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90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众人感觉胯下一凉。
蛋蛋的忧伤。
汉京南门。
一队胡人赶着骆驼过来,一匹骆驼上还坐着一位天竺和尚。
守在门前的一个六扇门探子眼前一亮。
外来和尚。
本地的和尚道士都不会炼制仙丹,说不定这外来和尚会呢。
上前询问。
一番问答,这名探子差点喜极而泣。
这位天竺和尚原来名叫那罗迩娑婆,是一位天竺来的高僧。他说自己已经活了二百岁了,专门研究长生不老之术的,这次来中土大唐,就是专门来向大唐的皇帝陛下献上他研究的丹药。他说他这种丹药,一定能长生不老。
甚至可以在大白天飞升到天宫里却成为仙人。
这是那和尚的原话。
若没有皇帝寻访仙人寻找丹药,那这个和尚这番鬼话说出来,只怕这个六扇门探子就要把他抓起来,定他一个妖言惑众的罪名。运气好,这个名字奇怪的和尚下半辈子可能就得在哪个边地的劳改营里过完下半生了。
运气不好,甚至可以直接送去官营的矿场里挖矿。
可是现在,这简直是上天降下的仁慈啊。
要是今天再找不到一个高人,他就可能要去入宫做宦官。可怜他还年轻,连生了几个女儿,儿子都还没生出一个,传宗接代的任务都还没完成,怎么能去入宫做宦官呢。
“大师,请随我来,我带你去见皇帝陛下。”探子向旁边的胡人翻译说道。
两下一拍即合。
探子兴匆匆的带着这个胡人去见王承恩。
王承恩听完禀报,上下打量这个天竺和尚,十分怀疑。
哪有这么巧的事情,他这边正找**找的头痛,结果天上就掉下来了一个大师,还是一个天竺高僧。
可当他仔细的查验过这个那罗迩娑婆的各种通关文书后,上面都有沿途经过地方盖的印章,甚至有日期注明。
这个和尚确实是一路从天竺而来。
三天前,王大师被自己的丹药炉炸死的时候,这位大和尚还刚从长安赶到商州。
再前些日子,在长安。
这位大师花了一年多时间,从天竺赶到了汉京。
怎么看,都是怎么巧。
王承恩不再怀疑他的身份,现在唯一怀疑的是这人的本事。
万一是个听说皇帝在找寻仙丹,然后就来冒充高僧的天竺和尚呢。
不动声色的将这个高僧稳住,王承恩又让人迅速的去审问那些跟随高僧前来的胡商。
胡商都有带着僧人同行的习惯。
经过分开的问询,发现这僧人是在高昌就跟随这些僧人同行来的。而这僧人确实早就说过他二百岁,还说过他会炼丹,并说此行是来给皇帝送丹药的。
嗯。
天衣无缝。
毫无问题。
王承恩还在犹豫。
可宫里已经来人催了。
三天限期已经到了,皇帝召王承恩进宫覆命。
“咱家已经找到了一位天竺来的二百岁高僧,他懂一种仙丹炼制。请转呈陛下,咱家马上带高僧进宫面圣。”
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
王承恩去见高僧,说皇帝马上见他。
高僧倒是表现的很有大师风范,不惊不喜的。
皇宫。
李世民见到了这位刚从天竺赶到汉京的高僧那罗迩娑婆,高僧长的很瘦,可面相庄严,确实很有大师之相。
李世民对于佛经也是懂一些的,提出了一些问题,结果高僧都答的很好,甚至对于一些中原僧人翻译的佛经错误之处,还直接指了出来,并给出了正确的译法。
了不得。
果然是一位真得道高僧。
“大师可有仙丹?”
“有,我炼制的丹药,吃了能够长生不老。我还有一个丹方,就是所需要的材料特别珍稀难得,如果能够采集到这些诸药异石,那么服食之后甚至可以白日飞升,进入仙宫之中。”
李世民一听,这可了不得啊。
那个王道士炼的丹药,也只说是能长命百岁而已。而这位已经能够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来,甚至如果找集了各种珍稀药材,他还能炼出白日飞升的仙丹来。
太了不得了。
李世民马上就要那罗迩娑婆送上仙丹。
“陛下,炼制好的丹药,半路上被波斯人拿走了,说要献给波斯皇帝。现在只能重新炼制!”
“需要多久能好?”
“只要材料齐了,长生不老丹只需要七天就能好,而白日飞升丹,需要的诸药奇石最多,就算陛下令天下各地献药材,起码也得一年时间才能凑集。而炼制这样的仙丹,成功机率较小,每炉需要七七四十九天时间方成,但炼九炉方可能成一炉。每炉只成一丹,若欲白日飞升,总共需服用十八颗丹。”
罗那迩娑婆张嘴就来,反正他坚称自己的丹药是绝对有用的,但比较难炼,而且不是吃一颗就行。
“长生不老丹吃一颗就行吗?”
神僧摇头。
“长生不老药需每天一颗,得连服十八年可成。”
长生不老丹一天一颗,连吃十八年就可以长生不老了。而那白日飞升丹,非常难炼,但只要吃十八颗就够了。不过也是一年吃一颗,依然得十八年。
李世民算了算,自己今年四十岁,再活十八年肯定行。
五十八岁之后,自己就长生不老了,若是能够炼成十八颗白日飞升丹,他到时甚至能够直接升飞仙宫。
李世民决定先只吃长生不老丹,等到他吃完十八颗长生不老丹,能长生不老,以后什么时候厌烦了这人世间,到时再开始吃这白日飞升丹,十八年后,他就能飞升仙宫了。
“王承恩,你立即按神僧的丹方,却采集诸药奇石,不论任何代价,不惜一切牺牲,只要能采办到丹方中的药,哪怕刀山火海你也得采来。就算有些药只在那美洲、澳州甚至是那北冰洋里才有,你也得给我想办法采来!”
第1263章 张若华
自杭州沿江南河运河北上,张超领军三万先行。
一路上,张超旗号所至之处,沿路城池无不纷纷归附。嘉兴、苏州、无锡、常州、曲阿、润州。
六月中。
张超率部到达润州城下。
此时的润州在后世的镇江这边,而后世的南京此时称江宁,在西边。因隋摧毁金陵,兼之江南运河以润州起始,因此润州在隋唐之时,比南北朝时南朝的都城建康更繁华。
暴雨中,张超率军乘船自水门入城。
润州毫无抵抗,开门迎接。
和这一路上的城池一样,战士无抵抗作战之心,官员也是摇摆不定,而城里的原议员、商会代表,这些江南城市里的新兴阶层们,却是坚定的带路党。他们早就盼着张超北上前来,一听到张超军队北上的消息,立即就开始活跃,各种暗中串联谋划,向官员们劝谏等等。
张超一入城。
润州的户籍名册、府兵名册、府库钱粮名册等等重要的东西,全都送到了张超面前。一个个仓库里的物资,也都封存好等张超的兵去接收。
甚至城里的秩序维持的很好。
投桃报李。
入城之后,张超也第一时间宣布了数条命令。
比如官员们全都暂且维持原任,继续任职理事,议员们也恢复议员头衔,并授予他们如今监国朝廷各级议会的权责。商会代表,也被尊重,向他们询问需要。
至于润州不多的那些府兵,身份暂时不变。
张超甚至打开府库,给这些归附的官员、议员、商会代表、士兵们发赏钱。数量不算多,但这态度让润州上下都吃了一口定心丸。
紧接着张超宣布,三日之后,四大银行将在润州成立营业,到时发行新钞,百姓手里的金券可以兑换为新钞。
许多朝廷今年颁布的乱政,被废除。
总的来说,就是恢复到贞观十四年以前的状态。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利。
只是老天似乎有些不太作美,自杭州出发之后,就一直下雨。
转眼都下了半个月的雨,江南河也早就水满为患。
此时入了润州,居然还没停。
雨哗哗的下,什么东西都是潮的,张超没住刺史府,他住进了张家自己的产业,一套很不错的庄园别墅。上次勤王之时,他还在这里小住过。年前出京时,也和承乾在这里住过。
之前被朝廷没收了。
不过现在和润州其它的张家产业一样,又回到了张超手里。
宅子很大,一切如旧,甚至连里面的一些仆佣,居然都还是过去的。
仆佣奴婢们见到张超回来,一个个都欢天喜地,张家是出了名的仁慈,待遇又优厚。大家都愿意给张家做事,甚至出门那都要感觉高人一等。
府中的管家抱着一堆账册过来,说府里原来好多东西被抄走了,大部分官府前些天又送回来了,还有一些没送回来的,他都记在账册上。
张超只是随意的翻翻。
“王叔做的很好,从账上支些钱,给府里的所有人都发笔赏钱,算是我谢谢大家了。”
管家笑着退下,把消息传出,府中人更加高兴和感激。
因连日大雨,长江水也很大。
江对岸的扬州,如今已经进驻了三万唐军。
朝廷似乎也有意弃润州保扬州之间,希望对守住江北。
谢绝了各种求见,张超却洗了个澡。
洗完澡睡了一觉。
醒来时,天色晦暗,才是午后,居然如同傍晚。
天阴沉的好,看着又似要下暴雨。
张超皱眉,这天看着不对劲,长江的水位已经很高了,江南道各地的大河水河也水满,不少地方甚至已经被水淹,如果再下雨,只怕真的要形成洪灾了。
府里的厨娘按张超的口味做了他喜欢吃的几样饭菜送来。
睡了一觉,确实腹中饥饿,张超一口气吃了三碗饭。
厨娘见张超吃的干净,胖胖的脸上洋溢着喜色。
饭后,散了会步,躺在廊下看着那倾盆而下的暴雨,接天雨幕,天地间白茫茫,哗啪啪的一片。
幸好南船北马,这一路过来,他三万人都是乘船。运河水满,河上行船,倒挺舒适快捷。若是在陆上行军,这鬼天气,地早泡成泥浆。马车轮子陷进去,估计都出不来。
六月中的天气,南方的早稻已经差不多要收割了。
可现在,连日的大雨,稻田都是水,晒不干地,稻苗也倒伏了。稻子已经金黄成熟,再不收割,稻子在田里就要烂苗和发芽。
这一季的收成,怕就完了。
若再下下去,只怕江南水乡,要变成泽国。
一连三天,雨都没有停。
似乎天被捅了一个大窟窿,银河决堤了。
润州城也已经出现了内涝,低洼的城区积满了水,普遍到大腿上,水深的地方甚至已经有一人高。
许多住宅和商铺被淹。
留任的官员们开始组织百姓救灾抢险,张超也派出了士兵加入救灾之中。商会积极募捐善款,在高处建了一片灾民安置区,搭起一顶顶的帐篷。
粮食和水也都由官府调拔,幸好润州是大城,这里有朝廷的转运大仓,仓库里粮食很多。
官员们吃喝不愁,情绪倒还稳定。
“润州各县受灾严重,大量农田被淹、房屋被浸。”
润州刺史一脸忧愁的向张超禀报。
“立即启动救灾应急预案,组织官吏,发动群众,救援灾区百姓。该转移的物资转移,该加固大堤也抢修加固。该转移百姓,建立安置点的,也要抓紧。还有安置点,要严格按照救灾防疫卫生条例施行!”
张超很沉稳。
这些年,朝廷早有了一套严密详实的救灾应急预案,可以面对各种灾情。每种灾情,如何应对,都有详细的条例,让救援工作可以更加快速。而朝廷这些年在各地修建的义仓社仓,还有许多转运仓,也让救援起来,更加迅速。
灾区财产损失这些不是当务之急,最重要的还是要让百姓能够有个安全的地方暂时安置,在安置营里能有饭吃,保证不会发生传染疾病等,不被有心之人煽动等。
要防止的是灾情进一步的扩大。
至于灾后恢复重建等等,那是回头的事情。
“赵刺史,我知道我们在有些地方有分歧,但如今我们应当都暂时放下这些。现在当务之急是救灾安民,做为一个饱读圣贤之书出身的官员,我相信赵使君你能够明白这些吧?”
赵刺史点头。
他虽是被迫裹挟归附的,但此时在救灾这个问题上,还是能与张超达成一致的。
团结一起,救灾安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