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9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超继续笑着点头,“嗯,最近看中了一些店,正准备盘下来,这不先准备招人嘛。消息一放出去,这些天不少人过来应聘呢。”
“那些人都是我崔家的人。”
“不会吧,那些人都是良民啊,虽不少是世代经商市籍商人,可没看到有契约奴婢啊。”
“你别揣着明白装糊涂。”
张超呵呵。
王氏已经在咬牙了,她都忍不住想扑上去撕碎张超了。
太气人了。
“你究竟想干什么?”
张超呵呵,然后不急不缓的道,“事情是这样的,如今呢,我呢合着秦程诸家一起合伙做点着买卖,什么绸缎庄、布店、米店、金银铺子、酒楼都准备开几家。我们要开业,肯定得招人,条件我们开的较好,你们店里人愿意过来,我们也不会阻止的。”
随着张超慢慢的描述,一个可怕的景况慢慢展现。
张超只是在陈述事实,一个可怕的事实。有秦程等一众勋贵在后面支持,张超的店要挖崔家的人,非常容易,而且事实也证明了,张超确实已经成功的挖走了崔家产业的许多掌柜管事等。
现在已经有半数跳槽了,剩下的也保不住就牢靠。毕竟连崔琮这样的老人,不也跳了。
这样下去,崔家的产业都得黄,这可不是损失一点两点。崔善福虽说是世族豪门出身,但他也早从郑州五房分出来了。若是家里的产业出了问题,那他只能跟有些战乱中破家的落魄士族子一样,过着困窘的生活了。
这是威胁,但威胁实实在在。
“你想要什么?”崔善福问。
“其实我们已经是一家人了,再过一月,我就要迎十三娘入张家的门。我也不希望以后十三娘回不了娘家,你们说是吧?”
崔善福夫妻俩黑着脸不说话。
“因此呢,我觉得咱们还是当以和为贵,一家人也会有些矛盾的时候,牙齿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呢。”
张超开出条件,郑娘子的嫁妆都得给十三娘,不仅是郑娘子当年带进崔家的那些,也包括这二十年来出息收利扩张的那些产业,都得给十三娘。
只要崔家做到这些,那张超保证不会挖崔家产业的墙角。
而且张超提出,只要崔家把郑娘子的那些嫁妆全都给十三娘,那么崔家可以不用再给十三娘置办嫁妆。
并且,张超愿意把自己的碱坊,拿出一成股份给崔家入股。
崔家只需要出一千贯,就能入股张家的碱坊,得到一成股份。
张家碱坊可是很值钱的,香皂坊每卖一块香皂售价六贯,除去成本赢利三千五。而他的两千五成本里,就有两千是付给张家碱坊的。
香皂坊一块香皂给张超碱坊两千钱,但张超的本钱不到二百,是十倍的利。一块香皂,香皂坊十个股东,一家占一成,分红一家能得三百五。而张超家的碱坊,一块香皂能挣一千八,一成股就能挣一百八。何况,现在碱坊不光卖火碱给香皂坊,还在扩大面碱产量,开始向长安商家百姓出售。若是做起来了,利润也不会少。
一千贯入股碱坊,绝对是个好投资机会。
张超也是拿出了很大诚意了,张崔家彻底闹翻也是麻烦事。可既要维护十娘的利益,又不搞的难以收场,最后张超也只能想到给崔家一个赚钱的机会,甚至还给出了相当优惠的入股条件。
既然是因利益起,那就再由利益结。
他相信,有了碱坊这个入股机会,能消减些崔家的怨气。
张超还承诺,以后张家还要建一个新的肥皂作坊,到时给崔家优先入股的机会。
反正张超的意思很明白,要赚钱,机会多的是,何必老盯着郑娘子的那点嫁妆呢。退一步,海阔天空。
不过张超也没有吃亏,碱坊是赚钱,但也是慢慢赚,现在张超直接出售股份,也是直接套现。一千贯出售一成股份,张超长远来看是让了利的,但往近了说,也成功套现,这对于张超准备要开发洗澡沟也是大有帮助。
条件张超已经开出来了,还很有诚意。
接不接就看崔家的。
若崔家眼睛只盯着郑娘子的那些嫁妆,那张超也没办法,只能刚到底,最终一拍两散。当然张超还是希望崔家能够大气一点,眼光放远一点。这样还能化敌为友,一起双赢互利。
“碱坊一成股份,一千贯钱。”
崔善福在思量,跟张超作了三次交易了,第一次,百两黄金买了个黄馍馍配方,那次被崔琮坑了,既亏钱又丢了面子。后来买了张家的面碱,倒是个很成功的交易,让福满楼的生意红火了很多。第三次,就是三千贯入股香皂坊了,有些贵,但还是值得的。
“两千贯,碱坊一半股份。”王氏插话。
张超笑了,一成碱坊股份套现一千贯,他也不亏,但三千贯要一半,他就不答应了。
“三千贯,我可以让给你们三成股,这是底线。”
王氏想了想,对着丈夫点了点头。
崔善福哼了一声,“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一言为定。”张超笑着回答。
张超长呼一口气,不容易啊。挺简单的一件事,可就因为夹在未婚妻与老丈人老丈母娘之间,结果非要费这么多力气。不过崔家倒是挺有钱的,居然还能拿出三千贯来入股,看来郑娘子的钱放贷出息确实没少赚。
不过张超也不在意这些了,只要崔家把十三娘那些田庄、商铺交给十三娘就好了,其它的无所谓了,也讲究不了这么多,相信十三娘也能理解。(未完待续。)
第129章 去见最后一面(第四更,为夜敲骨加更)
(第二卷开始了,今天这章为上月第一粉丝夜敲骨加更!)
谈判完,交易也达成了,崔善福脸色依然还是不太好看,但好歹还是叫厨房张罗饭菜。王氏脸上的笑容也好看了点,这女人精明的跟鬼一样。虽然郑氏的那些嫁妆最终还是赔出去了,还又拿了三千贯出来,但平息了跟张郑几家的矛盾,保住了自家的产业,又还得了碱坊三成股,她觉得长远看还是赚了。
张超倒觉得王氏这女人,精明是精明,只是精明的过了头。
“我给十三娘还带了点礼物,能请十三娘出来一见吗?”
王氏呵呵笑道,“当然可以,我这就叫人去请。”
张莺莺早知道张超来了,但大厅外有管家守着,不管是红线还是柱子都没法靠近打探。她知道今天张超肯定是按约好的过来跟父亲和王氏来摊牌的,但最终能不能谈成,她也没有什么底。
听到王氏派人来请,她心里还有些担忧。
“母亲唤我去做什么?”
“这老身也不知道,十三娘过去便知道。”
带着有些紧张的心情,崔莺莺和红线来到客厅,却见厅里,张超正和崔善福有说有笑,王氏居然也在一边招待着三郎,脸上还带着一脸笑容。
这情景,让崔莺莺在门口愣住了。
“十三娘来了,快,过来娘这里坐。”王氏起身笑着向十三娘招手。
崔莺莺觉得今天太不正常了,怎么王氏今天这般做态。
她目光望向张超,张超对着她笑着点头。这个点头让她一下子放下了担忧,这个男人总能让她安心。
厅里,大家一直呵呵的,张超笑的脸都僵硬了。
饭后,崔善福给了张超和十三娘在花园坐会的机会,王氏派了仆妇丫环在后面跟着,这也是大家族的规矩,哪怕是订婚了,只要还没结婚成亲,想要单独相处还是非常难的。
好在这些仆妇丫环也算识趣,只是远远的跟着。
“到底怎么回事?王氏刚才一直对我笑,笑的跟个夜枭似的,我寒毛都立起来了。”等到花园子亭里坐下,十三娘立即迫不及待的问起张超。
“谈成了。他们答应把郑娘子的嫁妆,包括这二十年来新增的这些产业都交给你。”
“真的,你怎么做到的?”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十三娘哼了一声,“我不信。”
“真是什么都瞒不过你,我还跟他们谈了个交易,崔家以三千贯入股张家碱坊,占三成股份。”
“还有呢?”
“等张家以后建肥皂坊时,崔家可以优先入股。”
“还有呢?”
“还有就是我不会再去挖崔家产业的墙角了。”
“就这些了?”
张超点点头,有崔家人在,张超和十三娘隔着桌子坐,离的老远。张超只得装的很正经的样子,没法去摸十三娘的小手,更不能去亲她的嘴唇了。
十三娘轻轻叹了一声,“谢谢你,三郎。”
“谢什么,再过一月,我就要来迎你入门了。”
十三娘轻轻的笑了,眼里满是高兴。
“家里房子盖的怎么样了?”十三娘问。马上就要嫁入张家了,也能离开这个压抑的家,母亲嫁妆的事情也已经搞定了,她现在其它的都不想,只想着能早点嫁给自己喜欢的那个男人。
“快了,已经在装修了,用不了一个月,就能好了。”
修窖关键还是打地基和打窖,这是主体工程,其余的就是装修粉刷之类的事情了。
“房子可没有崔府这么漂亮,是窑洞。”
“有情饮水饱,跟着三郎,就算是天当床地当被我也愿意。”十三娘认真的说道。
十三娘现在心情很好,觉得自己十分幸福。
从崔府告辞出来,张超也觉得浑身是劲。
那些狗屁倒灶的事情终于搞定了,而且他还又从崔家套现了三千贯现钱。另外,崔家已经答应,接下来几天就会开始把郑娘子的那些产业都转到十三娘名下。而十三娘则说,到时会把这些产业交给张超。
张超答应替十三娘打理她的嫁妆,但他不会去用十三娘的钱财,那是属于她的,将来属于自己和十三娘的儿女。
新窑洞得抓紧装修了,粉刷墙壁、铺地砖、装自来水,还要在院里建一个小花园,栽上许多树种上许多花,还要建一个秋千。
嗯,还得请木匠师傅过来,打制一批新家具。
架子床、罗汉榻、美人椅、梳妆台、多宝阁。。。。。
出了长安城门,张超忍不住扬鞭纵马,在路上飞奔起来。他不顾自己骑术还不太精湛,快马加鞭,还在马上放声长啸。
他感觉自己现在浑身都充满着劲。
张超心里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都已经开始在幻想着婚礼的安排,以及婚后要到哪里去度个蜜月了。
张超骑马刚靠近村口,就发现有人在那里等他。
靠近些,发现居然是秦敢。
秦敢随先锋八总管之一的秦琼不是第一批就去了河北了吗,怎么现在就回来了。
“敢哥,你怎么回来了。”
秦敢一身泥浆,风尘仆仆。
看着他这模样,张超有些惊讶,也有些担心,这是怎么了。
“三郎,你马上收拾一下东西,立即跟我走。”秦敢声音撕哑的说道。
“去哪?”
“河北。”秦敢只说了两个字,他的声音完全嘶哑了,说话的时候,那声音像是指甲划过玻璃一样难听。
“发生什么事情了。”
“边走边说。”
“是不是老爹出事了?”
张超从惊讶中冷静下来,马上想到了一个可能。
秦敢望着张超,停下转身的运作。
沉默片刻。
“对不起,我没替你照顾好张叔。”
“到底是怎么回事?”
秦敢低着头,他太疲倦了。
从河北黎阳赶回长安,他只用了三天三夜,换马不换人,一直都在路上跑。人都快要跑散架了,三天时间跑了一千多里路。
“张叔快不行了,等你去河北见最后一面。”
秦敢蹲在地上,双手抱着头,用嘶哑的声音说道。
“受伤了,还是生病了,就没有大夫吗?”
“我们前些天随郎君到达黎阳,与曹国公李总管会面后,便驻扎在黎阳北面一座小城。那天,郎君带着一队骑兵到外面侦察地形,突然一股河北叛军斥候骑兵杀出。郎君带我们歼灭了这支斥候骑兵队伍,可张叔中了一箭。当时还没什么,可回去后发起了烧,伤口化脓烂了,军中的大夫也看过了,用了各种药,但就是不行。”
“张叔烧越来越重,到后面已经时常昏迷着,人热的烫手。大夫们都说救不活了,郎君让我赶回来,带你去见张叔最后一面。”
张超仔细的听着,一下子判断出,老爹是伤口感染了。
这种感染在这个时代是相当致命的,伤口感染而死的伤兵,比直接在战场上战死的士兵还多。
战场上环境恶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