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乱世红颜:杨贵妃 >

第53部分

乱世红颜:杨贵妃-第53部分

小说: 乱世红颜:杨贵妃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杨贵妃》第七卷(25)



  皇帝在视朝之前,先在勤政务本楼处理一些事,高力士首先来告,兴庆大殿,情形有异,官员只只来了少数人。接着,夜宿在中书省的宰相杨国忠匆匆赶来,奏告皇帝,今日上朝的官员,不足百分之二十,朝士们已来的,在私议,也有来了就走的。
  皇帝哦了一声,怆然问:
  “太子来了没有?”
  “太子殿下刚到,值宿省中的恒王殿下,正出接太子,臣请将今日朝会改在勤政务本殿进行——”杨国忠努力自静,继续说:“兴庆殿太大,不成班行!”
  皇帝想了一下,说好,等杨国忠匆匆而去后,他转向高力士说:
  “照昨天所议的进行,争取时间!”
  于是,高力士也走了。
  中使内常侍王洛卿和曹仙二人,在勤政殿布置着。
  不久,入朝的官员自兴庆殿步行至勤政务本殿,皇帝先召太子,把一些人事上的决定相告,随后,皇帝说:
  “今日,我只能宣布出师亲征,我将驻军新丰,长安皇都,军事由留守将军负责,日常政务,由你处理,太子监国之诏早已颁下,不必再行文了!”
  太子只是唯唯而应,他根本不相信父亲的话。
  接着,勤政务本殿的朝会开始了,大唐皇帝声言自己率师亲征,他扬言勤王兵旦夕可至,随后,他亲自宣布了特殊的人事任命,擢京兆尹魏方进为御史大夫兼置顿使;升京兆少尹崔光远为京兆尹;命边令诚为西京留守将军,掌宫闱管钥;颖王以剑南节度大使,出阁赴任。再命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比天子四军,准备随时随驾亲征。
  此外,又派几位官员,并由金吾军中调出数名郎将级的人,分别统御万年、长安两县所募的新兵。
  最后,皇帝新由河东地区调回任国子监的李麟入值。
  没有人提任何问题,重要的朝会在默默中散了。
  不久,杨贵妃已办妥了她的事,赶到勤政楼,女官静子先行,很快转来报告杨贵妃:寿王等人在。她想想,终于走入翼屋回避。
  又不久,太子入觐,很快地就辞出,皇帝已知道贵妃在,他走到翼屋,向贵妃说:
  “玉环,你准备着,午后,我们移居大明宫!”皇帝只说了一句话,又匆匆地走了。
  这是一个特出的日子。
  午后,杨贵妃并未赴大明宫,皇帝也仍在兴庆宫的勤政务本楼,要办的事太多,他根本走不开。至于杨贵妃依然留着,是高力士通知她的。
  高力士选了十六名精干的内侍,供贵妃调遣。
  兴庆宫内,上午起就悄悄地在搬移一些物件,车辆载着宫中的财货,由夹城的秘道运出去。
  午后不久,杨贵妃再到勤政楼见皇帝。
  杨国忠颓败地坐着,太仆卿、太府卿、少府监、左右监门将军则在议事,分别书写,皇帝倾听,偶然会有指点,杨贵妃进入时,这一项议事已到了尾声,不过,她也能从最后几句话得知,兴庆宫本身也戒严了,不许出入,而这些人所商量的是如何在逃奔时搬运财货。
  杨贵妃默坐着,等到这些人辞出后,皇帝才向她说:
  “玉环,决定明天一早西行入蜀!”
  贵妃看了杨国忠一眼,垂下头低应。
  宰相杨国忠徐徐地起身说:
  “陛下,臣请于今夜宵禁前通知诸王、公主、王公及郡主——有关官员!”
  “不!”皇帝冷峻地说,“除直系诸王在入苑坊及有职司者外,其余诸人不能在今夜通知,明早,我们出发时再行通知!”
  “陛下——”杨国忠以为不安,讷讷欲言。
  “国忠,到了此时,我们只能从权,今日一通知,明早必乱,路上塞满了人,我们便会走不了!你记着我的话,现在到中书省去,传命京兆府,派人会同亲卫府郎将,清东面道路,加派人员守通化、春明二门,做出我们要出兵之状,又着长安、万年县令,今日留宿京兆府!”
  那是掩饰逃亡的行动,杨国忠虽然觉得这样做很不好,但是,他不敢提出,行礼辞出——他还会再来的。
  接着,皇帝告诉杨贵妃,依高力士建议,今夜宿于太极宫北门军区,明日天明之前就从禁苑西门出发。皇帝喟叹着说:
  “玉环,大唐皇家子孙衍多,不能都带了他们同行,待明早我们出宫城时再去告知,他们总会来得及走的!”他垂下眼皮,稍顿又说:“你着人通知阿怡,让她跟我们同行吧,还有其他的人,你自己想想!”
  她默默点头,泪水滴下来。
  ——繁华富庶的大唐皇朝,长期太平,一乱,终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杨玉环惘惘地走向窗口,看宫苑,她想:明天走了,几时重回?

//


《杨贵妃》第八卷(1)



  天宝十五载六月十三日乙未。
  在平旦之前,夜色未退,黎明的青苍之气自天边徐徐涌上的时候。
  天子四军中的左右羽林军骑兵,四十人一队,有五队兵自禁苑西边的延秋门出,两队先行,两队在要道上戒备,一队则徐徐前道,这还是宵禁时间,街上很静。
  平时荒废的通光殿,此时灯烛通明,大唐皇帝在殿上作辞京的最后安排,着了戎衣的骠骑大将军高力士站在皇帝身后的右边,左边是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前面的左右,分立着太子与宰相。
  大唐天子的贵妃杨玉环在车上等着,但她也一样有事做——散住在大明宫和太极宫的妃嫔,夜间已通知了她们,此刻,她派女官静子率四名内侍去协助如仙媛。
  张韬光和谢阿蛮也分别奉命去处理一些事,此时,谢阿蛮先回来了,她告知贵妃,内梨园子弟中有半数可以有车随行,其余,可能要步行,梨园的车队已被安排在宫眷、太极宫队的后面。
  此时,张韬光也赶到车边来报告:通光殿议事已毕,太子自请为后队,宰相已领从驾官员自别道先出。
  于是,皇帝来了,上车,在车台上咐吩高力士先行。
  一队龙武军的骑兵在灯号指挥下出发,随着,有八乘车出发,又接着,是一队兵,再是八乘车。接着,一大队骑兵,由陇西公李瑀督领下出发,然后,陈玄礼来报告,请车驾出发。
  皇帝的车队排列在通光殿前的广场上,一辆引车先行,两边各有八名骑卫,引车后面,四名龙武军的军官骑了大马在前,戈正和内侍各八人在后,导着皇帝的车出发,帝车的两边,由内侍拱护。帝车后面,是两辆备车和四辆大型从车,然后,又是十四辆侍从军。这是一组,附随这一组的,有四百兵士、宦官、宫女、执事官员和运载车。
  虽然是逃亡,但在出宫之时,车仗队伍却很有秩序,兵士们也齐整和可以说军容甚壮。
  原定的计划,赶在黎明前出延秋门的,但军骑太多了,当帝车到延秋门时,已有曙色,皇帝和贵妃在出城门时,同时揭开车帷向外观望。
  他们看着天地青苍中的禁苑,都不发一言。
  高力士立马在延秋门城外,当帝车经过时,他上前低奏:“陛下,前锋已过便桥,沿路秩序很好!”
  皇帝哦了一声,回望城垣,忽然间老泪纵横了。
  高力士不忍着,而且,自己也悲从中来了,他努力自抑,低说:“陛下珍重!”就为皇帝放下车帷。
  李隆基却在这一瞬间感情泛滥,他呜咽着吐出:“四十多年天子,我把我的江山弄到这步田地,唉,玉环——”杨贵妃挨到他身上,为他拭去泪水,但是,她自己却在啜泣。
  车驾出延秋门后,速度稍微快了一些。
  此时,延秋门内,秩序已不如刚才那样好了,车队分两支而出,有些挤迫相。但是,在前面的车队是不会知道的,帝车一组二十乘车,第二批是四十乘车,有的载人,有的载财货,这两批车后,又是四百名骑兵。这和中队隔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随在四百骑兵之后押阵。
  出延秋门后,将及西渭桥时,杨国忠一行人已在等待,那是事先安排的会合,杨国忠领着朝廷中部分官员、诸蕃及外国的使节,还有一队兵相护。
  杨国忠和韦见素、魏方进及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时先上前,向皇帝请安,并报告宿值官员随行人数以及诸蕃、外国使臣等,他随带的南衙卫兵有一百二十人,经由安福门绕道而出的,由于宵禁尚未解除,在城内路上,未曾扰及百姓。杨国忠又报告,已派出十二批人,分别去通知勋臣百官出走。
  官员们的车队分为三起,一批随在车驾之后,另二批则分别安顿在第二行列中。杨国忠和儿子与魏方进,骑了马随在皇帝车后,韦见素则领主要官员并入车队,他暂时在行列中代行首相职权。
  到渭水时,天已大亮,太阳光也可以看到了,车骑隆隆地过渭水上的便桥——这是一座古老的大木桥,汉武帝时代就已修建了的,但历代都从事整修,现在,这座称为便桥的西渭桥,有几座石墩,桥面在三年前大修过,很结实,车队安稳地过桥,声响隆隆不绝,皇帝的车走出数里,还能听到桥上的声响,在弯道上回望,车队蜿蜒不绝,皇帝叹着,心情也沉重着。
  不久,杨国忠又上来奏告,左右建议,等大队过完便桥后,放火焚桥,以减少这一条路所受的压力。
  皇帝不加思索地说:
  “此事不可,徒增人怨,由它去吧!”皇帝说了,再询问后队的情形,接着,命袁思艺到后面去巡看。
  在皇帝和杨国忠说话时,杨贵妃问杨暄以家人的情形。杨贵妃得知,国忠并未与家眷同行,宰相的家族守在义宁坊,将于开城门时,从开远门而出。
  虢国夫人一家和宰相夫人俱行。
  西奔的车队,在过了便桥之后,行进速度就缓了下来,高力士发现先遣的内常侍王洛卿一行,只在便桥附近布有人员,与原定的计划有出入,他为此而讶异,立刻派人超前十里观察,同时,为了安全,他又加调四十名龙武军骑兵超前巡路。
  车队过便桥十五里,行进更缓了,皇帝一行的前队虽然没有受阻碍,但为了要照顾到中后队的情形,不能不稍减缓,同时,前路报告:长安与咸阳之间中途站人员,逃走了,只剩下天明前继王洛卿之后而派出监察组五人在,他们中一人回马迎上大队,向高力士报告路上有昨日出城的难民。

//


《杨贵妃》第八卷(2)



  高力士错愕着,悄悄和杨国忠商量,他们不相信此去咸阳的路上会有问题,决定不奏告皇帝。但是,戒备却加强,接着,后方面来的报告,宫中出来的最后一队人,和城中出来的人已相混相接,路上很乱,有不少是步行的,太子虽以兵隔阻,但没有什么用处。
  这是流亡的第一程,四十里路,到咸阳的望贤宫休息,在预计中,这一程会很平安和顺利的,但是,未到中途,就发觉估计和事实有距离了,特别是时间,比预期的已多耗了半个多时辰。
  为了安全,高力士派出一队兵向大路以北出发巡弋,因为传说渭北有敌骑出没,威胁河东地区,甚至传说威胁富平。
  在车上的皇帝和贵妃不知道外面的情形,他们的情绪,也渐渐地平息下来。
  又不久,皇帝开始治事,他召宰相和高力士上车。
  皇帝询问长安城内的情况。
  他们所得报告,只知有大批人自长安城出奔,至于城内的情况却尚未有报告。
  其实,此时的长安,已经大乱了。
  逃亡是宫内策划和进行的,兴庆宫的皇城部分的人,因门户隔绝而根本不知内情,这一夜,留值省中的负责官员为驸马都尉、给事中张垍,中书舍房琯,此外有三省的执事官员和一名翰林学士与拾遗、补阙等。他们不知道宫内事,但晓得宰相和另一部分官员宿内宫。于是,他们照常准传了在兴庆大殿早朝。
  当内宫门开启时,内宫中宦官和宫女奔出来,才知道皇帝一行已逃了!宫中人取道南衙逃难——
  此时在兴庆殿也已有一些官员上朝,内宫的消息一传出,便秩序大乱,官员们纷纷上马回去,南衙勋卫仪仗人员也离开了职守,留守将军边令诚出来镇压,根本无效,而且,在不久之后,逃散的金吾军兵士,开始抢劫……
  长安城内的乱,路上的皇帝尚未得知。但是,皇帝却在路上看到了另外的场景:有几批逃难着的车队在前路,被兵士们驱逐到小路上去。
  这引起了阻延和小小的混乱——昨天逃出的人,为巨家大族,本身也有家甲,他们于昨日下午出城,夜宿便桥西驿,今早前行,当皇帝的队伍赶上时,他们起了惊慌,有些人拼命前奔,有些人在争执中被迫入小路,但吵闹不休。
  皇帝迅速得知了,命人抚慰,不可用强。
  事实上,不用强是无法赶走逃难的人,幸而,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