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奉系江山 >

第485部分

奉系江山-第485部分

小说: 奉系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略,西北的问题一定能够解决。”

    张廷兰确定了整体的方略,蒋百里在一旁突然说道:“西北经此战乱,势必人口锐减,严重空虚,如果这个时候施行了减丁的政策,再征调劳工,剩下的人口太少,对国防也不好。”

    王永江一听,急忙笑道:“蒋校长担心的非常有道理,我已经安排了一个详细的移民计划,目前每年东三省都要接纳一百万的移民,东三省的人口增加已经相当惊人了,因此正好应该往西北远东等地分散,这两地每年至少要接纳五十万人。”

    “冯玉祥一年能提供十几万劳工,我们再派去二三十万的汉人,算起来西北的人口还会有所增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第六百三十三章 海军之梦() 
经过一番商讨,奉军详细的制定出了一套经略西北的策略,核心就是围绕着铁路建设展开。(。。)奉军方面一共投资两条铁路,第一条就是从归绥延伸,经过宁夏,直到兰州,第二条铁路则是从兰州出发,一直向西修建,穿过河西走廊,直达新疆。

    同时奉军又决定将陇海铁路延伸,从西安开始,将铁路线延伸到兰州,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完成,那么兰州就会成为中国西部的铁路枢纽,原本不通铁路的西部省份,也破天荒的拥有了铁路运输。

    有了便捷的交通,就能实现军队的快速调动,对于巩固国防有着无与伦比的作用,而且铁路修成,当地的资源就能开发出来,对于经济的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其实向西部修铁路,北洋政府也有不少有识之士提出来过,当初詹天佑和张廷兰讨论全国铁路发展的时候,也提出过这个建议,只是北洋政府没有这个财力,也没有对西部的组织管理能力,计划永远只能是计划。

    如今张廷兰就要把这个倡议变成现实,奉天公布了投资计划,顿时迎来了全国的一片赞誉。经过这几年的建设,东北取得的成就越来越得到世人重视,而对于东三省的种种举措,老百姓认同和期待的越来越高。

    大修铁路,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情,自然得到了普遍的支持。一些地方诸侯虽然清楚,一旦让奉军修建了这些铁路,强大的奉军就可以毫无阻挡的把势力深入进来,但是他们也没有拒绝的能力。

    相反诸如冯玉祥之流,还要指望着给奉军提供劳力,来换取军火,在整个修建铁路的期间,冯玉祥一共提供了二十多万苦力,施工期间先后死掉了一万三千多人,在随后的开发矿山。修筑水库等工程之中,又死掉了两万多。

    通过庞大的基础建设计划,奉军达成了减丁的目的,而且伴随着基础设施的改善,向西部大规模移民实边的时机也成熟了,这整个修建铁路的五年时间之内,甘肃。宁夏,青海等地汉人数量增加了一百一十多万。

    平均每年的移民数量超过了二十万。这些人进入西北之后,彻底改变了当地的人数对比,基本所有区域的汉人都占到了一半以上,一些发达地区,甚至达到了七八成以上。

    汉人的大量涌入,使得当地的安全形势大幅改观,而且经济也实现了高速发展,西北迎来了一个黄金时代。

    修建铁路,大力移民。开发资源,兴办教育,整合经济,这是一连串的组合拳,随着有条不紊的展开,整个西北已经瓜熟蒂落,彻底成了奉军的掌中之物。冯玉祥辛辛苦苦折腾了一趟。到头来他才发现,自己不过是奉军放出来的一条狗而已。

    当他为奉军扫清了各种障碍之后,人家再大大方方的进来接收。不过就算他看明白了,又能如何,奉军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同意还能分到一点好处。要是反对,只怕分分钟就要彻底完蛋。

    “大帅,美国方面的钻井队已经到了,另外还有一批采油设备也送到了,扩大开发延长矿和玉门矿的时机已经成熟了啊!”王永江笑着向张廷兰汇报情况。

    抛开大的战略层面考虑,张廷兰经略西北的目的就是弥补东三省的资源短板。虽然东北有着名的大庆油田,但是目前的钻探技术根本不行。没法深入一千多米,将石油打出来,已经开采的延长矿和玉门矿就成了奉军的首选。

    张廷兰一听这个消息,也非常振奋:“岷源先生,军队要搞机械化建设,工农业也要大量的车辆,这都需要石油,这黑色的液体,就是工业的血液,没有稳定可靠的石油供应,咱们就等于是患上了贫血症啊。”

    “拙言这个比喻十分恰当,不过我们的石油需求量增长太快,以延长矿和玉门矿的产能,即便是全部开发出来,恐怕也只能满足我们五到十年的需要。因此我觉得应该加大寻找石油的力度,发现新油田,建成强大的石化工业。”

    张廷兰当然知道大庆油田,胜利油田的大致位置,不过想要真正开发出来,还必须有专门的地质学家才行,因此对石油勘探,张廷兰是非常赞同的,而且他也清楚延长矿和玉门矿只是暂时的应急之策,要想保证到二战时期,也有充足的原油,就必须开发其他的大油田。

    “岷源先生,勘探石油的事情,你只管拨钱就是了,我无条件支持。”

    王永江一听这话,顿时苦笑了一声:“拙言,事情要是这么简单,我就不找你了。”

    “哦?难道还有什么疑问不成?”

    王永江随手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两份文件,送到了张廷兰的面前,上面一份全都是英文写成的,一看就是外国专家的东西。

    “拙言,这是西方三位地质学家考察之后,撰写的一份报告,他们认为中国的地质条件,不存在大的油田,是十足的贫油国,因此开发油田没有价值。”

    张廷兰扫了一眼这份报告,果然如同王永江所说,上面言之凿凿,断定中国是个贫油国,不具备存在石油的地质结构。

    “岷源先生,你怎么看这份报告?”

    王永江叹了一口气,苦笑着说道:“我也没有主意啊,如果投钱就能找到石油,我肯定鼎力支持,但是如果中国真的是贫油国,我这不是拿钱打水漂么,财政也不宽裕,不能浪费。可是我又不甘心,偌大的中国,地大物博,难道就真的没有大油田么,总觉得有些说不通。”

    “岷源先生,依我看,首先应该调查的是这三位西方学者的背景,看看他们屁股坐在了哪一边,然后再确定他们说的东西,值不值得相信。”

    王永江一听张廷兰的话,顿时眼中满是疑惑的神色,急忙问道:“拙言,这话怎么说,难道这些地质调查,还能造假么?”

    “岷源先生,有些片面的真相,比起造假还可怕!”张廷兰意味深长的说道:“一个人做了十件好事,十件坏事,我只向别人介绍他的好事,他就是好人,只介绍坏事,他就是坏人,这些事情都是真的,但是起到的效果完全不一样。”

    王永江何等敏锐,张廷兰戳破了这层窗户纸之后,立刻就明白过来:“拙言,你是说他们有可能误导我们,中国明明这么大,他们光写不利于找到石油的因素,引诱我们上当?”

    “我也不确定,当时这种可能性还是有的。别看西方学术界标榜客观中立,实际上都是欺人之谈。他们的研究需要大公司支持,拿了人家的钱,就要给人家办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目前中国的石油市场,都被美英等国的公司垄断,如果我们找到了大量的油田,他们还怎么获得垄断利润啊。”

    “然后他们就利用豢养的学者,搞出所谓的学术报告,打着科学的旗号,阻止我们开发石油。就算被我们发现了,他们大不了说研究有误,就把所有责任都推了出去。”王永江十分感慨的点了点头:“拙言,我已经把西方人想的很坏了,只是没想到他们的用心竟然会险恶到这种地步!以后和他们打交道,还要加倍小心啊,什么都不能轻易相信。”

    说着王永江又把下面的一份报告拿了起来:“拙言,这是奉天大学地质系教授李四光的一份报告,他的报告坚持认为中国可能有大油田的存在,并且希望提供经费支持,对中国进行大面积的地质勘探。”

    李四光的名字后世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按照他的理论,中国人寻找到了大庆,胜利等油田,为中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此时他刚刚从英国伯明翰大学毕业不久,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到了北大任教。可是如今奉天大学已经成为了全国最着名的理工科大学,邝荣光亲自组建了地质学系,李四光回国之后,邝荣光就亲自写信,邀请这位年轻的硕士生到奉天大学任教。

    到了奉天之后,李四光也惊呆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国的土地上,竟然也有了如此庞大的工业基础,让他感到了无比的自豪。工业的发展,就需要各种矿产资源支撑,李四光在教学之余,也进行了相当多的调查,最后才形成了这份报告。

    可是上交之后,一面是西方鼎鼎大名的权威专家,一面是刚刚毕业的毛头小子,这两者之间,如何抉择,也让所有人都犯了难,包括王永江在内,都不知道该相信谁。

    张廷兰笑着说道:“不密信西方,不密信权威,我们只看结果,这个李四光值得支持,他需要多少经费,需要什么支持,我们都要尽力满足。”

    张廷兰做了决定,自然顺利落实,李四光他们得到了大力的全方位的支持,比起历史上,这份支持足足提前了三十年,也让这位地质学取得了更加辉煌的成就。

    张廷兰刚刚处理了这件事情,突然沈鸿烈慌慌张张的来到了帅府,一见面他就异常欣喜的说道:“大帅,马肯森号有消息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第六百三十四章 回国路() 
阴沉的浓云笼罩在德国汉堡的上空,码头上站满了上百名工人,他们都在默默的注视着港口不远处的一艘庞然大物,马肯森号战列巡洋舰!

    三万多吨的排水量,让这艘庞大的军舰,超过了大多数的战列舰,而且这艘军舰还拥有傲人的28节航速,更是遥遥领先这个时代的军舰,1917年这艘巨舰在布洛姆福斯造船厂正式下水。

    当时所有参加建造的工人,全都热情的欢呼,好像看着自己的孩子降生一般,他们充满了自豪。但是对于这些人来说,这不过是一个悲剧之前的小笑话而已。

    很快德国人就战败了,庞大的公海舰队成了英国人的俘虏,随后又在斯卡帕湾自沉,一直没有完成舾装的马肯森号侥幸的保留了下来,不过随着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德国被解除了武装,海军消失了,这艘军舰也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

    同级的军舰还有三艘,拆除工作已经陆续展开了,所有的德国工人,全都满含着泪水,他们要用曾经建造了军舰的手,去拆除这些军舰,就好像逼着一个母亲,去掐死自己刚刚出世的孩子,这份痛苦简直无法形容。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转机出现了,中国人决定购买马肯森号,运回中国拆除,给出的价格是二百二十万美元,比国内拆除高了两成,而且英国人也默许了这项合作,魏玛共和国政府又急需从中国进口大量的粮食,因此也不会反对,这项生意一拍即合。

    今天就是中国人带走马肯森号的日子,四艘拖船拉着马肯森号,缓缓的驶离汉堡港,庞大的军舰渐渐的向着北海驶去,在这一瞬间,岸上的德国工人泪水奔涌而出,他们不知道会有什么命运。等待着这艘军舰,他们只觉得像掏心掏肺一样疼痛。

    就在这些德国工人之中,还有一个年轻的德国军官,他也在望着马肯森号远去的背影。脸上露出了轻蔑的笑容:“鬼才相信中国人会把这么强大的军舰拆掉,变成废铁,英国人简直愚蠢透顶了,他们肯定会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这个年轻人正是兰德尔。他曾率领着一批德国军官,秘密的前往中国。就在一个月之前,他刚刚秘密回到德国。此行对于兰德尔来说,实在是收获太丰富了,首先高清了奉军的工业水平,敲定了双方的合作计划。

    他们也从中国手上拿到了最先进的一套军事理念,最令德国人着迷的就是坦克的应用,集中装甲力量,在空军的配合之下,进行快速的冲锋。能够产生无与伦比的强大突击能力。

    在刚刚过去的大战之中,虽然也有了坦克的使用,但是由于性能不佳,而且仅仅把坦克当做了步兵的支援武器,因此没有发挥出坦克应有的价值。

    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