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第182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到这老人家留了个心眼,自己在这一通神吹,别待会人家看完实物,再是个假的,那自己这人可丢大了,于是只报了当时买的价格的一半。
张天元说道:“您要是愿意,就拿出来让我瞧瞧吧,黄玉可是真正的宝贝,比白玉还要值钱,我都没得到几块呢。”
老人家把这鼻烟壶送到了朋友的手中,不过脸上可紧张的要命,像是一个等待听成绩的考生。
“还不错,按您说的价,这东西值了。”
张天元的一句话,让老人家悬着的心终于回到了肚里,可还没等他高兴过来,张天元下面的话又让他坐不住了。
“这东西看做工,也是个老东西,但是年代很浅,大概是同治到光绪年间的东西,是个一百多年的老烟壶,而且用料与黄玉毫无关系。就材质而言,要非说它是玉呢,也行。”
说到这里,张天元忽然间停住了,因为他发现老人家的脸色不太好看。
“张老师,您接着说,我没事儿,反正这东西我买来的时候也不算贵。”
老人家笑了笑道。
张天元这才继续道:“严格说起来它不是玉,更不是黄玉,这是一种淡黄色的莹石。莹石的硬度很软,大概只有三点几,但是呢,它恰恰因为软,所以看上去有玉的莹润感,很像玉石。”
“其实真正的玉是不能立刀的,就是刀不能在上面刻。您这块石头,这块所谓的玉,要是不信,随便拿一个剪子也好,拿一个铅笔刀也好,您划一下看看,肯定有印。”
“不可能,肯定划不动,这能划动吗?”
老人家虽然嘴上不承认,可心里已经动摇了,不为别的,他了解张天元的鉴定水平。
于是一边说着,一边拿起刀划了下去。一刀下去,老人家的心就凉了,一个白道清晰可见,果然是假的。
“没关系,就算是萤石也值您说的那个价钱,毕竟年头在这呢。”看出了老人家的不安,张天元赶紧补充道。
“当然值了,抛开萤石的鼻烟壶不说,就说这鼻烟壶的帽,至少还是块翡翠呢,这总错不了吧。”老人家也在极力的为自己寻求着安慰。
看到那鼻烟壶的帽,张天元欲言又止。
不过他的神态还是被老人家瞧见了。
(未完待续。)
第二六八九章 好玉难玩()
“这东西也不对?”
老人家急忙问道。
这一次张天元没说话,是柳怜苦笑道:“幸亏您还有这么一块莹石,要是单买这么一块翠的话,您都赔到姥姥家去了。实话跟您说吧,您这块翠用玉石的石粉、胶和颜料拌在一起,用热压的形式压出来的,根本不值钱。”
得,这下老人家的心算是彻底的凉了。
不过说真的,张天元倒是挺佩服这老人的,他的脸色只是稍微变了一下,片刻之后就有恢复了正常。
“唉,外行人玩收藏,就是这样啊,不过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嘛,要是有张老师和柳姑娘这样的行家在旁边指点,那我以后收藏就不至于会吃这种亏了。”
老人家的心态还是很好的。
“对了张老师,这玉器是我最近才感兴趣收藏的,因为孩子经常给寄钱过来,所以就有了点余钱,想买点玉器。”
老人家很快恢复了正常,看着张天元问道:“您说,这血沁有可能造假吗?”
张天元见老人家心态这么好,对其好感倍增啊,所以就打算多说点,最起码让老人家以后不至于再有太严重的吃亏上当。
他想了想道:“古人认为玉器能防腐,故多以玉陪葬。
人们认为玉器在地下附着了亡故之人的血液会形成红斑,叫做血沁,并把它当做是辨别玉器真伪的重要特征。
实际上血沁是玉器沾染的各种矿物质结晶。
说这话您别不爱听,其实很多人根本都没见过真正的好玉,也不懂什么叫玉色,但是多数人一定都听说过这个字,‘沁’。
不信有时间您到古玩市场上走走,老板第一句多半都是‘大爷您看,我这上边带着血沁呢’。
什么是血沁啊,多数人认为血沁就是玉器在墓中埋得时间太长,尸体因为被水浸泡或者腐烂后,流出的脏东西与玉器接触,慢慢形成的一种附着物,更夸张的说法,认为那就是人血沁入玉石中了。
那么真正的血沁什么样呢?
当年曾经发现过一个清代的王爷墓,在里面有一具完整的尸体,人已经成骨架了,但是在这个王爷的手上,在他的大拇指有一个白玉的扳指,人们在那上面看到了真正的血沁,不过是在扳指的内壁上,有一丝淡淡的一层红色而已。
据说这是真正靠血沁入形成的血沁,但是这种东西极其罕见,而且一旦出土,时间不长就会慢慢消失。
曾有人拿着一个脸盆大小,浑身布满了血沁的玉雕貔貅,跟朋友炫耀,‘看看,哥们这回可发大财了,这是汉墓出土的,这么大的一个东西,带满血沁的!’
您说这不是瞎胡闹嘛,那得多少血才能把它沁出来啊,估计用一头猪泡着兴许能成。
给玉做沁的方法很早就有,在建国前做沁的方法非常简单,就是先把玉烧热了,然后把狗肚子剖开再塞进去。
或者是把羊腿割开一个口,把这玉烧热了放进去。
最简单是放进鸡的身体里面去,然后把伤口缝好了,再把动物的尸体埋到土里放置一年,再出土时,玉上自然就形成了一块块的血沁,所以圈里人称这种玉为“狗玉”、“羊玉”、“鸡玉”。
那么现在人作假就不这么残忍了,也简单多了。
最简单的方法,用铁锈,首先把玉放到铁砂中,然后灌满醋,浸泡一段时间,利用酸把铁腐蚀下来,再融入玉石中,同样可以出现类似于血沁这样的现象。
等这种假血沁形成后,再除掉玉石残留的气味。
‘黄金有价玉无价’,国人对玉的追捧已达白热状态。所以这造假的事儿也就屡见不鲜了。”
听完张天元这番话,老人家似乎是有些感慨。
以前还觉得自己对玉石那是非常了解的,就算是不经常玩玉,也应该不会看走眼什么。
可是这会儿听着,感觉自己就像是个新手,其实什么都不懂。
柳怜听了张天元的话,也是有感而发,说了一件自己曾经遇到的事儿。
前段时间刘先生出了一趟差,到和疆转了一圈,回来就和朋友讲,“真长见识啊”。
要说这刘先生在古玩圈里也算是有点名气了,对于玉石这一块虽说不是行家,可多少也见过一些,再加上夫人是这方面的专家,所以一般的东西还真蒙不了他,是什么事情会让他有这样的感慨呢?
话说刘先生离开和疆的头一天,一个当地的朋友为他送行,酒桌上拿出了一个玉雕的天鹅挂坠,非常漂亮,是一只天鹅回头啄自己羽毛的造型。
刘先生一眼看去,这是典型的辽代北方民族器物的造型,用手一摸玉体冰凉,好东西,这就是传说中的和田料。
搞收藏的人就是这样,见到好东西,哪怕不是自己的,但只要能亲手摸摸,有机会仔细把玩一下也是快乐的。
就这么一个小东西,着实让刘先生乐了许久,甭管怎么说来一趟见到好东西了,这就算没白来。
第二天回京,在车站,刘先生与送行的另一个朋友聊起了头天见到的天鹅挂坠,谈起了自己的看法。
朋友听了微微一乐,“刘先生,您的眼力不错,那东西确实是按照辽金时期的样子做的,但有一点,那根本不是玉,就是一块石头,而且是现代人仿制的。”
说着这朋友从他的脖子上,也拿出两个小挂件来。
一个是小元宝,朋友介绍这小元宝是玉做的,上面只有几刀刻痕,朋友告诉刘先生,“古人在做玉的时候,玉是根本不需要像现代人那样去用手把玩儿的,什么越玩儿越亮,根本不需要。
因为一个玉工在雕刻玉器的时候,他自己就会长时间的把玩审视这块玉,在这个过程中玉的温润已经出来了,所以不需要后人再去把玩。
而且看玉一定要看雕工,老玉的雕工,每一条线都是一通到底的,绝不会出现断线,因为玉工是一下一下雕刻的。
您没有仔细看,您说的那个玉的天鹅,上面羽毛的线都是断的,这个在我们做假玉的行当里叫气口,这是机器在做的过程之中,工匠一喘气,结果玉在砂轮上一抖,形成这样的‘气口’。
(未完待续。)
第二六九零章 青铜头盔()
说到“气口”。
一般人没有经验是看不出来。在古老玉器用的陀子工,或者手工的做法上,是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的。”
听了朋友的一席话,刘先生长叹一声,“隔行如隔山啊,看来自己对于玉还真是门外汉。”
所以说,看老东西有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看它的做工,现代工艺过于依靠机器了,因此在一些手工制作上工艺大不如前。
说到这儿顺便再讲点别的,目前市场上出现了一批辽代的金银器,由于辽代的金银器比较少见,因此说价格也比较贵。
实际上这类金银器的含金量并不是很高,它里面有很多银。
辽代金银器的做法,中间有一个工序,是不可缺少的,叫錾花,俗称“珍珠粒”,就是花之间全是一个一个的小圆点。
那么怎么辨别这东西的真假呢?
道理非常简单,古人在凿这金器的时候,就是有气口的,他要喘气,而且是盲簪,古人老干这个,他熟了,闭着眼睛也能“棒棒棒”的敲,所以您在放大镜下看,或者在仔细观察金银器的时候,它的珍珠粒的小圈,经常会出现半拉,或者是重叠的,这种情况是有的。
那么这就证明,它真实的可能性很大,等到现在的一些仿制品您看吧,排列的非常整齐,要么就是机器加工的,要么就是人看一眼,敲打一下,再看一眼,再敲一下做的,它根本不存在气口。
所以有时候太规整的东西也未必就是真的,这您可得把握好了,不能一概而论。
“长见识了啊。”
老人家看起来真得很高兴,或许对他来说,有人愿意和他聊这么多有关古董的事情,那还真是破天荒头一遭呢。
“两位等一下,我那还有一件青铜器,本来是不敢拿出来的,毕竟青铜器这东西扎手。”
老人家突然站起来说道:“但您二位我信得过,就想着给你们看看。”
张天元一听有青铜器,也来了兴趣。
青铜器的珍品,其实民间收藏的有很多,只是国家那么规定了,所以大家都不敢轻易拿出来。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
这古董收藏领域里有句话叫,“金不如铜”,金就是黄金,这铜说的就是青铜器。
有点收藏常识的人都知道,这青铜器一般都属于上古重器,基本都是春秋时期或是更早的,所以价值极高,在国家也算是一级文物。
那么市场上能见到的青铜器也是极少,所以造假的方法也不是很多,但就是目前仅有的几种,也是让人防不胜防。
过了片刻,老人家从一个箱子里面捧出了一个战国时期的头盔,非常棒,蛮漂亮的,从哪点看,都看不出是假的。
柳怜看到那头盔也是忍不住惊叫起来,直夸老人家这眼力好,虽然说玉器买了假的,不过这青铜器居然是真家伙。
老人家听柳怜都这么说了,便觉得是真货。
可是扭头一看,坐在一旁的张天元却脸色平静,甚至有点不知道怎么开口的样子。
“不是吧张老师,这东西也不真?”
老人家惊讶地问道。
张天元叹了口气道:“嗯,这东西是假的。”
“假的?张老师您别看错了啊,虽然我不是专业收青铜的,但这料的年代咱还是能看出来的,这东西肯定是春秋时期的东西。这一点我相信我绝对是不会看错的。”柳怜一脸不信的回应着。
“不骗你,这东西材料是真的,但头盔是假的。不怪你看不出来,我最开始也没想明白。这么着,你要不嫌脏的话,你把这个东西拿起来,戴一下试一试。”
张天元对柳怜说道。
“还是我来吧,姑娘家怕脏。”
老人家主动接受了这尝试的任务,拿起头盔就往头上戴,可戴了半天就是戴不进去。
“张老师,真长见识啊,这头盔原来还分大小啊,不行,咱这脑袋戴不进去,难道还有大号的不成?”
老人家惊讶地问道。
“古代的头盔肯定是有大小,不过这个太小了,其实仔细一点看,就知道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