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8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入了一个市场饱和期,张超便撤了这个销售组。
另外那些推车挑担上街零售的零售组,张超也撤了。
现在只做门店生意,也依然有不小的量。
因为粮价下降的原因,张超的这些面食也都下降了,利润降低了许多。最开始黄馍馍出来时,一个能卖五文,利润就有两文。现在一个只卖一文,卖三个黄馍馍才能赚一文钱。
包子、馒头、生煎这些也是这样,利润下降。
马周跟张超算过账,如果撤掉销售组和零售组,只做门店直营和外卖及酒楼配送生意,一天能保持十贯的利润。这还是肉包子、生煎利润比馍馍馒头高的情况下。光卖馍馍、馒头,已经不太赚钱了。
虽然利润不高,但那是净利,在如今行市下这个赢利也还可以。毕竟张家不但一天能进帐分红五贯,还能给几百个员工提供工作赚钱的的机会,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力。
此外,十一家店面的开销已经包括进去了,因此张家卖豆制品、卖卤肉就少了一大笔店面、人工开销,这一块的利润是另算的。
现在张家的豆制品和卤肉的生意已经慢慢起来了,这些都是针对中产甚至富人的,销量不如卖面点,但利润却高的多。
据马周计算,豆制品和卤肉销售额越来越多,赢利也越来越多,如今已经突破了日赢利五千钱。
天一亮一黑,张家的餐饮生意一天就能赚一万钱左右,一月能赚三百贯,哪怕再扣除点额外的捐费之类的,二百来贯还是能有的,一年不出意外,也有近三千贯了,积少成多,这也算是一个极大的收益。
市场规模,产品更新换代很重要。哪个赚钱,就卖哪个,不赚钱的就放弃。
面点虽然不太赚钱了,不过还养着几百号人,因此张超不打算就放弃这个业务,但也不打算再扩大了,维持眼下这个规模就好。
也许过段时间,等碱石供应上来了,张超可以干脆向长安的商家们直接供应面碱,毕竟面碱利润更高。
把工坊做了些调整,因府兵出征带来的影响减到了最少,张超也就回到家帮老爹做着出征准备。
“把我那匹黑马也带去,做个备马。”张超和老爹一起刷着黄膘马的毛。
“有一匹马就够了,我不还要带头骡子嘛。”
“带上吧,黄膘马八岁了,有些老了。”
张超很舍不得老爹出征,七娘也舍不得,眼睛都哭肿了。
她送来了新赶制出来的皮裘,生怕老爹在外冷到。
“我还给你准备好了蓑衣,你一定记得带上,要不下雨雪的时候,淋湿就会冻坏身子。”
行军打仗当然不适合打伞,蓑衣是芒草或者用棕树的棕衣做的,能够防雨。但太笨重了,棕衣得编的很厚才能防水,一件蓑衣折起来都能装一大包了。
“蓑衣带不了,太不方便了。”老爹回道。
在外打仗,又不是去旅行,不管春夏秋冬,什么样的天气都会遇到。就算冬天雨雪,有时能避则避,不能避也只能淋着。
就好比道路泥泞,也得淌。
张超看着那笨重的蓑衣皱着眉头,若是有件轻便的雨衣就好了,这样既不增加负重,而且还能挡雨。
唐朝普通百姓除了蓑衣也没有别的雨衣能穿。
唐朝没有橡胶,但也还是可以做雨衣的,记得宋代就有人发明了用桐油和布作成的雨衣。
唐时有钱人穿裘衣,没钱人穿蓑衣,都能避雨雪,但都笨重,另外还有一种油衣。
宋代时普及开来的桐油布雨衣,隋朝时已经有了。史书记载,隋炀帝去打猎时,就有人进献雨衣,这种雨衣是用桐油浸黄绢后制成,色如琥珀,因此称为琥珀衫。
但这玩意很贵,普通人是穿不起的,还不耐用。
到宋代时,民间开始用黄油与麻布制作便宜的雨衣。
不对贵对张超来说不是问题,只要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老爹,我给你做几件琥珀衫带着。”
做琥珀衫首先得有桐油,在此时,桐油非常少见,但只要天下有的,长安城东西两市肯定就是有的。
张超当即骑马去长安,亲自把东西两遍跑了个遍,果然还是买到了桐油。
价格很贵,但张超价都没讲,直接给那店里的桐油来了个包圆,店里几百斤桐油全被他买走了。
有了桐油有了黄绢,要做雨衣还要技术。好在这倒不是什么高级技术,张超寻到了一个匠人,高薪把他挖了过来,让他负责制作雨衣。
绢和棕油做成的雨衣,比用棕丝、蓑草等做成的蓑衣更加轻便,但成本较高。同时比毡衣、裘衣也同样更轻便。
张超给老爹既准备了裘衣又准备了毡帽,还准备雨衣,这样可以里面穿裘衣,既能御寒也能防雨摭雨,外面再罩一成油衫,那就双重保险了。
“这雨衣做成上下两件,上面衣,下面裤子。”
雨衣的功能当然是为了摭雨,长衫状虽可以摭雨,但行动上还是不太方便的,因此张超让负责把加工好的黄绢裁煎为雨衣时,改成后世的雨衣式样,上面一件下面一件,两件套。
“上衣对襟式,领上还要再加一个帽兜,袖子别弄太窄小点,要太宽松。裤腿也可以稍大些,这样就不会妨碍里面穿上铠甲和裘衣等,不会影响活动。”
七娘的女红很好,这年头的妇人基本上都打小学习裁剪缝纫,能熟练的自制衣裳。
张超提出雨衣的式样,七娘马上就能领悟。
油衣做好了,挂在竹竿上晾干。
油衣匠人还特别跟张超强调,油衣得注意保养。平时不下雨尽量不穿,更不宜日头底下暴晒,而下雨时穿了后,也不能湿的就包起来沤,得晾干了再收起。
油衣晾干后,老爹试穿,非常合身。
“很轻便,穿在身上跟没有穿一样。”
毕竟是轻薄的绢涂上桐油制成,轻薄是自然,特别是跟那比铠甲还笨大的蓑衣相比,这个真的很不错。
“多做几件带着,反正也不占地方。”
“给你柯叔他们也做几件。”老爹不忘记交待。
“没问题,反正买了很多桐油。”
油衣是个好东西,不过成本高了些,早在北朝就已经有了的东西,可到现在都没普及开来。
关键还是这个桐油贵了。
张超想着自己回头是不是要在刚买下来的沟坡地也种些桐树,油桐树是长的非常快的,出油率也还可以。
桐油不能吃,但却很有实用性,不说能做油布雨衣,而且家具上涂了桐油之后,可以代替油漆,起到防腐等作用。
还能做油纸,制油纸伞。
桐油还能做油墨,油脚也能做香皂,实用性多的很。
生桐油还能入药,可以治不少病。
当然,最重要的是,油桐树关中地区是有的,也适合栽种的。
老爹让张超给柯五他们也做几件油衣,张超干脆大手一挥,要做就多做一点。
把所有的桐油都拿来浸绢和布,一半做油绢一半做油布,然后再让七娘带着村里的妇人全部加工裁减制成油衣。
张超选了几个体型不一的村民,做为模特,给油衣做了五个成衣码子。
做这么多油衣,张超打算一半送人,一半拿去卖。张家沟的府兵,还有秦琼等人府上,都各送上一批。
剩下一些则送到店里去卖。
张超想看看,这东西市场反应如何,要是反应还行,那他明年就要多栽些油桐树了。(未完待续。)
第111章 雏鹰(第三更)
第三更送到!求月票、订阅!
程处默和牛见虎、李感结伴来到张家沟,三人今天都穿着一身锃亮的明光铠。
不同于张家沟府兵们那种简易的明光铠,三人身上的明光铠一看就是高档货,不但两个护心镜更加的锃亮,而且周边的甲叶还是山文字结构的。两个肩膀上还是两个麒麟头护肩,腰间则是狮蛮扣带。
手腕有臂甲护腕,还有甲叶裙,护腿等。
要是给他们背后插几把旗子,那就成了京剧里的武将了。
不过看的确实非常英武,连程处默这个书呆都立马变的飒爽多姿,英武不凡。
三人是来跟张超告别的。
“后天就出发了。”
程处默说这话的时候,身上铁甲叶子乱响,整个人非常兴奋,面色红润。
张超看他这样子,什么也不想多说了。哎,不愧是程咬金的崽,哪怕连个铁枪都端不动,但人家这胆天生就肥。
这才是真正的雏鹰啊,自己顶多算个土狗吧。
不过张超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绝不热血一涌就要奔赴沙场。
“你吃个饭还穿着甲不累啊?”张超其实心里有些妒忌程处默这些公子们的洒脱,人家就能做到这种激昂随性,自己却总是想太多。担心这个害怕那个。
“嘿嘿,这可是秦王赐下的宝甲。”程处默自豪的道。
倒是牛见虎不合时宜的拆台,“秦王这次赐下八百件铠呢,几乎此次随军战的功勋子弟都有一件。这甲也不算特别好,算是一般吧。我家里好几件比这更好的呢。”
“你家更好的可也不是秦王赐下的啊。”程处默不乐意了。
“三郎,你要是去的话,肯定也能得赐一件的。”
张超心想还是算了吧,为了一件铠甲去卖命不值得啊。他早过了那种热血上头的年纪了,又不是过不下去得去打仗赚军功。
程牛三人都很兴奋,这将是他们头一次上战场。
还没有经历过战场,没见过杀戮,因此他们满脑子里想的都是大杀四方,建功立业这些,并没有想到真正上了战场会是什么样的,也不知道那种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会是怎么样的场面。
张超也没见过,但他看过太多的影视文学作品里的描述。
有许许多多的士兵从战场上回来后,还会留下战争创伤综合症,一辈子活在梦魇之中。
三人现在只是满脸的兴奋。
不过三人参军,并不仅是去当个普通小兵的,张超倒也不太担心他们的安危。三人身份可不比他,他老子只是个九品队正,人家老爹都是国公。
因此三人这次去当兵,直接就先得了一个亲卫的身份。
亲卫,那可是正七品实职,唐制,二三品官员子,补亲卫。
一参军,直接就是正七品官了,直接就是校尉级别了。
老爹打了一辈子仗,最高也才做到校尉,现在才是队正。可人家头次参战,直接就是正七品。
若是张超也能享受这样的待遇,他估计会考虑下去河北一趟。可他只是九品子,按制只能补个帐内。帐内是什么,一个大将的亲兵护卫而已。
程处默第一次参战,就能当个中校团长,他去当兵,只能当个中士警卫员,他才不干。
三个家伙就是故意来得瑟的,名为告别,实为显摆。
等在张家吃了顿辞行饭后,三人骑着马穿着那身骚包的铠甲走了。
秦敢和崔琰接着又来了。
秦敢是秦琼的部曲家将,这次自然得随征,而崔琰是个旅帅,这次也在受征之列。
“我过几天就走了,万一我回不来,希望你能照顾好十三娘,若是你敢亏待她,我做鬼也不会放过你的。”崔琰喝了两杯酒后,开始胡言乱语。
“五郎你喝多了,我还等着你回来喝喜酒祝福我们呢。至于十三娘,你放心,你不说这话,我也会好好待她的。”
“那就好,是男人就记得你今天说过的话,说话要算话。”
崔琰醉着回去的,在张家说了不少醉话。但说来说去就那么一个意思,他要沙场立功,挣功勋富贵。
若是以往,张超可能不明白为什么崔家的公子会这么想上战场。
但现在,张超对唐朝社会风俗也了解了许多,他知道崔琰在崔家很没地位,婢女生的奸生子,又碰上一个苛刻的嫡母,他到现在连崔家的族谱都还没进去过。
在崔家,崔琰的地位十分尴尬,说主人不是主人,下人不是下人的。崔琰一个士族子弟,跑来从军,那也是有苦衷的。
一步步到了旅帅,但在崔家依然没有地位。
要想出人投地,靠崔家是没用的,崔家的家业他一文钱都分不到。崔琰只能靠自己,也唯有从军征战是能最快得到功勋的。
喝醉的时候,崔琰跟张超谈了许多崔家的事情。
张超也对崔家有了更深的了解。
崔家,或者说崔善福家只是整个清河崔氏的一小部份。
大唐的崔氏,有两大家,一是清河崔一是博陵崔。据说很久以前那是一家,但如今实际上是完全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