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第215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天元自然也有这样的想法。
因为他也是一个非常热爱文字和古代文化的人。
这笺纸或许值不了多少钱,可是如果用来收藏,却是不错的选择。
想到这里,他将自己的判断告诉给了老人家。
他觉得这个老人家不普通,如果自己胡说八道的话,反而会让对方产生警惕之心。
甚至是反感。
那样子估计真正的好东西就看不到了。
听了张天元的话,老人家顿时眼前一亮。
“爷爷,这位叔叔真厉害,居然只是看了几眼,就知道这是鲁迅先生收集的笺纸了。”
小女孩拍着手说道。
“咳咳,小先生果然厉害,不过这东西真不是卖给您的,只是做个测试,还望小先生不要怪罪。”
老人家干咳了两声道。
“不卖啊,那真是可惜了,其实我对鲁迅先生是非常佩服的,他的笺纸,我自然也非常乐意收藏。”
张天元感慨道。
“你真想买?”
“真想!”
“可是这东西不值钱啊,虽然是鲁迅的东西,但市面上并未有过先例的。”
老人家皱了皱眉道。
“一万美金怎么样?”
张天元直接就开价了。
“爷爷,他说一万美金!”
小男孩眼睛瞪得老大,大概是被张天元的这个报价给吓住了。
“真值这么多?”
“对喜欢的人来说,它们绝对值得。”
张天元点了点头道。
“不是可怜我们?”
老人家又问了一句。
“当然不是。”
张天元还真不是客气,如果能够花费一万美金直接收集到这么多鲁迅用过的笺纸,那不仅节省了他很多时间,而且还是一套相当不错的收藏品啊。
“好,成交了。”
老人家咬了咬牙道。
“这是一万美金,您收好了。”
张天元直接给了现金,他们选的是包间,所以也不怕别人看见了。
老人家收了钱,将东西给了张天元,然后就拿出了自己怀里一直抱着的那个玩意儿。
“这东西本来是打算卖给市长先生,小先生心诚,就卖给您吧。”
说着话,他就将东西放到了桌上。
这是一只胆瓶。
胆瓶,瓶类器物的一种造型,因器型如悬胆而得名。
直口,细长颈,削肩,肩以下渐硕,腹下部丰满。
为花器,始烧于唐代至清中晚期,盛行于宋代,由于胆瓶造型典雅优美,给人超凡脱俗的无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是陶瓷器型中的经典。
胆瓶圆腹底厚、颈长口小、简洁流畅、稳定挺拔,特别适合于清供单枝长茎花草,而卧薪尝胆的故事更是增加了其深厚久远的文化底蕴。
胆瓶高雅脱俗的联想,养心励志的寓意赢得文人共识,也使其独具了经久不衰的文化魅力。
早在宋代,胆瓶就被引人佛堂斋室,成为清净之地超凡脱俗的灵物;
元代失意文人以野游冥想为乐,胆瓶孤花尤合逸士心意;
明代士大夫阶层日益壮大,胆瓶寓意被功利所异化,变成达官新贵们显示高雅兴趣及身份的标志;
清代社会变革加快,商品经济发展,胆瓶被描金绘彩、附耳加环,沦落为世俗享乐的玩物。
胆瓶不但为文人所喜爱,同时也为僧侣信徒所看重。
外传佛教活动里线条柔媚的净水瓶,在与中华文化的同化中,渐变为造型古朴的胆瓶,成为礼佛场景中的经典器物。
胆瓶那千年不变的鼓腹里,承载的并非只是清水、空气与虚无,实则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以及天人和谐的价值观念。
从初创于商代、到真正创制于东汉时期的中国瓷器,是中国人为世界文明史的又一重要贡献。
唐代瓷器的制作技术和艺术创作已达到高度成熟;宋代制瓷业蓬勃发展,名窑涌现;明清时代从制坯、装饰、施釉到烧成,技术上又都超过前代。
我国的陶瓷业至今仍兴盛不衰,质高形美,其中比较著名的陶瓷产区有西江景德镇、湘南醴陵、广省石湾和枫溪、苏江宜兴、北河唐城和东山等。
胆瓶由于造型典雅优美,给人超烦脱俗的无限情趣,为当时宋代朝野各界所追捧!
秦源镂空胆瓶整体运用镂空工艺刻以蔓草。“镂分天地,通透敛日月之光,其品,其意天之佳合。”
布局错落有致,极赋动感。
蔓草连绵不断,由卷而舒,给人无限美感。
第三三二九章 乾隆帝的珍藏()
蔓草即蔓生植物的枝茎,由于它滋长延伸、蔓蔓不断,因此人们寄予它有茂盛、长久的吉祥寓意。 .更新最快
蔓草的外形像火焰般绚烂多彩,作为装饰图案也成为佛教的常用图案。
被赋予拥有强大生命力、能力和能量的意思。
张天元眼前这件胆瓶目测高约14。2厘米,口径2。2厘米,足径5。4厘米。
瓶小口,长颈,溜肩,圆腹,腹下微垂,底为圈足,圈足上端宽而下端窄,稍作斜形,有一种手捏不起的感觉。
造型端庄,秀丽。
通体施有米色釉,足底一周无釉呈黑色。
器身开有黑色、米色纹片,即金丝铁线纹。
看到这里,张天元已经忍不住偷笑了。
自己的一番辛苦果然是有了收获啊。
他确认自己没有看错,这应该是乾隆曾经视为珍宝的一件宋代哥窑精品胆瓶啊。
电视《宰相刘罗锅》中,有乾隆帝与和去民间古玩店淘宝的戏,别以为这是文学家的艺术创作,据清宫档案记载,确有类似的经历。
在郎世宁绘制的《乾隆古装像轴》中,左侧案几上陈设的那只宋官窑胆瓶,便是乾隆爷从坊间淘来的宝贝。
自该宝物进入清宫开始,即受到乾隆帝的倍加宠爱,清供书斋,朝夕相伴。
玩古陶瓷到了一定的高度,往往会痴情宋瓷。
很多人认为宋瓷的质朴、简约、委婉与敦厚是审美的最高境界。
这仿佛是玩瓷藏瓷人士注定的轨迹最初喜欢清三代,继而移情元明,最后钟情于宋瓷。
从郎世宁和金廷标合绘的《乾隆古装像轴》写真图中,可以看出乾隆帝的审美品位,倜傥洒脱的汉服,色彩素雅,右手执笔,左手拈须,恬然自得。
书案陈设的文房具都是那么的简朴,特别醒目的是左侧案上,那只月白色宋官窑胆瓶,斜插一枝盛开的白梅,洁白的花朵与月白的官窑釉色相得益彰,十分淡雅,贴切地彰显了乾隆的审美情趣。
说明乾隆内心深处还是钟爱简约古朴之风的。
他钟爱胆瓶,专门为此瓶作了诗:“当年局号为官,轻用民间禁有干。今作市私货物,慨然鉴古发清叹。”并将该诗镌在胆瓶底部,永以记志。
乾隆喜胆瓶,宋代文人尤为偏爱,曾在很多诗文中提到它。
王十朋在《元宾赠红梅数枝》中写道“江梅孤洁太绝俗,红杏酣酣风味薄。梅花精神杏花色,春入莲洲初破萼。胆瓶分赠两三枝,醒我沉疴不须药。愿公及早办芳樽,酒晕冰肌易销落。”
见了插着花枝的胆瓶,竟然使旧病不须用药都痊愈了,对胆瓶的喜爱到了崇拜的程度;杨万里的《孤灯》诗中亦云“双花忽作蜻蜓眼,孤焰仍悬玉胆瓶。”
意思是花一旦插入胆瓶立即活了,花朵也像蜻蜓眼似地灵活转动起来;
文学家楼钥在《戏题胆瓶蕉》写得更绝“重胆新瓶出汝窑,满中几荚沁云苗,瓶非贮水无由馨,叶解留根自不凋。”花插入胆瓶中将常年盛开,永不凋谢,爱得近乎痴狂!
明代文人也竞相效法宋人之风,对胆瓶也青睐有加,石沆在《寄敏上人》一诗中写道“惆怅几株憔悴柳,不堪持赠胆瓶中。”
视胆瓶为圣物,即使被风雨浸过的憔悴柳枝,也不能随便插入胆瓶中;兰廷瑞的《枕上口占》绝句“胆瓶滴取梅花水,已被霜风冻作冰。”
在诗人眼里,胆瓶里滴出的水也是蕴含梅花香韵的,几乎都到了痴醉的地步。
今天重点要说乾隆爷书斋常供的这只胆瓶。
这件胆瓶仅仅一眼看去,就给人一种凝重沉稳感,是南宋官窑中的精品。
从乾隆的那首咏叹诗中可以证实,此瓶原来流落民间,被清宫发现选入宫中应在乾隆晚期。
这现象对古玩界存在的痼疾起了很好的针砭作用:即“是用眼睛辨真伪还是用想象判东西”。
流落民间的宋官窑胆瓶被清宫选定,成为隆帝的案前清供,不得不佩服乾隆帝不拘一格选物鉴古的眼力。
有人说这是帮乾隆爷掌眼人的眼力之高,但再高最终还是要乾隆定夺的。
有一点是不争的事实,即他们都不是凭想象看东西,是以物品的质为鉴定依据,至于它原在何处,或者在何人手里都并不重要,只要东西符合时代的各项特征,就要毫不迟疑地加以肯定。
这是值得借鉴的实事求是的鉴定作风。
如果乾隆帝那时也迷信“传承有序”,那这只胆瓶也一定遭冤杀了,不可能被选入宫中,更不可能成为乾隆帝的案头清供。
有些人都不会转弯想一想,博物馆的东西来于何处?
实际上大多来自民间。
乾隆书案前的这只宋官窑胆瓶来自民间;扬城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元蓝釉白龙瓶来自民间;大英博物馆内的大维德展厅中一对元青花象耳瓶来自民间……
博物馆本来就不生产古董,而一些人在鉴定当中连最起码的常识都没有,实在迂腐得可笑。
幸亏乾隆帝没有沾上“想当然”看东西的陋习,此宋官窑胆瓶才得以从坊间揽入宫中,而且甚得宠爱,常置书案之侧,插花清供,朝夕相伴。
如今张天元在这里才能见到它的倩影。
否则,很可能在漂泊中灰飞烟灭了。
乾隆对这只曾流落民间的胆瓶的痴爱,毫不掩饰,在诗中叹道“胆瓶,纸槌瓶,皆瓶式最佳者。”
因此,清宫不但收藏历代胆瓶,也让御窑厂仿制类似的胆瓶。
其实,雍正时景德镇御窑已生产各种胆瓶,有粉彩、珐琅彩和单色釉等品种,还将胆瓶之型略加改造,原来十几厘米的小摆件现制成四五十厘米的陈设器。
拉高拉细了瓶颈,虽增强俊秀的身形,但少了些原有的质朴。
甚是可惜。
为什么历代文人会那么地喜爱胆瓶?
其中除了胆瓶特具的质朴厚重、敦实简约之型外,可能与胆的联想不无关系。
夸男儿敢于担当的品质,用有胆有识或胆略双全;遇到危险,能豪气胆边生;赞朋友间情谊之深,用“肝胆相照”;夸对事业的执着用“赤胆忠心”……
第三三三零章 高昌吉利钱()
“胆”字仿佛都用在褒义上,凡对人对事要赞美到极致了,都离不开一个胆字,说明其形美,其寓意更好,自然受到文人雅士的钟情与偏爱,因而留下了那么多咏胆瓶的诗句。
“好马配好鞍,好花胆瓶载!”
历来中国文人的闲情雅致,在胆瓶中得到了最佳的寄托。
“好东西!”
张天元欣赏完老人家手中的胆瓶,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
“小先生,说句俗套的话,什么样的好东西,最终都归结在金钱上面,才能体现其真正的价值,不知道你能给多少钱?”
老人家开门见山地问道。
“最多给你三十万美金!”
张天元淡淡说道。
老人家的瓷瓶拿去拍卖,或许最终价格可以攀升到上百万美金。
但那只是可能而已。
而且还要支付百分之二十的佣金,最后到手八十万。
关键是老人家肯定没这个渠道的。
你拿着东西去苏富比或者佳士得,人家要收鉴定费的,估计又得一大笔,最后算来算去,也就是四五十万美金的赚头,还折腾人。
张天元给三十万美金,那是绝对够意思了,毕竟这东西张天元收了也不是拿去卖的,依然是要送到神罗博物馆收藏。
“成交!”
老人在那里盘算了许久,最终点了点头,没有任何加价的意思。
看得出来,他也是个明白人,知道这个价不低了,否则的话,估计也不会如此好说话。
“老人家果然爽快,您打算是转账还是要支票?”
张天元问道。
“能不能再给十万块现金,剩下的二十万转账?”
老人家问道。
虽然不知道老人家要这么多现金干什么,不过既然对方提出来了,张天元也没什么好拒绝的,就是稍微麻烦一点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