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7部分

永历四年-第7部分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渐渐的,陈文的眼皮越来越重,很快就睡了过去。

    ………………

    中军大厅里,王翊和王江依旧坐在先前的位置。

    “如何?”

    王江看着那份地图,思索了片刻,说道:“他带来的情报很详尽,可信程度很高,应该不是假的。如果我是陈锦的话,我也不可能放任王师在浙江做大。而且,这样的细节所需要的阅历和经验也绝对不是像他这样年纪的人可以编造得出来的。”

    “再者,此人虽然穿着破烂不堪,不过看皮肤牙齿,应该是出身富贵之家。有道是,千金之子,不坐垂堂。这样的人没有必要冒着生命危险跑来撒谎,只是他口中那个世伯……”

    听到这里,王翊说道:“情报应该是真的,这一点无需置疑,两个月时间完全没有必要撒谎。至于他这位世伯,总有机会相见的。”

    “不过,此人知道的好像也太多了,浙江鞑子各部的兵力、平夷侯和闽安侯之事、舟山之事还有那张地图,这些即便是我们也不是知之甚少就是闻所未闻。他是如何知道的?难道都是他那位世伯说的?”

    “等一会儿再和他谈谈自然就有答案了。”

第九章 答案(上)

    “阿嚏!”

    视线又重新变得清晰起来,陈文依然坐在浴桶里,可是水已经凉了。他赶忙从浴桶里爬了出来,拿起布擦干身体。

    感冒刚要好,反复了可受不了。

    擦干了身子,陈文看了看地上的西装,又看了看凳子上王翊的馈赠,毫不犹豫的拿起了那套新衣服。

    既然人家给了,不穿好像不给人家面子似的。再者说了,一套17世纪的汉服,拿回去能在帝都二环以里换套三居室了吧。

    算了,还三居室呢,拿回去也得上交国家。

    陈文回忆着以前一部古装电视剧里的样子,笨手笨脚的开始穿衣服,深衣、网巾、浅面鞋……

    衣服一件件穿好,很合体,几乎赶得上定做的了,可是却怎么也系不上。

    不对,汉服是右衽。

    孔老爷子曾经说过“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汉人穿衣服是右衽,胡人穿衣服才是左衽呢。

    这古装电视剧害死人啊。

    陈文穿好了衣服,看了看扔在地上的西装,把皮带抽了出来,系在了身上。又把手机掏了出来,揣进了怀里。

    他低下头打量了下自己,好像还是有点别扭。

    别扭就别扭吧,谁要问就说天津卫流行这么穿好了,反正他们也没去过。

    陈文拿起地上的衣服,打开门走了出去。

    那小吏低眉顺眼的站在门外,见陈文出来,他说道:“陈先生可洗好了,经略和副宪在等您一起用饭。”

    听到这话,陈文颇有些尴尬,自己求人办事居然还让人家等自己吃饭,也是醉了。

    “实在抱歉,在下过于疲乏,刚才在里面睡着了。”陈文躬身行礼,问道:“冒昧的问一句,在下在里面呆了多长时间?”

    那小吏让过了陈文,回道:“陈先生进去一个时辰了。”

    卧槽,一个澡泡了两个小时,怪不得水都凉了,这尼玛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去做大宝剑了呢。

    “麻烦问一下,请问哪有扔垃圾的地方?”

    那小吏看了看陈文手里的衣服,说道:“陈先生把它给我就可以了。”

    “有劳了。”陈文将衣服递了出去。

    只见那小吏接过后,眉头一皱。

    就着夜色,陈文差点儿笑了出来。

    外衣还不算什么,十几天没换过的内衣裤,这味道,没谁了吧?

    那小吏扔过了东西,陈文跟着他很快就回到了中军大厅,大厅里并没有人。接着,那小吏将他引进了二堂的一个偏殿,王翊和王江二人已经坐在那里,显然是等候良久了。

    陈文满脸尴尬,行了一礼。“在下刚刚在浴室睡着了,还请二位上官恕罪。”

    王江笑道:“无事,辅仁带病之身,不忘家国大事,有古人之风。和我二人谈了那么久,想必也累了,不必介怀。只是须得注意身体,别再着凉了。”

    “多谢二位上官关怀。”陈文躬身行礼。

    “辅仁先坐,饭菜马上就上来。”

    见陈文行礼坐下,王翊向那小吏摆了摆手,那小吏便关上门走了出去。

    很快,一个厨娘打扮的女子提着食盒走了进来。只见她素手翻转,几下子就将食盒中的物事在桌上一一摆好,随后便侍立一旁。

    两荤两素一个汤。

    竟然还是四菜一汤的标配,想不到当年朱元璋为了整治达官贵人穷奢极欲而专门设计的标准,到了两百余年后的时下竟然还在执行。不是说洪武朝之后,明太祖制定的一切关于提倡节俭、反对**的制度全部saygoodbye了吗?

    陈文看了看饭菜,咽了口唾沫。只可惜都是些家常菜,并没有什么宁、绍一带的名菜。

    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从饭菜开始上桌起,陈文就彻底被这饭菜的色香吸引了。作为一个入门级吃货,啃了十几天干粮,实在是无法忍受了。

    好容易等到王翊开始动筷,陈文便再不客气,立刻甩开腮帮子大吃起来。或许是这些日子忍饥挨饿的原因,陈文觉得这顿饭食格外的香,简直恨不得一张嘴当做两张来用。

    王翊和王江被陈文的吃相吓了一跳,却也没说什么,只是示意那厨娘去替陈文布菜。

    陈文道了声谢,便继续用饭。

    一餐无话。

    那厨娘前后为陈文续了数次饭,直到盆干碗净陈文才表示自己已经吃好了。

    从来到这个时代开始,陈文便是饥一顿饱一顿,昨天更是在感冒的情况下虚脱。也正是因为感冒的缘故,到今天不过是吃了几碗粥而已。洗了澡之后,就更加的饿了。

    长久以来,陈文按照着既定计划行事,一步一步的走下来,眼见着眼前的二人想必已经相信了自己道出的情报,剩下的无非是混盘缠的问题了。心情分外轻松,所以这顿饭吃得相当开心。

    心满意足之下,他打了个饱嗝。紧接着便不好意思的说道:“让二位上官见笑了,在下已经好些日子没吃过这么香的饭菜了,实在是情不自禁。”

    见桌上的三个人已经吃完,那厨娘从外面端了几杯水,陈文学着另外两个人的样子,漱了漱口。

    待那厨娘收拾东西出去后,王翊开口问道:“我见辅仁也读书识字,可曾读过圣贤书?”

    陈文想了想,眼前这两个人都是读书人出身,同样的身份显然会增加好感。况且,明朝可是讲究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一个读书人的身份也更有利于自己后面计划。

    可是,这等事却是不能乱说的。万一对方说两句四书五经里的段子,自己可全然不懂。毕竟对于他曾经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而言,能把课本里的“论语六则”都背下来就算是不错了。

    “在下少年开蒙,字是识得。不过在下少时顽劣不堪,对于四书五经全无兴趣。倒是史书读了一些,平日里也以此为乐。”

    说自己没读过书显然不为人信服,可是四书五经以及那些科举读物对于陈文那个时代的年轻人而言太过于遥远,中考高考什么的根本用不上,既然用不上又有什么必要读呢。

    况且现在对于八股文的评价很低,什么钳制思想、除了科举无全无用处之类的话比比皆是。就连明末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也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是以陈文更提不起兴趣去读了。

    不过,陈文平日里喜欢泡泡论坛,起码历史故事混了一肚子,自称读过些史书也说的过去。

    王翊沉吟片刻,说道:“有时间还是应该多读些圣贤书,即便不考科举,多听听圣人之言也是大有好处的。”

    “王经略言之有理,在下受教了。”

    陈文面上恭敬,心中却嗤之以鼻。身处残明末世,光靠读圣贤书就能把清军读走吗?这个时代到是有不少读书人依旧在读所谓的圣贤书,也不过是去考满清的科举而已。若不是王翊在陈文那个时代的历史上忠贞不屈,最终死于清军之手,他真想讽刺一二。

    算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赶紧弄盘缠吧,早一点儿去见郑成功,便距离成功更近一点儿。

    只是不等陈文开口提盘缠的事,王江便问道:“对于鞑子进攻四明山之事,辅仁既然提前知晓,想必心中已有成算,可否说出来,为我二人参详一二。”

    陈文想了想,自己既然希望他们暂避锋芒,那么在这个问题上也是可以好好做做文章的。

第十章 答案(中)

    这个问题倒是挠到了陈文痒处,毕竟是应试教育体制下批量生产出来的读书人,押题这等基本功还是会的。

    不过做戏做全套,这时候还是需要谦虚一下。

    “此事事关大局,二位上官想必已有万全之策,在下一介白丁还是不好插嘴吧。”

    “有道是一人计短,二人计长,辅仁但说无妨。”王江盯着陈文说道。

    你们俩儿不就是二人吗?

    陈文整理了下措辞,说道:“副宪刚刚提到的问题,在下确实想过,应对之策无非有三。”

    “其一,二位上官既然已经知道此事,大可以遣人在鞑子占领区大肆宣扬,这样的话鞑子可能可能会因为泄密而终止行动。若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那想必是极好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听到这里,王江眉头一皱。“辅仁的意思是鞑子会提前出兵?”

    “正是。”陈文微微一笑,能够让对方自己说出来印象才会深刻。

    随即他解释道:“王师占据舟山,与四明山互为犄角,于鞑子而言便是如鲠在喉。他们若不趁舟山王师现下无力援助四明山的时机进攻,等到了犄角已成之时,宁波的鞑子就会腹背受敌。所以此次鞑子对四明山势在必得,极有可能会提前出兵。”

    “那其二呢?”

    “其二,很简单。权当做不知道此事,向舟山和天台求援。两个月后,便在这四明山上和鞑子决战!”

    视线所及,王翊似乎事不关己,全然没有反应,而王江却面露忧色。

    陈文不清楚王江忧心何处,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说下去。“不过嘛,那舟山之事既然在下的世伯知道,凭着严我公的那条三寸不烂想必鞑子也会知道……”

    “那其三又如何?”

    “这个其三嘛。”陈文深吸了口气,是时候图穷匕见了。

    “趁鞑子尚未入山,带领四明山百姓撤往天台,与新昌伯汇合,保全实力。鞑子今年扫荡浙江沿海南北各路义师,无非是为明年进攻舟山做准备,此事已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若能保全力量,明年鞑子围攻舟山时才可以有所作为。”

    永历二年,清军围剿刚刚攻陷上虞的王翊所部义军。军溃之后,王翊引残兵至天台依附当时还是定远将军的新昌伯俞国望。而后待清军主力撤退,王翊出兵击败当地团练,很快就聚众万人,立寨大兰山。

    在陈文看来,按照惯性思维,他们既然已经有过一次东山再起的例子,那么面对相同的处境只要按照曾经的办法再来一次不就很好吗?

    听到这里,王江笑着摇了摇头,说道:“那么,辅仁是建议我等暂避锋芒喽?”

    看来自己的意图还是过于明显了。

    “这只是在下的一点愚见,若是说的不对,还望二位上官见谅。”陈文犹豫片刻,继而坚定的回答道:“昔晋楚城濮之战,晋文公也曾退避三舍。还望二位上官考虑则个。”

    城濮之战,晋文公大败楚军,终成霸业。陈文用典并不恰当,不过急切之下他也只想到了这个。

    听到这里,王江便不再继续说话。反倒是王翊却问道:“此间事了,辅仁可有何打算?”

    难道留在四明山吗?

    陈文心中冷笑,情报你们也知道了,若是选择硬拼,我不过是在这等死,若是选择暂避,我也起不到什么作用,何必呢。

    “在下打算去福建。”

    “福建?”听到这话,王翊和王江无不诧异。

    “是的,在下的世伯托在下给福建的忠孝伯带个口信儿。”

    郑成功那个忠孝伯的爵位是隆武天子册封的,而此时他已经有了新的爵位——永历天子册封的威远侯。不过对此陈文不打算计较,因为隆武帝已经殉国了,而永历帝还在和鲁监国并立。自己又何必因为这个引人不快呢。

    这个回答显然不足以取信于他们,此时王江直截了当的说道:“辅仁人才难得,不如留在这大兰山,本官可以和王经略联名向监国殿下保举个一官半职。至于带信之事,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