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财路-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商场如战场,在商业经营中,你完全可以将计就计,巧用他人思维定势,从而能更好地战胜对手。
清嘉庆年间,才子袁清在西湖边上开了一家字画店,生意一直很好。
一天,有人带来一幅画,要将画押在店中,借5000两银子应急,半年后以9000两赎回。
袁清打开画一看,原来是北宋王希孟留下的惟一一幅绝代名画——《千里江山图》。袁清很高兴,二话没说就给了钱。
过不久,袁清再次将画展开来看,却发现是一幅赝品。白白丢了5000两银子,他懊悔不已。他看了看赝品,突然有了主意。
几天后,他宴请杭州城的字画行家,拿出《千里江山图》给大家欣赏。这时一位老先生仔细看了之后,肯定地说:
“这是一幅赝品。”
袁清于是将受骗的经过告诉了大家,然后对大家说:
“我一辈子都没吃过这种亏。为了不让此画将来再流落世间,我决定把他烧掉。”说着,一怒之下当众烧了这幅画。
袁清烧赝画的事传遍了杭州城。那个骗子也听说了这件事,想:现在袁清把画烧了,我假装去赎画,袁清拿不出画,我就可以乘机再敲诈他一笔。
于是骗子来到了袁清店里,拿出9000两银子要赎回画。
只见袁清收了银子,不慌不忙地拿出一卷画。骗子打开一看,正是那副《千里江山图》,哑口无言,只好乖乖地将这副假画重新拿走。
原来,袁清烧的画是他请人另外仿制的《千里江山图》。
此例中,袁清也是充分利用骗子自鸣得意、“制人而不制人”的自傲,由于其得逞过一次,于是便有了“袁清不过是一迂腐书生”的心理定势。
袁清的做法,便是利用其心理定势,给他以“再会上当”的印象。
其具体做法是:既然吃了一次亏,还会再吃一次亏。当然,这仅仅是假象,一个必然“再次吃亏”的假象。而骗子则对这一虚实结合的高明之举,毫无察觉,只能乖乖上当。
于是,我们看到W型思维更深一层的妙处:它不仅是好汉不吃眼前亏的思维,而且是退一步海阔天空的思维,也是一种能够瞒天过海、将计就计的思维。
第三章 经营天才的10大超凡思维第八节 建设性思维(1)
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维
“全胜策”的最大价值法则
抑制盲目冲动
当两条路摆在你面前时,你要选择第三条
即使你成功,也要使对手心服口服
互利共生
善用加减法
我给中央直属机关38个部委的高级领导做过一个培训:“自我超越——中直机关的领导干部如何进一步提升领导力”。其中特别谈到21世纪领导学的三大革命:变革思维、系统思维和建设性思维。
其中特别强调建设性思维,因为这不仅是全球的一种走向,而且与中国当今的社会更是密切相关。
一、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维
建设性思维方式的第一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即从整体上获得最大效益。
我们经常提到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市场经济”……都是建设性思维的体现,可见建设性思维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主流思维智慧。在中国,从革命时代进入建设时代,毫无疑问就需要有建设性思维作为智慧的指导。
邓小平的许多理论,如“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一国两制”都是建设性智慧的高度体现。
而在商业中建设性思维就更重要了,处理各种矛盾,追求共赢、双赢都要运用建设性思维。
那么,建设性思维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二、“全胜策”的最大价值法则
既然建设性思维要求利益最大化,我们就说是一种“全胜策”的智慧。
“全胜策”是针对策略而言的,东西方存在差别,我们可以从两部兵法窥见一斑。
东方的代表是中国的《孙子兵法》,它的最高原则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其具体体现是“兵不钝而利可全”,要求“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最高目标是全我以存,全敌以降;“上将攻心,中将伐谋,其下攻城”。
而西方却恰恰相反,它是以克劳斯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的,它则主张无限制地使用暴力去摧毁敌人,他们的“全胜”就是竭尽全力的杀戮。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战而胜的兵法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价值,而西方的兵法最终却是两败俱伤的。而在当今经济时代,不言而喻我们需要的是“不战而胜”的大智慧!
值得重视的是,近代以来,最体现“全胜策”的《孙子兵法》在西方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拿破仑在战败之后被流放到小岛上,看到了《孙子兵法》,大为感慨:“假如我早一点看到这部书,就不会有滑铁卢之败了。”
进入核时代以后,美国首先采用的“相互确保摧毁”,其核战略基础是《战争论》,但后来发现这种策略实际是吃力不讨好,于是改为“相互确保生存”的核威慑理论和战略防御理论,即以《孙子兵法》的“全胜策”为指导。
在对伊拉克的沙漠战争中,美军要求军官人手一本“孙子”,也更显示了对“全胜策”重视的程度。“沙漠之狐”的胜利,就是这种策略思想的体现。
三、抑制盲目的冲动
既然要谋求最大利益,所以就必须时刻以大局为重,尤其在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的时候,不要屈服于情感的盲目冲动,而要听从理智的智慧!
我们平时所说的要“以理智战胜情感”,在建设性思维方面,体现得最为彻底。
我们且以建设性思维法则,来分析三国的兴衰。
在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部书中,作者从情感上是偏向蜀国的。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桃园结义的事,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读者总是敬佩他们,为他们纯洁的感情所感动。
然而最使人遗憾的是:他们的结局,却是“好人不得好报”的下场——在魏、蜀、吴三国中,蜀国却最早被灭。这除了一些客观原因,也与关羽、刘备等人缺乏建设性思维有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蜀汉最早亡于关羽,其次亡于刘备。
众所周知,联吴抗曹是诸葛亮定的“三国鼎立”的根本大计。而既守好荆州又和孙吴搞好关系,是这种根本大计得以实施的前提。荆州与东吴接壤,又是一块“借”而未还的有争议的地方。刘备把守荆州的重任交给关羽。在他看来,关羽是守荆州最理想的人选。而在诸葛亮看来,关羽可能是最不适合守荆州的人选。因为他深知关羽此人,识小义未必识大义,有个性却未必顾全大局。这从其当初阻止刘备三顾茅庐求诸葛亮出山、华阳道放走了曹操等都看得出来。
第三章 经营天才的10大超凡思维第八节 建设性思维(2)
果然,关羽就在这方面出了大问题。甚至当东吴的孙权想与他结交为亲家时,他竟然狂妄地发出“我虎女焉能嫁江东犬儿”——这对一个有健全政治常识的人来说,是绝对不会有这样愚蠢的举动。最后导致东吴偷袭,死于他人之手。
关羽死后,作为其兄长的刘备,不听诸葛亮的劝告,立即兴兵伐吴。在赢了几场战斗后,就自以为了不起,结果被东吴火烧连营七百里,几乎全军覆没。刘备也在这场战斗之后不久死去。从此,蜀国元气大伤,更少了主心骨,即使诸葛亮再能干,也难免蜀国覆灭的命运。
四、当两条路摆在你面前时,你要选择第三条
在工作和生活中,特别是在事业发展过程中,你是否总遇到这样的状况?——摆在你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要么这样做,要么那样做。但是,你很清楚,不管你选择哪一条路,都会有不好的后果和影响!
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两难”的局面。两难问题是所有问题中最难解决的。因为无论选择哪一种,都有利有弊,都将进退维谷!
这时候,我们怎么办呢?建设性思维告诉你:
“当两条路摆在你面前时,学会选择第三条路”。
“非此即彼”的选择不是最好的选择,对第三条路的选择,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宋太祖赵匡胤还没当皇帝时,是后周的大将军,他掌握着军权,权倾朝野,连皇上也要让他三分,更不用说上上下下的臣子了,大家都不敢得罪他。
一天,大将军想喝酒,就跑去找主管皇家酒的曹彬,要曹彬给他弄点好酒喝!这时曹彬就为难了:
给他喝吧,违反规矩,皇家酒只能给皇家人喝的,这不是欺主吗?不给他吧,定然要得罪他,日后不但自己脑袋搬家,还会株连家人!这时曹彬是怎么做的呢?
曹彬先是拒绝了赵匡胤,然后用自己的钱买了最好的酒送到赵家,自己掏钱给大将军买酒喝!
后来,赵匡胤当上了皇帝,就对他的朝臣们说:周世宗属下,只有曹彬一个人不欺主。言下之意,甚至连他自己都欺主,黄袍加身抢了皇帝的位!
但是,哪个人不喜欢这样的臣子呢?所以,赵匡胤日后把曹彬当作心腹,委以重任!
聪明的曹彬,在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时,他既没有卖主求荣地迎合赵匡胤,也没有刻板地秉公上报,以求名利,而是采取了第三条路,这样既不叛主,又不得罪强权,既保全了清誉,又保全了性命,还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这难道不是全胜策吗?
所以我们在工作或事业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以“两全其美”的方式去处理。而两全其美,往往需要思考是否可以选择最理想的第三条路。
五、即使你成功,也要使对手心服口服
我们中国有很多有意思的古谚,比如说:“树大招风”,做商业也存在这样的情况,就是说,有些企业一旦发展到本行业的领先地位时,一定会招来同行的竞争和嫉妒,这样的矛盾怎么处理呢?
这一段时间我到某地讲课,了解到当地很多企业做得非常好,但是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有的民营企业家被杀了,而且凶手也自杀了!
进一步地调查表明: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固然有凶手的罪行,但也与某些民营企业家不会妥善处理问题有关。能不能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呢?
当然可以,根据建设性思维,有一种方法可以避免悲剧:即使你成功了,也要让对手心服口服!
在这方面,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给大家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以前洛克菲勒跟别人合伙开了一家公司,后来因为经营方针不统一,两人意见分歧很大,必须有一个离开!
两个人都想得到公司,那怎么分呢?洛克菲勒想了个办法,就采取股份拍卖的方式!洛克菲勒想志在必得。最后,对方因为差几百美元顶不住了,就将股份转让给了洛克菲勒。
我们看,洛克菲勒充分运用建设性思维的智慧,面对“分家”,他不是诉诸法律,引起争端,而是让对方自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败下阵来,心服口服!
这样他既没有得罪人,又如愿以偿地得到了整个公司!
第三章 经营天才的10大超凡思维第八节 建设性思维(3)
再来看一个具有更高境界的公司。
人们形容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有时用一句“同行是冤家”来表示。这的确表现了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
但是,美国纽约的梅瑞公司却与众不同。它别出心裁地开设了一间“咨询服务亭”。
其宗旨是:顾客如在本公司内没有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它负责指引顾客到有此类商品的公司去购买。
这种做法,表面看来,是把顾客推向自己的竞争对手。但是,不仅没有把顾客“逐走”,反而引来了更多的顾客。
一方面,提高了公司的美誉度,使大家对它有很深的亲近感。
另一方面,一些想购买奇特、贵重商品的顾客因为不知该到何处去买,所以专程进入梅瑞公司向“服务亭”询问。而公司内琳琅满目的商品,往往又不会让他们空手离去。
与此同时,该公司与同行们的关系大为好转。
梅瑞公司的做法,充分体现了一种“吃亏就是占便宜”的辩证法,这样的做法,不仅会赢得更大的社会影响,同时,也能让竞争对手心服口服,体现的是一种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