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本草演义+中药传奇 >

第36部分

本草演义+中药传奇-第36部分

小说: 本草演义+中药传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深青翠。冬日白雪皑皑,夏秋雨雾蒙蒙,山上流泉不断,是几条著名江河的源头之一。这里时而烈日炎炎,时而大雨倾盆,或微风拂面,或狂风骤作,或闷热郁蒸,或大雾弥漫。当一阵雨雾过后,炎帝忽见后面人头攒动,似有数人匆匆赶来。炎帝怕又是红棕毛人,赶紧让安合等注意,不多时,已能分辨出人影,大家这才放心。但在这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处,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呢?大家猜测着、疑虑着、等待着,没过多久,只听那伙人中喊道:“安合师弟,请等等我们!”



第八十四回 
柳州论疫演运气 炎帝嗅皂嚏频喷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神秘绝顶,便是巴山高巅,俯瞰四周,景色诱人壮观。十条山梁似巨龙从顶下扑,九条沟溪如玉带飞舞飘垂。东看江汉平原,沃野千里;西望大巴山地,群峰劲拔;北览神秘林海,绿浪涛滚;南眺滔滔长江,银蛇蹈彩。正当炎帝等人尽情观赏之际,呼叫安合的声音,把众人从这如梦如醉的景象中惊醒。
 安合早已听出是师兄柳州的声音,他惊喜地边向东跑边喊:“师兄!大王正在此处。”二人很快相见拥抱,一面问寒问暖,一面快速来到炎帝近前。柳州率着众人一同拜见炎帝,叩首道:“大王吉祥!”炎帝一见是荆楚太医分馆馆丞柳州到来,更是喜出望外,立即扶住道:“柳州馆丞驾临,恕本王不知,未能远迎,快快请起!” 
柳州站起道:“谢大王!”安合见随行众人,个个年轻英俊、潇洒倜傥,炎帝也从心底喜欢这几位年轻人。柳州会意,便说道:“这几个后生,是我的弟子。”说着分别让各人拜见炎帝及师叔。他们是:武汉、洛阳、湘潭、米脂、商丘、衡阳、汩罗、康定、万宁九人。这九人分别在当地学有所成,因慕柳州贤名而拜之为师。炎帝欣喜异常,开言道:“柳州馆丞因何到此?”柳州稽首道:“奉家师之命,专程前来陪侍大王,以便换回安合师弟。”炎帝不解,因道:“既已前来,可与安合馆丞一道同行,何必定要换走?”柳州又道:“启禀大王,据家师以五运六气及九宫八卦推演,今年为戊申天符之岁,大运为岁火太过;更因今年年干为戊属阳为太过,所谓 
 ‘戊癸化火’,故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嗌燥耳聋,中热,肩背热,甚则胸中痛,胁支满痛,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而今年之六气,其年支为申属少阳相火太过,所谓‘少阳相火司天’,凡此少阳司天之政,炎火乃流,民病寒热疟、泄,聋瞑呕吐。尤以三之气时,也即五六月间,天政布,炎暑至,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由此可见,天干之运和地支六气,皆为暑火太过之年,而中原以南更为火盛之域,徐淮之地更为少阳相火之区。家师推定,近期将有热疫流行。为使民病得以早防早治,家师认为,安合师弟必须迅速返回徐淮太医分馆,抓紧预防、救护事宜。因而特于数日前,驾虎来至荆楚,嘱我等前来替换。家师因忙于调济应急药物,于当晚即返往磬玉山上。” 
听说徐淮间将流行热疫,炎帝当即惊得目瞪口呆,安合安慰道:“大王切勿忧心,徐淮热疫,我等也早有推定,家中大弟子、二弟子亦早有所学,临行前我已作过预防安排,故而不致大碍。然惟恐届时意外,必须谨遵师命,及早返回,以防万一。今后有柳州师兄陪侍,自保大王无虞。”炎帝与安合相处日久,真可谓生死与共,将要分别,心中自然恋恋难舍。但民病之治,乃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想到此处,炎帝心中稍安,便道:“释缚脱艰,全真导气,拯黎元于仁寿,此医者大责。当此紧要之时,本王拜请安合馆丞多多费心,以保民众安康!”安合当即稽首道:“治病救人,乃我等天职!万望大王多加珍重,安合就此告辞!”说毕,又与柳州作别。二人各自的弟子们,刚刚认识不久,眼下就要分别,不免心中怅然。互道珍重后,安合率弟子们原路而回,自返徐淮不提。
 且说炎帝自安合走后,便同柳州继续漫游于神秘顶。其间几度遭逢红毛棕人,均靠竹筒袖脱险,白熊、白蛇、白金丝猴等也时有出没,但总因人多势众而自然隐遁。茂密的丛林遮天蔽日,众人曾几度迷失方向,也因观赏各类草木而不无惊骇。这日,炎帝在一株高约五丈余的乔木下站定,只见树呈分枝圆柱形,有圆锥状棘刺,小叶一寸宽、二三寸长,十余片椭圆小叶,分两排生于细枝之上。细枝上吊着刀豆般豆荚状果实,或长或短,最长者尺余,色呈深棕,边缘平滑,上带灰色粉霜。在一枝枯死的老枝上,挂着一枚已完全干燥的陈年果荚。炎帝踮脚把它摘下,仔细观赏把玩后,双手用力一掰,分成两半,一股气味直冲鼻孔,炎帝当即“啊欠、啊欠”地喷嚏打个不停,一连十几个过后,涕泪俱下。柳州同众弟子正说话,忽闻一连串喷嚏声,赶紧过来,只见炎帝正前仰后合地打喷嚏,再一看手中握着的那两半截果荚,立马道:“请大王扔掉果荚,离开这里!”走出十余步后,喷嚏渐止,炎帝方长出口气说:“好厉害的东西!”柳州道:“此药性能猛烈,外嗅取嚏,少量入喉,即能催吐风痰。”炎帝喷嚏平息后问:“此系何药?”柳州道:“果荚名皂角,其扁而长者称大皂荚,小儿圆柱者称猪牙皂,能开窍、祛痰、通便。一般有两大作用,一为治疗顽痰阻塞气道,用量为每次二分至五分,焙焦研粉吞服,用后吐出顽痰,能缓解胸闷咳喘;其二用治卒然昏迷、口噤不开以及癫痫痰盛、关窍闭阻引起的突然昏厥、不省人事,方法是用本品同细辛研面,吹鼻取嚏;或以本品与白矾研面,温水调灌取吐,用治中风牙关紧闭。此药辛温有小毒,不可过服,否则轻者引发呕吐腹泄,重则先见肢体痉挛,后见麻痹,终则呼吸停止而致死。”炎帝道:“此药确然迅猛,既能生人,又能杀人,当为慎用!”武汉接口道:“是啊,本品辛散走窜,故孕妇、气虚、阴亏及有咯血者,不宜内服。”炎帝思前想后,认为此药在紧急情况下,颇有大用,便脱口念道:“祛痰开窍采皂荚,入肺大肠通痰结,卒昏口噤不省人,取嚏取吐命能接。”柳州及众弟子闻言,一齐鼓掌道:“言简意赅,完整全面,尽得纲要!”炎帝及众人兴致颇浓,正要继续前行,洛阳恐炎帝喷嚏后汗出过多,遭受凉风,不如在此避风处再作休息,因道:“大王,皂荚也称皂角,其功效之发现,却源于传说。”炎帝听到有传闻掌故,便道:“请贤契试言之。”

第八十五回 
皂角取嚏吐风痰 皂刺托毒排痈脓 

按照炎帝的意思,洛阳就皂荚的故事,以清脆悦耳的声音,流利的中原语言,从头到尾进行讲说。
多年前,有位樵夫名叫皂角。他形体壮实而性烈如火,因而人们给他起个绰号———“霹雳”。他体健力壮,一年四季,不分春夏秋冬,都辛勤地进山打柴。再高的山,他也能上;再险的沟,他也敢进。冷热不避,饥渴不惧。家中各种木柴,除换粮食衣物用品外,仍然积存如山。然而长年的劳碌,日久的风寒,使他患上了鼻塞症。鼻孔常常堵塞,难以通气,他也并不在意,就用嘴呼吸。久而久之,时或头晕,时或咳嗽,但他仍然照例打柴不误。这年秋天,阴雨连绵,皂角顶风冒雨,攀山而上。不料天气突然变冷,如同寒冬腊月,冻得他脸色泛青,直打哆嗦。回家后便高烧不退,周身如被杖击。仗着体格好他也未曾医治,拖延几日后,高热虽退,但咳嗽加重,渐渐地声声不歇。再过几日,呼吸急促,喉中随出气声发出漉漉痰鸣声响,有时必须张口抬肩,方能出上气来。此时,随着喘息加重,面目也浮肿起来,并且不能平卧。眼看日重一日,出气多入气少,人们认为他会不久于人世。好心的邻居们给他送来食物,但他胸腹胀满,喘急不停,哪能下咽。这天他的哮喘越来越重,憋得他大张口出气,进而烦躁闷乱,觉得整个屋子如同一个不透气的闷罐一样,他挣扎着下地,走出门外,想换换天地间的清气,不料出门不远,喘息更加严重,周身已乏力无比,他索性靠在一堆木柴堆上。过一会儿,连站的力气也没有了,便干脆“扑通”一声坐下。由于坐下时用力过猛,他身子又沉,只听屁股下“咔嚓”一声,似有硬物被压断。他顺手从下面抓出一物,似是一个大的刀豆角,无意中拿到眼前看看,不期鼻子受到一股异味刺激,顿时“啊欠、啊欠”地打起喷嚏来,几个喷嚏过后,觉得鼻道大为通利,呼吸也较前顺畅。他又拿起那断成两半的 
 “刀豆荚”闻闻,立马又喷嚏不停,伴随大量粘性鼻涕流出。他清理鼻涕后,感觉舒服很多,身子不像先前重了,胸脯胀闷也轻了。他想这东西真够奇怪,便把断面处用舌头舔了几舔,略觉辛辣,他又用牙咬了一小块“刀豆荚”的瓤,咀嚼几下。这下可坏了,顿时喉中如被鸡毛搅了一下,“哇哇”数声,连吐不止。所吐之物,尽为粘稠痰浊,到后来,痰涎粘而较稀。吐止后,他全身轻松,呼吸爽利,心胸窒闷,豁然全失。他站起身来准备进屋,这时正好邻居给他送来小米粥。他闻到极其香甜,赶紧喝了几口米汤,再吃些米粒。邻人在稀粥中还放了几枚红枣,他也吃了。连日来他从未像今天这样想吃,他感谢邻人后,回家歇息。自此以后,他的哮喘病大为好转。若偶然鼻塞,他便嗅之取嚏;若觉痰阻喉中不利,他便少量嚼以取吐。仗着原来健壮的体魄,哮喘病逐渐痊愈,其间他也摸索到了每次所嚼的数量。凭此经验,以后乡寨中凡有人患此类疾病者,都来求他医治,绝大部分均一嚏而爽,或一吐而愈。后来人们便把这种“刀豆荚”干脆叫成“皂荚”或“皂角”。为了使用及时方便,樵夫把皂荚捣成细面,贮入密封陶罐,以备应急之需。此药面因由一个火爆脾性之人发现,且用药时,无论取嚏取吐,都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故此人们便给药面取名为“霹雳散”。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又发现皂荚除祛除浊痰外,还能治一切因痰阻喉咙引起的咽喉疾病;对于因风痰阻闭清窍,引起中风不语、神志昏迷、不省人事、牙关紧闭者,用此粉末吹鼻取嚏,也能使其苏醒。凡遇昏迷者,如能得嚏,便可有望回生;若无喷嚏,则颇难回转。
炎帝听洛阳所讲,颇为入神。等到故事尾声时,炎帝等已休息妥贴,便说:“这皂荚看来确是一种应急药品,秋后果熟时,派人前来采集。”说着站起身来,同大伙继续前行。听炎帝说完,湘潭接口道:“不仅皂荚入药,其树上小枝,也是较好药品。”炎帝道:“喔,这小枝又是何药?”湘潭答道:“名叫皂刺或皂角刺,也有称之天丁、皂丁者,是皂荚树上那分杈的棘刺。它能托毒排脓、活血消痈。凡痈、疽、疮毒初起,或脓成不溃者均为适用。”炎帝又道:“痈、疽、疮毒诸外疡疾病,百姓中极为常见而多发,连翘、金银花、地丁、蒲公英、野菊花等,均能治疗,但多以解毒、败火为主,若更加皂刺以‘托毒’,活血而排脓,则相得益彰。但该药之果荚,用治风痰,取嚏取吐,而其棘刺,功效却大相径庭,不知缘何得知皂刺有托毒排脓之效?“湘潭立即道: 
 “在漫长的岁月里,人们通过反复有意或无意的实践,再经经验积累,便会得以总结。据传,皂刺托毒排脓,也属偶然发现。大王如有兴趣,且听我把故事梗概,简作介绍。”

第八十六回 
阐痈肿隐寓病因 释药性借助故事

或因人以群分、物以类聚的因由,或因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缘故,皂角的妻子名唤棘刺,也是一个脾性暴烈的人。正因如此,皂角夫妇,经常面红颈粗地口角争吵。 
有一天,皂角刚一进门,见妻子仍盘足稳坐炕上,便气火上撞地说:“甚时候了,还不做饭?”棘刺听得丈夫雷鸣般嗓门,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高声回道:“这不是给你补裤裆吗!”皂角说:“补裤裆有理啦,过午也不做饭,难道你中午吃裤裆呀?”如此你一言他一语,两人争吵起来。最后皂角上去就是里外开弓,给了棘刺两个耳光。类似此类吵闹,那是家常便饭,但动手动足,今天还是第一次。这女人被打后,脸红肿得像茄子一样,越想越觉委曲,给他缝补衣裤反倒成了错,索性扔掉针线,决定和皂角大打一场。八岁的儿子听见后赶紧过来,站在二人中间直哭。打吧,孩子隔在当间,怕伤及儿子;不打吧,这气实在咽不下去。这女人像疯了一样,鞋袜不穿,披头散发地向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