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鉴宝秘术 >

第1888部分

鉴宝秘术-第1888部分

小说: 鉴宝秘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想不到,这么正派、刚烈的女人未能好死,死后也未能安宁。

    盗掘阿鲁特氏和同治合葬墓惠陵的是一伙现代盗贼,出于寻找珠宝的目的,阿鲁特氏的尸体被拖出棺外扔在地上,身上的衣服都被抢了。

    听说她是吞金自杀的,这伙贼人又把她的肚子剖开寻宝,场景惨不忍睹,命运对这位皇后太不公平了!

    高剑父在画这幅画的时候,也是表现出了对这个女人的同情,以及对盗墓贼的愤怒。

    对他来说,外族入侵者就是盗墓贼,那女人则是饱受蹂躏的中华民族。

    第三幅画是齐懿公对尸施“刖刑”。

    伍子胥为春秋末期人,吴国大夫。

    他掘墓的目的很明确,就是报复让他家破人亡、被迫远走它乡的楚平王。

    在伍子胥所处的时代,这类“辱尸”现象时常发生。

    除了伍子胥的“鞭尸”,史上还记录有“刖足”的事件。

    这事发生在“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姜小白之子齐懿公的身上。

    齐懿公名字叫姜商人,尚未称王时与大夫邴歜争夺田产,结果时大商人管仲将其断给了邴歜。

    怀恨在心的齐懿公即位后,不只夺回了邴歜的田产,还把邴歜的墓掘开,拖出尸体“而刖之”。

    “刖”什么意思?

    《周礼·司刑》称,“断足也。周改髌作刖”,是古代的一种酷型。

    齐懿公还忌恨管仲,把管仲的封邑都收回了。

    齐懿公作出这种事情并不偶然,其王位就是通过血腥手段得来的。

    (未完待续。)

第二八一四章 六幅特别的画(二)() 
齐桓公有姜元、姜雍、姜潘、姜商人等多个儿子,由于没有处理好承继关系,齐桓公死后,兄弟间互不服气,为王位争得不可开交,以致于齐桓公的尸体一直没有人问事,结果生的蛆都爬出了窗外。

    后姜潘得位,史称齐昭公。

    齐懿公的王位是从齐昭公儿子的手里夺来的,他将齐昭公的儿子杀死了。

    齐懿公生性残暴,荒淫无度,还霸占手下臣子的老婆,很不得人心,系无德之君。

    后来邴歜的儿子丙戎为报父遭辱尸之仇,乘齐懿公出游时合谋杀了他,掘墓者最终自己也没有好下场。

    第四幅画是赤眉军“玷污雉尸”。

    盗墓也叫掘冢,在汉代属“奸事”之一,是一种违反人伦的不道德行为。

    事实上,后来真的出现了盗墓“奸事”:掘墓盗陵者在掠窃珠宝外,还要******其中最让人不齿的当属刘邦的老婆吕雉遭赤眉军辱尸体一事。

    《后汉书·刘宣子传》记载,赤眉军进入关中,攻占长安后,焚烧了皇宫,又把西汉帝王陵寑作为发泄的对象。

    赤眉军顶风冒雪赶到今天的陕州附近,“发掘诸陵,取其宝货,遂污辱吕后尸。

    凡贼所发,有玉匣殓者率皆如生,故赤眉得多行玷污。”

    吕雉是61岁时病死的,赤眉军掘陵时距离吕雉下葬的公元前180年已有200多年。

    称奇的是,吕雉仍如活着时一样,因为对西汉王朝憎恨才起义的农民兄弟动起了歪念,色胆包天,淫而后快。

    从现代医学上看,**行为是一种变态,受害的多是女性,系恋尸癖使然。

    现在仍不时有**一类的新闻出现,如殡仪馆男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玷污女尸,杀人犯行凶后对女尸兽性大发。

    但吕雉的尸体在二百年后被污辱,似乎不属“癖”这种病态行为,非病态心理使然,也许是盗墓者的征服欲诱导了这种行为。

    据说,当年慈禧的棺椁被孙殿英手下盗掘开后,见她栩栩如生,有兵士也欲***因尸体快速风化变形而作罢。

    第五幅是迷信药用:兵士分食“人肉干”。

    中国人对尸体有一种复杂的情绪,对长久不腐烂的尸体持一份好奇和崇尚,在民间甚至有用尸骨做“药引”的传闻。

    在“辱尸”事件中,最荒唐的应该是分食尸体的记录。

    在中国历史上,“食人肉”的现象不是没有过,也不是一起两起。

    据说,隋末的诸葛昂、高瓒两个人就嗜食人肉。

    诸葛昂请高瓒,逮来双胞胎小孩杀掉,做成“双子宴”,一起享用;诸葛昂回请时则把自己的爱妾蒸熟给高瓒吃。

    在民间,为了度饥荒,还有互相交换小孩食用的记录。

    但把墓中盗出的尸体分而食之的则十分罕见,如奸污吕雉的尸体一样不可思议。

    宋人刘敬叔撰写的《异苑》一书中有一个故事:“元嘉中,豫章胡家奴开邑王冢,青州人开齐襄公冢,并得金钩,而尸骸露在岩中俨然。兹亦未必有凭而然也,京房尸至义熙中犹完具,僵尸人肉堪为药,军士分割食之。”

    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知道,在被盗掘开的墓中发现了一具很完整的未腐尸体,时人迷信这“人肉干”的药用价值,于是把尸体切成多块,分掉抢吃了。

    这倒与鲁迅在其作品《药》中所写的“人血馒头”能治肺结核病一事,有几分相似。

    第六幅画镇本邪念:恶僧制“颅骨饮器”。

    “辱尸”,最常见的方式是将尸体拖出棺椁,置于荒郊,放在日下暴晒,名叫“戮尸暴骸”之刑。

    这种“辱尸”方式与民间常说的“不得好死”是一个思维,让墓主在死后也没有好下场,遭羞辱。

    如北宋帝王陵寑让北金国政权和伪皇帝刘豫掘开后,尸骨都被拖出来扔到陵外,导致山野白骨遍野。

    当时南宋是赵构在当皇帝,他听闻后派手下大臣偷偷潜回巩义祖陵区查看,结果看到哲宗赵煦的尸骨遭“暴骸”。

    这其实还不是最过分的“辱尸”行为,最令人发指的当算盗掘南宋帝王陵寑的西域僧人杨辇真珈,将帝、后们的骨骸全部掘出,弃之荒野后,或与兽骨混在一起。

    还把理宗赵昀的头颅摘下来,带回元都城镶银涂漆,制成盛酒的器具使用,后来朱元璋灭了元朝后,将颅骨带回南方入葬了。

    这个事件在不少史书上都有记载,《明史》的记载如下:“至元间,西僧嗣古妙高欲毁宋会稽诸陵。

    夏人杨辇真珈为江南总摄,悉掘徽宗以下诸陵,攫取金宝,裒帝后遗骨,瘗于杭之故宫,筑浮屠其上,名曰镇南,以示厌胜,又截理宗颅骨为饮器。”

    杨辇真珈如此行径引起公愤,其行为目的大概是想破坏赵家的真龙命脉,坏其风水,即所谓“镇本”。

    另外杨辇真珈身有恶僧的特征,将颅骨当吉祥物来玩了。

    当年雪原等少数民族有用人骨、人皮制作器皿、装饰物的不良习俗。

    但不论持什么样的目的,杨辇真珈的行为都是元朝中央政权对中原汉人犯下的滔天大罪。

    这一共六幅画,虽然说的都是盗墓者的残忍行为,但是其实仔细看的话,就会发现其实高剑父在绘画的时候融入了自己的精神思想。

    这些东西与当是社会的黑暗十分相称。

    “展飞,再给他五十万。”

    既然是好东西,张天元自然不会吝啬了。

    他一下子出价六十万收下了这六幅画,也是看得县里头那些专家是目瞪口呆,羡慕不已,可就是没法子。

    “咱东西还是让张老师看吧。”

    “我也让张专家看,不仅给的钱多,而且也专业啊。”

    “这人是真有钱啊,今天光是给出去的钱都有好几百万了吧?”

    “你管那么多干嘛,人家有钱喜欢花,又不是你的钱,你心疼个屁啊。”

    其实这些农民根本不在乎专业不专业,他们倒是希望张天元是个二货,看到什么都会给高价,那才最好呢。

    然而只怕他们的愿望是要破灭了。

    张天元看中的东西,自然会给高价,可他看不中的,那自然就不会给钱。

    有些人只看到他花了多少钱收了多少东西,却未曾看到他其实已经将很多东西都给拒绝了。

    就在张天元喜滋滋地收下了高剑父的六幅特别作品的时候,突然一个人挤了进来。

    “张老师,您这会儿该给我看看了吧,我这东西是不是真的?”

    (未完待续。)

第二八一五章 大明官印() 
说话的是一个鬼头鬼脑的年轻人,看着有几分自作聪明的感觉,不过看面相倒是有财运之人。

    这人手里头捧着一个四四方方的陶制器皿,不过他要让张天元看的,并不是那东西,而是这器皿里头的一块乌黑的印章。

    “张老师,您给瞧瞧,这东西是真的吗?我从一个外乡人手里收来的,花了五万多呢,他说是什么黑金的。”

    “五万多?你就吹吧,我当时就在附近,你明明就只花了五百块好吧。”

    村长笑道:“这小兔崽子不老实,人家外乡人回去没路费了,实在没办法,就将这东西卖给了他,本来是说五万的,可是咱们农村人谁一下子能拿出来那么多钱啊,再说了,别管他是黑金还是黄金,也未必值那些钱吧?”

    张天元本来以为这年轻人上当受骗了,因为那种骗术还是非常常见的。

    可是观察年轻人的面相,却并不似破财之人啊,最起码最近应该不会破财。

    所以他看那印章的时候就看得比较仔细了。

    “这是一方官印啊。”

    片刻之后,张天元说道。

    他仔细瞧过了,这官印还真不是假的,而是货真价实,上面有清晰的明代文字。

    如果没搞错的话,应该是明朝的官印。

    至于材料嘛,很明显是白银。

    古代各级官署及官员所使用的多种图章统称为“印信”包括印、关防、钤记、图记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皇帝的印独称为“玺”,官私所用仍称“印”。

    到了汉代官印中始有“章”、“印章”之称,唐代以后皇帝之玺又称“宝”,官私所用之印又出现了“记”、“朱记”、“关防”、“图案”、“花押”等名称。

    印:正方形,大小依规定而有所不同,由该管官署制作,分给官署及其官员使用。

    关防:长方形(纵向使用)大小不一,始于明初,“关防”取“关防严密”之意。

    印信文字的文种,因时代不同而变化。

    印信文字除汉文外,又有契丹文、女真文、西夏文、藏文、蒙文等。

    明代印信,只使用汉文,印信文字的字体汉文多为篆书,楷体极少,清代满汉文合壁的印文满文也多为篆书。

    印信一般用本质制作,但亦有用铜、铁、银、金、玉等制作的。

    这年轻人手里的官印应该属于明代吏部官印属传世品,印文为汉文九叠篆“吏部尚书之印”六个俊美的九叠篆。

    印柄两旁各有一排汉字,柄右“吏部尚书之印”柄左、“吏字一号,礼部造。

    印:正方形,大约是7。6*7。6厘米,这方吏部尚书印在是洪武年间官职是当朝正二品,当时吏部编制里的尚书只有一人,属于正二品官员。

    张天元手里拿的这印为正二品官员所执,能完整传至今亦属罕见。

    这个应该属于直纽型百官印。

    遗存的明朝官印绝大多数属于此类。

    标准品有:南河新乡秀才庄出土的明洪武十三年款“宁山卫前千户所百户印”、辽省出土的洪武二十二年款“辽海卫中千户所百户印”等。

    直纽是一种上小下大的椭圆柱状印纽,从宋、金、元官印中使用的方扁形橛纽演变而成,高度几达宋、元印纽的二倍。

    直纽百官印质地、印形、大小依官品不同而有差别。

    据《明史·舆服制》记载,正一品官印银质,三台。正二品、从二品印均银质,二台。

    正三品官,除顺天、应天二府印银质外,其余均铜印,无台。正一品官印边长明尺三寸四分,以下依官品递减。

    九品以下未入流之小官印称“条记”,其印末字作“记”,印体均作长方状,一般边长为长8厘米,宽4厘米。

    关防是明官印中新出现的称谓,为镇守军事或交通要冲的权臣用印,这类印有方形和长方形两种,其大小也依官品而有所区别。

    今存实物多属长方形。

    但也有正方形的。

    明直纽官印均用九叠篆,篆法与金、元印近似,而与明其他类型官印的篆法有别。

    明官印均有刻款,形式一般都是背刻印文、铸造时间和铸造机构,边刻印章编号,即某字号,形式与韩林儿官印一致。

    明后期印编号不纯用千字文,而用当朝皇帝元号。

    此法后为清朝所继承。

    毫无疑问,这官印应该是银制的,而且还是当朝二品官员所属,这绝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