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鉴宝秘术 >

第2335部分

鉴宝秘术-第2335部分

小说: 鉴宝秘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7世纪初,黑田官兵卫之子黑田长政被封为九州岛福冈藩第一代藩主,黑田家的财富与荣耀一直延续到了明治维新之后。

    黑田长成侯爵与黑田长礼侯爵均是这件建盏的收藏者。

    黑田家之后,这件极为优秀的油滴碗为日本近代著名藏家,日本十大商社之一安宅产业株式会社的第二代领袖安宅英一所得。

    说起安宅英一,包括‘国宝’龙泉褐斑玉壶春瓶在内的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的藏品,很多都出自安宅的旧藏。

    诸位,这件东西的珍贵,想必已经不用我多说了吧?

    历史悠久,而且造型精美,它的底价为一百万美金,每次加价,不得低于一万美金!”

    “我的天啊,这不就是一个茶杯而已吗,底价就一百万美金,疯了吧。”

    台下已经有人惊呼了起来。

    “这位怕是不懂了吧,想要了解这建盏的真正价值,就应该了解一下宋代的饮茶习惯。

    宋代喝茶,和我们今天喝茶,从内容到形式上都完全不同。

    我们今天喝的茶,无论是红茶、绿茶还是乌龙茶,都属于‘散茶’,即用炒制的茶叶泡水,得到茶汤。

    而唐宋时期的主流饮茶方式,喝的是‘团茶’。

    按照茶圣陆羽的《茶经》,团茶的制作,将采摘好的茶叶,先放入甑釜中蒸。

    蒸的过程中使新鲜茶叶的汁水逼出,使其易于保存。

    再将蒸好的茶叶用杵臼捣碎,然后将茶碎片按规程拍制成团饼的形状,最后将造好的茶饼串起来焙干、封存。

    这是团茶的完整制法。

    到宋代,更是用石磨取代了杵臼,将茶叶碾成茶末,所以也称为‘末茶’。

    饮用的时候,宋代主流的饮茶方法称为‘点茶法’,是我国饮茶史上对茶艺的要求最为高级复杂、茶具的配备也最为精致的饮茶方式。

    由于唐宋饮用末茶的饮用方法,其茶汤的浅色为乳白色或黄白色。

    相应的,茶盏使用黑色釉,形成最明显的色彩反差,无论是观汤色,还是斗水痕,黑色的器身都是最好的背景。

    且建窑盏采用‘v’字造型,其造型腹壁较深,口沿宽大最适宜观色,器型饱满,手感厚重而且扎实。

    从整体造型效果上看,‘v’字形茶盏盏面口径与底足比例相差较大,但十分协调,盖面口径大可以为观赏到更多的汤花提供便利。

    可以说,从釉色到器型,建窑盏就是为宋代茶道而生的。

    也可以想象到当年最好的建窑盏在文人墨客,天子贵臣中会有多么高的地位。

    加上烧制中呈现出的罕见的油滴斑、兔毫斑、曜变等釉色花纹,更是成为一时瓷器中的极品。

    宋朝灭亡后,文人士大夫崇尚高雅韵致的文化受到严重打击,末茶点饮在元代急剧衰落。

    而一直在底层流传的散茶冲泡法快速流行起来,成为元代之后明清时期的主流茶叶饮用方法,末茶点饮在明代还偶尔有记载,到清代彻底失传。

    可惜啊可惜,这种高贵的东西,怕不是一般人能享受得起的。”

    这个拍卖师真得很能说。

    他很清楚,来这个拍卖会的人,多半都是有一些虚荣心的。

    虚荣心比较强的话,就喜欢那种比较有面儿的东西。

    如今在华裔和日裔之中,有很多人都开始去学习唐宋时期的饮茶方法。

    而建盏的价格,也因此在不断的攀升之中。

    这一次来拍卖会的人,恐怕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

    因此拍卖师的话,自然会引发很多人的虚荣心爆棚。

    这家伙,还真得是够狡诈啊。

    “一百一十万!”

    就在拍卖师话音落下的那一刻,一个声音响了起来。

    蹩脚的英文,一听就是日本人。

    张天元去过日本好几次,虽然中国人的英文说的也不怎么样,可是跟日本人一比,那真得是好了太多了。

    “师父,小日本出手了啊,看起来他们真得对这建盏非常感兴趣啊。”

    刘金宝紧张地说道。

    “那是当然了,唐代时,中日交通史上著名的日本空海禅师来到中国留学。

    他在唐留学生活时间较长,在归国时不仅带了大量的茶籽,还带回了中国制茶的石臼以及传统制茶技术。

    因为崇尚唐朝文化的嵯峨天皇喜爱茶叶,寺院开始大量种植茶树,皇室也广设茶园,饮茶之风由此自上而下的推广开来。

    日本奈良、平安时期的茶文化,可以说是承袭唐风,此时的日本茶道从形式和内涵上,都与唐代陆羽《茶经》中提倡的极为相似。

    到了宋代,另一位中日交通史上著名的高僧日本荣西禅师,也作为学问僧两度赴中国学习佛法。

第三六九三章 宝物到手() 
张天元讲到日本高僧留学宋朝的事儿,总不免有些感慨:“在留学期间,荣西深受宋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对茶饮之事也十分着迷。

    他对宋代寺院茶耳濡目染,处处留心,观察并学习了宋代流行的末茶点茶法。

    回国之时,他也携带了大量的茶籽、茶具。

    更为重要的是,他将陆羽的《茶经》手抄本奉若珍宝带回日本作为参考,由此完成了日本的首部茶经《吃茶养生记》。

    书中不仅介绍了饮茶的多项益处,还结合自己的见闻体会,对宋代中国各大寺院中僧侶行茶礼仪、寺院茶做以详细记录讲解。

    同时,记录了当时中国宋代的末茶点饮法,将宋代的末茶技术传到日本。

    空海、荣西两位禅师传入的末茶点饮法,成为日本茶道的正宗。

    经过不断发展,为当代日本的抹茶点饮法奠定了基石。

    从末茶到抹茶,这种唐宋以来的饮茶法一直是日本上层到底层的茶道主流延续至今,而建窑黑瓷茶盏在日本的地位也一直高悬不落。

    他们喜欢这个,那太正常了。”

    张天元叹了口气,中国这些年经历了太多的战乱,有些东西居然被小日本保存了下来,虽然很不爽,但却又有些无可奈何。

    当然小日本也够无耻的,保存下来这些东西,直接就说是自己的,绝口不提那两位从中国带去饮茶之法的高僧。

    此时的张天元,并不担心这件东西是赝品,他担心的是,东西价格攀升太高,这样的话,买下来是否划算。

    然而实际上,他真得有些多余担心了。

    建盏这东西,尤其是油滴建盏,因为存世量极少,所以很难有真东西拿出来拍卖。

    即便拿出来,很多人也并不认识。

    如果是正规的拍卖会也就罢了,毕竟有专家把关。

    可是这私下里的堂口拍卖,搞不好连拍卖方自己都不知道这建盏的真伪。

    不过拍卖方肯定还是知道油滴建盏的大概价位的,因此定的底价高大一百万美金。

    那可是相当于六七百万人民币啊。

    这么高的价钱,谁敢随便加价?

    于是乎,如此好的东西,竟然有了很长时间的哑场。

    拍卖师继续吹嘘油滴建盏的好,然而最终这底价一百万美金的东西,也就增加到了一百一十万而已,就很少有人愿意出价了。

    这个时候,一个身穿和服的日本人站了起来,冲众人深深鞠了一躬道:“诸位,给我一个面子,这东西就让我拍走吧。

    相信你们也都知道,这油滴天目可是我们日本的国宝。”

    不知道为何,这个日本人话一出口,那仅剩的几个愿意出价的人也顿时闭上了嘴巴。

    张天元有些纳闷地询问李云璐,这才得知,这个小日本居然也是旧金山某个帮会的头目,虽然势力不如李莲峰,可是一般人,还是要给他三分薄面的。

    没人敢招惹这家伙,招惹了这种人,以后还混不混了?

    “师父,要不咱们不要了吧,就一个茶盏而已,让给他算了。”

    刘金宝听了李云璐的话,顿时担心起来,急忙劝张天元道。

    张天元能罢休吗?

    中国的国宝,而且价格并不算太高,又是货真价实的东西,不买那就真成白痴了。

    别人怕这个小日本,他却不怕。

    “一百一十一万美金!”

    张天元只加了一万美金,虽然他不想让小日本得到这东西,但也不想让拍卖方占了便宜。

    “你诚心的是吧?”

    小日本看着张天元,脸色有些阴沉:“也不打听打听我是谁,敢跟我抢东西。”

    “西川白,在我的地盘上撒野,给你脸了啊?”

    就在这个时候,马六不知道从什么地方钻了出来,盯着那小日本冷喝道。

    西川白?

    又是“西川”?

    难不成跟西川正雄和西川正能是亲戚?

    张天元可不太相信这是巧合。

    都在全世界为小日本搜罗古董,又都是“西川”姓氏,想必应该是熟人了。

    “马爷,咱们可是熟人了,难道要因为一个外人坏了关系吗?”

    西川白说道。

    “放屁!老子只知道拍卖会上,谁出的钱多,东西归谁,这就是规矩!”

    马六骂道。

    “呵呵,好,非常好,那这东西我就不争了。”

    西川白看了张天元一眼,眼神中有着几分狠辣之色,想必是打算用非常手段来对付张天元而来。

    既然钱买不到,那就抢呗,这就是这些人的行为模式。

    张天元对西川白的那狠辣的眼神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兴趣。

    谁跟他玩硬的,都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恭喜张先生,这件油滴建盏,就归您所有了。”

    拍卖师看看也没人出价了,干脆敲了三下木槌,确定了最终的所得者。

    “多谢。”

    张天元点了点头,然后又坐下了。

    按照这一次的拍卖会规定,拍卖到的东西,一并给钱,交了钱,才能拿走东西,这跟正式的拍卖会倒是有点像。

    “哼,希望你拿得出那么多钱,乡巴佬!”

    西川白狠狠瞪了张天元一眼,嘴里骂骂咧咧。

    “那就不用你操心了,倭奴!”

    对方说话难听,张天元的话更难听。

    对人说人话,对鬼自然就要说鬼话了,他可不会在乎自己的形象。

    “师父,您说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就有人愿意拿出来卖呢?”

    台下,刘金宝有些好奇地问道。

    “其实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人是因为缺钱花了,必须得周转,有人本身就是以藏养藏,没什么好奇怪的,还有人是偶然间得到的宝贝,自己又不懂的欣赏,当然就要卖了。”

    张天元解释道:“不过我以前倒是遇到过一个老先生,他出手自己的宝贝,那真得是一件遗憾的事情,为此,他还经常在我那里唠叨呢。”

    张天元说的这个人,姓陈,因为年纪比较大,所以大家都叫他陈老。

    可能受职业影响,年轻时的陈老就很喜欢诗词歌赋,接触多了历史文化自然就爱上了古玩收藏。

    谈到最得意的收藏陈老说当属顾景舟的紫砂壶和一块上好的羊脂玉。

    顾景舟是近代陶艺家中最有成就的一位,可以说是“壶界泰斗”。

第三六九四章 愤怒的代价(一)() 
陈老年轻时通过多方关系收藏了两只紫砂壶,陈老的挚友对紫砂壶爱不释手,不止一次求陈老卖给他。

    “我对玉更偏爱一点,所以朋友提出要买走壶我也没好拒绝他。”

    在挚友软磨硬泡下最终答应转卖给他。

    刚转手陈老就开始后悔,经常去挚友家把玩紫砂壶。

    挚友见他依依不舍,担心他反悔于是“约法三章”。

    几年之后,两只壶竟被估价五十万,这让陈老很受刺激,“那段时间不想出门,当年收壶的事一下全都记起来了。”即使是现在,谈到此事他还是很伤感。

    没有了紫砂壶,陪伴陈老的还有羊脂玉。

    这块玉早已名声在外,圈内想要买它的人把陈老家的门槛都要踩坏了。

    有了之前的教训,陈老变得固执起来,爱人的朋友三番五次求宝无不例外失望而归,后来连孩子的朋友都来打听,陈老不耐烦干脆谢绝见客。

    “对我来说,玉价值多少不重要了,陪伴我日日夜夜的玉跟亲人一样怎么能买卖交易?”

    这就是陈老一直念叨的事儿。

    张天元看向刘金宝道:“有时候啊,这买东西需要注意,卖东西更需要注意,千万不能因为冲动做出傻事儿,不然真会后悔一辈子的。”

    “师父,我明白了,不过我还有个事儿想问您,您说万一有人打碎了您心爱的古董,您会不会发火?”

    刘金宝问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