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红颜:杨贵妃 >

第54部分

乱世红颜:杨贵妃-第54部分

小说: 乱世红颜:杨贵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皇帝迅速得知了,命人抚慰,不可用强。
  事实上,不用强是无法赶走逃难的人,幸而,混乱不大,只是,皇帝的队伍行程被阻缓而已。
  高力士、杨国忠只报告一些平平的消息,车上的皇帝,曾经很激动,又很哀伤,但渐渐地安静了,他合上眼皮养神,不久,他问及虢国夫人。杨贵妃相告,皇帝喟叹着,迂缓地说:
  “阿怡虽狂,总是有分寸的,国忠也不错,他的家眷居然不随大队同行,总算难得了——”他稍顿,转命内侍去查问随驾同行的官员人数。
  逃出长安,需要守秘密,可是,已出了城,他想到一个朝廷,不论在何种境地,维持官仪总是需要人的,现在,他想到了——他打算在咸阳望贤宫举行一次朝会。
  随班的朝官人数很少,大臣只宰相杨国忠、韦见素、御史大夫魏方进,以及两省的侍郎和几位卿,其他官员有接获通知的,但他们要和家人同行,不曾单独随驾。因此,由杨国忠率来的百官,省、部、卿、监诸衙署的文官合起来只四十余人,其中有不少还是卿、监官。
  于是,皇帝在嗟叹中再命人去后路调查长安城内百官们出城的情形。
  同时,皇帝又派出两名内侍到后面去慰问四十余名随驾的官员。
  车辚辚,行进的队伍,秩序渐渐转坏,中后队挤在一起,太子在后面并无作用。
  在前路,皇帝的先遣人员又未曾再在路上设站接应,开路的骑兵从事分段清道。
  从长安城到咸阳,只有四十里路,但行进的速度越来越慢,前一半路走了一个时辰,后一半更慢了。
  在太阳,也相当热,行旅于热天终于是辛苦的。
  咸阳望贤宫在望了,开路的兵队先到,一员旅正随了郎将驰回来,通过将军而直接见高力士报告:咸阳县令和官员,逃了,先遣的内平侍洛卿一行与望贤宫监和随从人员,都已率先逃走。
  这讯息使高力士气得发抖,他会合宰相,将之报告皇帝,李隆基为此而震动,他紧张地询问:有没有寇讯?杨国忠报告:派出去的斥候都有平静无事的消息带回。
  “岂有此理,我在后面,他们却先逃了!”李隆基愤然说,随后,又自我解嘲,“到望贤宫再说吧,看来,我们得再调整一下。”
  咸阳望贤宫不久就到了,宫监和执事人员都已逃走,仅剩下几名老内侍在,没有人为皇帝一行人准备午饭,甚至连迎驾的官员都没有。李隆基原来计划在望贤宫设朝,现在只能放弃了。
  队伍一列列地在望贤宫前停下来,人和马都需要休息,但当地官吏逃亡,大队的饮食没有了着落。
  日向中了,天明之前启程逃亡的人,饿了。
  长安的贵人们平时从未为饮食操过心,似乎也从来不觉得饿的,可是,到了咸阳,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了饥饿感了。
  老年的皇帝面色很难看,宰相杨国忠起自市井,他带了儿子、家僮,匆匆入市,先在一家干食店购得一些烘饼,又匆匆自行携回献呈给皇帝。

//


《杨贵妃》第八卷(3)



  李隆基虽然饿,但却食不下咽,他惨淡地问:
  “国忠,百官诸军将士,如何得食?”
  “陛下,臣已命小儿找民众设法供食,咸阳商肆民居,虽有逃亡,但留下的人尚多,想来可以办到,至于诸军将士,例备粮食,陈玄礼已传命诸军就地造饭休息。”杨国忠颓唐地说,“陛下请略进食——”
  皇帝分了几个饼给贵妃和随从,勉强咬了一口,他不想吃,但为了这是宰相自己去购取的,又不能不吃。
  此时,高力士吃力地在指挥各批车骑的停驻所,他忙了一阵,汗水满面地回到皇帝身边,请皇帝入望贤宫东外舍休息,他估计,在一个时辰内,不可能再启程。
  幸而,杨暄赶回来报告,已发动民众和店铺煮饭,但以人多,米可能不足,将以麦豆同煮。
  皇家的队伍携带着无数财宝,但并未带有笨重和不值钱的粮食,现在,临时要咸阳市有限的人家准备五千多人的食物,自然是艰难的。
  以办事务见长的杨国忠,在此时可怜地表现了他的才干,他派出的人,交涉了,由里正、坊头负责,留着未走的商民,数百户一齐举火煮食。
  第一批食物煮好时,皇帝命供应官员,接着是皇族人员和宫人,食物有了,但食具却没有,毫无逃亡经验的贵人们,几乎全数未带食具,皇子皇孙们用手掬食而吃!
  皇帝看到的,他只有隐泣吞声。
  问题并非到此为止,军队中,有一批禁军并未依照行军惯例而备有粮食和食具,高力士和陈玄礼商量着,不敢用均分的办法,只令未携粮食炊具的兵士,分队入近村购食,高力士分出了数十人携现银和钱偕之同行。
  仅仅四十里路,暴露了太平皇朝在应变时的各种弱点。
  皇帝在忧郁中,他悄悄地告知贵妃,担心会发生乱事。
  “过了咸阳,应该没有事了,敌人如循渭北来,要切断的要路是咸阳,现在,此地平安,下午再走,自然不妨了!”贵妃所知有限,但尽力安慰皇帝,“大家没逃过难,忙乱是意中事,再向西行,供应大约不会缺乏了,三郎,你歇歇,事已如此,操心也没用!”
  “我出去看看情形——也慰问一下官兵!”皇帝带了几名内侍向外行,但到了外面,他就放弃慰问之行了,外面太乱,人山人海,宰相估计军队外,约五千人,但自望贤宫东外舍阶上眺望,相信逃亡的人数会远超五千这一数目,由于太乱,他亦无从着手慰问。
  此外,使皇帝的心情稍感沉重的是:在后队的太子并未上来请安。
  于是,他再回入,尚膳房内侍,已自市上购到粮食菜蔬,煮了午饭供皇帝和宫中人员。
  皇帝和少数宫中人员在外舍进食,同时,李隆基命人调查全队的人数,他和高力士与杨国忠商量,今晚上到金城,必须弄得像样一些。
  他们原定计划,今夜宿于金城的,金城距长安八十八里,原名始平,景龙二年,金城公主下嫁吐蕃,皇家仪仗送行到此为止,故将地名收为金城,又增造了一所皇家的馆驿,屋宇虽不多,但征用县署和原有的馆驿,大致上可以对付。
  不过,由于咸阳的情形,使杨国忠和高力士对原来的安排少失了信心,皇帝也看出了,他明白,倘若今夜不能维持秩序,对人的心理影响会很大,于是,他亲自召入内侍监袁思艺,着他带八名内侍赶赴金城安排——袁思艺官三品,是内侍中除了高力士之外高官阶的人,皇帝以事态严重而出动了宫中最高级的人员。
  于是,九骑马立刻出发了。
  在咸阳望贤宫的队伍,挨到未正才再行列队出发——在行将上道时,皇太孙代表了太子来向祖父问安,太孙以后面混乱,太子不敢擅离作为不来的借口。
  再度启程了,人人的情绪都显著地低落着,不久之后,长安城内大乱的消息也传了来!
  皇帝得到报告:长安城在宫门开启之后,内侍、宫女逃出,消息传开,就乱了起来,殿前军不受节制,散奔出来抢掠,市井无赖也跟着闯入东市抢劫,后来,边令诚的兵出来维持治安,杀了十多人,抢劫之风已止,但全城混乱,通向南面和西面城门的道路,挤满了逃离的人。
  大唐天子为长安的情况而流泪不止,他哀哀切切地向杨贵妃说自己对不起长安百姓。
  对此,杨贵妃有空茫之感,她以为,如此地逃难,早已料到会引起混乱的,此时说对不起长安百姓,又有什么用呢?再者,身在逃亡途中的杨贵妃,真切关心的是前路的祸患,在咸阳的际遇,使她心忧,长安虽然是最可恋的地方,但长安已放弃了,现在切身的是前路。
  她努力安慰皇帝,她切望皇帝能宁静着应付未来,此刻,与政治无关的贵妃也看了出来,真正遇到大事,只有皇帝有能力应付。
  向金城的路上,行进更加缓慢了,天气热,走了一上午的人体力不继,精神颓丧,他们在出长安城时,行列整齐和有壮盛相,现在,很萎顿。
  日沉西了,夏日长,一个下午在路上,到接近黄昏之时,仍在路上,金城很近,但走起来却无限遥远!
  车上的皇帝渐渐地烦乱,焦躁。
  天色暗了,夜来了,宫车队伍燃了灯。皇帝曾掀帷外望,他充满了牢骚地说出:

//


《杨贵妃》第八卷(4)



  “他们总算记得带灯火!”
  没有人敢接口,现在,杨贵妃也掀帷外望,前面,灯火一长串,后面,灯火也是一长串,队伍拉得很长,在黑暗中,蜿蜒的灯火在黑沉沉的郊野中,有凄厉的华艳,她茫茫地看着。
  宰相杨国忠在天黑之后,就骑了马傍着御车而行,高力士或前或后照顾着。这位老内侍面有重忧,他悄悄地告知杨国忠,袁思艺到此时尚未迎上来,金城那边可能出了问题,杨国忠吃惊着,欲下令做好作战戒备!
  “不行,如果发颁准备作战的命令,军士会逃散,现在只有走着看了!”高力士沉重地说出。
  在黑暗中行进的队伍,到金城时已近半夜,前锋于戌初到金城,一名郎将来报告:金城的人已逃空!
  李隆基在车到金城驿之前得知金城的官吏逃走,连特遣的三品大员,亲信的内侍监袁思艺一行也逃了。他愤极,脱口而出:
  “我会死在路上!”
  无人敢再说话,侍从们拥着皇帝贵妃入金城的皇家驿站,在油灯和灯笼的照耀下,皇帝入了驿站的正屋,外面,是一片杂乱,而且间离有哭叫声。
  杨国忠和韦见素入觐,告以正努力设法安排膳宿,皇帝一句话也不说,只向两位宰相挥挥手,接着,他走到向外的窗口看——一片杂乱,叫骂声和哭声不绝。
  高力士进入了——李隆基看了他一眼,忽然心灰,志意消坠尽,他一手徐徐地按住腰间的刀柄,眼泪流转之间,拔出刀来!高力士惊异地叫了一声陛下!
  “力士,是时候了,我……何必等到乌江才自刎!”皇帝举起刀,在哀愤中欲自杀。
  高力士迅速上前,抱住了皇帝的手跪下,四名相随的内侍也挨近皇帝而跪下。
  “陛下,局面并未到这地步,此时,千钧一发,全靠陛下镇定将事,居中领导,如陛下意志一弛,大唐天下,就此土崩瓦解,不可收拾!”高力士用力说。
  “我……我……”李隆基气呃着。
  入内更衣的杨贵妃闻声,快速地奔了出来,她自皇帝手中取过刀,为之入鞘,再扶皇帝坐下。
  “连袁思艺也会弃我而逃,唉,众叛亲离的场面,只怕会在今日出现!”李隆基哀切地吐出。
  “陛下,度过这一关就会好的!”杨贵妃软弱说,虽然当着侍从,她还是以自己的巾为皇帝拭泪。
  高力士命人取酒,让皇帝饮了几口,接着,高力士向贵妃作了暗示,便转出去,在外面,有无数的事等待他做。而杨贵妃,扶了皇帝入内室休息。
  侍女们为皇帝替换了汗湿的衣服。
  外面,人声依然离乱,中后队的人不断到来,幸而,先到的人有了粗略的安排,中后队人到达时,没有前队那样地混乱。
  杨国忠父子加上魏方进和几名官员,张罗了食物,他们以最迅速的方法分配给护卫驿站区城的六百名兵士。
  接着,高力士再入,他请求皇帝出去慰抚将士。
  颓丧到想一死了事的李隆基,终于自静下来,他明白安抚将士的重要性,于是,命人备马,偕同高力士、陈玄礼、二十四名龙武军骑士,到近区慰问了将士,经历了约有半个时辰,也看了百官——金城区内,有兵一千八百人,外面,他没有去。至于太子,则扎营在金城东面五里之处,似乎自成一个系统了。
  没有人提到太子,皇帝心情沉重,应该问而没有出声。杨国忠和高力士悄悄议论着,但是,两人又都不欲呈奏,他们明白,在此时,皇权已很有限,什么事都不能做了的。
  此时,侍从车中的谢阿蛮和锦梦儿到驿馆正屋来见贵妃——她们看到占地颇广的皇家驿馆,每一处都挤坐着人,有许多人已躺在地上睡着。
  皇帝和贵妃有一间房,那是当年金城公主远嫁时在此地休息过的,长久没有人居住,屋内似乎有些霉闷的气味,但是,皇帝和贵妃只开启了一扇向内的小窗。
  皇帝和贵妃都没有睡。
  谢阿蛮看到贵妃的双眼哭到红肿,这位生性爽朗的舞人入室之后,也呆住了。
  “阿蛮,没什么事吧——”皇帝勉强提起精神,“路上听到些什么?看到些什么?”
  “路上乱哄哄的,但宫中人都还好,也没吃苦!”谢阿蛮低着头说。
  “噢,你出去周围看看,再把情形来告诉我——这时,外面好像静了一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