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军工帝国-第32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不得不说张溥的能力还是很惊人的,他一度以复社领袖这个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民间组织领袖之名,遥控操纵朝堂决策,决定官员任免,连当朝首辅周延儒都被他捏住了把柄,不得不惟命是从。
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这是很多后世文人对他的评价,他这份泼天的狂傲和能耐,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据说张溥最后也是因为太过嚣张,才被忍无可忍的周延儒或者其他某位大佬派人暗杀了。
当然,这些都是崇祯朝的事情,在那种绝望的形势下,他或许是迫于无奈才想出那种天方夜谭般的救国方式,在崇正朝,大明已在朱慈炅的治理下兴旺发达,盛极一时,这国自然是不需要他来救了,所以,他还没冒头便被先知先觉的朱慈炅一把按住,发配到西北去了。
很多时候,环境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张溥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强的有点离谱,崇祯朝那种绝望的环境,造就了一个狂傲不羁的文人领袖,崇正朝兴盛无比的大明却造就出一个政绩惊人的干吏。
崇祯朝这个时候张溥已经被朝廷大佬害死,驾鹤西去,崇正朝这个时候,张溥却仕途通达,扶摇直上,成为大明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时也命也,张溥进京途中一直在感叹,当初和复社成员一起被皇上发配到西北的时候,他以为,他这辈子已经完了,一个县令之位将坐到终老,却不曾想,皇上并不是要碾死他,各级官吏对他也没有什么偏见,做出的功绩一点不落全被记下来了,该升迁时,照样给他升迁,没有一丝拖沓。
有大能耐的人,成事,有时候是要借助气运,但更多时候,他们却是靠的自己敏锐的眼光,或者独特的嗅觉,张溥刚获得升迁便立刻明白了,皇上并不是反感他的为人,而是不希望他结党干预朝政。
想明白这点,他立马将复社骨干召集到一起,分析得失,讲明形势,然后当众宣布复社解散。
他这样一做,果然得到了皇上的赏识,皇上派来的三省总督陈子龙立刻开始提拔他,他那升官速度简直就跟坐了火箭一样,短短几年间就提拔为正二品的左布政使!
当然,他不知道,陈子龙并不是受了朱慈炅的指示来提拔他的,而是看重他的能力,正常提拔而已。
而后,他的同乡、好友、右布政使张采又被调到京城,担任商务部尚书,而且还经常写信来勉励他,皇上对他很器重,只是暂时没有合适的位置,一旦有合适的位置,也会将他调到京城。
果然,这才一年多时间,他就接到调令,赴京城出任新组建的运输部尚书!
终于进入朝廷中枢了,张溥不知道皇上为什么器重他,但是,他知道,只有勤勉任仕,做出成绩才会得到提拔,要是他当初在孝义的时候庸碌无为,估计他这辈子就真的一个县令做到头了。
所以,在接到调令之后他没有丝毫拖沓,立马找了趟火车,飞速赶往京城,他是想先向张采、陈子龙等至交好友请教一下京城大衙门的管理经验,然后再着手组建运输部,把铁路、马路、水路好好管起来。
却不曾想,他头天晚上刚到,还没来得及跟张采叙旧,第二天一早,皇上便令人传来口谕,让他去乾清宫开会,商议新衙门的组建事宜!
他就这么懵懵懂懂被传旨太监领着,出了张采府邸,进了皇宫,来到乾清宫的会议室。
他走进去一看,里面都快坐满了,只留下两个位置,一个主位肯定不是留给他的,那是皇上坐的,剩下的就是左首第二个位置了。
他暗暗观察了一下,在场的,他认识的还真不少。
左首第一个是吏部尚书杨嗣昌,这位可是管官员的,他自然认识;
右首第一个是户部尚书程国祥,经常要问这位财神爷要钱,他自然也认识;
右首第二个是商务部尚书张采,刚从人家府里出来呢,不认识自然是不可能的;
左首第三个他也认识,是崇正四年,辛未科状元吴建业,他也是辛未科进士,怎么可能不认识状元郎呢;
接下来几个人就有点奇怪了,貌似并不是在朝官员,因为他们都没有穿官服。
他仔细看了看,还真有认识的。
右首第三个是原锦衣卫指挥使,现大明皇家日兴银行的大掌柜骆养性,这位也是大大的名人,大明朝不认识他的官员还真不多;
左首第四个大明皇家兴隆商号的大掌柜徐尔爵,这位内阁首辅徐光启的孙少爷对他下面的晋商帮助可不小,他自然是认识的;
接下来几个他就不认识了,很有可能是其他皇家商号的大掌柜,这些人怎么也被招来了呢,他们好像跟新衙门的组建搭不上边吧?
他脑海里虽然想的多,其实过去的时间并不长,表面上,他只是刚走进会议室,略微扫了一眼,然后就愣在那里了。
这左首第二个位置很有可能是留给他的,但他却有点犹豫,不敢主动上前去坐。
因为他品级虽高,说白了以前也只是个地方官员而已,跟眼前这几位京城大佬比起来,压根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好在这些人都是圆滑世故之辈,他这一进来,认识的不认识的都开始热情的打招呼,左首的杨嗣昌更是直接站起来招手道:”张大人,快来坐,就差你一个了。“
第十七卷 第三十二章 服务百姓
吏部尚书杨嗣昌相邀张溥自然不敢怠慢,他连忙抬脚往杨嗣昌身边走去,但是走着走着他却突然意识到一个问题,貌似自己坐左首第二的位置有点不合适啊。
不为别的,就因为左首第三个是吴建业。
这年头坐位置可不能乱坐,一个不好,很有可能就把人得罪了,就算没得罪人,也有可能给人留下不好的映像,让别人认为你太狂妄了。
他和吴建业同为辛未科进士,但人家吴建业可是状元郎,而自己只是二甲进士出身,于功名上来说,他比人家差的可不是一星半点,而且吴建业是京官出身,他是地方官出身,地位本来就不一样,就算两人同为尚书他也应当坐吴建业下首啊。
短短几步路,他想了很多,来到杨嗣昌跟前,他先是拱手道:”杨大人请坐,下官姗姗来迟,抱歉,抱歉。“
杨嗣昌闻言,笑呵呵的坐下来道:”张大人说笑了,大家同为尚书,杨某可不敢自称大人。“
张溥再次朝杨嗣昌拱了拱手,然后又转头对这吴建业拱手道:”吴大人,好久不见,不知状元郎可还记得区区在下。“
吴建业闻言,连忙站起来还礼道:”张大人客气了,同科之中有名的”娄东二张“吴某怎么会不记得,前两天和张采张大人喝酒的时候我们还聊起你呢,张大人在山西做出的政绩真是令人钦佩啊。”
张溥闻言,连忙谦虚道:”吴大人过誉了,现在天下谁人不知《新京报》,尤其吴大人撰写的文章,篇篇都是难得的佳作,张某每每都看的如醉如痴,不忍释手啊。“
这通吹捧,吴建业都有点招架不住了,他连忙引开话题道:”张大人过誉了,快,请坐,请坐。“
张溥却是摇头道:”张某怎么敢坐状元郎上首,还请状元郎上坐。“
吴建业这个尴尬啊,有时候状元这个头衔还真是把他坑苦了,莫名其妙被人吹捧不说,还老是有人硬要他上坐,他很想说,状元只是个头衔,不是品级好不好!
正当他不知如何应对的时候,外面突然响起太监的通传声:”皇上驾到。“
这下好了,不用解释了,换座位也来不及了。
果然,张溥一听皇上来了,连忙尴尬的拱了拱手,随即飞快的拉开左首第二个座位,恭敬的站到会议桌旁。
这时,其他人也飞快的站起来,满脸恭敬的候着。
朱慈炅最近心情相当的好,各处战事都以大明获胜而告终,新政推行又异常的顺利,再加上后宫嫔妃又给他添了几个可爱的皇子和公主,这么多好事堆积到一起,以致他走路都是满面春风。
君臣见礼之后,这喜欢搞恶作剧的毛病又犯了,他忍不住微笑道:”诸位,知道朕为什么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吗?“
在座众人的确都很好奇,不是说商议新衙门组建的问题吗,怎么又把皇室商号的负责人全招过来了呢?
皇上貌似是要说出原因的样子,众人都忍不住张耳以待,仔细倾听起来。
结果,朱慈炅却是若无其事的道:”这个问题等下再说,先来商议一下新衙门组建的问题。“
众人闻言,皆是一愣,皇上这话貌似没什么毛病,但是,大家想知道的是为什么把皇室商号的负责人也招过来啊!
看到大家错愕的表情,朱慈炅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得意了一把,然后,忍住笑意继续道:”这次要商讨的主要是运输部和通信部组建的问题,那么为什么要将这两个衙门的组建问题合到一起讨论呢?“
这下在坐的众人不再傻乎乎的等皇上揭开谜底了,而是纷纷开动脑筋思索起来。
不过,这两个衙门之间到底有什么共同点,或者说共通之处众人一时半会儿还真想不出来。
好在这次朱慈炅再没吊他们胃口,而是直接解释道:”这两个衙门其实都是和平民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衙门,现在可以说是战争年代,所以不管是运输还是通信主要都是在为战争服务,但是,战争必将过去,运输和通信最终还是要以服务百姓为主,朕成立这两个衙门的目的正是要更好的服务于百姓,让百姓平民百姓享受到国家发展的好处。“
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历史上忧国忧民或者为国为民的官员是不少,但最多也就在兴修水利和减免税赋上做文章,像这样专门成立两个大衙门为百姓服务的还真没人想过,当然,一般官员也没这权力,所以压根就想不到这个层次。
朱慈炅知道,这个的确有点超前了,他也没指望这些人能一点就透,见众人一副迷茫的表情,他直接引导道:”大家想想,这两个衙门怎么为百姓服务呢?随便说,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商议就是要把大家的想法都说出来议议吗。“
大家都知道,皇上不喜欢闷葫芦,你发言越积极他越喜欢,所以,他的话刚落音,便有人开始发表意见了。
第一个发言的是新任的通信部尚书吴建业,他咳嗽了一声,小心的提议道:”通政司原来就开通给平民百姓寄信的业务,这让相隔两地的亲朋好友能了解彼此的情况,深受百姓好评,微臣建议,将电报也向平民百姓开放,这样谁要是有什么要紧的事情,就能立刻通知远隔千里的亲友了。“
朱慈炅点头道:”恩,梅村的提议很好,电报是该向平民百姓开放了。“
紧接着,商务部尚书张采又咳嗽了一声,提议道:”现在夸省做生意的商贩越来越多了,微臣建议,开通一些固定的货运线路,就像京城和东大营之间一样,每天都有火车来往,这样做生意就方便多了。“
这个还真说点子上了,朱慈炅赞许道:”恩,受先的提议相当好,开通固定的货运线路,正是运输部成立的目的之一。“
紧接着,新任的运输部尚书张溥也咳嗽了一声,感慨道:”微臣这次搭上户部筹集粮草的专列从太原府赶到京城花了才不到一天时间,而且轻松的很,一点旅途的疲惫都没有,要换成以前,就算坐马车也不止一天,而且途中的颠簸能把人颠的浑身酸痛,所以,微臣想,要是能在大明各地开通固定的客运线路,肯定是一件造福百姓的大好事。“
第十七卷 第三十三章 税赋问题
朱慈炅一如既往的鼓励众人发言,不管说的对不对,他都不吝夸奖一下,以示褒奖,众人在他的引导下或多或少的都提出了一些建议,有的很中肯,也有的有点不切实际。
其实,他并没有指望众人能把两个部门的职能都理清楚,毕竟这些人都没有后世的经验,对邮政、电报、报纸、铁路等等新生事物具体能干些什么都没有一个全面的认知,他只是想引导众人多思考,这样的话,他把后世的经验说出来,众人也好理解一点。
待秦卫明在他的鼓励下最后一个发言完毕,他点了点头,总结道:”大家都说的很好,邮政、电报、报纸、铁路这些东西的确能为百姓带来很多便利,那么,怎么让运输和通信这两个衙门把大家所说的这些便利都带给百姓呢?“
说罢,朱慈炅直接望向张溥,意思很明显,就是让他说说自己的想法。
张溥见皇上看过来,只得硬着头皮道:”微臣感觉,首先要招很多人,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