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鉴宝秘术 >

第2218部分

鉴宝秘术-第2218部分

小说: 鉴宝秘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潘家园“淘宝”的,不只是衣食无忧的小资产者,在笔者身边搞艺术品投资的朋友中,不乏一些中小型私营或国营企业的老总。

    这部分中产阶级的特点是:即便在潘家园的地摊上“淘”了东西也不张扬,说成是在香港或国外买的,保全面子。

    杨怀仁曾到过这部分朋友的家,看过他们的收藏品,不管他们怎样虚构出处,但大部分也都是一些自欺欺人的东西罢了。

    北河某地有一位企业家,前些年听人说香港巨富李嘉诚等人都比赛似地收藏古董,以示企业文化或个人品位,就想学样儿。

    他先是在一些拍卖公司的小型拍卖会上买回一些价格不贵的“古瓷器”摆在办公室里装潢门面,后来觉得自己上了路,有点玩上了瘾,碰上到北京办事,少不了去潘家园“捡漏儿”。

    赶上后几年股市惨淡、房地产低迷、文物市场跑火,加上这主儿已痴迷瓷器收藏,便有倾向性地将资金转战艺术品市场,大量买进各个朝代的“精品”瓷器。

    渐渐地,这些宝贝儿没地方搁了,这位企业家又斥资千万,盖了一幢四层楼、占地一千多平米的房子,专门存放文物。

    后来,他听人说帝都的藏家马未都开办了一家私人博物馆,便亲自进京参观考察了一番,回到北河后也放出风来要办一家私人博物馆。

    有人提醒他:“您那些个宝贝锁在自个儿家里光是自己看看、朋友们赏赏没问题,可真要办博物馆了,您最好要找几个专家给鉴定鉴定,别闹出笑话来,再说要想通过文物部门批准,也省不下这趟手脚呵!”

    于是,那位有钱的主儿亲自开车再次来到帝都,找到一位资深文物鉴赏家,请他过府鉴宝。

    碰巧那位教授是杨怀仁的朋友,一个电话,听说有很多宝贝可赏,杨怀仁邀了其他两位朋友陪教授一起,随那位企业家去了北河。

    要说那主儿的气魄真大,那地方高墙深院、保安密布、警卫森严,打开两道自动电子防盗门,主人把杨怀仁他们领进院子。

    与高墙外的气氛相比,院子里显得异常轻松静逸,这里几乎每一处细节都显露出主人不俗的文化品位:小桥流水、九曲回廊、奇石巧布、绿荫遮蔽。

    至于那幢藏宝的楼房,更是匠心独到,别具一格:上半截飞檐峭壁、雕龙画凤,下半截青石坚墙,固若金汤,恐怕用美国佬的飞弹也难以摧毁。

    走近看,只见门头上悬着一块书法名人书写的匾额,题有“悦心楼”三个描金大字,两旁挂着一幅对联:

    左联:鉴史官哥汝钧定。

    右联:品茶唐宋元明清。

    横批:大雅大珍

    客人未进楼,就会被这外层的强势文化氛围所折服。

    先说这楼名吧,故宫有楼名曰“养心殿”,此楼道是“悦心楼”,一静一动,与皇宫好有一比。

    再说底下的对联,那更是将数千年的中国陶瓷盛事,轻轻巧巧地潇洒于十八个汉字之间。

    “鉴史官哥汝钧定”,不“碰瓷”的人可能看不明白,这官、哥、汝、钧、定指的是宋代南北方五大名窑。

    它们烧出来的瓷器无论从器型还是釉色上都堪称是绝世佳品,所以深受北、南两宋统治者的青睐,多被征作贡品。

第三四五九章 赌徒逻辑() 
五大官窑之中有瑕疵残破者,都会在出窑时当着监造官员的面统统砸碎,就地掩埋。

    所以今天能见到的,多只有窑址附近挖出来的瓷片。

    就这,一块到代的瓷片也要卖到几百几千块钱。

    正因为如此,这五大名窑的存世精品如凤毛麟角,难见其面,自古至今的藏家,莫不以藏其一瓷或一片而自炫。

    至于这五大名窑的经济价值,我们可以从古代民间流传的一些“顺口溜”略见一斑:“家藏万贯,不及汝瓷一片”、“钧瓷一点红,万世吃不穷”、“见得官(窑)哥(窑)面,江山坐一半……”

    直至今天,除开定窑瓷器是官搭民烧故价格稍低些外,其它四窑的完整器只要在拍卖公司露面,起拍价都在七位数以上;下联这“品茶唐宋元明清”,是暗示主人藏有历朝历代的茶具。

    很多藏家都有偏爱,喜欢收藏某一类器物,如:茶具、酒具、文房用具等。

    看来这“悦心楼”的主子,是个茶客。

    不怕人笑话,只看完外皮,杨怀仁的仰慕之情已油然而生,待上得楼去,更是心里怦怦乱跳。

    这里的藏品跟别处不一样,不是按朝代划分摆放,而是按釉色和器型陈列,色彩斑斓,显得特漂亮。

    至于这里的藏品数量和品种,更是让我大开眼界:历朝历代的名瓷精品琳琅满目,单色釉、彩釉要有尽有。

    可以这么说吧,故宫和国家博物馆有的这里都有,它们没有的,这里也有。

    什么北宋汝窑天蓝镂空瓶、钧窑带字号的红釉洗;南宋官窑贯耳瓶、哥窑炉;还有几十件元青花、明五彩、清官窑器,就连搜世难觅的后周“柴窑器”都有十几件,真是令人瞠目。

    置身其中,好似进了一个“国宝”庄园。

    主人一面向他们介绍藏品的来历,一面告诉他们其中一些大件的买价。

    他说,不算院子和房子的投资,光是这一屋子东西他就花了七八千万。

    杨怀仁的教授朋友一边看一边听,一面点头一面想,不时赞许两句:“嗯,不错、不错。”

    专家一夸奖,杨怀仁并没有开腔,他知道这教授朋友是不愿意戳穿的。

    虽然其余几个跟班的藏友自然是忙得屁颠屁颠儿,胎、釉、型、口、底、工,眼看、手摸、鼻闻。

    你要知道,像这样的艺术收藏品,搁博物馆里头别说上手摸,你想隔着厚厚的玻璃多看几眼,人家都防你防贼似的。

    不过看了一阵那几个人也懒得看了,这些东西怎么越看越不靠谱?

    可是专家却还在心不在焉地叫好,杨怀仁低声问他:“真的不错?”

    他没回答杨怀仁,只顾继续跟着滔滔不绝的主人往前看。

    折腾了大半天,终于看完了东西、听完了故事,然后饱餐一顿。

    回京前,杨怀仁那位专家朋友跟那位北河的企业家说了两句话,第一句:“这么好的房子搁这些瓶瓶罐罐多可惜,租出去一年怎么也能赚十几万。”

    主人连声说:“值值值,能藏到这些国宝是我的缘分啊!再说喽,我这一屋子东西怎么也值几十个亿吧?”

    专家接着又说了第二句话:“东西再好,有人认才行啊!买了这么多东西足够了,你就别再买了,空出钱来把生意做得更大吧!”

    可主人对此全然不在意,引经据典说:“现在生意难做,利润越来越低,美国人做过统计,做艺术品收藏的投资回报率是25%,远远超过房地产的回报,风险嘛要比股市低得多!”

    “可是人家不认你这些东西也卖不出去呵!”杨怀仁实在忍不住插话说。

    那家伙不屑一顾地瞥了我一眼:“常人怎么会认得这些国宝,专家认得就行!”

    怎么办?人中邪了,你救他他骂娘!

    “嗨,我说,这家伙的东西怎么越看越不靠谱呵?”路上,杨怀仁向那教授说明了自己的观点。

    “没错,几乎全假,一千多件东西,真品不上十件!”

    “那你为什么不实话实说?”

    “真实话实说不就要了他的命吗?连房子一个亿的投资呵!搁谁谁受不了。再说就算我不认他还会去找别人,别人再不认他再找别人,最后指定能找到一个认的人,我好歹还暗示他别买了,换上个火上浇油的,那他还不再买一屋子东西?”

    谁说不是呢?

    凡是搞过收藏的人,谁都难免会“打眼”买到过假货,可即便人家把话挑明了,告诉他买回的是赝品,不少人还会找几本书翻一翻,按照书里的“要点”反复对照,一直找出买对了的理由为止。

    说是自我安慰也好,自欺欺人也行,反正都这德行。

    其实谁不知道,那些古玩造假者全都是照一些专家著作里的文字和图片“按图造骥”。

    还有一种买错不认错的人不光是为了面子和自我安慰,他们把手里错买的赝品说得比真品还真,目的只有一个:为赝品找到下一家买主,嫁祸于人。

    这就是现代版的神话王国潘家园,它有着讲不完的故事、淘不尽的宝贝,尽管这些故事中的小人物大多都有着与“成化宝贝”大同小异的悲剧型结局,尽管象“国宝庄园”的主人那般陷入噩梦不知醒的中产阶级不断公演自杀性的赌博游戏,但潘家园仍旧像一块具有魔力的磁铁,牢牢地吸引着一批又一批慕财淘宝者的心。

    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后面的人紧紧跟上来,前赴后继,不撞南墙不回头,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犹如当初“成化宝贝”写的一首诗:“即便它是一片沙滩,我也要在沙海里淘金;就算它是一个陷阱,我也要绝处逢生;哪怕它是一个无底深渊,我一定叫它芝麻开门!”

    这也是潘家园大多数淘宝者的逻辑,一个极其非理性、极具欺骗性的赌徒逻辑。

    正是在这个逻辑的鼓动下,那些荒诞不经的故事还在口口相传、呈几何数字复制上演,并且早已冲破了潘家园短浅的围墙,洪水猛兽般地流散,瘟疫般地蔓延。

    更为可怕的是,这个逻辑的炮制者不是一个或一群人,而是一个时代、一批强有力的准国家机器。

第三四六零章 把高仿做成了产业() 
事实上,不仅是这个事儿,杨怀仁还曾去过古钧瓷的老家神垕镇。

    洛州神垕镇有“中国钧瓷之乡”的称号。

    当车刚进入神垕镇时,杨怀仁就看到道路两旁到处都是瓷器店,一间挨着一间。

    不少店把瓷器摆在了外面,店主很悠闲地待在屋内看着报纸。

    杨怀仁走进一家写着高仿古瓷的店,店主是一位四十岁左右的女子,“你们这里是仿哪个年代的古瓷器?”

    他问了一句。

    “哪个年代的都有。”

    杨怀仁注意到,瓷器做得相当精细,还带着尘土的痕迹,除了各种花瓶、碗和一些工艺品外,还有人物瓷像,瓷器上的裂纹也仿造得入木三分。

    他拿起一个人物雕像问价钱,店主说,“这个雕像是仿明朝的,做工还是比较细腻的,底部还有明朝的痕迹,如果喜欢150元卖给你。”

    杨怀仁将雕像倒过来后,果然看到底部刻着汉字,但泥土很厚,字不能完全看到。

    店主说,“这也是为了做得像,要是没有泥土就显得太假了。”

    “最贵的是哪件仿品呢?”杨怀仁问。

    店主说,目前工艺最好的是一个高仿明朝宫里的一个盘子,她从一层柜子中拿出了一个泛着黄色的盘子,盘子底部花纹很清晰,有些地方被一些磨损的地方挡住,仍能看得出做工很细腻。

    为了问到加工技巧,杨怀仁买了几件做工比较细致的仿品,店主告诉他,有些人想买价格高些的仿古瓷器,为了让它们更加逼真,烧窑的人会把烧制成的器具用手来回搓,让花瓶有点做旧感。

    之后把花瓶埋上,每隔一段时间就过去简单处理一下,有些几个月就取出来,也有些追求仿制品质量高的会埋上两三年。

    取出来时再将盐酸和无水乙醇涂抹到器具上,可以让瓷器与土结合得更加紧密,这样,就会给人一种在地下埋藏多年的沧桑感。

    “有些花瓶或盘子会对它们的边缘使劲摩擦,并用工具对边缘进行打磨。为了让瓷器有种使用过的痕迹,最后再涂抹上化学试剂让其形成一定的腐化感。这些工艺都是比较复杂的,足以以假乱真,做得比较成功的,一个瓷器就能买上几万元甚至更高的价格。”

    在一家仿古店内,杨怀仁看到一对50岁左右的老夫妻,聊天中得知丈夫赵先生做瓷器生意20多年了,他和几家窑厂都有长期合作关系,全国不少古董店和小贩都从他这里进货。

    得知杨怀仁是美国来的,他说,“我做过你们美国人的生意,有不少美国的商人直接来我们这里进货,他们都说这些东西卖得还可以。”

    杨怀仁在店里挑选了几件瓷品询问价格,他给出的价格比较低,大多数都在三四十块钱左右,七八十块已经属于高价位了,超过百元的瓷器不多。

    “我店里主要卖仿品,来买的大部分都是在古玩市场开店的小老板和一些小商贩,太贵的瓷器他们也不会买,怕一旦卖不出去砸在手里。他们买的大部分都是几十块钱的,能卖出去几件是几件,卖不出去也不可惜,进那么多货,有时运气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