咧开大嘴了笑起来:“哈哈哈,要是早知道纪大人你在这儿,我就不着急了,大人也是辅国公的老部下嘛,照顾国公爷的事儿当然不用我老塞来操心了。”

    纪纲皮笑肉不笑地道:“那是,那是,老塞啊,你这副牛脾气啊,真是”

    纪纲还没说完,塞哈智突然又发现了陈东,登时丢了个后脑勺给他,在陈东胸口亲热地捶了一拳,大笑道:“哈哈,是你小子,你也来看国公吗?咱们可有日子不见了,我说你小子不像话,太不像话了,怎么自打做了东厂的帖刑官,就不找我老塞喝酒了?东厂和锦衣卫之间那点腌臜事儿,你别往心里去,他们闹他们的,咱们交咱们的。”

    纪纲只当没听着这浑人说的浑话,朝诏狱的几个牢头儿没好气地吼道:“还愣着干什么,开门!”

    虽然说天牢、诏狱这类所在,几百辈子也不大可能发生一桩劫狱、越狱事件,但是在设计上还是要防止这一点的,因此除了牢中的牢门、游哨,临近门口这里还有一条长达二十丈长的甬道,甬道两端都有铁栅门一座,只能从外面打开。

    夏浔走进甬道,到了里边那道关口,牢子把铁锁打开,拉开大门,才是正式的牢舍。诏狱里边,现在一下子住进了好多官员,倒是有了几分人气,不再那般荒凉了。

    夏浔刚走进去时,两厢牢房里的人犯并未注意,这时不是饭时,他们只当是狱头巡视,四名狱卒两前两后将夏浔夹在中间,纪纲和陈东等人跟在后边,走过两座牢房的时候,其中一座牢房中的犯人才注意到又来了人犯。

    这座牢房里关的是工部左侍郎陈寿,陈寿一见有人被押进来,本还好奇是哪位同志也被锁拿入狱,定睛一瞧,顿时大吃一惊,他从榻上滚翻落地,抢到栅栏前惊骇地看着夏浔,失声叫道:“辅国公!你你怎么也进来了?”

    对面牢房里关的就是解缙,他正百无聊赖地躺在榻上,一听陈寿惊呼,抬头一看夏浔模样,赶紧翻了个身,背对牢门,装作正在熟睡,他心中有愧,怎敢与夏浔招面。

    夏浔并没看到他,夏浔根本没往左右牢房张望,他向陈寿点点头,就走了过去,陈寿看着他从眼前慢慢走过,不禁萎顿在地,惨然道:“连辅国公都被关进来太子大势去矣!”

    这时候,其他犯官业已发现了夏浔,太子党领袖人物入狱,让每一个人心中都产生了与孙寿一样的想法,那么诏狱之外的满朝文武会做何感想呢?。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第941章 政风云卷:伏兵尽出() 
汉王府里,汉党云集,大排筵宴。

    陈瑛做为汉王的首席幕僚,坐在最上首,前些天的失魂落魄已全然不见,陈瑛一脸的神采飞扬,他举起杯子,向汉王大声贺喜道:“杨旭入狱,可见皇上心意已决,恭喜殿下,守得云开见月明!”

    汉王志得意满,举杯谢道:“说来,还是部院之功,若非当年部院大人力劝本王留京,而是赴云南就藩,本王安有今日呢?本王见识浅薄,那时还以为安南战事是个带兵的机会,如今你看,那张辅在安南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却依旧不能平定安南局势。

    他在安南如陷泥沼,拔足不得,依本王看,他这一辈子,就要扔在那穷荒僻壤了。本王当初若真个就藩云南,如今在安南进退不得的就是本王了,一生岁月,尽数消磨在那里,哪还能够图谋大位。饮水思源,本王若能成为太子,部院当为首功,来,本王敬部院大人一杯!”

    陈瑛赶紧举杯道:“不敢不敢,臣遇事思虑过深,反生猜忌,以致畏首畏尾,难成大事。殿下雄襟气魄,无人能及,乃真英雄也!今日看来,欲成大事,还得殿下这样的英雄豪杰才成!”

    汉王指着他大笑:“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部院大人这是说本王只会逞匹夫之勇么?”

    陈瑛谄媚道:“臣哪儿敢!刘邦项羽,皆世之英雄。他们哪里是不读书了,这都是不得志的书生们酸溜溜的牢骚话罢了。刘项二人非不读书,而是学而致用,不似一班腐儒,食古不化,拘泥于书罢了!”

    汉王大笑,满堂心腹急忙凑起,举杯先敬汉王,再敬陈瑛。

    乱烘烘举杯致敬一番,汉王忽然一声叹息,放下杯子道:“解缙是倒了,杨旭也倒了,父皇果真爱我呀!奈何,朝中食古不化的腐儒们依旧死不绝,他们抱着‘立嫡立长’的贞洁牌坊就是不撒手,父皇什么时候才会废立储君呢?”

    陈瑛道:“储君,国之根本。自古储君废立,莫不是了不得的大事,如那汉刘邦,开国之君,一言九鼎,满朝文武莫敢忤逆,他嫌弃长子刘盈生性懦弱、才华平庸,欲立次子如意,还不是要循序渐进,百般试探群臣心意么。当今皇上虽是乾纲独断,在此大事上,也不能不予谨慎,总要有个过程的。”

    陈瑛说到这里,抚须笑道:“刘盈终不曾废,得益于商山四皓的扶持,可惜了,当今太子却没有商山四皓,只有杨旭解缙这哼哈二将,如今他这左膀右臂尽皆进了诏狱,欲废太子,还不易如反掌?

    老臣一生唯谨慎,先前不敢判断皇上心意,所以竭力劝阻殿下尽出全力,以防万一。如今天意昭昭,再明显不过,咱们的人可以直截了当,上书皇帝,请求废太子,立汉王了!老臣也会亲自上疏,为殿下请命!”

    陈瑛做事一向谨慎,总是未虑胜而先虑败,打着狡兔三窟的主意,一旦失败,就可以不失元气,蜇伏起来,以候机会。这一次也是这样,在弹劾解缙,间接动摇太子之位的过程中,他只授意俞士吉找些新晋的御使言官打头阵,不但他自己没有出面,就连俞士吉乃至下面几个得力的手下都没有出手。

    不但他还留有相当大的实力没有暴露出来,就是这些年来汉王明里交结、暗中勾引,好不容易攒下的那些文武班中的人脉、吸纳的那些党羽,都在他的劝阻之下按兵不动,以防提前暴露全部实力。

    而今皇帝想废太子的意图已经再明显不过,陈瑛终于决定: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连他这位汉王派的首席军师都要赤膊上阵了,其他人自然也就没有再保留实力的必要。

    汉王大喜,举杯道:“来,为你我共攘盛举,干杯!”

    翌日早朝,依旧按着流程,先处理接见外使事、陛辞出京官员事、进京朝觐见驾事,这一环节大多数时候就是走个过场,一年下来,也难得真个用上两回。

    底下文武百官都憋足了劲儿等着,有打算力保太子的、有打算攻讦太子的、有打算为辅国公求情的,有打算继续落井下石的,陈瑛等人则打算旗帜鲜明地公开支持易储,力保汉王上位。

    沐丝询问道:“有无官员遣祭复命、有无官员升迁谢恩、有无官员到京陛见,有无外国使节赴京?”

    底下鸦雀无声。各路大佬攒足了劲儿准备开战呢,谁那么不开眼,这时候拿些乱七八糟的事儿给大家添乱?

    可是,不开眼的人还真有,满朝文武拿这个人还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这个人是皇帝。

    沐丝问完不见有人回答,就要宣布百官奏事。

    在明朝宣德以前,早朝奏事非常重要,那时候人主亲裁万机,很多大事是在金殿上商议、决定的。直到宣德驾崩,英宗继位,英宗是个九岁的孩童,不具备当朝处断国事的能力,凡事用辅政大臣决断,早朝才变成形式,而且就此形成惯例。

    不料沐丝拂尘一拂,刚要说话,御座上的朱棣突然咳嗽一声道:“今天,各衙门官停了御前奏事吧,有事具本上奏就是。朕有一件大事要说,朕尚未回京时就下旨议迁都,如今过了好些时日了,朕想知道,众臣工议了这么久,有没有拿出个章程来啊?”

    百官面面相觑,被皇帝这突如其来的问话给弄懵了,陈瑛、黄真、杨荣、黄淮等一众大臣踏出一只脚去,连一口丹田气都提到了嗓子眼儿上,就等沐丝喊一句:“百官有本早奏,无事退朝”便大喝一声“臣有本奏!”冲将出去,可这一下

    几个人把踏出去的脚又慢慢收了回来,金殿上静了好久。

    总不能就这么把皇上撩在那儿吧?翰林院学士慕容嵘铸率先反应过来,出班跪倒,高声奏道:“臣翰林院慕容嵘铸,奉诏以后,臣与翰林院同僚仔细议论过,臣以为,金陵僻在东南,不足控驭西北,非胜地也。皇上意欲迁都,实为英明之举,然迁都北京,却有失妥当!”

    朱棣挑了挑眉毛,问道:“哦,有何不妥?”

    慕容学士道:“纵观历史,建都其地而享祚长久的一是河洛地区的开封、洛阳,一是关中地区的长安、咸阳。太祖高皇帝当年就有意将都城迁至关中,关中‘据百二河山之胜,可以耸诸侯之望’,乃是都城绝佳所在!”

    这位学士就是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