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鉴宝秘术 >

第1794部分

鉴宝秘术-第1794部分

小说: 鉴宝秘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只一万,如果两个一起要,可以便宜点!”

    一个才要一万元?

    光听这价张茂林就觉得这肯定是现代人的仿制品了。

    张茂林多少还是对这个有所了解的,这青花瓷瓶,清代最出名的就是康熙年间官窑产品,现价至少在百万以上。

    眼前这对瓷瓶,属粉彩婴戏双凤耳大瓶,高约七十公分,不管是从做工,彩绘还是釉色虽然十分讲究,但与真品仍有明显的差异。

    为了探个究竟,那还要看看它的胎质才能确定。

    于是,他就顺手抓住瓷瓶的两耳把它提了起来。

    这一提不要紧,谁知没把瓷瓶拿起来,却把一个瓶耳提断了。

    张茂林仔细一瞧,原来这瓶耳是后胶上的。

    可商铺老板一口咬定是张茂林把瓷瓶碰坏了,他埋怨张茂林:“看看看,你这人真是的,价还没说好就乱动,这下倒好,这不是把瓶搞坏了。”

    “咋能说是我弄坏的?我还没提起来呢!”张茂林不服气的辩解道。

    老板眼一瞪,声音一下子高了起来:“不是你难道是我?你不动它会自动坏了?”

    张茂林从来还没见过如此做生意的,他拿起瓶耳让老板看:“你看看这茬口,明明就是原来掉了后用胶水粘上的。”

    不管张茂林如何辩解,可店老板一咬定瓷瓶是张茂林搞坏的。

    两个人各执一词,一时难以说清,越吵越凶,一下子吸引了周围一伙伙人前来看热闹。

    这时,一个年长的过来劝张茂林说:“咱们都是行内的,潜规则你也懂得,就说它是假的,这也是凭眼看的。你就说人家原来就是坏的,你不动它,他能说你?算了,给赔几个钱算了。”

    “这”张茂林还想说什么,张了张口没说出来。因为他忽然想到他们都是一伙的,说了也是白说,就改口道:“那你说咋办?”

    店老板见张茂林有赔偿的意思,口气也软了下来:“你拿两千元,要不就按原价买走。”

    张茂林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又低头想了想决定把瓷瓶买下来。

    他掏出钱包,取出钱来,数好一万付给了老板。

    老板接过钱,数了数装进口袋后说:“这瓶归你了。”

    围观的人们见问题得到完满解决,一个个一边议论一边散去。

    就在这时,身后突然传来一声巨响,把大伙吓了一跳。

    人们纷纷转过身来,然而,眼前的一幕把大家惊呆了。

    原来,张茂林把一万元的瓷瓶当场摔了。

    对此,店老板也不知所措的愣住了。他用手指着张茂林,有些语无伦次的说:“你,你这是啥意思?”

    张茂林两眼瞪着店老板,显得十分镇定,他指着老板说:“你以为这东西值钱是不是?可在我看来,它和你一样,一文不值。我的东西我做主,我今天把它摔了,省得以后还会有人用它再来骗人!”

    (未完待续。)

第二六三三章 身份暴露() 
张茂林说完,头也不回的出了店铺走了。

    事情如果只是到这儿,那听起来还蛮痛快的。

    可是张茂林一时的激动,爽快是爽快了,可是却没有任何意义。

    等他再一次转悠到这家店的时候,居然发现,那件瓷器又摆在了那里。

    他跟店老板据理力争,结果人家根本就不鸟他。

    张茂林是个实在人,实在受不了这种事儿,自那儿就气病了,虽然事情不算大事儿。

    可是一直憋在张茂林心里头,简直成了一块去不了的心病。

    后来再加上岩村小学的危房一直得不到改造,终于在一次刮风之后砸坏了一个可怜的孩子。

    张茂林这块心病再加上对孩子的担忧与自责,就卧床不起了。

    听到这里,张天元不由有些感慨,这个张茂林,着实算是一个刚直不阿的人了。

    但就是有点太过刚直了,结果就容易出事儿。

    他叹了口气道:“兄弟,别多想了,拿了钱给你父亲看病去吧,岩村小学的事儿也让他不要再担心了,已经有好心人决定新建学校了,以后岩村那边的孩子,都能在宽敞明亮而且安全的校舍里上学。”

    农民听到这话,不由惊讶道:“这是真的?”

    “自然是真的,不信你现在就可以打电话去问问。”

    岩村虽说贫穷,但在全国毕竟不算垫底,所以村子里有手机的人还是不少的。

    农民打电话询问了村里的熟人,听到果然如此,正想返回,突然间想到了一个事儿。

    “天啊,那个捐钱修建小学的老板,不会也是您吧?”

    他这话一出口,周围那些人顿时对张天元的眼光都变了。

    岩村小学的事儿,附近很多人都知道。

    可知道归知道,这年头一所小学要花费不少钱呢,谁也不愿意做那个冤大头。

    不像以前公社的时候,大家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一起盖个小学也没问题。

    张天元没回答,不过人群中却有人认出了他。

    “天元哥!”

    张天元循声望去,这才发现,喊他的人居然是个二姑家的孩子,也就是他的表妹。

    他表妹前几年就嫁给了定国寺附近的一户人家。

    难怪能认出他呢,这是亲戚啊。

    “天元?张天元?您是张天元先生?”

    方才说话的那位专家兴奋地走过来问道。

    “不是张天元还能是谁啊。”展飞笑道。

    张天元虽然不在乎周围那些人的议论,可展飞有点受不了了,他相信他张哥买的东西肯定不会亏,所以这个时候,就大方承认了。

    “原来竟然是张先生,在下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看起来这珊瑚树也是在下看走眼了。”

    那专家苦笑道。

    “这又是为何?”

    旁边有些人不明所以。

    “你们不知道吗,张天元先生从加入收藏人群中以来,就从未看错过一件东西,他既然花费十万买了那珊瑚树,你们觉得那东西还会有假吗?”

    专家苦笑不已。

    “竟然是真的!”

    “那么那农民说的故事也是真的了?”

    “应该假不了!”

    “毕竟那可是张天元啊,怎么可能上当受骗。”

    群众向来都是如此,随风倒也是大多数人的特性了。

    之前还都一窝蜂地说张天元被骗,甚至有人更是讽刺挖苦,说张天元不识好歹,居然不听劝告。

    但是现在,风向全变了。

    “张先生,还望您指点一二,这件珊瑚树究竟为何物啊?”

    那专家恭恭敬敬地问道。

    “老先生不用这么客气,您之前讲的那些话都非常正确的,只是买东西终究还是要讲究一个策略。”

    张天元笑了笑道:“这件东西,其实是慈禧的一件珍品收藏,你可以直接叫它珊瑚树。”

    “竟然是慈禧的藏品!”

    专家惊讶地说道。

    “好了,大家也都别围着看了,大兄弟,你赶紧回去给你爹治病吧,不要耽搁了。”

    关于珊瑚树的具体情况,张天元并不愿意多说,这东西说的越细越麻烦。

    “谢谢张老板,那我就先走了。”

    那农民感激地看了张天元一眼,才将摊子上的东西收拾了一下离开了。

    张天元也想走,不过却被那个专家给拦住了。

    “张老师,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既然今日让我见到了您,咱们也算是有缘,不如一起去参加定国寺内的香席吧?”

    专家笑着说道。

    “香席?”

    张天元愣了一下,才想到这个香席究竟是什么东西。

    我国的香文化发展始于夏,成长于汉,完备于唐,鼎盛于宋,传承于明清至今。

    在古代,香文化是道德的标范,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取向的尺度,是人们情操与心性修养的目标与检验标准。

    古人玩香,玩的是文化、品位、健康。

    而在当下,香文化的回归,更透露出现代人对内心细致、通透的重新追求。

    在世界所有香料当中,沉香作为顶级香料是“沉檀龙麝”之首,集天地气味一体,散食****为一方,被喻为植物中的钻石。

    清明上河图描绘汴梁时,有多次描绘香的景色,其中就可看到一家香铺门前招牌写着“刘家上色沉檀拣香”字样。

    此外,沉香在五大宗教中地位极其崇高,尤其在佛教中更是如此,香为佛使引为修持法门,礼佛贡香清雅淡淳,《香界》云:“花气无边薰欲醉,灵氛一点静还通”。

    焚香也是古人抑制霉菌、驱除秽气的一种方法。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焚香当属外治法中的“气味疗法”。可以免疫避邪、杀菌消毒、醒神益智、养生保健。

    沉香在文人的笔下变得越来越有诗意。

    苏东坡有首《翻香令》“金炉犹暖麝煤残,惜香更把宝钗翻;重闻处,余薰在,这一番气味胜从前。背人偷盖小蓬山,更将沈水暗同然;且图得,氤氲久,为情深,嫌怕断头烟。”

    文人墨客的精神文化元素是由琴、棋、书、画、茶、酒、香构成。文人墨客识香、品香、制香、斗香、成为了一种文化素养的修炼。

    由于清代以后战乱不断,通俗文化大行其道。由此导致沉香文化在我国失传至今。

    近期随着我国传统文化的复兴,沉香文化逐渐又回归到我们的生活中来。

    21世纪的今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浮泛之风充斥着人们的心灵,香文化已经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未完待续。)

第二六三四章 香席() 
为了将本土沉香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那么就必须正确的去引导沉香市场,符合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

    香席是一种士大夫的文化活动,崇尚高标准的物质生活。

    香席使得香文化变得普及,逐渐有许多亭台楼阁为上层人士提供品香时的集会场所,文人雅士、达官贵人等上流人士频繁相聚品香、赏香、以香会友、以香悟道。

    因此品香从宋以后真正成为了人们生活中静心悟道、品评审美、励志翰文、调和身心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

    合香,是香熏史上的一个重要突破,由人工调制香料来达到人们对自然单一香味的改变,并且由香炭来熏烤从而改善烟气对香味的破坏。

    按季节、环境、男女不同,合成不同的香,席间美女、品古,品茗边欣赏字画等艺术品。

    “红袖添香夜读书”。

    秋夜,灯烛旁,一盆香炉,香气氤氲,书生读书正酣,品着清茶,或饮着小酒。

    入晚,凉气渐生,香烬渐熄,一位美人悄悄过来,往香炉里添香,又悄悄离去,丝毫没有惊动书生……熏香的发展至此走向蓬勃与成熟。

    时下坊间学用日本的香道,只会在熏烤香木上,去比较香气味道的变化,就反而会使嗅觉窒息;而太过份重视操作的技巧,也就不免落入了凋虫小技的展演。

    由于它最终所探求的是生活上的品味,所以感官的知觉、用香的技巧虽然是香席上必备的条件,但都不是香席所追求的目标。

    例如古人逸士修筑有“静室”,用以举办香席来达到“……有禅客与之炉熏隐几、散虑忘情……”的境界。

    香席的意义,是在通过行香过程,来表现心灵的境界和内容。

    (一)品香:对香料的了解,以及出香工具使用方法的训练。

    (二)坐香:在香斋静室中勘验学问、探究心性。

    (三)课香:用书法来展示心灵境界的习静功课。

    首先,香席所用的香料,并非一般焚香的香料。而都是些十分罕见且贵重的原料。

    它从采集、整理到分类,牵涉了极专业的分工知识,所以若没有一个相对安定而富裕的社会作基础,就无法形成一个完整的香材供销体系。

    文化素养和领悟力在香席活动上缺一不可,香席的最终目的,是在结合文学书法与文物品鉴,来追求生活品味的境界。

    也就是要用简单的一个字或一句诗、词,对此次的品评活动,通过以书法为工具的过程,作出“点睛”式的诠释。

    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文化培养,甚至需要相当的悟性,才有可能形成的能力,若没有相当的文化素养和领悟力,恐怕是难以办得到的。

    而清代中叶开始,经济日渐凋蔽,西方文明几乎成为现代化的代名词,加以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于是坐香活动在中国的没落,也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状况了。

    却反而是在唐、宋时期随同茶道、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