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433部分

大明雍王-第433部分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当今军中高手,几乎都用枪刀,很少有人用这样冷门的兵器了。

    朱厚煌在众人的簇拥之下,一步步的走上台阶,坐在王座之上。

    下面的文武百官一起跪倒在地,高呼道:“大王千岁千岁千千岁。”

    他们并不是下跪一次,三跪九叩,一起一服。

    朱厚煌私下与人说话,从来不讲究这么多礼数,但是这个大场合不讲不成。朱厚煌想给文武百官拥戴,连文武百官本人都不愿意接受。

    朱厚煌只好从之了。

    不过,这个时候,朱厚煌从心中爆发出一种满足感,暗道:“孤今日才知道,什么叫做大丈夫当如是也。孤今日才知道,为王之乐。”

    那种整个世界仿佛都抓在手先的感觉,实在是太好了。

    不过朱厚煌很快清醒过来了。当声音落下,大殿之中一片寂静的时候,朱厚煌轻轻咳嗽一声,说道:“孤从先帝之命,封蕃建国,于八年有余,终于有今日基业,诸位都是有功之臣,今日孤就在大殿之上,听诸位这八年之功,都做些什么?”

    这就是东雍开会的风格。

    所谓大朝会,并不是商议事情时候,反而好像是人大会议一般,凡是要是在大朝会上争执不下,这说明朝廷的运作出了严重的问题。

    一般来说,大朝会就是总结上一年,展望下一年。当然了这是朱厚煌的理解。他虽然参加过大明的大朝会,不过,以朱厚煌藩王的身份也不过是后殿吃酒份。

    “丞相上前入坐。”朱厚煌说道。

    立即有人搬了一把椅子,放在最前面,首位之上。

    王阳明说道:“谢殿下。”王阳明站在椅子前面,却没有坐下,轻轻咳嗽两声,说道:“自正德十三年,殿下奉先帝之命,封蕃建国以来。东雍一开辟四府,三十四县,四十三万户,百百二十万。其中四府是的雍南府,北港府,吕宋府,岘港府,其中三十四县,为雍南府所属大员县,澎湖县,戚氏县,邵氏县”

    “北港所属,北港县,金瓜子县,”

    “岘港所属,岘港县,海云关县,”

    “吕宋所属,吕宋县,林氏县,南关县。”

    “共三十四县。”

    王阳明张口即来。将这八年东雍的政绩进行了一个总结。

    这些数字,朱厚煌早已记熟了,甚至让他来总结,未必比王阳明所说的少,但是如今听来,朱厚煌却有一种心潮澎湃之感。

    甚至有一种,此生功业,与今足矣。

    而所有文官看着高台上的王阳明,忽然觉得有一种神圣之感。

    每个人负责的东西不一样,对王阳明所说的数据,有的人知道,有的人不知道,所有人对其中的一部分都非常熟悉,那是他们负责的东西。

    在很多的人眼中,八年创下如此大基业,都有一种神秘的因素,甚至很多在朱厚煌面前不假辞色的人,此刻却不敢直视朱厚煌了。

    儒家将皇帝神秘化的手段相当不错。

    朱厚煌虽然懂的礼节,但都是以入乡随俗的心态去看,并没有多看重,平时与这些臣子商议事务的时候,与后世的上下级关系差不多。

    时间长了,他们也都不在朱厚煌面前拘束。

    但是此刻他们却忽然发现,原来之前与他们不摆架子的人,是一国之主。

    王阳明说完之后。

    朱厚煌轻轻说道:“王先生请落坐。孤迁都南都,就是为了经营南疆,暂且乃古晋,南都,马六甲纳为一府。号南都府,此三地彼此海路相连,孤希望广迁百姓,数年之后,我雍国四府,可以为雍国七府。”

    王阳明起身行礼说道:“臣谨受命。”

    朱厚煌说道:“枢密院使何在?”

    “臣在。”戚景通此刻的腿有些酸了。

    他的腿经过这么多年的疗养,恢复了不少,但是依旧使不上力气。能站这么久,依旧很难的了。

    其实朱厚煌之前,就让他坐轮椅上殿。

    但戚景通万万不肯。

    戚景通骨子里是一个谨慎的人,从来读史,明古今名将故事,戚景通更是将谨慎两字刻在骨子里了,希望能与朱厚煌善始善终,并为子孙留下一分情义。

    所以他如此大殿,丝毫不敢怠慢,唯恐让别人觉得他恃功自傲。

    所以即便是咬着牙,也要坚持。

    “请枢密院使入座。”

    立即有小太监,抬着一椅子过来,就在王阳明座椅偏后一点,但是还算是并肩而坐。

    这就是的代表,朱厚煌对枢密院使的期望,以及他与枢密院使分庭抗礼的政治地位。

    “请枢密院使叙功。”朱厚煌说道。

    戚景通站起行礼,说道:“自殿下入东雍以来,剿灭蛮人,安定百姓,武事因此而兴,与佛郎机人有澎湖,南海之役。与安南两次安南之役,并助朝廷平叛两次。去岁又有日本之役。”

    戚景通一一道来。

    朱厚煌听了之后,才觉得,自己打得仗有一点多啊。

    区区不足八年的时间,大战就有七次之多,至于小规模冲突,更是无年不战。也就是修养生息之一段时间,毕竟安稳。

    朱厚煌心中再次决定,修养生息的国策不变。最近的国策,就是以开拓南洋之地为主。

    只要能将南都,古晋,马六甲三府建设的与东雍两府差不多,朱厚煌就有两片统治核心了,东雍,与南都。那时候雍国的基业也就稳固下来了。

    朱厚煌听戚景通说完,缓缓的说道:“国之大,亡战必危,数年之内,孤没有开战之意,但是对枢密院来说,只有战争时期,与准备战争时期。”

    戚景通说道:“臣谨受命。”

    朱厚煌说道:“王先生。”

    王阳明说道:“臣在。”

    朱厚煌说道:“枢密院既然已经确立的,从今之后,各级府尉。县尉,归丞相府与枢密院双重管理。”

    这一件时期,朱厚煌没有与王阳明交底。

    不过,王阳明知道迟早有这么一天的。

    朱厚煌确立县尉的时候,就已经确立了这个原则,从雍国县一级别的结构,就能反对上层结构是什么样子的。

    王阳明有心理准备。

    而且他并不觉得枢密院能夺走多少权力。

    由于朱厚煌到处征战,县兵,府兵,几乎是一种明存实亡的状态。

    在朱厚煌决定休养生息之后,大约有万余老卒从的雍军退役,有着万余老卒,各地的府兵才算是勉强维持一个架子。

    而且县官不如县管,不过县尉,府尉都是在县令,知府的直接管辖之下。王阳明有信心,对这些官员保持影响力。

    只是………。

    王阳明看向王九川。

    王九川建立的御史衙门,难道也会将县丞,府丞,这些执法吏,全部纳入御史府的管辖之中吗?

    对于这一点,王阳明觉得对丞相府影响太大了。

    不同于县尉,县尉从来都是武官出身,可以说,丞相府从一开始不将他们当成自己人。但是县丞就不一样了,虽然专门管理案件。但也是别当做文官体系。如果划出丞相府,恐怕有很多文官,心中会想不开啊。

    不过,在这个时候,王阳明即便是猜测到了。也没有办法。毕竟上面那位是创业之主,威望在雍国无人能及,即便是王阳明也不行。

第七百二十章正旦大朝四() 
第七百二十章正旦大朝四

    不过,王阳明的担心还要再飞一会儿。

    朱厚煌说道:“枢密副使黄士龙上前叙功。”

    立即有人将一个椅子放在戚景通身后。

    朱厚煌的安排之下,虽然王阳明与戚景通距离御座的距离相差无几,戚景通稍稍远一点,但是彼此之间的距离却很远。

    他们身后能安排好些人。

    不过在枢密副使黄士龙上前的时候,有一个人的目光看着黄士龙,觉得很不舒服。

    这个人就是刘老刀。

    刘老刀现在的位阶,低于黄士龙半截,让他觉得很不舒服,其实现在有人明眼人都看出来,枢密使,与枢密副使,分别代表着雍军,与雍军水师。

    刘老刀希望得到许栋的那个位置,现在在黄士龙的手中,比资历黄士龙远远在刘老刀之下,他心中岂能平静。

    一串串珍珠,挡住了朱厚煌的目光。让人看不清楚,但是朱厚煌却看下面看清清楚楚。

    朱厚煌对有些君王要杀功臣,有些了解了。

    有些功臣功劳是有,但是跟不上局势变化,比如刘老刀,他根本不适应即将到来的新海战时代,说到底,刘老刀打仗是靠经验,但是黄士龙是家学渊源,靠的是脑子。

    朱厚煌又怎么会将东雍水师的重任交给一个莽夫啊?

    而且刘老刀心思之中,草莽心思太重,还没有完全转化为官军的心思。朱厚煌更不能完全放心。

    正想的时候,黄士龙就开始叙功了。

    他与戚景通所说的不大一样。

    戚景通所说的,主要放在辉煌的历史之上,打过那些仗,打过那些胜战,有过多少斩首,有过多少俘虏,占据多少地盘等等。

    但黄士龙重点在盘家底。

    他将水师的辉煌历史一笔带过,但是在水师现有规模上,却下了浓墨重彩。

    “如今东雍水师有,战舰二百余艘,其中新式战舰,不足五十艘,大福船不足百艘,其余都是滥竽充数之辈。殿下迁都南都,而南都于水陆要冲,乃兵法争地,必建强军以护之。而东雍为我雍国龙兴之地,当留重兵镇守,南都又需要水师庇护,臣请殿下拨重金以建水师。”

    黄士龙这一番话,最不高兴的人就是戚景通了。

    戚景通暗暗咬牙。

    不得不说,东雍已经变成了一个正式的国家之后。内部的纷争也就越来越明显。

    雍军与水师之间,就是经费之争。

    吴行之这个人,似乎很低调,但是他却是朱厚煌控制丞相府的重要一环。掌握了所有资金的支配权。

    吴行之的任务是什么?他首先要规划出每个部门所需要的经费。然后上报给朱厚煌,朱厚煌批准之后,缺额由少府填上。

    朱厚煌刚刚到东雍的时候,万事没有一个章程,所有财政支出随意性很大,但是随着数年过去了,很多部门的财政都有一定之规了。吴行之就按朱厚煌的意思,以年为单位做预算。分配给各部分。

    所以外廷的所有钱,收上来之后,都要从吴行之这里转一圈下去。

    吴行之做预算的时候,是按部门来的,也就说在没有枢密院之前,吴行之的钱,是直接打到雍军,与水师账目上的。

    而现在有枢密院之后,预算是直接给枢密院的。

    这就出了一个问题,水师的多了,雍军的就少,雍军的多了,水师的就少了。

    这就造成了,原本战友状态的水陆两军,瞬间转化成仇人状态。当然这个规模还不明显,仅仅是上层争预算的几个人这里。

    不过,朱厚煌预计,数年之后,水陆两军定然会变成互相嫌弃的状态。

    这也有朱厚煌的算计在里面。不过也完全是朱厚煌的算计。

    朱厚煌不得不面对一间事情,那就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朱厚煌将自己的精力投放在一千士卒之中,他能将军中每一个低阶军官的名字,叫上来。

    但是将精力放在十万大军之中,却只能准备一下高级军官的履历而已。

    现在雍国的军事力量已经有十万之众,这还不算仆从军,朱厚煌相信将来东雍的军事实力绝对不仅仅是这些。

    所以朱厚煌不得不面临一件事情,他对东雍军事力量的控制在下降。

    朱厚煌知道,也自己的威望,下面的士卒根本不会反抗自己。但是他作为创业之主,不得不为雍国以后着想。他已经很多措施了。

    比如被命名为龙骧卫的亲军,被李良钦亲自管辖,经费直接走少府,不过,吴行之那一关,朱厚煌向军队下命令,必须经过丞相,枢密使的附署的,才有法律效力,当然了现在是一个过场。不管是丞相还是枢密院都不对抗雍王的命令,但是将来可就说不定了。

    但是龙骧卫却不一样,他是王室亲卫,或者说是私军。

    朱厚煌发飙起来,让他们去杀丞相,他们也必须干。

    但是龙骧卫不足万人,将来扩张可能也不大。所以将水陆两军的经费弄到一起,故意在水陆两军之中,弄出一点小矛盾。

    这是应有之意。

    朱厚煌说道:“此事,枢密院自己决定就是。孤不过问。”

    开玩笑,就朱厚煌来说雍军水师虽然有点不够用,但是大致上已经差不多,真弄个战舰千艘,去打谁啊?要知道维持舰队,不必打造舰队花费少多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