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战天下-第52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民心所向。
更重要的是他背后隐藏的实力决不容小窥,每次危急关头,他总是能够挽狂澜于即倒,领袖朝野中隐藏的力量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正因为如此,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王宫大臣,都不敢对天池剑宗无礼,即使是圣龙的王室帝胄也要对他礼敬有加。
4、李氏家族:
高丽的没落贵族,拥有庞大的商业网络和超水准的杀手集团。在风雨的崛起中功不可没,家族成员在日后的风雨帝国中担任了皇太后、宰相、元帅的一系列职务,成为帝国最强大的家族;不过受到拥有情报体系的魏廖和军中泰斗白起的压制。在圣龙帝国末期,李中慧之弟李逸如被风雨所赏识,不顾群臣的反对,将年仅十五岁的李逸如破格提拔为白虎兵团统领,其后因为统帅两万骑兵大败十万哥萨克骑兵而名扬天下,成了和公孙飞扬齐名的神州双龙,是风雨兵法的正宗传人。
5、风云世家:
风云世家其实是风家和云家的合称,曾经是圣龙的豪门大族,代表着圣龙五行术的最高成就。第十三代家主风雄和云杰鉴于当时帝国日渐衰弱,而西方新崛起的麦坚却因为其先进的共和制而日渐强盛的事实,主张仿效麦坚,实行议会制和民主制,对圣龙的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这一主张得到了圣龙第十二代皇帝、史称神武帝的萧统大力支持,这场改革因而被称为神武革新,正是由此而产生了长老院。
可惜在神武帝之弟萧纪即位后,在各大保守势力的拥护下,大肆清除革新派。这是一次大灾难,因为这件事遭牵累、流放、处死的人数高达上千万人,并直接导致了圣龙五行术的大幅衰退。
其后人一部分成了拥护风雨的中坚,另一部分则亲麦坚,在日后的政局斗争中,将发生激烈的斗争。成了东西方两大文明碰撞的影射。
~广而告之~
关于《征战天下》发展构思的讨论
《征战天下》是在下首次写的长篇小说,在我的构思中应该说整个局面是比较大的。在此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
目前我已经基本写好了风雨这个人物的崛起,虽然由于初次写,笔法不免生涩,但基本还算符合现实——北方民族入侵而后狼狈撤退的有五代时的契丹、明朝的瓦剌,都是在中原的奋起反抗和后续补给不济的情况下大败而归的;至于在敌后发展壮大最有名的是共产党的八年抗战;出于写作的考虑,风雨就成了这场战争中幸运的暴发户了——即得到了救国的美名,又拥有军队地盘,成了军阀——我可不想把主角变成岳飞。
我计划争取在本周把第一部风雨的崛起,以一场伦玉关的大战给结束掉,大概还有两到四章,也算是回应朋友们提出的对战争描写的呼声。
接下来我准备在下周写第二部帝都篇,到时候就是一场四大家族、皇室成员、江湖武林的大拚杀,当然免不了有呼兰、大食(阿拉伯)、安宇(小日本)、天竺(印度)这些国家的介入——一个大国的斗争自然不可能使周边强国袖手旁观,而且小日本和印度阿三在现实中太可恶了,自然要杀它个过瘾,哈哈哈!
在第二部之后,整个局面将会大大扩展,甚至到整个世界。西方骑士、大食刺客、东瀛忍者和中原大侠将在此各显神通;西方的魔法和东方的仙术也会一较高下;不仅有百万大军的会战,还有宫廷的诡秘政治以及江湖的刀光剑影;军国大事与儿女情长都会在此交相演绎。
在往后的情节中,我一定根据大家的建议,着重刻画人物与故事的细节,计划在发展中进行一场情与仇、爱与恨的较量;江山霸业与兄弟美人的取舍;现实与理想、感情与原则的大对冲。
我绝对不想刻画一个高大全的形象,我要写一个真实的人,他有情有欲,有爱也有恨,在为了理想驰骋大地、快意恩仇之余,他决不会大公无私、舍生取义,他也会在亲情、爱情、友情和功名利禄之间挣扎;他有锐意进取、担当重任的时候,也有心灰意懒、逃脱责任之际;他有神机妙算、掌握乾坤的风光,也有判断失误、英雄末路的狼狈;他有无数将士豪杰的拥护、美女佳人的倾心;但也经历红颜知己的分道扬镳、兄弟手足的白首宝剑、亲人密友的生死离别。
他不是神,也不是什么正义的化身。
他有为国为民、侠肝义胆的一面,也有为求目的不择手段的时候,更有蔑视天下正统,肆意妄为的狂傲。
他只是一个人,与现实生活中稍稍不同的是,在这里更进一步的以实力取决一切,少了和平年代的繁文缛节。
于是,千里平原任驰骋、正义邪恶随评说,为了完成以上的构思,小弟实在怕自己功底浅薄,无法胜任,所以在此呼吁各位大哥大姐,一定要一如既往的支持在下,多多提出各位的意见。
雨过天晴拜上!
~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史~
不,在世界走向末日和毁灭之箭,除了最终爆发的歌革和玛各之战外,人类不可能看到与这相类似的灾难。因为,即使是假基督,也会宽容跟随他的人,只是消灭那些反对他的人。然而,这些人(鞑靼人)对任何人都没有一点怜恤,他们虐杀妇女、男人和儿童,别开孕妇之腹,戕其胎儿。
——伊本。阿西尔(穆斯林历史学家,116O-1233年)
1000年至1500年的500年中,最显著最惊人的发展是,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广阔的原居住地中亚向四处扩张。这些游牧民几乎占领了除遥远的边缘地区日本、东南亚、南印度和西欧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
在这几个世纪中,游牧民的扩张明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00—1200年)突厥人兴起。突厥人先是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军,随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他们赋予行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以活力和侵略能力,并击败拜占廷和印度斯坦,将其疆土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第二阶段(1200-13O0年)蒙古人入侵。蒙古人不仅吞并了中亚、东亚和俄罗斯,而且侵占了穆斯林中东,从而突然终止了穆斯林突厥人的扩张。最后一个阶段(13O0-150O年)蒙古帝国崩溃。蒙古帝国的崩溃为突厥人的复兴,为伊斯兰教突厥人再度进入基督教欧洲和印度斯坦扫清了道路。
一、突厥人在伊斯兰教世界中的优势突厥人操同一语系的语言,但不是同一种族集团,他们因都说一种或另一种突厥语而共同联结在一起。尽管他们种族上是一个混杂的民族,但一般说来,他们看上去更象高加索种人,而不象蒙古种人。到6世纪中叶,他们统治了从蒙古到奥克苏斯河即阿姆河的广大平原地区。从8世纪起,由于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并在怛逻斯打败了中国人(751年),突厥人日益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
突厥人对奥克苏斯河对岸的伟大的阿拔斯王朝的反应,同日耳曼人对莱茵河对岸的罗马帝国的反应极为相似。首先是文化上的影响:野蛮的突厥异教徒屈服于高级文明的物质诱惑,皈依了伊斯兰教教义。与此同时,如前日耳曼人进入罗马帝国的军事机构一样,突厥人开始进入哈里发王朝的军事机构。由于他们是具有高度灵活性的骑兵射手,因此,很快就表现出优于他人的军事素质,在哈里发军队中,日益取代了阿拉伯人和波斯人。
随着哈里发王朝的日渐衰弱,突厥雇佣军同日耳曼雇佣军一样,由原先的仆人变成了主人。他们在巴格达废立统治者,并将哈里发们相继监护起来。大约970年,突厥民族的一支塞尔柱人,顺利通过边境,进入穆斯林地区,不久便独揽了这里的政权。1O55年,当哈里发宣布塞尔柱酋长托格卢尔。贝伊为“苏丹”,即“君主”时,这一政权被正式承认。尽管哈里发名义上仍是帝国的首领,但实际的统治者从此便是突厥人苏丹。在好战的突厥人的领导下,伊斯兰教帝国的边境这时进一步扩张到两大地区。
一个地区是小亚细亚,几个世纪以来,小亚细亚一直是基督教拜占廷势力抵抗阿拉伯伊斯兰教多次进攻的堡垒。但1071年,在小亚细亚东部的曼齐刻尔特战役中,塞尔柱人大获全胜,俘虏了拜占廷是帝罗曼努斯四世。这一战役是中东历史上决定性的转折点,因为它随即引起了拜占廷敌对派系间的内战。事实上,曼齐刻尔特战役的失败。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这种派系间的斗争;如今这种派系斗争的继续,又使突厥人未受到任何抵抗便进入了小亚细亚。为在突厥部落酋长的行政部门中谋取职务,彼此不和的拜占廷官吏和军官相互竞争,将许多城镇和要塞奉献给了侵略者。而且,农民因不满拜占廷官吏的腐败和剥削,虽不信任,但却屈从地接收了他们的新主人。因此,11至13世纪,小亚细亚的大分部地区,从希腊和基督教地区变成了突厥和穆斯林地区,而且一直存留到现在。此外,拜占廷因小亚细亚的丧失,变得内部空虚;小亚细亚作为一个行省,过去曾为帝国提供了大量税收和大批军人。君士坦丁堡如今就象一个架在枯瘦的躯体上的大脑袋;因此,1453年其衰亡的原因应追溯到1071年。
曼齐刻尔特的胜利,对塞尔柱人来说,是前进中的一大步,使他们重建了即将灭亡的哈里发统治。马里克沙(1073—1092年)在位时期,塞尔杜帝国达到鼎盛,统治了叙利亚、美索不达米亚、伊朗以及小亚细亚。在塞尔柱人的支持下,文化事业极为繁荣,以波斯的语言、文学和艺术的成就最为显著。但塞尔杜的优势只是短暂的,马里克沙死后,继承人之间你争我夺,封地成为世袭,帝国开始分裂(见第十三章第六节)。帝国的这一分裂,使12世纪十字军征服圣地成为可能。另一个结果是,小亚细亚西部出现了奥斯曼土耳其人,他们继续高举伊斯兰教的旗帜,兵临维也纳城下,并在20世纪前,统治着整个中东地区。
正当塞尔柱人向西挺进,追求名望,寻找战利品时,其他突厥人也在东部扩张,向巨大的宝库印度进军。其中最著名的是一个叫马哈茂德(997-1030年)的人。他以阿富汗的加慈尼为基地,几乎每年都向印度地区进攻,最终吞并了旁遮普,此后,旁遮普一直成为穆斯林地区。马哈茂德热心于捣毁印度教徒的神庙,砸碎他们的偶像,因而得一绰号“偶像破坏者”;他的这一热心以伊斯兰教信条为基础:对神作任何肉眼可见的描画,都是有罪的。马哈茂德及其追随者们被狂热的伊斯兰教一神论所激发,来到印度,不仅为了掠夺,而且为了改变异教徒的信仰,或消灭他们。另外,这里还涉及到社会冲突问题,即两个不同社会的冲突:一个社会认为,所有的人都是兄弟;另一个社会则以种姓制度为基础,而这一种姓制度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因此,正是从这时起,这里开始了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的斗争,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半岛分裂成印度教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
12世纪,马哈茂德的继承者们被另一个以廓尔为基地的突厥王朝所取代,廓尔也在阿富汗境内。在一个名叫穆罕默德的人的领导下,廓尔突厥人向南挺进至古吉拉特,向东进入恒河流域。1192年,他们占领了德里,并将德里作为印度突厥苏丹的王国的首都。在这次战役中,佛教寺院被破坏,大批僧侣遭屠杀,以致佛教在其发源地从此再也没有得到恢复。
突厥人不甚费力地在一个人口绝对超过他们的国家里安置下来,之所以能如此,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印度古老的军事战术;这种战术,同150O年前反对亚力山大时的战术一样,是不能适应当时的需要的。其步兵通常是一群涣散的暴民,而他们自吹自擂的象队,对抵抗穆斯林骑兵毫无用处。印度的种姓制度同样具有破坏作用,而且是一个更为致命的弱点,它使能参战的人仅限于“刹帝利”,即武士阶层。其他人都未经过训练,而且对作战也毫无兴趣,这主要是因为阶级分化将压迫者地主同农民分隔开来,使社会等级更加支离破碎。因此,人民大众或是采取不关心的态度,或是欢迎侵略者,信奉他们的宗教。这种情况后来反复多次出现。在现代,英国统治者之所以能象前突厥人苏丹那样,从德里统治印度,原因也就在于此。
二、成吉思汗在突厥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的统治者的同时,遥远的蒙古,有位不引人注目的首领正在开始他的征服生涯;这一征服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的形成。成吉思汗(也可拼成Chinggis,Chingis,Jenzhiz等),原名铁木真,生于1167年,是一个较小部落首领的儿子。铁木真12岁时父亲中毒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