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腥的盛唐 >

第217部分

血腥的盛唐-第217部分

小说: 血腥的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进”,在近身肉搏中具有极为可怕的攻击力。高仙芝麾下的这支陌刀队,是安西唐军中最精锐的部队,个个训练有素,勇悍过人;尤其是这个李嗣业,更是安西唐军中著名的善使陌刀的猛将。

    正是由于陌刀队超强的战斗力,高仙芝才会在这个关键时刻将其投入战斗。

    李嗣业受命后,手执战旗,率陌刀队从险峻之地攀上山岭,突然出现在吐蕃守军的后侧。与此同时,高仙芝亲率大军再度实施正面强攻。吐蕃人腹背受敌,加上李嗣业的陌刀队从背后杀了上来,他们已经无险可守,军心顿时涣散。唐军则越战越勇,从辰时(早晨七点)至巳时(十一点)左右,共歼灭吐蕃守军五千多,俘敌一千余人,吐蕃余众纷纷逃散。

    此战唐军大获全胜,不仅顺利攻克连云堡,而且缴获了一千多匹战马和不可胜数的军资器械。

    高仙芝的远征军虽然初战告捷,但是也等于向吐蕃人暴露了自己的行踪和作战意图。如果要完成既定的战略目标——征服小勃律,这支唐军势必要在敌人已经察觉的情况下,在吐蕃人的势力范围内孤军深入,其面临的危险是不言自明的。

    军中将士开始生出畏难情绪。

    尤其是玄宗派来的监军宦官边令诚,更是越想越怕,说什么也不敢再前进半步。

    可高仙芝是不会退缩的。

    不征服小勃律,他绝不会鸣金收兵。

    这就是普通将领和名将的差别。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名将,不仅在于他能够战胜强敌,更在于他能够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就像有个哲人曾经说过的那样:勇气并不是不害怕,而是即使害怕也要去做。

    高仙芝并非不知道孤军深入的危险,也并非不感到害怕,而是他知道——成功就是在别人选择放弃的时候,你选择坚持!

    高仙芝没有强迫边令诚,而是让他和三千名伤病羸弱的士兵留守连云堡,自己则亲率六千余人继续向小勃律挺进。

    三日后,唐军进抵帕米尔高原的坦驹岭(克什米尔吉尔吉特市西北)。这里山峦高耸,崎岖险峻,自然条件极为恶劣,将士们在艰难的行军过程中不断发出抱怨。而且,就在坦驹岭前方四十里处,还有一座名叫阿弩越的胡人城堡,也是亲附吐蕃的。将士们在疲惫和畏难情绪的影响下,内心的不满终于达到顶点,于是一个个驻足不前,并纷纷质问高仙芝:“大帅这是要带我们去哪?您瞧瞧这路是人走的吗?!”

    面对愤怒的士兵,高仙芝镇定自若地说:“前面就是阿弩越城,我估计他们听到我军到来的消息,必定会开门投降,你们不必担忧。”

    高仙芝话音刚落,就有哨探来报,说有二十余名身着胡服的骑手,从阿弩越城方向过来了。片刻后,胡骑被带到高仙芝面前,对着高仙芝和在场的将士说:“听说大唐军队前来,阿弩越城主特地派我等前来迎接将军,并且砍断了婆夷河(印度河上游支流)上的藤桥,准备跟吐蕃人断交。”

    众将士闻言,顿时转忧为喜,刚才的满腹牢骚全都一扫而光。

    高仙芝笑了,下令全军立刻翻越坦驹岭,向阿弩越城进发。

    其实,这是高仙芝演的一出戏。

    所谓的阿弩越城主欢迎唐军、与吐蕃断交云云,纯属子虚乌有。这二十余名胡骑并非阿弩越人,而是高仙芝命人假扮的。他料定一路走到这里,将士们的忍耐力肯定会达到极限,而小勃律已经近在咫尺,高仙芝绝不允许自己功亏一篑,所以才暗中安排了这一幕,以便给大家打一针强心剂。

    这个善意的谎言当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可问题是,阿弩越人真的会投降吗?万一他们闭门拒守,高仙芝的谎言被戳穿,他在军中的威信岂不是要彻底扫地?

    这种可能性很大,但是高仙芝别无选择。

    他只能赌——赌阿弩越人真的会投降。

    命运之神最后还是站在了高仙芝这边。三日后,当唐军千辛万苦翻越坦驹岭,最后出现在阿弩越城下的时候,果然看见了列队迎接他们的阿弩越人,还有一个朝他们全然洞开的城门。

    高仙芝让将士们在阿弩越城休整了一天,次日便命部将席元庆为前锋,率一千人向小勃律火速推进,并向小勃律国王传达了这样的信息:“我们不占领你的城池,也不破坏你们的桥梁,只是要借个道,目标是大勃律国。”

    小勃律国王当然不会轻易被高仙芝忽悠,可他又没有实力阻挡唐军,无奈之下,只好带着王后(吐蕃公主)和臣民们逃离王城,躲进了山区,准备在此等待吐蕃援军。

    小勃律人的反应不出高仙芝所料。席元庆临行前,高仙芝就曾对他面授机宜:“小勃律听说大唐兵至,其君臣百姓必定会躲进山谷,你要展开宣传攻势,呼吁小勃律臣民走出山谷,只要投降,就赏赐绸缎,并说明这是大唐皇帝的敕令,至于那些亲附吐蕃的大臣,你必须把他们逮捕关押,听候我的处置。”

    席元庆依计而行。小勃律的多数臣民随即投降了唐军,国王和王后则逃进了深山的石窟中。高仙芝抵达后,将几名亲附吐蕃的大臣斩首示众,然后派兵封锁山区。与此同时,高仙芝还派人毁坏了小勃律与吐蕃之间的唯一通道——位于婆夷水上的一座藤桥。

    数日后,当一支吐蕃援军马不停蹄地赶到婆夷河岸时,藤桥早已不复存在,吐蕃人只能望着湍急的河水干瞪眼。婆夷河面的宽度大约与一支箭的射程相当,吐蕃人随即拼命抢修这条桥梁,但是桥梁修成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一年。

    吐蕃人既已鞭长莫及,小勃律就彻底落入高仙芝的掌心了。

    经过十多天的地毯式搜索,唐军终于在一处隐蔽的山洞中抓获了小勃律国王和王后。至此,亲附吐蕃的小勃律政权终于覆灭。高仙芝扶植了一个亲唐的新政府,彻底控制了小勃律,达成了此役的战略目标,圆满完全了玄宗交给他的使命。

    此次长途奔袭小勃律,虽然战役规模不大,但却具有十分重大的战略意义。因为此役重新打通了唐朝与中亚诸国的联络通道,使大唐帝国重新获得了中亚的控制权,也极大地打击了吐蕃的扩张野心。

    此役的胜利,确立了高仙芝作为大唐名将的地位。

    天宝六年八月,高仙芝押着小勃律国王和王后班师回朝。得胜归来的高仙芝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行至播密川时,便派快马先行入朝,直接向玄宗呈上了捷报。

    如果高仙芝是安西唐军的一把手,这么做当然没什么不妥。可问题是,他还有一个顶头上司夫蒙灵詧。高仙芝越过上司直接向皇帝奏捷,显然没把夫蒙灵詧放在眼里。

    夫蒙灵詧为此暴跳如雷。

    高仙芝回来后,夫蒙灵詧不仅没有半句表扬的话,反而指着他的鼻子一通臭骂:“啖狗粪高丽奴!汝官皆因谁得,而不待我处分,擅奏捷书?高丽奴!汝罪当斩,但以汝新有功不忍耳!”(资治通鉴卷二一五)

    你这个吃狗屎的高丽奴才!你的官位都是谁给你的,竟然不等我处置,就擅自奏捷?!该死的高丽奴,论罪当把你斩首,只是看在你新立大功的份上,不忍心杀你罢了!

    面对这个满口污言秽语、近乎丧失理智的顶头上司,高仙芝无言以对,只好伏地叩首,不停地谢罪。

    然而,此时的高仙芝已经不是过去的高仙芝了。无论夫蒙灵詧如何怒发冲冠、妒火中烧,也终究遏制不住高仙芝业已崭露的锋芒。

    换句话说,此刻的高仙芝已经在玄宗心目中获得了比夫蒙灵詧更高的地位。

    除了玄宗对高仙芝的赏识,还有一个人也在关键时刻帮了高仙芝。

    他就是此次远征小勃律的监军宦官边令诚。

    尽管边令诚到了连云堡就畏缩不前了,在这场奔袭战中几乎没起到任何作用,但在他自己看来,此役的胜利也有他一份功劳。如今夫蒙灵詧打压高仙芝,就等于把他也给打压了,所以边令诚立刻向玄宗呈上密奏,声称高仙芝深入敌国万里,为国家建立奇功,眼下却受到夫蒙灵詧的排挤,终日惶惶不安,实在是冤枉。

    众所周知,自从开元中后期开始,玄宗就日益变得好大喜功,对于那些能够扬威异域、建立边功的将领,玄宗从来都是青睐有加、关怀备至的。而今高仙芝把前面三任节度使没有啃下的硬骨头啃下来了,玄宗自然是对他另眼相看。接到高仙芝的捷报后,玄宗正寻思着怎么犒赏他,现在突然接到边令诚替高仙芝喊冤的奏疏,玄宗当然对夫蒙灵詧大为不满。

    随后,玄宗立即颁下一道诏书,征召夫蒙灵詧回朝,同时提拔高仙芝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兼摄鸿胪卿和御史中丞,彻底取代了夫蒙灵詧。

    高仙芝征服小勃律之后,吐蕃极为不甘,遂指使位于印度北部的朅师国进攻小勃律,切断了小勃律的运输通道。玄宗得到战报,马上把平定朅师国的任务交给了高仙芝。

    天宝九年(公元750年)二月,高仙芝出兵,成功击破朅师国,俘虏其国王勃特没,另立其兄素迦为新国王,将朅师国师置于大唐的控制之下。

    至此,高仙芝的声名已经威震中亚。

    与此同时,他身上固有的缺点也开始逐渐暴露。

    高仙芝虽然是一个智勇双全的人,但他却有两个很大的缺点:一是残忍,二是贪财。随着功名的日益显赫,高仙芝内心的杀戮欲和占有欲也随之日渐膨胀。

    位于中亚锡尔河流域的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市),就在这时候不幸成为高仙芝欲望的牺牲品。

    由于大唐帝国在中亚的势力日渐强大,石国有心依附,便派遣使臣去见高仙芝,请求与大唐签署和平条约。高仙芝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签约仪式上,宾主双方都很愉快,高仙芝也表现得非常真诚和热情。可此时的石国使臣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石国已经成了高仙芝眼中待宰的羔羊;而这纸所谓的和平条约,也无异于一张温情脉脉的死亡通知书。

    在高仙芝看来,石国就是自己送上门来的一块肥肉,他当然乐得把它一口吞下。

    天宝九年十二月,高仙芝悍然撕毁和约,亲自带兵入侵石国。

    此时的石国君臣依然沉浸在那纸条约所营造的和平幻梦中,根本没有防备,加上军事实力本来就弱,所以短短几天就被高仙芝攻破了。

    高仙芝占领石国后,不仅将国王、大臣、士兵和所有青壮年全部俘虏,押回国内,而且还干了两件十足令人诟病的事情:一是屠城,二是劫掠。

    高仙芝纵兵屠杀了石国都城的所有老弱妇孺,随后又将石国的财富掳掠一空,其中仅钻石就有十余斛,黄金要五六匹骆驼来拉,其余的宝马和财物更是不计其数。而最让人不齿的是——所有这些财富,全都落入了高仙芝的私人腰包。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侵略战争。高仙芝发动这场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国家,而纯粹是为了满足他那嗜血和贪婪的个人欲望。也就是说,这场战争非但对大唐的国家利益毫无增进,反而造成了极大损害。因为从此以后,大唐帝国在石国人,乃至所有中亚人心目中的道义形象就被彻底摧毁了。

第211章 安史之乱爆发(3)() 
作为一个高丽籍的优秀将领,高仙芝无疑深谙中国的兵法,但他显然没有学会中国的王道。要为一个国家树立起正义的旗帜,也许需要几代人付出上百年的努力;可要砍倒这面旗帜,只需要一个唯利是图的将军,还有一场被个人欲望驱使的毫无意义的战争。石国战争是高仙芝一生辉煌的顶点,同时也是他军事生涯的转捩点。

    从此以后,幸运女神将离他远去,他在一系列对外战争中崭露出的耀眼锋芒将逐渐黯淡,直至萎缩和消亡;而厄运之神将如影随形地陪伴着他,直到他生命的终点。

    高仙芝平灭石国的第二年,就在中亚一座古老的城市遭遇了他军事生涯中的滑铁卢。

    这座城市名叫怛罗斯。

    他的对手是黑衣大食。

    怛罗斯之战

    大食即阿拉伯帝国,建国时间略晚于大唐帝国。公元622年,亦即唐高祖武德五年,当李渊、李世民父子正忙于统一中国的时候,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正率领穆斯林弟子从麦加出走,沿着红海海岸,一路历经艰险抵达麦地那。从此,穆罕默德带领穆斯林圣徒开启了一个以武力传播伊斯兰教的时代,并最终建立了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

    在圣战的旗帜下,穆斯林军队以一往无前的勇气和惊人的战斗力统一了阿拉伯半岛,而且向西占领了北非、西班牙、巴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