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远平衡针灸相关材料-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功能: 调节内耳平衡,聪耳开窍,强腰膝,理气血。
主治: 神经性耳聋,暴震性耳聋,美尼尔综合症,神经性耳鸣,以及骨外侧皮
肌炎,急性荨麻疹,丹毒。
按语:
歌诀: 耳聋穴位股正中,交叉直刺皮神经。暴震神经聋耳鸣,单独荨麻骨膜灵
。
(3寸毫针向下或称45度角斜刺,针尖要触到骨膜)
28。肩痛穴
定位: 位于腓骨小头与外踝连线的上1/3处。
解剖:在腓骨长肌与趾纵伸肌之间,深层为腓骨短肌,布有胫前动静脉肌支和腓
浅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浅神经或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触电似针感向足背,足趾和踝关节传导出现的麻胀感为宜。
手法:(滞针)上下提插针刺手法。
功能:消炎止痛,降压,醒脑,扩张血管,调节内脏,调节胃肠,内分泌。主治
:肩关节软组织损伤,肩周炎,根型颈隹并,颈间肌筋膜炎,落枕,以及偏头痛
,高血压,胆囊炎,胆石症,胆道蛔虫症,带状疱疹,肋间神经痛,急性腰扭伤
,癔症性昏厥,上肢瘫痪,中暑,休克,昏迷,癫痫,精神分裂症。
按语: 肩痛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间关节,内脏
病变为主。特别对于冠心病,心绞痛,急腹证疗效更为显著。该穴是平衡穴位的
代表穴位,也是开始研究的第一个穴位。研究时间最长,治疗病人最多,用途最
广泛,疗效更为理想,治愈率98%,一针治愈率11%,穴位的名称先后经历了肩周
穴,中平穴,肩痛穴三个阶段。
歌诀: 肩痛穴称中平穴,外丘一寸片腓侧。交叉取穴腓神经,肩部病变与落枕
。胸痛腹痛与偏瘫,降压腰痛与昏厥。
29。腹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局解:在腓骨长肌中,有膝下外侧动静脉和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及腓深神经
。
取穴原则:病变定位时采用交叉取穴。病变非定位时,采取男左女右取穴。病情
危重视,采取双侧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总神经,或腓深神经,腓浅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可捻转滞针。
功能: 消炎止痛,调节内脏,增加胃肠蠕动,消炎利胆,调节血压,调节血糖
,调节血脂,健脾和胃,扶正培元,抗衰老,增加机体免疫力,理气降逆,通经
活络。
主治: 急性胃炎,急性肠炎,急性阑尾炎,急性胃痉挛,急性胰腺炎,急性胆
囊炎,急性肠梗阻。临床还可用于治疗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冠心病心绞痛,类间
神经痛,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白细胞减少症。高血压,低血
压,高血脂症,过敏性哮喘,急性荨麻疹,前列腺炎,以及健康人保健。
按语: 腹痛穴是以穴位功能定名的一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急腹症,但
对胃穿孔,坏死性肠梗阻,胰腺炎等重症急腹症病人应在明确诊断,缓解症状的
情况下,积极实施其他 救助措施。可作中老年人保健穴,还可作慢性病的康复
穴。
歌诀: 腹痛穴位腓头下,胃炎肠炎阑尾炎。腓总神经取两侧,降糖降脂与降压
。
30。过敏穴
定位: 位于屈膝位的髌骨上角上2寸处,股四头肌内侧隆起处。
解剖:布有股内侧肌,股动静脉肌支,股前皮神经与股神经肌支。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感: 局部针感。
手法: 上下提插。对体虚病人可配合捻针滞针。
功能: 定喘,止痛,止麻,抗过敏,增加机体抵抗力。
主治: 支气管哮喘,急性荨麻疹,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牛皮癣,神经性皮
炎,以经不调,痛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泌尿系感染,慢性肾炎。
按语: 主治过敏性疾病以及痛经等妇科病。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还需结合调理
脾胃,调节心理配合相关穴位方可取得理想的效果。
歌诀: 过敏穴为血海选,瘙痒湿疹牛皮癣。痛经闭经妇科病,股部外侧皮神经
。
31。肘痛穴
定位:位于髌骨与髌韧带两侧的凹陷中。
解剖:在膝关节韧带两侧,有膝关节动静脉网,布有神经前皮支及肌支。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股神经前皮支及肌支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
针刺方法:一步到位针刺手法,不提插,待针体进入到一定要求深度即可出针。
功能:消炎止痛,活血化淤,痛经活络,理气止痛。
主治:肘关节软组织损伤,肱骨外上髁炎,肱骨内上髁预炎。不明原因的肘关节
疼痛,以及偏瘫,荨麻疹,踝关节扭伤。
按语: 在取穴原则上,内上髁炎取外侧肘痛穴,外 上髁炎取内测肘痛穴。此外
,上肢臀痛穴亦可治疗肘关节病变,临床疗效相同。故临床用之很少。
歌诀: 肘痛穴为膝双眼,肘部损伤病变选,交叉取穴股前支,膝部病变对应点
。
32。癫痫穴
定位:位于胫骨与腓骨之间,髌骨下沿至踝关节连线的中点。
解剖:在胫骨前肌中,布有腓肠外侧皮神经及隐神经的皮支,深层为腓深神经和
胫前动静脉。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腓深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局部针感或放射性针感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与精神系统,舒筋活血,理气和中。
主治:癫痫,癔症性昏厥,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急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痛
经,肩周炎,晕车晕船晕机。
按语:主治癫痫病,为巩固疗效,还需配合胸痛穴,醒脑穴。对于年龄小发病时
间短的病人效果较为理想。
歌诀: 癫痫下肢中央取,左右交替腓深处。精裂癔症与昏迷,快速直刺四厘许
。
33。精裂穴
定位:位于委中穴于足跟连线的中点,腓肠肌腹下正中之凹陷的顶端。
局解:在腓肠肌两肌腹交界下端,及肌与腱的连接处,布有隐静脉,深层为胫后
动静脉和腓肠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或同时取穴。
针刺特点:以针刺胫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的向踝关节传导。
手法:上下提插,可滞针。
功能:醒脑开窍,调节神经,止痛消炎,抗休克,降血压,舒筋活络,活血化瘀
,清热解毒。
主治: 精神分裂症,癔症,癫痫,以及休克,昏迷,中暑,急性腰扭伤,腰肌
劳损,腓肠肌痉挛,踝关节软组织损伤,痔疮,偏瘫。
按语: 此穴临床适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的有效穴位之一。对狂躁型精神分裂症
还需配合急救穴 ,胸痛穴。强刺激疗法,每日一次,必要时可配合中药治。此
外此穴对临床急症有较好疗效。
歌诀: 精裂穴为腓中点,左右交替胫神经。开窍醒脑腰扭伤,癔症精裂与癫痫
。
34。肾病穴
定位: 位于外踝高点之上8厘米,腓骨内侧前缘,即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
1/3处。
局解:在趾长伸肌和颈骨短肌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及腓总神经。
取穴原则:交替取穴。
特点: 以针刺腓总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 以放射性针感出现在足背部。
功能: 镇静安神,调节神经,内脏,内分泌,消炎退热,补肾壮阳,益气健脾
。
主治: 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临床膀胱炎,尿道炎,睾丸炎,阳痿,早泻,
遗尿,疝气,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糖尿病,荨麻疹,顽固性失眠。
按语: 肾病穴是以部位功能定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临床主要用于肾病疾病为主
。特别对肾实质损伤性疾病,还常配合其它穴位和方法,时间宜长,一般一个疗
程3个月。
歌诀: 肾病穴于踝4寸,左右交替取腓神。泌尿系统常见病,顽固失眠糖尿系。
35。腕痛穴
定位: 位于足背踝关节的横纹的中央,旁开1寸处。
解剖: 在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腱之间,布有胫前动静脉和浅层的腓浅神经,深
层腓深神经。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特点: 以针刺腓浅神经和腓深神经出现的针感为宜。
针感: 局限性针感或向足背足趾放射。
手法: 滞针手法。
功能: 消炎退热,镇静镇痛,调节神经,疏通经络,清肝明目,滋肾壮阳。
主治: 腕关节软组织损伤,腕关节扭伤,腕关节腱鞘炎,临床还用于治疗近视
,花眼,砂眼,白内障,青光眼,急性结膜炎,电光性眼炎,眼睑下垂,眼肌瘫
痪,眼肌痉挛。
按语: 又称光明穴。是以部位功能命名的一个特定穴位,主要用于治疗腕关节
病变和眼科疾病为主。对白内障的治疗,主要是用于早期混合性白内障。近视主
要指青少年假性近视。
歌诀: 腕痛穴位踝外部,交叉取穴能退热,腕部病变与,近视眼部疾病用指妥
。
36。头痛穴
定位: 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趾骨结合之前凹陷中。(太冲与行间之间)。
局解: 在拇长伸肌腱外缘,第一骨间背侧肌,布有木趾短伸肌,足背动脉网,
为腓深神经,布有趾背神经。
原则: 交叉取穴。发病时间短用男左女右取穴。发病时间长常采用左右交替取
穴。
特点: 以针刺趾背神经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 上下提插,可滞针。
针感: 以局限性针感出现的酸麻胀为主。
功能: 消炎止痛解痉,降压,缓解胆道括约肌痉挛,活血化瘀,疏肝理气,健
脾和胃,醒脑开窍。
主治: 偏头疼,神经性痛疼,血管性头疼,颈性头痛,高血压性头痛,低血压
性头痛,副鼻窦炎头痛,外感头痛。临床还可用于治疗近视,青光眼,手指震颤
,血小板减少,急性肝炎,神经衰弱,胆囊炎。
按语: 临床用于治疗头部病变为主,该项研究获科技进步奖,针刺此穴还可缓
解胆道括约肌痉挛,作用大于足三里,阳陵泉。
歌诀: 头痛穴为脚趾中,趾背足底内神经。交叉取穴来取穴,头痛病变用之灵
。
37。降压穴
定位: 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
解剖: 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
原则: 交替取穴
特点: 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针感为宜。
手法: 上下提插,对急性病人可以留针。
针感: 局部酸麻胀
功能: 调节神经,降低血压,兴奋镇静。
主治: 高血压,临床还可用于治疗休克,昏迷,高热,精神分裂症,癫痫,癔
症性瘫痪,神经性头痛,偏瘫。
38。膝痛穴
定位:相当于曲池穴外1寸处。
取穴原则:交叉取穴
针感:以放射性针感出现麻胀为宜。
手法:上下提插手法,待出现相应的针感后即可出针。
功能:祛风湿,疏通经络,消炎止痛,调节神经。
主治:膝关节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