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1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厚煌拿来一看,其实也没有什么可看的,根本没有是主观体,满分的都有好些人了,王阳明不过是书法好的几十分。
王阳明说道:“殿下,臣觉得还是要加一门策论吧,否则这高下都不好分了。”
朱厚煌看着这些试卷,说道:“好吧。下一次吏试,加策论。”
第三百二十八章越南情况()
第三百二十八章
越南情况
“陛下,不能久在江南,还请陛下回鸾。”杨廷和说道。
“请陛下回鸾。”文武百官都跪在地下。黑压压的一大片。
正德打了个哈欠,他的脸色有些差。
江南的温柔乡,天下皆知。正德又是酒色之徒,在江南就好像是老鼠掉进油窝里,正德早就被这六朝金粉之地泡得乐不思蜀。怎么会想着要回去。
但是面对这个场面,心中有些难办,他微微歪着头看向了一边的丘聚。
丘聚立即会意,说道:“陛下有恙,退朝。”
正德不等下面的有什么反应,就长袖一挥,自顾自的离开了,只剩下身后很多文官大声高呼道:“陛下留步,请陛下回鸾。”
等听不到后面的声音之后,正德长出一口气,说道:“算是拜托他们。”
“陛下。”丘聚脸色的皱纹快皱到一起了,说道:“这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了。再这样下去,奴婢担当不起啊。”
“好了,不用你担当,朕自有担当。”正德说道。他心里也明白的很,在离开江南的日子不长了,他在江南已经待了好几个月了,朝廷上下都不希望他在江南继续待下去了。
“去叫杨先生过来。”正德说道。
不见大臣,是不想被群起而攻之,但是国事还是要了解的。这是作为一个皇帝对国家最基本的掌控。
所以杨廷和的位置至关重要,他是正德与文臣集团之间的枢纽。
“老臣见过陛下。”杨廷和与正德之间,早就默契。所以不一会儿,杨廷和就过来了。
正德说道:“杨先生不必多礼。”
“臣请陛下尽早回鸾。”杨廷和开口第一句话就是这个。“北京乃国之根本所在,陛下久滞江南而不归,恐怕会让人心中起不该有的心思,为了社稷安危,还请陛下回鸾。”
杨廷和明知道他说这个效果并不好,但是身为内阁首辅,他必须有自己的担当,匡扶君上,左右天子,正是首辅的本分,他明知道正德不爱听这个,但是一见面,还必须说。
正德也习惯了,说道:“好了,天下安定百余年了,朕不过南巡一段时间而已,哪里有这么多事情。”
杨廷和也知道,他不管说些什么,也不会有什么用处的。心中叹息一声,将全国各地的事务报告给朱厚煌。又将一大叠奏折呈上去。
正德已经将所有的奏折一一翻阅,然后在所有奏折上写上三个字,知道了。不过遇见感兴趣的问题,他也会跟着杨廷和聊上几句。忽然正德手上一停,正写的“知,”字,微微一顿,就在口字下面积下大片的墨迹。
正德说道:“安南这边是个怎么回事?”
杨廷和他里面明白,正德看得是安南来使的奏折。
杨廷和对这里熟悉之极,说道:“安南情况情况不好,安南黎氏大权旁落在莫氏之手。莫氏对黎氏步步紧逼,恐怕现在黎氏之君,将会是亡国之君。”
正德说道:“这安南黎氏使者。是雍王送过来?”
杨廷和说道:“正是。”
正德说道:“内阁的意见,是当做没有见过使臣吗?”
杨廷和说道:“黎氏失权,莫氏纂权,也不过一二年之间,如果册封黎氏之君,如果莫氏纂权的话,将我大明至于何地?故而以臣等之见,安南请封之事,应该缓上一缓,等一二年后,尘埃落定之后,再做定论也不迟。”
杨廷和意见就是典型的文臣意见,关注于内政,对外国的情况,非常之冷漠。面对安南复杂的情况,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不出错。如果他们前脚册封了安南郡王,后脚莫氏将册封的安南郡王给杀了。将大明的面子放在什么地方。
正德说道:“这样不行,安南黎氏是我大明之臣。如今势穷来投,我大明岂能见死不救,如果我大明一纸文书能使得乱臣贼子惧,也算是我大明威德所至。”
“如果莫氏篡政,大明该怎么做?”杨廷和问道。
正德说道:“既然是雍王弟将人送来的,如果安南有变,该怎么处置。”
杨廷和之所以选择镇之以静,就是不知道后面该怎么处理。
正德说道:“既然是雍王弟送来的人,就让雍王弟去处理吧。”
正德意见压过内阁,将对安南册封的意见批了下来。
等杨廷和离开之后。
正德长叹一声说道:“煌弟啊煌弟,朕看你,怎么奈何的了安南国啊?”
正德之所以会这样做,就是因为朱厚煌专门来过信,讲述他对安南的计划。正德这才对他并不在乎的事情插手。将安南的册封给弄下来。
“多谢大人,多谢大人。”安南使者范献大喜过望,向传旨的太监说道。并且给太监塞了不少银子。
小太监掂量一下手中的银子,说道:“不用谢奴婢,要谢就谢雍王殿下。”
“雍王殿下?”范献有些不明白。他来到南京这里,拜访了很多达官显贵。也走了很多门路,但是他并没有走雍王的门路,并不是雍王地位不显赫,而是雍王不在南京。
“正是雍王殿下,宫里的消息,内阁早已将这一件事情给否了,如果不是雍王殿下写信求请,这一件事情,是一点希望都没有。所以大人要谢,就谢雍王殿下吧。”小太监说道。
范献心中暗道:“雍王远在东雍,又怎么知道安南情弊。定然是王阳明王大人在雍王面前说了话,下一次见到了王大人,定然要好好谢谢。”
范献得到他想要的东西。就不在南京多待了。他立即乘船离开了南京。
升龙府皇宫
“臣范献,拜见陛下。”范献向安南皇帝叩首说道。
安南小皇帝连忙将范献扶起来说道:“爱卿快快请起。”
安南小皇帝与范献君臣相对,安南小皇帝说道:“范卿,这一次出使大明,成果如何?”
范献说道:“臣不辱使命。已经将圣旨给带过来了。”说话之间,将一封圣旨给举了出来。
安南小皇帝大喜过望,亲自伸手接过来。说道:“范卿的功劳,朕会记住了的。”他一边将圣旨打开,看着圣旨上的文字,猛地圣旨合在一起。说道:“好,有这一封圣旨。朕到要看莫家老匹夫是个脸色。”
“陛下,大明的一纸册封,固然有用,但是不过是外力,不足为凭依。还需安南国内的力量支持。”范献说道。
安南小皇帝的笑容缓缓的平息之后,说道:“范卿,所言在理。朕也知道这一点。所以朕已经联系了西京国舅。过一段时间,国舅就会来升龙勤王,到时候,莫老贼的好日子就到头了。”
范献一听此言,心中凛然一动,安南小皇帝的话,让范献想起数年之前,铁山伯之事,当初铁山伯也是权倾一时,结果被小皇帝杀死在宫廷之中,也引起铁山伯余部大乱,这样大乱也让小皇帝不能收拾。不得不让莫登庸出来收拾残局,,莫登庸也是在对铁山伯余部的战斗之中,让莫登庸获得了安南大权。
似乎这一次是数年的一次轮回,再次轮回到小皇帝杀铁山伯的时候,让范献有一种不详的预感。
不知道为什么,范献觉得这一次,对付莫登庸的计划,定然不会有那么顺利。莫登庸绝对不会这么容易重蹈铁山伯的覆辙。莫登庸一定会有所防备。但是现在莫登庸步步相逼,如果小皇帝再没有什么作为的话,必死无疑。
第三百二十九章吴太后的命令二()
第三百二十九章吴太后的命令二
“母后,”朱厚煌说道。
“不用说了。”吴太后说道:“蓝儿谁的肚子也没有大,你别想离开东雍一步。”
朱厚煌说道:“殿下,事情正急,必须孩儿去处置,不然就要出问题的。母后就网开一面。”
吴太后缓缓闭上眼睛说道:“别想,你如果想先斩后奏,哀家就死给你看。”
朱厚煌本来有先斩后奏的想法,毕竟他是东雍之主,吴太后即便是地位尊贵。想限制朱厚煌,也不大可能。
但是吴太后有了这样的说法之后,他就不敢了。一旦吴太后就一个三长两短。朱厚煌简直无脸活在世间了。
吴太后也没有在这里与朱厚煌多啰嗦,转身就离开。
朱厚煌坐在椅子上,一双玉手轻轻的按住了朱厚煌的背上。轻轻的揉着,说道:“殿下,你觉得怎么样啊?”
来人正是许蓝。
朱厚煌说道:“孤没事。”只是朱厚煌听了刚刚吴太后的话,没有心思与许蓝多说话,说道:“孤还有事。”说完推开许蓝,离开了后院。
还不等朱厚煌到前殿,已经有一个小太监跑过来,在朱厚煌身边说道:“殿下,戚将军等人早已在外面等您了。”
“好了,”朱厚煌一摆手,说道:“孤知道了。”
朱厚煌来到大殿之中,眼睛一扫。发现该来的人都来了。
戚景通,吴明,汪直,俞大猷,许栋,东雍大大小小将领都来了。另外还有陆完,吴行之两个人。
朱厚煌一进来,所有人都说道:“拜见殿下。”
朱厚煌一甩手说道:“诸位平身。孤让诸位久等了。”
陆完说道:“殿下不必客气,只是殿下身份尊贵,何必非要远赴占城?”
朱厚煌说道:“安南情况复杂,机会稍纵即逝,孤不知道派人谁能掌控局势,也唯有孤能牢牢把握局面。”
陆完说道:“如此说来,殿下非要去安南吗?”
朱厚煌说道:“孤也想在东雍稳守,只是行之知道,这根本不可能。”
吴行之说道:“的确如此,殿下南洋之行,打通了南洋诸国的商道,让少府收入有明显的增长,但是财政情况并没有好转的迹象,并不管怎么算,东雍财政绝对坚持不到今年十月份。”
“所以,这一次安南内乱,孤一定要插手,占城就是孤插手安南的重要落家点。孤非要亲自去看看,否则不放心。”朱厚煌说道。
陆完说道:“殿下这一件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不可轻举妄动。盖因征伐他国的权力,出自天子,殿下擅自出兵,定然会让朝廷震怒的。”
朱厚煌说道:“孤早已与皇兄通过气。安南之事,由孤专之。”只是朱厚煌并没有说实话,正德告诉他的。因为正德告诉朱厚煌的原话,如果胜了,自不必提,如果败了,就要追究朱厚煌的责任。而且广西的兵力,不会为朱厚煌所用的。
陆完说道:“既然如此,老臣就没有意见了。”
朱厚煌所说的话有真有假,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就是朱厚煌从不想在军中出现第二个权威,如果不戚景通身体受伤,从今开始,再也不能上阵杀敌,朱厚煌也不会让他地位上升,成为朱厚煌实质上的副手,管理军务。
这一次征伐安南,必须得胜,如果不胜,对东雍的财政来说绝对是一场灾难。朱厚煌甚至不敢相信到时候东雍到时候将是一个什么样子。
但是如果得胜的话,朱厚煌也有忧虑,就是胜利之后,攻打安南的主将在军中的权威,将会影响到朱厚煌在军中的权威。
在军中建立权威,既简单又困难,简单就是只要能领着士兵打胜仗。就能收复军心。而对安南的进攻,朱厚煌已经考虑过很久了,不是没有把握,相反还是相当有把握。
因为现在的安南,不是成祖事情可以动员三十万大军的天南小霸主。早已四分五裂了。莫登庸占据安南东都升龙府,而小皇帝所说的国舅郑家,就在西京清化府。两强对峙,除此之外,在安南南部还有一个大军方,就是阮氏。其他大大小小的军阀。根本再也没有当初安南全盛之时的盛况,即便是莫氏协天子以令不臣。让朱厚煌估计,莫氏全部兵力也不超过十万之众。而且要分守各地。能够集结出来的机动兵力,最多不过五万。
而且各人对胜利也有不同的标准,在成祖之季,将安南收为版图才算得上胜利。但是现在朱厚煌只需击破莫氏,维持黎氏统治就可以了。反正朱厚煌的意思是从安南大大捞上一笔,至于黎氏能够维持到几时。朱厚煌就没有这分闲心。
只是朱厚煌一想道后院倔强的母后,心中就不由的感到一阵烦恼。
军中自然不用朱厚煌却说服,因为朱厚煌在军中的权威向来不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