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47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相国,沟坎法有缺陷。有史书记载,晋人刘聪捕蝗以沟坎法埋之,但蝗虫不死,又从土里钻出来重新祸害庄稼。所以我以为,沟坎法灭蝗,最后还是边烧边埋。夜间在挖好的沟旁点上火堆,引诱蝗虫飞入火堆烧死,然后把扫进沟中掩埋,或者把捕到的蝗虫扔到水里淹死!”
李超笑着听他们献言献策。
“你们的办法都挺好的,但还有一个地方有些不足。捕到的蝗虫,怎么能埋掉烧掉呢?这可是能吃的啊。灾情发生,到处缺粮,蝗虫混合米稻和谷糠、野菜等,可是能做成救灾饼的。”
“可以用挖沟坎,然后夜间烧火引蝗虫,以网捕捉,然后拿去用碾碾成粉碎,拿去晒粉,再加工成救灾饼。”李超补充了几点。
真正等蝗灾起了,那时能捕到的蝗虫,估计得几百万上千万石之多,这么多蝗虫若加工成救灾饼,得救活多少人啊,怎么能浪费呢。
不过李超对于沟坎火诱法,依然不是很满足。
因为这种捕蝗法,其实是在蝗虫已经完全成虫的时期去捕。
这种时候的蝗虫可是很会飞的。
要灭蝗虫,主要还是应当在蝗虫还是卵和幼虫的时候。蝗虫还是虫卵,那么蝗虫就是不动的,是死的,去挖出来,挖一点他就少一点,根本不会逃不会跑。
其次蝗虫在幼虫之时,会爬,但还不会飞,只会爬和跳跃,这时捕捉也比较合适。特别是在早上,蝗虫翅上有露水,跳跃的能力更差,捕捉更易。
“我们要打一场地道战,河边、田间、地头,在蝗虫多的地方多挖沟坎,然后晚上放火捕蝗。”
“还有,现在就要督促地方百姓,都出去挖蝗虫卵。挖出来的虫卵可以交给官府,用来交换救灾饼。”
“鼓励百姓多养鸡养鸭,赶到田间河边去捕食蝗虫。”
李超起身,手撑在桌上。
“诸位,这是一场持久战,一场生死存亡之战,我们必须拿出所有的手段,所有的精力!”
挖虫卵,养鸡鸭,捉幼虫,甚至是烧火捕蝗,方法想出不少,但李超也还是不敢大意。
蝗虫这玩意,种类繁多,数量基数多,繁殖成活率高,分布还广泛,并且食性广泛。随便漏掉一块地方,就能孵化成数以亿计的蝗虫。最可怕的还是在于蝗虫会迁徙,每到一处,就会汇合更多的蝗虫,形成更大的蝗虫群,不断的壮大蝗虫群,最后形成席卷一切吃光一切的大蝗灾。
现在李超与其说是想办法灭蝗,倒不说是如何想办法多弄点蝗虫做粮食。
趁蝗虫吃光地里一切的青苗之前,多捕点蝗虫做成粮食。
蝗虫吃庄稼,而他们吃蝗虫!
“多建一些碾,到时把捕到的蝗虫都碾成碎末晒粉,制救灾粮。”
一石粮配上高粱、谷糠、蝗虫粉、鱼干、野菜等等,能加工出五石的救灾饼。这段时间李超在山南东十六州和买到的粮食就有五百多万石,若是有足够的蝗虫、鱼干肉干野菜干和谷糠等来加工,那李超就能拥有两三千万石救灾粮。
捕蝗,势在必行,十分迫切!(未完待续。)
第645章 不许吐,吃下去
襄阳大牢里,一下子人满为患。
襄樊两城有名的粮商,三百余人,一下子全都被从和丰楼带到了州中大牢。牛见虎和程处默把这些原来一时名望的大户巨商们送进大牢之后,就不理不问。
任他们喊破喉咙,都见不到一个牢吏狱卒。
八月的夜晚已经很凉,各间牢房里除了一堆带着霉湿味的稻草,就再无其它。漫长的一夜,好不容易才捱过去。
到了天亮的时候,阳光从牢房墙壁上的小方孔里照进来,总算暖和了一些。
可肚子又饥又渴。
“我们要喝水。”
“我们要见李相国。”
“我要见太子殿下!”
。。。。。
没有人理会,若不是偶尔能听到外面的脚步声,他们都会以为自己被遗忘了。有人已经开始动摇,胳膊拗不过大腿啊。
王孝安则坐在稻草上,依然装着镇静的样子,他心里也惧。可却还是不相信李超能把他怎么样了,这里可是三百多人。全是山南有头有脸的人物,他们又没有犯什么错,顶多就是违反宵禁令和禁酒令而已,这点小事,李超还敢杀人不成?
天亮。
李超起床,他带着一群学生练枪。
太子站在最前面,其余的一群小孩子也人手一根定制的银枪,用力的刺击。
上官仪站在一侧,等李超练完枪才过来。
“老师,那些人在牢里喊叫了一夜,昨晚喊着要见你和太子殿下,现在又喊着要吃早饭呢。”
李超接过毛巾,擦了擦汗水,轻笑着道,“他们想吃早饭,那就给他们送去。嗯,一人一块救灾饼子,再一杯白水。一天两顿,没多的。”
“给他们吃救灾饼?”上官仪惊讶问,这群人哪个不是一地豪强,富甲一方啊。平时不说山珍海味,各种佳肴吃遍,让他们吃蝗虫饼,只怕们不会愿意啊。
“我又不是请他们来做客的,他们现在是做牢。”李超道。
“那这些人如何处置?”
“先不用管这些人,先扔在牢里面,不用理会,也不要接触,每天早晚各送一块蝗虫饼就好了,只要饿不死就行,让他们也尝尝挨冻受饥的感觉。”
“那要晾多少?”
“先晾个十天半个月吧。”李超道。
对于这些人,李超确实不能杀。
但也不能陪着他们瞎胡闹,不收拾下他们,他们还真不知道天高地厚。
今天的早饭,是蝗虫饼,加野菜汤。
不但李超的早餐是这个,连太子的早餐也是这个,他没打算以后天天都吃这个,但起码得让大家都明白,也知道蝗虫救灾饼是什么样的。
尤其是太子,李超不希望太子跟晋惠帝司马衷一样,在灾年大臣报告说百姓没饭吃的时候,问出何不食肉糜这样的糊涂话来。
院里桂花树下,换过衣裳的李超跟自己的一群学生们同坐一张大长桌。
每人面前摆着一个瓷盘,来自河北邢窖的白瓷,洁白晶莹,非常精致。盘子边还摆着一副刀钗和筷子,银刀银钗,加上一双木筷,餐具非常漂亮。
“老师,我们今天吃什么好吃的。”长孙冲问。
李超摆弄着白餐巾,笑着回答道,“一会你们就知道了。”
“相国,是否现在上餐?”
李超点头。
从京城一直随从的侍从端来早餐,餐盘上盖着罩子,让人无法知道时面有什么。
盖子拿开,露出了里面的早餐。
一些黄色的圆饼。
饼干很普通,甚至放在近前,也没有什么香味散发出来。
一群小孩子大失所望,没想到早餐居然是块饼子。
“这饼有什么特别吗?”太子承乾问。
“这饼确实很特别,这是一块救灾饼,里面的材料非常丰富。”李超笑着道。
“蝗虫饼?”承乾问,“跟我们以前吃的蝗虫饼好像不太一样。”
李超点头,原来大家也吃过蝗虫饼,但那种蝗虫饼属于特制的,更用心,还用油煎,加了胡椒等调味料,当然大不一样。
而今天他们要吃的,却是标准版的救灾饼。
一块救灾饼,成份众多。
米、麦、粟、麦皮、谷糠、大豆、高粱、豆渣、蝗虫粉、鱼干、野菜干、槐叶、榆树皮、草根等,还加入了盐。
总的来说,米麦粟等粮食只占不到两成,而大豆高粱豆渣这样的辅粮占有三成,蝗虫粉、鱼干粉菜干等又占有三成,剩下的两成就是树叶树皮草根了。
除了点盐以外,就别无其它的佐料。
这样的救灾饼,绝不能说好吃,甚至连味道都没了。
因为食材多,又要考虑到保存储藏问题,因此多是采用碾粉然后蒸制再晒干的加工办法,因此最后做出来的饼,根本没有味道,味同嚼蜡。
唯一的好处,就是这种饼营养成份还是不少的,里面有粮食也有蔬菜植物又有蝗虫粉鱼肉干粉等。
这样的搭配还是比较合理的。
如果仅吃糠,那么会有很坏的后果,可能吃了拉不出。
总的来说,李超的这个救灾饼配方,还是较为科学的。起码吃不死人,而且还有比较好的抗饥甚至是保持营养的效果。
唯一的缺点,就是没味道。
不过李超也没办法,趁着灾荒还没爆发开来,提前打算,把手里不多的粮食,配和各种材料,加工出更多的救灾饼,总比现在吃粮食,然后以后只能吃糠、吃树皮、吃草根强吧。
甚至饿的厉害了,饥民只能吃土充饥。
观音土没营养,只是人饿到极致的时候,胃更难受,需要有东西能填满胃,可实际上胃对于那些糠啊土啊根本无法消化,因此顶多是多活几天,然后就会胀死,或者营养缺失而死。
现在这个救灾饼加入糠啊树皮这些,其实也没有什么营养,这东西就是为了骗骗胃的,让人有个饱的感觉,可以少吃一点。
如果光吃点粮食做的粥,是不够的。加入其它各种材料,起码也还能起点作用。尤其是蝗虫、鱼肉干还有草根树叶这些多少也能有点营养的。
李超拿起饼,咬了一口。
一口渣。
太子也拿起饼,低头看了好几眼,才咬了下去。
长孙冲等看着李超二人一口一口的嚼着,问,“这饼好吃吗?”
承乾一边吃一边道,“味道还不错的,你们试试。”
长孙冲听了,信以为真,拿起来也咬了一口,结果嚼了两下,扭头就吐了。
“给我的这块饼是坏的,一点味道也没有,全是渣!”
其它几个孩子一吃,也都吐了。
李超瞪了他们一眼。
“这是救灾饼,味道就是如此,不是坏了。到了饥荒之时,能有这样一块饼吃就得谢天谢地了,你们还挑。今天这饼都得吃完,一口也不许吐掉,谁再吐一口,回头罚抄三字经一百遍!”
一群小家伙全都皱眉苦脸的看着手里咬了一口的饼子,都快哭出来了!
感冒了,躺了一天,晚上还是十分难受,现在一边喝着红牛一边码字!求月票!
ps:最新通知,现在好地主有三个粉丝群了。
普通群:破军营207815796,好地主书友都可进,无条件限制。
全订群:601456351好地主全订书友可进,要求全订截图!
舵主群:11847387好地主粉丝分舵主以上可进,需要舵主截图!
大家加一个群就好,不用重复加哦!(未完待续。)
第646章 调兵待命(求月票!)
襄阳北面。
淯水河岸,一大群百姓正扶老携幼沿河南下。上至年过七旬的老人,下到不满十岁的孩童,甚至还有在襁褓中的婴儿,他们步履蹒跚的南下。
李超到达襄阳,山南开始有游民出现了。
秋旱持续,久旱无雨,许多庄稼已经旱死,只剩下靠河的地方,还有些有水井的地方还在勉强维持着,可庄稼也在一天天的枯萎着。
一些本就贫困的家庭,当庄稼旱死,家中又没了什么存粮后,便开始另想办法了。一些有经验的老人,便开始带着家人趁着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开始拖家带口的离开家乡,去别的地方投亲奔友,准备离开家乡,躲过这场大灾。
还有些人无亲可投,便也只能带着家人,带着仅剩下的一点粮食,向着南方而去。
“相国,邓州、唐州来报,已经发现不少零星灾民进入境内。”
正在处理公务的李超听了,抬起头来,长叹一声。
该来的还是来了。
旱灾、蝗灾,不管是什么灾,最终都会是饥荒,而饥荒最怕的就是流民。一旦饥民走出家乡,开始流动起来,那比蝗灾还可怕。
蝗灾一汇集起来,是走哪吃哪,吃掉所有的庄稼,甚至是树叶青草。
但饥民流动起来后,更加可怕,因为他们不但会走到哪吃到哪,而且极容易暴动。为了吃的,他们会无视一切纲理伦常,一切律令法规。
偷盗、抢劫,甚至是杀人放火,易子而食,饿极的人什么事情都做的出来的。
最可怕还在于,本来有些地方可能能够坚持的下来,可大量的灾民涌入之后,就会马上把一个地方吃光,然后那个地方的灾民只能被迫的跟着一起去下一个地方。
蝗虫吃光了粮食,饥民就成了蝗虫!
本就薄弱的存粮储备,绝对架不住这群饥民的饱和式攻击,他们到哪,哪就得崩溃。
因此对于李超来说,防范饥民移动,也就成了关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