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路决定财路-第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我做主
因时进退
识大体与“在动态中完善”
第十节四两拨千斤思维/
“占位”
“用势”
善于激发社会兴奋点和大众传媒
导读听吴甘霖上财富课(1)
一、思路决定财路
“20多年前,中关村有一句名言是:‘卖出去是硬道理!’而今天,这理念早已过时。知识经济的新理念,应该是‘将知识卖个好价钱!’否则,搞高科技开发与卖小菜有什么区别?”
这是在一次电视对话的节目中,吴甘霖讲述的一个核心理念。坐在另一边的,是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原新浪网CEO王志东等商界著名人士。吴甘霖的这些理念,引起了这些权威人士的高度赞许和共鸣。
毫无疑问,吴甘霖是最近最受广大企业家和管理者欢迎的培训师之一。许多人都说,最喜欢、也最有收获的事情之一,就是听吴甘霖讲财富课。
吴甘霖关于这方面的课程很多,比如“思路决定财路”、“中外首富的财富智慧”、“将知识卖个好价钱”等等,不仅都是当今人们最关心的问题,而且涉及很多方面内容,更主要的是:他这些课程,立意高,观点新,又实际管用,所以深得广大企业家与管理者的青睐。
在吴甘霖的财富课中,《思路决定财路》无疑是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对于想要致富或者取得更大经济效益的人而言,总有一个思维惯性:希望有足够的资金、背景、关系等等。
但吴甘霖提出一个完全不同的理念:
在经营中,最重要的不是上述这些“硬资源”而是善于思考这一“软资源”:一个人,只要勇于突破心理障碍,改变思路,就完全可能成功!
我们且从一个小小的例子,来看吴甘霖的财富课如何对人们有实际的帮助。
在吴甘霖进行一次讲座时候,有一个记者也参加了。这些年来,她从媒体上读到了很多关于吴甘霖的报道:帮一个穷困的农民变成百万富翁;帮助一个要垮掉的企业家重振旗鼓,再发展到数亿元的资产……
这些故事使很多人振奋,但这个记者将了吴甘霖一军,她说:“我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但是我不买你的账。除非哪天你让我发财了,我才心服。”
她的话引起了所有人哈哈大笑。但没有想到,过不久,吴甘霖真正让她心服口服了。
不久后,这个记者写了一篇文章发表了。这时,有另外一家报社的编辑,觉得该稿件的题材不错,就愿意给她再提供两个整版的篇幅,让她将此稿再改写一下发表,并答应给她800元的稿费。
记者很高兴,但吴甘霖知道后,立时就指出她的思路不对。他认为此稿的内容非常好,所以应该把稿子投给中国稿费最高的《家庭》杂志社。
没想到:这位记者胆怯了。她曾经参加《家庭》的笔会,看到不少著名作家和记者的稿子都被枪毙了,心想:自己不如别人有名,自己的稿子送过去,肯定也是被毙无疑。
于是,吴甘霖向她讲述了“将知识卖个好价钱”的理念,并引导她:“一个人不成功往往不是智力不够,而是心灵的力量不够。思路要打开,心灵先突破!”
他进一步以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的理念启发她:“哪怕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值得你百分之百努力。别害怕拒绝,也许别人正期望你出现呢!”
他的理念打动了这个记者,她听从了吴甘霖的意见,将稿子寄给了《家庭》杂志社。
果然,“别人正期望你出现”的奇迹出现了:使这位记者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第二天就收到《家庭》副主编的电话。副主编说:我们不仅决定立即刊发你这篇稿件,而且这两年来,《家庭》一直都盼望着能写这类稿子的作者出现。你能写出这样的稿件,太好了,希望以后多多提供!
编辑部立即安排这篇稿件在重要位置发表了,并给这位记者15万元稿费。
这一来,她信心大增。20天后,她又将另外一份稿件寄到《家庭》杂志社,又获得15万元的稿费。
更有意思的是,在《家庭》当前的好稿评选中,这位记者的上述两篇稿子又双双获奖,每篇奖金2万元。
几万元的收入,算不了什么,但是从当初的800元到7万元,这翻了多少倍,是何等大的一个飞跃啊!仅仅是心灵的突破与思路的改变,就使得一个文人大大提升了自己所创造作品的价值。
通过这一事件,记者对吴甘霖彻底心服了。她说:
导读听吴甘霖上财富课(2)
“你说得很对,思路一改,财路就宽。像我这样的文人,稍微改变思路都能够有这样的效果,我相信广大的企业家和管理者这样做就更加有用。”
的确如此,经济学博士陈某,年幼时家庭贫困,还讨过饭,这一经历给他的心灵留下很深的阴影,导致他对人不信任。后来他成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博士生,毕业后进入企业,但在工作中多次大起大落。大起是由于有专业的优势,大落他自己却找不到原因。
一次,他参加吴甘霖作的一场“点铁成金:如何化知识为智慧”的讲座,里面特别谈到知识分子从商的心灵整合问题,使他大受启发。他深有感触地说:
“我在大学时候,认为成功只是要学好知识,出来后,我越来越认识到处理好人际关系比拥有知识更重要,可是我的人际关系老是搞不好,听了吴甘霖的讲座,我才知道,要处理好与别人的关系,首先是要处理好与自己的关系。”
于是,他的整体素质来了一个脱胎换骨的变化。他以前连打保龄球都舍不得放手,更不要说对下属放权,而此后他尽可能培养自己对人们的信任,反倒得到多方面的助力。与此同时,在经营思路上,大胆突破,处处创新,几年后,他成为一家著名上市公司的常务副总裁。
二、不管生意大小,出售的都是智慧
吴甘霖是甘霖智慧培训机构的理事长。之所以将自己的机构以“智慧”命名,是由于他率先提出“以智慧统帅知识”的理念。
他经常引用中国著名教育家、4大演说家之一的李燕杰教授的话:
“中国目前最缺少,但未来最有竞争力的教育,是智慧教育。”
应用在企业经营上,他经常对经营者和管理者阐述这样一个理念:
“不管买卖大小,出售的都是智慧。”
在吴甘霖“思路决定财路”等课程中,有许多非常闪光的观点,如“没钱也能做成大生意”、“1万元也可做成百万元的生意”等等。
这些都是企业家和管理者十分关心的问题,而吴甘霖还提出一个更有刺激性的观点:
对一个有智慧的头脑的人而言,即使遇到商业困境,也可能恰恰是商业机会,甚至最大困难还能变成最大商机!
山西运城的民营企业发展很快,但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于是,运城的领导决定到北京找专家为这些企业授课。就这样慕名找到了吴甘霖,请他举办了一堂由500多企业家参加的讲座。
课后,吴甘霖在回去的路上,接到了一位姓张的企业家打来的电话,感谢他救了自己一命。
原来,20多年前,张先生下海经商,本来一直发展非常好。但后来有一次投资失败,企业出现很严重的问题,无奈只好向自己70多岁的老父亲和远在美国打工的儿子借钱。这一举动,又引起了一些亲友的非议。
在巨大的压力与绝望中,张先生怎么也想不通,就决定自杀。真巧,第二天正好吴甘霖讲课,他参加了。在课堂上,张先生被吴甘霖所提出的那些全新的理念振动了。
吴甘霖总结一流经营者的10大超凡思维中,有一个“V型思维法”,讲述的是一种把问题变为机会的思维。这一思维使张先生彻底开窍了。他感慨地说:
“听了这一讲座,我不仅找到了活下去的勇气和经营下去的勇气,而且直接找到了经营下去的思路。”
为了让大家对“商业困境恰恰是商业机会”和“V型思维法”的理解,且让我们来看另一个事例:
广东一家公司的老板,在创业的过程中从事过不少行业,后来又开起了管理咨询公司。可是不管他做什么,最后面对的都是一次次的失败。
灰心丧气的他,决定把公司关闭。在听了吴甘霖的讲座后,他找到吴甘霖,诉说自己的苦恼。
吴甘霖简单了解他的情况,就给他出主意:
“你要成功,就一定得找到你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你来说,你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别的,就是你的失败!”
你只看到了自己的失败,可是你有没有看到这恰恰是你最大的财富啊!你老去教育别人成功,在这方面没有核心优势,但是,你的管理咨询如果是教育别人如何避免失败,也许反倒成功。
于是,这位老板便去教育别人如何避免失败,果然生意一下火暴起来了。
“上帝要送一份特别的礼物给你,一定要以问题做包装。”
“所有智慧的大树,都来自一粒问题的种子。其他的一切不管再多,也不过是他的养料而已。”
……吴甘霖的这些理念,对许多在商界中缺乏信心的人而言,谁说不是一针最好的“强心剂”呢?
三、享誉全国的“商界布道师”
导读听吴甘霖上财富课(3)
6月的一天,北京炎热,许多人都不愿意出门。可是在远离北京市区的昌平,一场商业智慧讲座却吸引了海尔、惠普、三星电子中国总部等著名企业人士前往参加。他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精彩的讲座,不时发出热烈的掌声。
讲述这堂课的老师是吴甘霖,此时,被誉为“商界布道师”的他,正在向广大企业家和管理者,讲述如何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智慧。
吴甘霖曾是中国青年报的资深记者,写过不少有关财富与经营的报道,并多次获得中国新闻奖等荣誉。
后来,他决定进入经济主战场,历任香港中华文化传播集团副总裁、中华万年网副总裁、美国美中国际创造力开发中心总裁兼中国区总裁等职。
他是一个出色的经营者,待遇也很好,但一件事又改变了他的生活轨迹:
当时,他从事的工作特别讲究速度。连续遇到了几件不顺利的事,于是他的情绪变得格外恶劣。
某天黄昏,他经过北京港澳中心门口的十字路口,看见一个残废的父亲带10岁的儿子过马路。父亲机警地东张西望。而孩子,为了要帮助残废的父亲尽上一份力,不是牵着父亲的胳膊,而是像个小大人一样紧紧搀起父亲的胳膊。
他们就这样互相扶持过了马路,对视一笑。在那一刻,吴甘霖觉得宛如两颗灿烂的星星照亮夜空,同时也照亮了自己阴暗的心灵。
吴甘霖忘情地看着这对父子,开始反思:这对生活在最底层的父子,能够以相互搀扶的手臂和灿烂的笑容,勇敢地迎接挑战。自己作为一个国际机构的副总裁,却由于工作中一点挫折就如此消沉,不觉得羞愧吗?
自己曾经三次被打到人生的零点,但总是依然勇敢地笑对人生。为何当身份大大提高,待遇大大提高时,却被小小问题困住心灵了?
他深刻地意识到:这一段时期以来,他只是将自己当作经营机器,工作一味求快,不知不觉将生命中最宝贵的东西丢失了!
他进一步想到:这在商界绝对并非孤立现象。许多曾经风光一时的企业,如巨人集团、三株集团,何尝不是风光一时?但后来快速垮掉了。这与盲目求快,丢失经营根本难道不是密切相关吗?
他突然醒悟:“别跑得太快,免得丢失了你自己!”于是,他对业务进行深刻检讨,得出一个惊人结论:正确选择并非将原计划做好,而是恰恰相反,应及时刹车!这一决策很快被证明非常正确——避免了一个巨大的商业陷阱。
经历这一事件后,他进一步意识到:中国企业要做大做强,就得在重视经营技巧的基础上更重视“铸魂”!应该将经营智慧与生命智慧“结缘”。
于是,他更深入探究以价值观为核心的各种商业智慧,一方面,在自己的经营中实践,另一方面在商界广为传播,产生了积极影响。之后,他干脆辞去月薪数万元的工作,全心研究时代需要的大智慧尤其是经营者最需要的智慧来。
不久,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国内第一套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