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秘术-第172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边有专门的押送队,就跟押钞车差不多,比押钞车还要安全,他在拍下这些东西之后,就直接被转送到神罗博物馆那边去了。
到现在为止,现场的这些人才渐渐真正猜出了他的身份。
不过这个时候已经没关系了,猜出来了反而更好,因为有些人会给他面子,放弃参与竞拍,这样的话,价钱反而会更低一些。
《永乐大典》之后,居然是两百块完整的甲骨片。
甲骨文碎片当初张天元也从英国带回来不少,不过流失海外的依然很多。
就甲骨片而言,日本是收藏最多的国家,在流失海外的近3万片甲骨片中,日本有近13000片。
不得不说,哪儿都有小日本的事儿。
这些甲骨文碎片倒是很少有人拍,张天元只花了五万块就全部拿下了。
甲骨文碎片之后,是一批敦煌遗书。
就敦煌宝藏而言,而今敦煌遗书在我国国内仅存2万件,仅占三成;
藏于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有13700件;
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
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
藏于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
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
虽然这一次拍卖的只有不到一百本,可是还是那句话,积少成多,拍下来总比得不到好。
这批敦煌遗书竞争还是满激烈的,最终张天元一百多万拿下。
别看连续的两批东西价钱都不高,可是价值却是难以估量的,毕竟这可是真正意义上的历史文物啊。
甲骨文碎片之后,终于是来了一件重磅物件。
这是一幅字帖。
“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
“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大概看到前两个字,很多人估计就明白了。
没错,这是王羲之的《丧乱帖》。
起初张天元有点不太相信这是王羲之的真迹,毕竟这幅《丧乱帖》与传言中的不太一样。
它是直接写在竹简上的,而非纸张上面。
传言中,日本收藏了一幅《丧乱帖》,不过那是后人临摹之作。
日本那幅《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草书。
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
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8行62字,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纵287厘米,横584厘米。
那幅字虽然也可以说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有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的风采。
然而临摹毕竟是临摹,与真迹相比,就看出差距来了。
据说原本也是在唐代的时候传入日本的,然而后来因为战乱,毁在了战争之中。
当然,这仅仅只是传言而已。
(未完待续。)
第二四九七章 《丧乱帖》()
《丧乱帖》早年流入日本,与当时日本国派出“遣唐使”的历史事件相关。
“遣唐使”之史实盛于公元630年,也就是唐贞观四年,止于公元894年也就是唐乾宁元年,其间派遣大使、副大使、执节使、判官以及画师、医师、僧人、留学生等各类有身份有技能者,总计二十批五千余人,往来长达二百六十多年。
另有一种说法认为是唐代僧人鉴真应邀东渡时。
不过从时间上看,虽不致相悖,但缺乏确切可信的依据。
自从《丧乱帖》流至日本之后,未见诸著录。
1892年,任驻日钦使随员的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在日本搜访古籍图书时发现。
后经重新描摹勾勒,于1893年编入《邻苏园帖》一书。
然而当时据说真迹已经遭毁,展示在杨守敬面前的,不过是唐人临摹之作罢了。
虽然也是惟妙惟肖,可终究不如真迹出色。
有意思的是,早就已经消失的《丧乱帖》,今日居然再度出现在世人面前。
关键它还的确是真迹,这就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了。
“这个不会是真的《丧乱帖》吧?”
有人发出了质疑。
“虽然说应该不会是真迹,可是这字迹看起来一点不比日本那幅唐代的临摹之作差,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就有点让人难以理解了。”
一群人议论纷纷的时候,张天元却已经先把这东西给拍下来了,花费了足足五千万的高价。
跟他争的,依然是那个黑痣男。
张天元注意到,那个黑痣男每一次竞价之前都要打电话,应该是有人在背后指挥的。
不管是谁指挥,总归这家伙今天应该算是张天元最大的对手了。
他有一种预感,这小子得到了这些古玩,绝对不会是什么好事儿,所以尽可能地不松口,不让这厮将东西弄走。
“张老师,这幅字帖真得是《丧乱帖》?”
拍卖间隙,终于有人忍不住问道。
看起来他是已经猜到张天元的身份了,所以也不称呼小伙子或者小先生了,直接就叫张老师了。
“张老师,你就给大家伙儿说说吧,反正您已经得到那字帖了,说出来也无妨吧?”
央视的鉴宝专家也说道。
之前他还十分自傲,不过得知张天元的真实身份之后,他就立即变得谦虚了。
毕竟那可是张天元啊,当今中国最出色,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鉴定师和收藏家。
张天元也并未推辞,他笑了笑道:“《丧乱帖》用笔挺劲,结体纵长,轻重缓疾极富变化,完全摆脱了隶书和章草的残余,成为十分纯粹的行草体。”
“书写时先行后草,时行时草,可见其感情由压抑至激越的剧烈变。”
“这幅《丧乱帖》神采外耀,笔法精妙,动感强烈。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也是其欹侧之风的代表作品,历来为书法学习者所重。”
“如果有人真得熟悉王羲之的书法,应该不难看出,像这种水平的字,除非王羲之本人,否则临摹的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效果。”
说到这里,他笑了笑继续道:“如果对书法不是很精通,看这竹简也能分辨出一二,这东西明显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岁月,幸好保存不错,才将上面的字迹保存了下来,不然就这样的竹简,可能早就毁了。”
“老夫也觉得这应该是真迹,其实小日本那幅唐人临摹版的也不错,但是跟这幅真迹对比以下,差距就很明显了。”
这个时候,董老也站了出来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他的意思很明确
《丧乱帖》用笔已脱尽隶体,结体全失平正,以欹侧取势。其挥丽自如之态,更觉老练畅达,无一丝造作处。
前二行有雄强、浓郁之美,后六行是另一种惨淡之美,可看出王羲之情感的变化。
《丧乱帖》由行入草是一个渐变的过程,随着情绪,草字愈来愈多,最后两行已不见行书的综影,全部是草书。
但观其此帖,却显得和谐统一,有自然渠成之感。
恰如庾肩吾所言:“或横牵竖掣,或浓点轻拂,或将放而更流,或因挑而还置,敏思藏于胸中,巧态发于毫铦。……烟花落纸,将动风采,带字欲飞,凝神化之所为。”
《丧乱帖》可谓是信手而书之珍品。
临摹版尽管不错,可是却无法完全还原王羲之的笔法,单纯来看可能看不出什么来,但是如果对比一下,那就非常明显了。
“诸位,之前我们几个老家伙其实已经对这幅字帖进行过仔细的研究了,确实能够肯定并非做旧。”
李老也笑了笑,说出了自己的观点
《丧乱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故挥洒淋漓,流贯不羁,与《兰亭序》的流畅与浑然一体不同。
写《兰亭集序》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丧乱帖》中字迹潦草,时有滞顿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到王羲之书写这幅作品时的悲愤与郁闷之情,并感悟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这一艺术法则。
《丧乱帖》面目近于《频有哀祸帖》,然转折更为圆活流纵,字侧仄更甚,墨色枯燥相间而出,至纸末行笔更为快疾。
可以想见作者当时啜泣难止、极度悲痛之情状。
透过真迹,能够明显感觉到王羲之的那种情感发泄,然而临摹版却没有这样的感觉,似乎是有点矫揉造作了。
“两位专家所言不差,其实这东西我已经做了碳十四检测了,大家应该都明白,竹简经历的岁月太长,总会有一些损坏的,我取了一点拿去做了检测,可以确定就是东晋时期的作品。”
这个时候,韩掌柜也终于告诉了众人真相。
此言一出,众人无不惊愕。
他们可以不相信张天元!
他们甚至也可以不相信董老和李老的判断!
但是他们不能不相信碳十四检测。
毕竟这玩意儿是目前最可靠的科学检测方法了。
“韩掌柜的,这字帖您到底是从哪儿得来的,能不能给大家伙儿说说啊,您都说了,今天这小型拍卖会的目的本身并非拍卖,而是在于鉴赏。”
宝岛故宫专家忍不住说道:“既然如此,总要让大家伙儿都心里头明白一点啊。”
(未完待续。)
第二四九八章 胳膊肘往外拐()
韩掌柜笑了笑道:“如果大家不介意拍卖暂停的话,我倒是可以说说。”
“不着急,您慢慢说!”
“对,东西反正都在您手里,就算是明天继续也来得及吧。”
“就是,你就满足以下我们的好奇心吧。”
在场很多人对于竞拍基本没什么信心了,因为前面的好东西都被张天元得到了,所以他们宁愿听韩掌柜讲讲这些东西的来历。
张天元倒也没有反对。
估计反对也没用,而且他也想听听韩掌柜的说法。
尽管韩掌柜这家伙肯定不会完全说实话,可是从他的谎话里头,总也能听到一些有用的信息的。
“好,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我就说说吧!”
韩掌柜笑了笑道:“得到这幅字帖,以及这里所有的东西,其实应该说是比较幸运的一件事儿。”
“幸运?难不成韩掌柜也跟张老板一样发现了什么宝藏?”
有人问道。
“那倒不是,我因为听说过张老师的经历,所以也打算去缅甸碰碰运气,结果没想到的是遇到有人出售废旧物品,我当时也并未多想,看到里面有几件东西非常惹眼,于是就买了下来。”
“啊?”
听到这番话,大多数人都是惊愕地叫了起来。
收废品都能收到这么多的宝物,这是要逆天啊。
唯有张天元摇头暗笑,这个韩掌柜啊,真不愧是做古玩生意的,编故事都编的这么有传奇色彩。
人家就算是缅甸人,也不是傻子啊,这么多的东西,尤其是里头还有翡翠制品。
缅甸人不懂别的,他不能连翡翠都没听说过吧?
便宜卖,太不靠谱了。
不过根据张天元的推测,韩掌柜的确是购买了这些东西不假,不过东西的来路嘛,就不得而知了。
他张天元开辟了大探险时代,引出了许多出色的探险家,搞不好是某个探险家发现了某个宝藏呢。
有些事儿,光靠猜肯定是猜不出结果的。
正想着,忽然间那黑痣男站了起来,说道:“韩掌柜,我之前就觉得这些东西眼熟,如今总算明白了,您的这些东西分明是来路不正的,别的不敢说,就那《丧乱帖》,本来就是属于日本的!”
听到这话,现场很多人都皱起了眉头,这人有病吧,中国的东西,怎么就成了小日本的了?
在古玩行里,很多人提到日本只怕比普通人还要敏感,毕竟当年日本通过巧取豪夺,从中国弄走的古董文物可不少,大家心里头都憋着气呢。
“你叫什么名字,怎么替日本人说话?”
李湛江虽然是个土豪,甚至是个土老帽,可是这三观倒是挺正的,听到黑痣男说话就有些不爽了。
“我叫冯伟,地地道道的中国人,现任职于上浦复兴大学,不才也算是个教授。”
黑痣男显得有几分得意。
“呵呵,原来是大学教授啊,怪不得这么得瑟,那你说说,《丧乱帖》凭什么就是小日本的?”
李湛江冷笑着问道。
“有历史记载,《丧乱帖》曾经被遣唐使带到了日本,后来下落不明,他可不是属于日本属于谁?”
冯伟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