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从白蛇传开始 >

第27部分

从白蛇传开始-第27部分

小说: 从白蛇传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传言,宁采臣也听过。虽然有着科学的解释不是,只是在这个妖魔鬼怪的世界,光有科学是不够的。“所以更要吃了,这龙肉可是大补的。”

    宁采臣只是找个吃鱼的借口,正所谓既来之则安之,既是妖魔鬼怪的世界,吃到任何东西,都是极正常的,如果太过于大惊小怪,那这日子才是真正的不要过了。

    可惜宁采臣身份不同了,又经历了如许多的事。他说的每一句话,李公甫都当成了真的。

    一个凡人是没为胆量吃龙肉,可这天上的星宿要吃,这不正常吗?

    “啊!”这边正想着,宁母却发出了惊呼声。

    听到宁母的惊呼,众人慌忙赶了过去。“母亲,发生了什么事?”

    宁家不大,到的时候,宁母正指着这地上活蹦乱跳的鱼,一脸的惊慌失措。

    “臣儿,这鱼又,又活了!”

    “母亲,这鱼想必是冻昏了,到了家中,暖活过来。”

    “是这样吗?”

    “是这样的。”昏过去的鱼,买到家中又活过来,这在现代也是常见的,所以对于死鱼又活过来,宁采臣是不觉得有什么可以惊讶的。

    可是宁母却不是一个现代人,她是一个古代人,还是少吃鱼、肉的古代人。

    这死去的鱼又活过来,立即便震慑住了她。她哪儿还敢吃。即使有宁采臣的肯定,这鱼她也是不敢杀的:“臣儿,这鱼咱们还是不要吃了?”

    不光是她,就是李公甫他们也是抱着同样的念头。“这鱼最好是在春暖花开时,放生的好。”

    这时代同样是有放生的说法。

    宁采臣一下子便想到了唐僧,想到了个光头和尚用自己打的柴与一个渔夫换了鱼,又把鱼放生到河里的画面。

    他不喜欢这个画面,真的。现代人多是无肉不欢的,有几个是吃素的?现代,就连和尚们都不吃素了。他回到古代反而要吃素?

    宁采臣不甘心,可是再不甘心,他也只能干看着那鱼重回到水缸中。

    这么多人不同意吃,他自然也不能是非吃不可的。他在心中说道:“这鲤鱼不好吃。好吃的还要数那徵山湖的野草鱼。那可是现代难得的几处野鱼出生地,用那鱼煮汤,水一沸,汤水便变成了奶白色。正!”

    他是在安慰自己,只是这种安慰法,看上去不太恰当。因为他越是安慰,反倒越想吃这鱼了。

    只是怎么吃呢?

    也许可以在母亲不注意的时候偷出去,用火烤了吃。

    那鱼仿佛感应到了宁采臣的杀气,鱼尾一摆,一头扎进缸底,躲了起来。

    水花一泛,宁采臣倒想起,这外面刚刚下过雪,在雪水侵浸之下,外面显然是没有干柴可用的。不等到柴禾干燥,想烤点鱼吃显然是没有可能的了。

    回到桌上,吃着冷菜冷饭,这样的年可不是宁采臣想过的。而且宁母这么些年来,营养缺失的严重,再这么寒食下去,宁采臣担心她的肠胃也是受不了。

    “受不了了,我要吃热的。”宁采臣站起来,便去生火。

    宁母拦住他说:“臣儿忍忍,这是酬谢神恩,是为娘答应神灵的。”

    “母亲,这神保佑我们越过越好,是应该的,才是神。为了敬神,大冬天吃冷食,是会生病的。让信徒生病,这样的神不拜也罢!”宁采臣不反对宁母拜神,但这有一个前题,她不能因为拜神把自己弄病了。。

    母亲总是拗不过儿子的,行动起来的年青人,身弱体虚的老媪也是拦不住的。

    只是这种一个问题,用电用煤气惯了的现代人,用打火石点火,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后来还是许娇容帮了手,也才吃上一顿热饭。

    在李公甫一家告辞离去后,又来了王复家的仆人,王复却没来,听说是病了。

    宁采臣听说他病了,自然要去探望,不过天色已晚,约好明日再去。

    看到宁母闷闷不乐,自从吃了热饭热汤便一直如此,仿佛做了什么天大的坏事似的。

    看到母亲这样,宁采臣的心里自然是极不好过的,他是关心宁母的身体,才这样做的,要知道过完年,他便要去县学了,到了那里,他自然是不用吃什么冷饭的。所以他必须把宁母的想法扭转过来。

    “母亲不要生气,儿子这样做,其实也是为了你好。”

    宁母叹了口气,说:“臣儿,母亲岂会不知,可是这酬谢神恩也是正事。”

    “母亲,儿子得中,这与神恩有什么关系?这功名是人道之物,就连神灵也不过是得的”宁采臣停下,摇摇头心说:我说这个干什么?方教授对我的教诲我竟全丢于脑后。辩论不在于真理,在于说服。

    宁采臣又继续劝说,只是换了种说词。“母亲,酬谢神恩是应该的,但是现在是冬天,你若再吃些冷饭冷菜,必然是要生病的。一旦病了,你又如何再酬谢神恩?”

    庄户人最怕生病,虽然宁家的境况比以前好上许多,但是宁母也是担心自己生病的事。

    “可是酬谢神恩”

    “母亲,酬谢神恩不一定非得冷菜冷饭,我们可以多烧些香,或者多与香油钱,也就是了。”

    “神灵是不缺钱的!”

    宁采臣笑了。“他们也许不缺钱,但是他们缺信众。像母亲这么虔诚的信众,就是神灵也不忍心让您生病的。否则您生病了,岂不是无法礼神了?”

    宁母笑了。“好!就听你的。你这孩子越来越会说话了,与以往真是太多不同了。这大概便是因为你的学识长了!”宁母很是欣慰。

    。

第53章 回礼() 
宁采臣的学识是增加了不少,不过这种学识可不会让人嘴巴变得会说更甜,这些全是他前世从辩论会上学到的。

    在前世,任何道理都是可以辩论的,而正反双方都是以说赢对方为目标。这也是法学生最重要的辩论课。

    至于真理与正义?这东西真的存在吗?辩论越多,越是没有答案。因为站在不同的地方后,其正义与真理也都变得不再相同。

    不是宁母如此,他真的不想拿出来用。一个简单明了,黑白分明的世界真的不想把它弄复杂了。

    不过好在他的目的达到了,宁母总算是听从了宁采臣的意见。

    第二天一早,冬雪融化,天气也变得更冷了些。呼呼一阵风能吹掉人的耳朵。

    这样的天气,宁采臣是绝对不想出去的,除非他有羽绒服,又或者那珠子再起作用。

    也不知这珠子是不是有什么能耗限制,反正这些日子来,它是越发的不好使了。天越冷越是不起作用。

    偶尔开开窗,置换一下屋中的空气,已是宁采臣做的最多的活动。

    “快点,快点!大家都快点!”

    外面突然间人声鼎沸起来,仿佛所有人都不怕了冷似的。

    “母亲,这外间发生了什么事?”想出去看看,却撞上了宁母。

    宁母叹了口气。“唉!造孽哦。是花石纲,这又要起运了。”

    “母亲,这花石纲往年都是这时节起运的吗?”

    “不是。只是皇上说了为了不耽误春耕,这才提前起运。”

    大冬天的搬运一些大石头块子进京,这皇帝到底是体恤民力,还是昏了头了,耍着人玩。

    看到这样的徭役,宁母便会想到自己的丈夫,所以她才会说“造孽”。

    这样一来,宁采臣自然也就不会再出去看看了。

    宋朝花石纲,宁采臣是没有能力免除的。他唯一能免除的也只不过是他秀才身份,不必再服这些徭役罢了。

    由于花石纲的提前起运,宁采臣的书僮自然不会来了。家中缺了个壮劳力,孩子也得顶上。

    其实对于书僮,宁采臣并不需要。从小到大总是一个人的他,并不需要身后多个跟屁虫。没了书僮,他反倒觉得自在不少。

    太阳一尺尺地升起,毕竟是过完了年,温度回升。

    在众役夫们离去后,感觉下外面的温度,宁采臣觉得能出去了,也是去拜访王复的时候了。

    王复送了这么多礼来,总是要回的。

    宁采臣挑选了一些礼物,这些礼物多为商家送来,有的用得上,有的却根本用不上,就像那琉璃盏。在这时代或许是个稀罕物,但是在现代,却根本没人用,因为它就是个煤油灯。

    除了这些礼物外,他真正送出的礼物却是他的字帖,一幅蕴含了正气的字帖。用来镇镇宅子,辟辟妖邪,在这妖魔鬼怪的世界最是合适不过。

    其实宁采臣也想过研究一些强大的字体,以作为这时代保命的本钱。保命的本钱自然是越大越好,又有谁会嫌弃保命的本钱大的?

    只是吕洞宾说的,字与道合。

    什么是道?

    宁采臣哪知道。要说这电子绕着电子核转,他是知道。因为这是未来科学的“道”。

    可这是哪儿?一个妖魔鬼怪的世界。又不是圣斗士的世界。他不觉得这世界的妖魔鬼怪们领悟的“道”会是电子、原子、分子什么的。

    不知道什么是“道”,自然就更不要想字与道和了。

    蕴含些正气,已是他最好的回礼。至于更强,也并不是那么的急迫需要。

    立言。宁采臣并不知道他的“言”已是流传越来越广。

    皇帝欲为他的母亲做寿,这事虽然只有不多的人知道,至少这下层百姓便不知道。

    可是这准备工作却早已在进行中,比如这提前起运的花石纲,比如李师师这类色艺双全的女子回京。

    花石纲也才起运,略过不提,但是李师师这类色艺双全的女子却已回京月余。。

    这一个月的时间,无论是词,还是歌,全都轰动汴京。

    经典永远是经典,它总能够抓住人们的心,特别是宁采臣传出来的婉约之词,更是最能抓住人心最脆弱的所在。

    正是: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汴京虽称不上天下,就是整个宋庭也称不上天下,但是这影响力与在杭州城相比,绝对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至少这京中高官也全都知道这么个人。

    汴京,蔡府。

    两个人正在言语。

    “这傅仇傅大人倒是慧眼识英才,想不到他点中的这二名竟有状元般的诗才。”

    “蔡相,这人的词虽有些婉转秀气,倒也称得上上层之作,可是他的诗却没有那种东坡先生的大气磅礴,显然是为他的词所影响,失了男儿气象。”

    “将明,他的诗才还是有的。只是他的诗风与东坡不同,自然不可同校而论。不过即便东坡复生,也是一时瑜亮。好就是好,我等有些事虽可一言而决之,但是这诗词歌赋,我等却难以挡下这天下悠悠众口。”

    “是,蔡相说的是。学生不平的是这姓傅的这么一个上密旨的小人,却能为人座师,真是太便宜他了!”年青人拱手施礼。

    蔡京却说:“各人有各人的缘法,是他的终是他的。”

    王甫大为吃惊,立即施了一个大礼,惊呼道:“学生常听说宰相肚中能乘船,有无穷容人之邪量,以往总以为不过是古人迁强附会。今日方知竟真有此事!”

    蔡京听了,抚须而笑道:“将明才学也是不凡,看来你倒颇为胜任这校书郎。”

    “学生才学不值一提,多亏大人提携,没有大人,学生哪儿会有今日!”

    他是在拍马屁,蔡京知道。单这校书郎一职,便是何执中推荐,与蔡京并无关系。

    不过几次交往之后,蔡京是越发喜欢他了。

    若不是喜欢,这校书郎一职岂会由他这么个“寡学术”之人担任。

    蔡京虽名声不好,但是手下之人,他还是颇知的,否则他岂坐得稳这国相之位,更加不会有失相复相的后事了。

    这样一个没有名望的人,若再不了解手下的人,别说复相了,不为人落井下石,已是烧高香了。

    。

第54章 旨意() 
看蔡京这么高兴,王甫试探问道:“那蔡相这名士子进京之事就这么定了?”

    按照他们的计划,为了显示这次为太后贺寿的隆重。他们是计划凡是入选这鸿胪宴的人,都会接到官家圣旨,既有了隆重,更有了无限的恩宠。

    这本是他们的计划,蔡京听了却笑容收敛,拈须沉吟。

    王甫没敢打扰他的沉思,只襟身正座,等待他的再次开口。

    “不,这名士子的词曲都是不错,但是他的诗却不好,有亡国之音。”

    词曲好,诗却不好?

    这是谁家的理论?

    也许他自己填的那首绝句是不怎么样,入不了这国相法眼。但是千百年来,谁敢说这正气歌不好?

    浑身上下无不正的正气歌竟会有亡国之音?那什么又没有亡国之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