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第2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亮光区也非常自然,不是那种刺眼的贼光。”
听着张天元的话,刘金宝和李云璐却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反应。
刘金宝简直就像是听话的小学生在那里听课,把张天元所说的话,完全都给录了下来。
至于李云璐,她似乎是全然没有兴趣的。
她的兴趣,都在周围的议论声上。
其实论天分的话,在这方面,李云璐肯定是要比刘金宝强的。
但天分毕竟不能当饭吃,天分要转化城能力,还得看是不是后天愿意努力。
如果不努力,再好的天分也彻底浪费了,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这些赝品,还真得是让人难辨真假啊,如果知识不够丰富,真得要小心了。”
刘金宝喃喃自语道。
“其实被赝品骗了,打眼了,那反倒是最正常的骗局了。
古玩爱好者都有被骗的经历,而且个个经验丰富,说起来哪个都能唠叨一整天,才能把被骗的苦水倒个差不多。
然而,被骗不是光彩事儿,受骗的人以此为耻,怕别人知道了丢面子,所以都不把受骗的经历说出来。
话说回来,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即使被骗人捂得再严实,被骗的事总会透露出来。
不过,外界的有所耳闻,仅仅是知道有这么回事,具体到细节就不清楚了;当事者往往三缄其口,讳莫如深,这是没办法的,谁上来当还到处去显摆,不是傻瓜吗?
可是没人说,就给了骗子可乘之机,造成了骗子的伎俩无法公诸于世,其他人不能做到了然于胸,预先做出防范,致使上当之事时有发生。
被骗是痛心的,不仅被伤害了感情,还造成了经济损失,有了切肤之痛。” (。)
第三六七七章 骗术(一)()
张天元接着说道:“没有一个人喜欢被骗,谁都想绕开、躲过被骗子们得手的关节,无奈骗子太多,又不乏狡猾者,略摆迷魂阵,善良且贪心不足的爱好者们又着了道。
如果说单纯看不透真假,买错了,交了学费,那是实力问题眼力不济,怨不得别人。
非要强出手,买能力允许以外的便宜,能不上当吗?
这个当上得适得其所,没啥可说的。
最让人懊恼,也是最让人痛心和愤恨的是中了古玩奸商的障眼法,被他拙劣的骗术给忽悠了,心里那个气,实在吐不出,这就是经营中的骗术问题。
师父其实最怕你上这种当啊!”
张天元沉声道。
“经营中的骗术?是不是跟咱们之前遇到的那找托儿的事情有点相似?”
刘金宝问道。
“那算是一种吧,师父我之所以一眼便看穿了,那是因为以前遇到过这种事儿的。”
张天元的思绪瞬间飞回到了大学时代,那个没有特殊能力的捡宝时代。
那是一个星期日,张天元又到锦城的古玩街上去玩。
晃晃悠悠走了一圈,什么也没买。
可能所有他看见的货和人都不附和他心里的要求吧,就当他心里感觉有些失望的时候,他突然发现,在街边一棵老柳树旁,有一个长的像树皮一样干巴的老头。
人长的很沧桑,衣服穿的很破旧,还特别土气,让这位张天元想起了解放前的佃户,要不是在这个市场,张天元可能会抽出几张人民币扶扶贫呢,
老头在摆摊,地上铺着一张旧毯子,打着补丁,老头正从一个写着太祖爷万岁的土色书兜里往外拿货。
一会摆好了,张天元慢慢的走了过去,不过很显然他有些慢了,因为已经有几人先他之前到了老人跟前。
他们仿佛看见了地上的白捡的钱一样,拾起东西来,便问价钱,三言两语的讨价,便成交。
当张天元走到跟前时,已经有人掏钱,张天元也已经有些急了,不是别的,他感觉花钱的人已经捡到便宜,如果他走的快些,那东西应该是他的。
他走到老头前面时,摊上没剩几件东西了,几个人围着老头,每人手里拿着一件或者几件东西,有拿放大镜看的,有翻来覆去找毛病的,剩下摊上摆的既不漂亮,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
张天元一阵失望,就在这时候,张天元身后传来个声音,“老爷子,那幅画带来了没有”。
张天元一回头,看见一个一看就是位学者类型的人,带着眼镜,衣服朴素却干净,头发梳的整整齐齐,拎着个兜子,向老头喊了好几声。
老头一定耳朵不好使,直到这位学者先生喊的大伙都觉得震耳朵,才发现这位学者。
“林教授啊。”老头看来是认识这位学者的,缓缓的说道。
“东西带来了吗?”林教授问道。
“哦,拿来了,当然拿来了。”
老头说着左顾右看地从那写着太祖爷万岁的土色书兜里小心翼翼的拿出一卷红布紧裹的东西,大伙也被两人的对话吸引了,都停住,看老头的红布卷。
红布卷里面是个长条的木盒,黑红色,还带些雕刻的花纹。
教授先生无比谨慎的抽开盒盖,里面是一卷画,张天元第一次看这么窄的画,只有30厘米左右宽,紧紧的卷在一起看起来很长。
张天元知道这叫卷轴,教授先生一点点的打开画,然后十分仔细,就像在看头发丝上的纹路一样的仔细,慢慢的看着。
手熟练的在眼睛看画的同时,从自己的拎兜里拿出一面放大镜一按就带电灯的放大镜。
这个张天元知道,不过张天元新买的比教授的要好,看着教授的放大镜,张天元心里有点超越的得意。
教授先生一直从头看到尾,画上写的字,盖的章,画的纸质,墨色的细部,画轴的装裱,都无一遗漏的看个遍,一晃就是好几十分钟。
张天元一直在看,纹丝未动,脖子都疼了,那画对他的吸引力真的很大,张天元喜欢观察每个在他前面走过的美女,不过看来今天即使有在美的国色天香,他也不会抬一下头。
这画的吸引力太大了,张天元看过电视,电视里常说,名画很多都的是过去的达官显贵藏过的。
一般有身份的人,都会在自己收藏的画上盖上自己的章,他在张画上,看见了一个大章,他琢磨半天,古稀天子。
别的章他不认识,不过这个章一个是大,二是字好认,他知道古稀天子,好像是乾隆还是谁的印章,不是好像,一定是!
教授先生终于看完了,问道:“多少钱啊?”
老头环顾一下四周,已经有一圈人围上了,大家都在看他和这幅画,还有教授先生的眼神。
老头咽了口吐沫:“我要,一万。”
“哎呀,不要这么贵啊,太贵了啊。便宜点,便宜点。”
边说,教授先生边把画卷起来,卷的十分仔细,轻轻的放进盒子又用布包好,一丝不苟。
“便宜点,这样,五千吧。”
老头不说话,就是摇头,态度很坚决。
“便宜点吧,我挣俩工资买点东西也不容易啊。”教授先生话说的很低落,手却把画攥的更紧了。
“这样,一口价,七千,怎么样,我就带七千,多了真买不了啊?给我吧。”教授先生的话语近似哀求。
老头却并不买账,只是摇头。
教授先生真急了。
“八千!”
“最少得九千!”老头终于说话了。
“别的啊,”教授也不顾为人师表的尊严:“八千都不少了,给我把。”
老头开始往回拽画了。
“好了,九千就九千,不过我这就带八千,差你一千,我这就给你取去,你先把画给我,我把这八千给你,差一千一会我给你取来行不。”
原来教授先生说带七千是撒谎啊,张天元想,买东西不能说实话啊,讲点是点,
“别,画我还搁兜里,你去取钱,取回来在一起给我。这样那啥多好啊。”老头说。
教授先生实在是无奈,恋恋不舍看着画给老头拽回去,塞进太祖爷万岁的土色兜里。
然后,走了几步,教授斩钉截铁的转身对老头说:“一定给我留着,我马上就回来。”
说完就着急走远了。
第三六七八章 骗术(二)()
见那教授先生走了。
大家也一哄而散,张天元直直腰,按按脖子,没动地方。
一直等到人渐渐少了,他蹲下来,老头并没有因为他的装束而对他多热情。
“大爷,”张天元很久没说过这个词了:“画卖我得了,行不?”
“不卖,咱那啥说话的算数,说给人家留的就的给人家留着。”
“大爷我给你加二百。”说着张天元还在老头面前晃晃俩手指头。
老人不为所动。
“五百,大爷五百够在你们那买好几袋子大米了。”
张天元发挥了可能成为富人之前的创业精神,终于用九千六的价格一举拿下这幅画,决不异于在和一个强劲的对手谈一块土地的转让权。
付过钱,张天元夹起红布卷轴大步走远。
看着张天元兴高采烈的坐上汽车,车影消失在远处,那位教授先生悄悄的走回来,远远的,远远的,向卖画的老头使了个眼神,老头给他也回了个眼神,这眼神意思是,ok合作愉快。
这个事儿,后来张天元是听一个围观的人说的。
那个人后来跟他成了朋友,才说他是被人坑了。
其实张天元并没有被坑。
虽然那两个老家伙的确是合起伙来给他下套,可是那幅画,张天元最后却卖了一万五,不仅没有赔钱,还赚了。
当然,这个捡漏跟现在相比,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不过在那个时候,张天元真得是非常兴奋啊。
当然,他给刘金宝说这个故事的时候,并没有说自己捡漏的事儿,只说自己被坑了。
刘金宝听得是目瞪口呆,因为他没想到自己这看起来神通广大,根本不可能受骗的师父居然也有被人骗的时候?
此时就连李云璐也看向了这边,对那台上正在竞价的小叶紫檀手串完全不感兴趣了。
“这算什么,没有打眼的经历,根本得不到那些经验。”
张天元笑着说道:“你以为这找托儿很奇怪吗?比这厉害的骗局,你们可能听都没听说过。
古玩字画圈里充满了形形色色的‘故事’,不少‘故事’是诱人掉入陷阱的迷魂药。
而且这些故事形式往往紧跟形势,常常翻新。
我以前认识一个有着多年经验的藏家就是因为听信了‘新编故事’而‘大意失荆州’,买进了赝品。
设套者是那样对他说的:某贪官通过他从境外一已故藏家家属手中以较低的价格购得一些文物。
他已经代对方付了钱,不料对方却被‘双规’,害得他现在资金周转不过来,急需将这批东西出手。
这些东西上都有入关的火漆印。
当该藏家表露出购买意向时,对方又故意营造多方抢购的假象,终于使其中招。
一位资深画廊人士说,宣称藏品来自高官,是这些年较为流行的‘故事’。
曾有一个专售书画古董赝品而发大财的骗子,云遮雾罩地说他的东西都是某离休高官的,他们是世交,对方不方便亲自出售藏品,所以通过他私下处理。
这种招式简直屡试不爽。”
“这个我倒是听说过,以为只是段子,没想到竟然是真的。”
刘金宝瞪大眼睛道。
他相信张天元不是胡乱说的,毕竟他师父这个级别的人,能认识一些高官,那还是非常有可能的。
“其实除了说是高官的私藏之外,还有一种就是编造赝品良好履历!
收藏家对藏品讲求个‘传承有续’,所以这些年一些制假贩假者便动脑筋为自己的赝品制造良好履历。
有的将赝品伪作刊登在‘专业’杂志和报刊上,或者在电视收藏节目中亮相。
手笔更大的,则为赝品出精致的画册,请名家鉴定和作序,开学术研讨会,办画展等。
善于编故事的不仅有制假贩假者,个别‘藏家’也是个中高手。
曾有一些媒体报道某收藏家收藏了某件宝贝,外国人出100万美元,他也不愿出售。
而知情的内行人士说,其实根本没那么回事儿,只不过是他想蒙国人而已。
赝品伪作纷纷在媒体上出笼,原因有二,一是大多媒体从业人员缺乏对艺术品的鉴别能力;二是有个别媒体眼中只认钱,不惜出卖自己的公信力。
现如今,拍卖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热点,于是拍卖会也成了‘故事会’。
之前那件所谓的美人榻,其实就是类似这样的骗局,可偏偏就有人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