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202部分

永历四年-第202部分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不过,杭州驻防八旗在南下后始终没有进一步的消息传来,而明军则进一步增兵,这使得他突然对杭州方向的清军产生了一丝不祥的预感。

    杭州驻防八旗虽说只是汉八旗兵,但是在战斗力上也不是他手下的这些浙江绿营能够比拟的,那些以辽东汉军、东江军、关宁军以及清军入关后的降军组成的汉八旗军即便他的督标营不是对手。而且汉八旗兵的原型体乌真超哈本就是为组建满清自己的炮兵部队而出现的,他们必经之路上的义乌县城连个城墙都没有,这些无一例外的使陈锦开始怀疑金砺顿兵不前是在利用衢州来消耗明军的锐气,等到明军锐气耗尽再一举杀入金华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事半功倍。

    这种事情对于从军多年的陈锦而言实在见过不少,而随着马进宝火并衢州水营的事情发生,这种可能性也开始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

    可是比起这些可能,明军的威胁却已经出现在眼前!

    六月初四的深夜,明军大营方向便远远的传来了绵延不断的擂鼓声。听闻鼓声,刚刚入睡的陈锦连忙从床上爬了起来,顾不得穿戴整齐便在李进忠、李忠、卢丕昌、陈恩这几个贴身家奴的伺候下赶去南城墙。

    远处明军的大营方向营火更胜往日,就连战鼓也敲得震天响。陈锦在昨天发现明军停止增兵后便命令守军枕戈待旦,负责守御城墙的衢州绿营即便不当值也要披甲而眠,此刻明军大肆擂鼓,大队的清军连忙登上各处城墙守御,就连毗邻衢江的西城墙也不例外。

    南城外的明军大营折腾了一个晚上,直到第二天一早鼓声都没有停息的迹象,感到有些不太对劲的陈锦连忙重金招募死士缒城而下,前往明军大营方向探查清楚。可是直到那几个死士疲惫欲死的跑回来才知道,此刻的明军大营中早已人去楼空!

    再三确认无误后,仗着将骑兵撒出去获得的情报网,顶着黑眼圈的浙闽总督陈锦便亲自带着督标营出城,缓缓的向明军大营前进,似乎是唯恐中了诱敌之计一般。直到抵达明军大营,陈锦看着大营内的布置,脸色立刻便铁青了起来。

    而此时,随行而来的幕僚中,李之芳和朱之锡对视了一眼,立刻从对方的眼中读出了答案。

    “减兵增灶!”

    “悬羊击鼓!”

    对面的明军统帅用孙膑和檀道济的故技骗过了不敢轻易出战的清军,从而顺利的完成了临敌撤军中最危险的第一步,这份兵法韬略和布局能力实在是强得匪夷所思。

    随后根据探马的报告,明军已然顺利的渡过了定阳溪,向龙游方向回师。陈锦立刻意识到明军后方出事,而且很有可能是杭州驻防八旗杀入了金华府。

    两路夹击是定计,也是浙江清军实现歼灭这支最后的浙江明军唯一的选择。眼见于此,陈锦立刻派人前往江山县召集援衢清军北上,而他则亲提大军等待全军抵达后再设法渡过定阳溪,以防被明军暗算。

    数日后,大批的清军赶到定阳溪畔准备渡河。而定阳溪的东岸,一队明军轻骑远远的观察着对岸的动向。

    撤军之计是陈文提出的,那些计策都是他早年泡论坛,时看到过的,不过是复制一番而已,至于个中的细节则是由他的参谋负责填充完成的,其实也并没有自陈锦以下的清军军官、幕僚们想象得那般夸张,不过参谋在军中已经开始体现出作用,对陈文而言倒是件难得的好事。

    策马于东岸,陈文掏出了此前于世忠送来的那个单筒望远镜。目光所及之处,一大群清军的高级军官和幕僚们正簇拥着一个甲胄华贵的大官儿,似乎是在献媚。

    “陈锦,算你走运,等老子解决了那群叛徒再回来收拾你,你给我等着!”说罢,陈文便带着护卫的轻骑向龙游县城的方向策马而去。

    在那里,一支兵力不至于动摇龙游防线的精锐部队正在进行必要的休整,随时准备跟着他急行军回师金华府平叛!(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闪击(上)

    金华府城与龙游县城之间相距不远,消息根本瞒不了多久,与其等到盖不住时再解释,不如直截了当的摆出来。于是乎,设局骗过陈锦返回龙游县城后,陈文毫不犹豫的向全军通报了曹从龙叛乱的消息,甚至包括曹从龙软禁军官家眷的事情也没有隐瞒。

    大军在前线征战,形势一片大好,只要拿下了衢州府城,整个浙西浙南就再无可以与明军一战的清军,再加上清军在福建战场面对着郑成功的攻势,早已分身乏术,运气稍微好那么一点儿的话,花费一两个月的时间横扫这几个府也并非痴人说梦。

    到了那时……

    可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下,监国鲁王殿下亲自任命的监军文官竟然会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浙江明军仅有的根据地上挑起内讧,这样的事情如果不是对南明的历史有所了解的话,就连陈文一时间都很难相信,更何况是他麾下的那些在大好形势和惊人噩耗交加下已经被砸蒙了的将士们呢。

    只不过,紧随着周家小妹其后,设法撤军的这些天,一批又一批的信使赶来向陈文报信,甚至其中更有一支汤溪县的驻军从被叛军控制的县城逃了出来,这些人无一例外的证实了周家小妹所言非虚。

    然而,此间的形势对他们已经不利到了极点,金华府的具体情况尚未明了,但是根据地被夺的事实却是不容置疑的,再加上原本被明军围困在衢州的陈锦得以脱困,此刻正在集结大军试图尾随而来。

    陈文只得凭借着军纪和他个人的威望压住了群情激愤的大军,将大军一分为三,除去即将随他平叛的那支由参将陈国宝带领的金华镇直属营以外,将由吴登科领大军坐镇龙游县城,李瑞鑫率领南塘营游斗于龙游县南部,随时准备扑上去和守军夹击清军,而作为总参谋长的楼继业则带着参谋和传令兵回到明军渡河前的龙游镇大营,借助于明军水营的优势居中调度,总要设法坚持到他平定了这场曹从龙之乱。

    攻守异势,从衢江和龙游县城的控制权,明清两军彻底颠倒了过来,唯一值得庆幸的就是他安然无恙的带着大军回到了拥有坚城可以依仗的龙游县,不至于在军心不安的情况下被迫与清军野战。

    但是除了衢州一线的清军和作乱于内的曹从龙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安华镇的防御工事能够遏制杭州驻防八旗多久,这对处于三线作战的明军而言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所在。

    至于现在,已经没有时间考虑这些了,攘外必先安内,只有先解决了曹从龙的叛军才有机会坚持下去,否则便是死路一条!

    永历六年六月初六,陈文率领着镇直属营携带三天干粮自龙游县城回师平叛,两地间隔五六十里,凭借着道路熟悉和从龙游县征集的牲畜拉车,急行军至入夜时分便已越过了莘昄溪,临时驻扎在一处小村进行休整。

    金华镇直属营在兵员数量上不及其他战兵营的一半,但却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营中不仅有炮兵、工兵之类的兵种,还有一支高达三百人的骑队,倒是步兵的数量远低于正常编制,仅仅只有一个局的兵力。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兵种配比,其原因还是在于陈文从未打算以镇直属营作为野战的主力,而仅仅是作为会战中的补充力量而已。

    可是现在,大军需要在龙游防备衢州方向的清军,陈文便只能抽调了这支部队回师平叛,所幸他的对手的水平也并不怎么样,反倒是如何在不至于妨碍到支援前线战事的情况下彻底将参与叛乱的反对者消灭,却是需要拿捏好分寸的。

    大军的前锋抵近此地时,倒是有一些丁壮持着兵器作护卫状,只是明军的大队骑兵踏着烟尘将小村包围了起来,村中的那个缙绅看清楚了形势便指使着那些但凡再有点风吹草动便会立即崩溃的丁壮们将兵器丢下,彻底放弃了抵抗的企图。

    大军趁着夜色草草扎下了极度简易的营寨,询问了那个战战兢兢的缙绅几个问题,陈文便带着过半的骑兵离开了小村,前往预定的埋伏地点,而其他的部队则按照计划于明天一早便在参将陈国宝的指挥下出兵攻城。

    第二天一早,陈国宝负责指挥的大军便抵近到汤溪县城。西城的城门自叛乱之初便再没有开启过,早已知道结果的明军也没有企图派出骑兵去强夺城门。

    汤溪县城的城头上,自城门楼前一眼望去,大队的明军步兵已经如刀削斧剁般齐整的列阵于城头那几门火炮的射程之外,虽说兵力似乎也不甚多,但是远处那一队队已经蔓延开来的骑兵却还是让倪良许的那个亲信忍不住的将干燥的口腔中最后一点儿口水咽了下去。

    此前便多次听说过这支明军的赫赫威名,但是现在亲眼看见却还是使得他不由得心生怯意。

    军阵齐整的军队不代表战斗力就一定强,但是战斗力强悍的军队所组成的军阵却无不整齐划一,这个道理他还是知道的。而且随着仿照陈文的方法练兵的开始,这些天下来对于那位他只是在玉山镇远远见过一次的明军大帅更是心存敬畏,因为他根本弄不明白那位大帅到底是怎么做到让士卒在忍受着严苛而繁复的军纪的同时还在竭尽全力的进行训练和战斗。

    难道仅仅是因为那些好没有落到实处的军功授田,还是那句所谓的重建戚家军的口号,至少这份明眼人一看即明的气势和斗志在他麾下的新兵中根本看不到,就连那些原驻军身上也所剩无几,而最可怕的还是,思来想去了大半个月,结果不仅仅是他弄不明白,就连府城里的其他抚标营军官们也都搞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此时此刻,倪良许的这个亲信副手已经贵为汤溪县城的守将,负责指挥包括原驻军和新近招募的士卒在内的两百余守军。可是他却深知,眼下唯一能够依仗的只有城墙。

    汤溪县城的城墙高两丈,厚一丈,女墙高四尺,此外西北南三面皆有护城河,而东面虽然地势较低,但是在方向上也更加靠近府城,金华明军绕到那里攻城的话随时都有可能遭到两面夹击,对于显然没有全师而来的金华明军而言这样做太过危险。

    只不过,或许从一开始便是个错误,根本就不该和那群文官来趟这趟子浑水,老老实实的待在易守难攻的罗城岩不好吗,此刻哪怕有城墙作为依仗恐怕也坚持不了多久啊。

    然而,倪良许此前在私下里的那次表明了两面下注的表态还是让他把这些胡思乱想暂且压了下去,乱世之中,想要生存先要证明自身的价值,他守在此地多一个时辰,夹在陈文和曹从龙之间的罗城岩白头军的其他弟兄们活下去的希望便多一分。至于他个人,如果明军无法顺利攻陷城池,那么就继续坚守待援;若是实在难以抵挡,只要在发现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开城投降即可,根本没有为那群文官陪葬的必要!

    思虑及此,守将连忙招呼麾下的那些刚刚开始训练不过半月的士卒们严守各自的垛口,至于那些战斗经验更加丰富的原驻军则被安排守卫县衙、军营等城内要点,毕竟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人会不会在激战中打开城门把明军放进来。

    本县的知县已经在组织民夫协防,同时还派人去找寻那些奉了巡抚衙门军令组织乡勇的士绅富户,烽火也已经点燃,晚或许是晚了点吧,但也总会招来些援军协防的吧。

    重新计算了一番,明军若是蚁附攻城的话,五天,不,三天,只要能守住三天他们罗城岩白头军就算赚了。至于再多,他也并不敢报太大的希望。(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闪击(下)

    城外金华明军的行动速度快得惊人,在这个平日里刚刚打开城门的大清早,从城头上的守军发现了出现在远处踏着薄雾的明军轻骑,到守将接到报告而率队登城,再到城外的金华明军步卒列阵完毕,实际上也不过是过去了不到一刻钟罢了,反倒是城西军营的守军还在陆陆续续的登上城墙。

    所幸从叛乱之初西城和南城的城门便没有再打开过,平日里的樵采、交易皆是从面向府城方向的东城门进行的。而且城外的金华明军似乎也没有携带太多攻城器械,步兵们倒是携带了些云梯,不过对于有护城河作为防御的西城墙而言却还是不够的,至少在护城河被引走,或是被填平之前,想要靠云梯攻城并不是很方便。

    烽火已经点燃,前往府城和乡间的那几个信使也已经出发。守将仔细观察了一下了城外金华明军主帅的将旗,虽说是写了一个大大的“陈”字,但是旗杆的高度和旗帜的规格似乎不像是一个伯爵应该有的,甚至连总兵都到不了,显然不会是陈文,难道陈文只是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