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第27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二,老坑最难得,端砚名为四大名砚之首,据考证,端砚的历史可推至唐武德年间,距今已1600多年。端砚坑口繁多,但砚界最为推崇的则为老坑、麻子、坑仔三大名坑,在清代晚期老坑已被挖空。
其三,端砚讲究石品,著名的有天青、鱼脑冻、青花、蕉叶白、石眼、火捺,不仅细润,且特别发墨。
其四,砚贵有铭,身价倍增。清代文人参与制砚、刻铭成为一种风尚,题诗、书法、画像都使端砚成为文人的雅玩。
目前国内市场上端砚造假主要有几种方式,第一,以次充好,冒充老坑。一些晚期的不知名的杂坑说是老坑,以卖得高价。
第二,旧砚新铭,冒充名砚。市场上经常有什么带宋东坡、董其昌、纪晓岚铭文的“名砚”出世,但一看书法铭文,书法拙劣,刻工更是惨不忍睹,明显是“旧瓶装新酒”的假货。
第三,以墨染色,冒充端砚。有些本来就是普通的其他杂石,造假者用墨和胶染色,回家一洗马上就会掉色,原形毕露。
第四,克隆砚谱,冒充“谱砚”。按照各种砚谱仿造的假砚,如依照《西清砚谱》仿造的所谓乾隆御砚,目前在市场上都有出现。
总之这造假花样可是非常多的,如果换了旁人,一下子发现这么多端砚,那估计心里头还没底,不敢把这些东西往回拿呢。
但张天元自然不会怕。
他有鉴字诀,也有经验,在这上面,自然是很难会上当受骗的。
张天元手里拿着的这方砚台,刚刚他检验过这砚台的特性,而这砚台的特性,刚好和四大名砚里端砚的特性完全一致,所以这应该是一方端砚。
想到这里,张天元不由微微一笑。
虽然这些砚台大多都是民国和清末的东西,但端砚这东西,你不管他是不是古代的玩意儿,在市场上都依然非常火热。
张天元心中窃喜,但脸上却是古井不波,仿佛什么事儿都没发生一般。
毕竟这些可是真正的好东西啊,如果表现太过惊喜的话,就算眼前这摊主不太懂砚台,估计也要尽量抬高价钱了。
端砚不但古来已十分名贵,更因几大名坑砚材枯竭,所有名坑都已逐渐“封坑”,特别是老坑已封坑多年,无石可采,如今只有洮砚还现存少量老坑石。
所有名坑:老坑、麻子坑、坑仔岩,梅花坑,绿端坑,宋坑等端砚身价日升,这些原料已经越来越珍贵。
端砚之所以封坑,是因坑道闭塞、塌方和政府保护而封坑停采,而今流入市场的都是以前开采的砚石,砚资源日渐减少,故老坑石所做砚台收藏价值越来越高,升值潜力越来越大。
民间做工很多品味不高,甚至俗不可耐,即使有方难得的好石,被庸工俗手一雕,即为废品。
令人怜惜不己,虽爱其石,却实难收藏使用。
不少人孜孜以求,却难有佳遇,是为心结。
而且端砚是我国“文房四宝”的宝中之“宝”,千百年来,它与湖笔、徽墨、宣纸齐名,成为营构我国传统的书房文化所不能缺少的物质因素。
在民间,端砚还有“砚田”、“墨盂”、“墨函”、“墨池”、“笔田”、“笔润”、“笔洗”、等称谓。
而原本作为文具之一的端砚,在民间有些地方,远远超出了文房用品的范畴,归纳起来,在致有如下几个方面。
镇家之宝:民间常把祖传的端砚作为最珍贵、最值得自豪的家产。
俗谚曾有:“家有墨香,书香绵长”、“案置一函(墨函),仓有万担”、“砚田有谷,耕之有福”等说法。
他们看来,若祖上有一方端砚遗传下来,便是家山显贵、家道兴隆、书香绵远的最好象征。
驱邪镇恶:人们以为端砚是文人秀士或达官显贵的宝器,有驱邪避妖、镇恶扬善的功能。
而且认为“一端(端砚)胜百科(邪)”。
愈是“有来历”的(如前辈尊长使用过的)老砚台,愈显得有灵气,摆放在家中,可以为家庭带来吉祥。
征兆宝贵:在人们的心目中,很多时候端砚几乎成了“孔圣”的代名词。
第四四一六章 破了反而更值钱(一)()
在咱们国家,逢年过节、新居入宅、婚嫁喜庆、小儿满月、学子赴考等大喜日子,人们总把砚台当作神灵设案供奉。
特别是小孩“抓周”时,以率先抓到砚台为长辈们寄予孩子的最大愿望。他们认为:“小时舔墨盂,长大食天厨”。
砚台可给未来的日子带来福音,预兆孩子长大后蟾宫折桂,平步青云,兴家创业。
诸如此类的民间端砚文化,虽然超乎现实过于浪漫化,但我们不可否认,人们把端砚作为吉祥物崇拜,这完全是出于人们对文化的崇尚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也正因为如此,端砚的价格被一抬再抬,简直高到了离谱的程度。
早在改开的时候,那时候端砚的市场价格。
也不过就是千把块钱左右,可是到现在,一款上好的端砚,即便是尺寸最小,雕工一般的那种,现在起步价也在四十万左右,而尺寸大,雕工精美的,那就更不用说了,轻轻松松都能上百万。
这还是说现代制品,如果是古代的端砚,做工上乘,年头久远的,那起步价就得从百万开始。
如果要是能沾上一点历史名人的名头,那就更不得了了,如果送拍,那基本没有几百万,甚至上千万,你根本都拍不下来。
由此可见这端砚,现在在国内市场的疯狂程度。
张天元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够在英国伦敦偶然发现的一个连名字都不知道的跳蚤市场里。
发现了二十多块上等的端砚。
看制作水准,那绝对都属上乘,再看尺寸,那就更不得了了,都是最受欢迎的大尺寸作品,这样多的端砚,就算是在国内比较著名的店铺之中。
你也休想一下子全部看到。
正准备跟这摊主讨价还价呢,张天元偶然一瞥,看到了一个破了底儿的砚台。
按理说,这样的东西,兴许根本不值什么钱了,估计给别人别人都不要。
可张天元那双眼睛“唰”的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他觉得,自己这运气,还真不是盖的。
这破端砚,其实牵扯到了一件民国时候的事儿。
民国时期,在宋姓官员家里,宋元琪服侍少爷宋常青出门。
那宋常青的母亲死得早,他父亲儿女成群,哪里照顾得到他头上来。
十岁那年,他出了麻疹,一大家子人,见老爷不理睬这个儿子,也都不去管他。
只有跟他同龄的小仆人宋元琪,衣不解带地照顾着他。
宋常青也是个知恩图报之人,病一好,就待宋元琪与众不同,没有外人时,两人常以兄弟相称。
无娘儿,天照应,几年后,宋常青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著名学府。
老爷接到喜报,想起这个儿子来,一高兴,就把别人送他的一方价值连城的元明之际的抄手端砚,赏他把玩半天。久看中文网首发。
姨奶奶们、同父异母的兄弟姐妹们,全都记起了宋常青。
小院里破天荒地热闹起来,前来道喜的人,走一拨,又来一拨。
宋常青捧着抄手端砚,看得如痴如醉。
等人们走光后,宋元琪好奇地凑过去看。
左看右看,他看不出丁点稀罕之处。
突然,他见那砚的墨堂,有着很深的凹陷,凹陷最底端薄得像一层纸,分明是个快破的砚,有什么可宝贝的。
他小心翼翼地从少爷手上接过抄手端砚,打算仔细瞧瞧。
谁知,这一交一接的当儿,砚的底端在桌子角,轻轻一碰,碰出一个洞来。
宋元琪吓得浑身发抖,以老爷的脾气,他必死无疑。
宋常青也吓白了脸,为了保护宋元琪,他一口咬定自己碰坏了抄手端砚。
老爷气坏了,叫人拿来马鞭,下死手打,不像打儿子,分明是在打贼。
宋常青足足躺了一个月,才能下床。
老爷认定他是个败家子,连念书的学费也不肯给他,宋常青只得帮人做家教,帮人抄书,挣来学费钱。
没多久,国难当头。
脚盆鬼子快要攻进城了,宋常青的父亲领着妻妾,连夜搬去了大西南。
偌大一座宅院,除了宋常青、宋元琪,就只剩一些老弱病残的仆人。
脚盆鬼子一进城,除了宋元琪,那些仆人都回乡下老家了。
宋常青照样帮人做家教,帮人抄书,宋元琪租了辆黄包车,当起了黄包车夫。
脚盆鬼子听说宋常青的父亲是国民党的一个大官,就带着他们的文物鉴定专家来宋家抢宝。
脚盆专家一看见那块元末明初的抄手端砚,两只绿豆眼立马贼亮贼亮的,他再一看,端砚的底端破了一个洞,便冷笑两声,把端砚搁在桌子上,吆喝着鬼子兵走了。
连脚盆鬼子都不抢的东西,可见真是没用的废物了。
宋元琪一直想赔少爷的端砚,可是,他拉黄包车赚那几个钱,刚够吃饭,哪里赔得起啊。
凑巧,1942年这天,14岁的宋元琪拉了一个美国传教士。
这美国传教士脖子上挂着一条纯金打造的十字架。
黄包车刚拉到拐角处,就碰见一个脚盆鬼子。鬼子兵见了金十字架,自然要抢。
美国传教士叫了声上帝,就开始跟他扭打起来,宋元琪见四处没有别的人,就拎起一块砖头拍死了鬼子兵。
传教士非常感激他,要把他带到遍地黄金的美国去发财。
宋元琪就悄悄跟着传教士,辗转到了美国。
美国并没有遍地黄金,宋元琪在中餐馆打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
他一门心思想挣钱回国还债的计划,不得不一再推迟。
直到七十九岁这年,宋元琪攒到四十五万美金。
他想,无论是否还得起,能还多少是多少,他就回了国。
建国前,宋家的名气很大,所以,他很快就有了宋常青的消息。
只可惜,宋常青已经去世了,他唯一在世的亲人,只有一个叫宋晶的孙子。
宋元琪想:这笔债就还给他孙子吧。
宋元琪找宋晶买砚,出手就是四十万美金。
那个长相酷似少爷的宋晶,把端砚递到他面前,宋元琪一看,激动万分,连连说:“买了,我买了。”忙不迭地掏支票本。
偏生宋晶说:“这是爷爷留给我做纪念的,不卖。”
宋元琪一咬牙,把留作养老的五万美金也拿了出来。宋晶还是不卖。
第四四一七章 破了反而更值钱(二)()
宋元琪小心翼翼地说:“我出得起的,就是四十五万美金了。”
宋晶反而劝他:“老人家,这是一方破砚啊!要不是我爷爷的遗物,我白送您都行。”
宋元琪展开一脸皱纹笑了:“有你这样的孙子,少爷泉下有知,也会欣慰的。”
他从包里摸出两张支票,放在桌上:“不管怎样,这支票你收下吧。”
宋晶说什么也不要,他看看墙上的挂钟:“哟,宋爷爷,对不起了,我还有个会。本来想留您吃顿便饭,这”
宋元琪赶紧站起来:“你忙你的,我明天再来。”宋晶拿起公文包说道:“呀,不巧。我明天也很忙。这样吧,您后天来玩,好吗?”
宋元琪回了宾馆,老老实实地等到两天后,才去找宋晶。
他按了半天门铃,防盗门上的小窗口开了,宋晶没好气地递给他一张纸片:“您这老人家,年纪大把了,居然用计骗我的砚!”
宋元琪一头雾水:“这,这话从何说起?”
宋晶冷冷地说:“我爷爷从来就没有提起过您。您急着买砚,就让我怀疑。前天,我拿着它去找专家鉴定了,它的价值远远不止四十五万美元。这是鉴定书的复印件,您好生看看吧。”
宋元琪接过纸条,宋晶就砰地一声关上了小窗口。
鉴定书的复印件这样写着:“这方元明之际的端石抄手砚,块头较大,相当于现代规格的11寸以上,且较为完美。
这墨堂中心很深的凹陷,是历经古人磨墨形成,在欲穿未穿之时,被后人碰穿的。
所以,总体可以理解为:这是一方古人磨穿砚堂的古砚。
这方伤残古砚,具备了一种罕见的收藏价值。”
看完后,宋元琪一屁股跌坐在地上,半天没起来。
这故事或许有点传奇色彩。
不过这端砚却是货真价实的,而那份鉴定书,张天元也曾见过。
只可惜那破了底的伤残端砚,他却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