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好地主-第28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外面扫荡,苏定方他们也一直带着骑兵在外面追击那些冶利人,每天也能抓到不少,收获还不错的。
“见好就收,我们现在也有这么多收获,先把这些都吞进肚再说。”
张超不是那种太贪心的人,他击败了冶利人,但还得考虑到党项羌和慕容伏允呢,万一他们到时东西一起发兵,张超倒是自认为可以带兵跑的掉,可这些战利品岂不得丢?
“我们是不是要留支兵马在这里,不然我们一撤,这里岂不是又要被吐谷浑人占了?”李守素问。
“那不担心,他们真要敢再来,那不是正好?下次我们就可以再来收割一次,挺好啊。”
张超的计划是这些地方以后肯定得纳入大唐的,但不能急于一时。先把北面的漓源、洮源、羌源三地给稳固了,把军堡、兵站、道路都给修起来,一点点的推进。
有军堡才能驻军,有道路,兵站才能运输补给,到时还得安置移民屯田,能够自给自足。没有这些体系建全起来,那驻军也是孤立无援,反可能成为吐谷浑人报复的目标。
那样的蠢事张超不会做的。
事情一步步来,饭一口口吃。
等把漓源等三县筑起堡垒、兵站后,下一步就是在这里建立起赤水县,到时从洮州一直有大路通到这里,沿途有堡垒、兵部还有屯田。
稳固起赤水县后,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维护稳定与白兰、白狼、多弥三国的那条贸易通道。
张超看的比较远,这条通道既能通往玉树的多弥,也能通往甘孜的白狼,甚至通往吐蕃的苏毗,乃至吐蕃的本部,还有更南的尼泊尔、古印度等,打通一条丝绸南路,加大贸易。同时,从这里还能联通党项羌南面的大金川的东女国和西山八国等,还能联通云南、缅甸等中南半岛上的那些蛮夷。
搞贸易是有很大利润的,如果能开拓出一条稳固的国际商路,那么洮州做为那条商路的起点,收益必然是巨大的。
贸易通商不光是能赚钱,还能加强往来,提高交流。
比如大唐可以利用贸易,利用经济之利,诱白兰、白狼、东女这些番邦小国,让他们也坐上大唐的船,让他们跟大唐共进退,甚至能为大唐掣肘党项羌、吐谷浑、吐蕃等潜在威胁势力。
白兰、白狼、多弥三国这次为了能够直接与大唐洮州贸易,为了能够买到茶叶、布匹、丝绸,不惜联盟唐军出兵,这就是明证。
只要洮州与这些部族能够贸易交流,保持良好关系,党项羌完全有可能被大唐给包围,甚至是吞灭。有大唐的支持,这些小番部也能成为大唐与吐蕃之间的缓冲带。
这其实已经涉及到了国家战略层面了。
唐俭向长安发送加急快报,奏明发生在吐谷浑的这一连串胜利。
捷报自青海发出,先送到了陇右道大都督府的驻地凉州。
陇右道大都督、燕王罗艺接报,看过后目露惊讶之色,有些不敢相信。
“这个张文远。。。。。。”最后他摇了摇头,什么也说不出来。实在是不知道说什么好,本来想说他太胆大妄为,不经上报他这个上司就擅自出兵。可一想起那个张三不仅是洮州都督,还是经略招讨使,还是定西都护,尤其这人还拥有皇帝所赐给的多项便宜行事之权,他就什么也说不出来了。
张超在洮州,干什么都是可以的。想到这,罗艺有些郁闷,他的麾下,居然有了那么一块不受管控的辖地。
提笔也写了一封奏报,然后两封信一起发出,让快马送入京。
急报出凉州,一路飞驰,经兰州,到陇州,然后进入关内,沿泾河河谷飞驰入长安。
“大捷!”
“定西都护张文远率军大破吐谷浑,一战击溃十万吐谷浑军,生擒数万!”
“大捷!”
信使飞驰,沿路人远远看到他那八百里加急驿报的标记,全都远远的躲开了,连城门的守兵都不敢拦一下。
被撞了,反而还得被定罪,撞死也是白撞。
望着那卷起的尘土,路上的行人纷纷惊叹。
“大破吐谷浑?”
“击败十万吐谷浑大军?”
“这怎么可能?”
大家都惊叹万分,没有听说朝廷之前有发兵征讨吐谷浑啊?
还有,怎么率兵大破吐谷浑的是定西都护张文远?
东宫。
有属吏第一时间把这个消息禀报给了李建成。
听闻这个消息,李建成本来还有说有笑的脸上,立即就变的阴沉起来。
“击败十万吐谷浑大军?张文远什么时候也学会谎报军情了?”李建成冷笑着道。
李元吉轻笑着道,“驿马报信,沿路告捷,一般都会夸张一些,都是惯例了,并不会是张超虚报军情。不过我也真服了这个张三,把他扔到洮州那样一个鸟不拉屎的边关,他也能把官当的有滋有味,还越当越名声响亮了,这次不知道又有哪个倒霉的吐谷浑部落让他借了人头立功。大哥,要我说,你可得想想办法了,再这样下去,这家伙说不定都要取代罗艺成为陇右大都督了。”
“就凭他砍几个番部人头,移点百姓去垦荒,就觉得功劳很大了?”李建成不屑。
“大哥呀,父皇和朝中大臣们可跟咱们想的不一样啊。现在谁不知道这张三就是秦王的人,陛下对这张三好的出奇啊。你再想想之前陛下说的那句话,居安思危啊。”
李建成脸色越发难看了,上次皇帝居然跟着重臣公然说出换储的话,这事情令他震惊万分,到现在还是又惊又惧。
虽然说后来皇帝在众臣们的劝说下,不再提换储之事。可这事情却给太子敲了一记响钟。不光是李世民想要夺他的太子之位,原来连皇帝也有了换储之心。
他一下子感觉自己的地位,无比的危险起来。
“四郎,你说我要怎么办?”
“先下手为强。”
李建成望着自己的兄弟,心里却有些怀疑起李元吉的动机了。
他们嫡兄弟本来四个,老三玄霸早亡,如今就他们三个。
老二一心窥探他的太子之位,这老四倒是跟他关系不错。可元吉老劝他什么先下手为强,让他不禁起疑,难道元吉想要让他跟世民相争,然后他从中得利?
若是他和世民都出了事,那最有机会当太子的自然就是元吉了。
元吉劝他早动手,甚至几次直言让他杀了世民。可建成都没往心里去,他本来就是太子,安安稳稳的等着继位就好。若是动手除了世民,可杀世民容易,然后呢?
然后皇帝震怒,把他废了,岂不就便宜了元吉了。
以往元吉说这话的时候,他只是不往心里去。可是今天,他却不一样了。
只除世民自然不行,但若是他能把皇帝也给控制呢?
这个念头一出,连他自己都吓了一大跳。
然后,这念头就再也挥之不去了,在他脑子里生根发起芽来。这个念头是如此的诱人,可他却又犹豫着。
他如何才能既杀掉世民,又控制皇帝呢?甚至还要防着齐王。
太难了,他想不到有什么样的好办法,可以做到这些。
有一个环节没弄好,就满盘皆输了!
还欠10章,松了口气!(未完待续。)
第378章 无忌,我想去陇西,去找张文远!
“朕不喜得陇南八百里地,喜得张文远也!”
太极宫,接到唐俭奏报的李渊大喜,抚须对着殿中重臣们大笑道。
“朕要重赏张文远,重重的赏!”
李渊看着那份签上了慕容伏允名字的盟书,无比的舒坦啊。一个张文远,就打的慕容伏允断手断脚了。看来吐谷浑也不过如此,之前也完全是趁人之危。
“诸卿,朕欲就势征讨吐谷浑,如何?”
李渊这话一出,宰相尚书们都收起了笑容。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打仗,那是相当严肃的事情,必须得有全面的谋划和准备,不是说要打就能打的。那样轻易的做出决定,绝不是什么好事。
之前宰相们都已经达成一致,认为应当攘外必先安内。得一步步来,国家的战略都已经做出来了,也都在围绕着这一计划进行着。现在皇帝突然说要打吐谷浑,那么一切都可能打乱部署。
宰相们并不喜欢这样。
“陛下,不可。吐谷浑确实实力一般,可我们所忧者非吐谷浑,而是突厥也。突厥一日未平,吐谷浑就一日未宜轻动。眼下张文远已经断吐谷浑一臂,迫吐谷浑求和。这是好事,我们应当顺势接受这和议内容,然后和亲互盟。西南安定,朝廷才有精力全面准备对付突厥啊。突厥乃心腹之患,吐谷浑不过疥癣之疾而已,孰轻孰重,一目了然。”
裴寂坚持反对皇帝这种心血来潮就要临时改动原定计划的念头。
陈叔达等也认为应当见好就收,先和吐谷浑签署了这和议,让西南安定。
“请陛下签署盟约,然后诏令张文远勿再与吐谷浑交兵!”
李渊有些遗憾的叹了口气,“罢,那就如诸卿所请,签署这议和盟约,然后送公主去青海。”
虽然有些遗憾,但张超的出色表现,依然是这次迫使吐谷浑妥协退让的最大功臣,尤其是拓边八百里,这份功绩,相当了得。
如此功臣,当然得赏。
“晋张超为武安县开国公,加张文远真食封二百户,通前共五百户真食邑,每户皆给七丁上限,晋上柱国,加光禄大夫!”
“张超的奏折怎么还没有到?”李渊看过了唐俭的奏报,看过了罗艺的奏报,但他现在最想看的还是张超亲自上的奏报。他非常想知道,张超这一路上是如何率领七千骑就一路南下,最后还联络上了白狼等三小国,最后把冶利部打的分崩离兮的。
今年的日子有些苦,又是突厥入侵又是江淮叛乱,还有吐谷浑趁火打劫,梁师都等不肯臣服,老大老二还内斗的厉害。
如今连宫里的女人们都参合进去了,一天到晚,就没有个清静舒坦的时候。
现在就全指望着张超打吐谷浑人的事情舒坦一下了。
“估计张文远还未班师。”
“你们说如今陇西事了,朕是否应当把张文远调回京来?毕竟他是一文官,还是朕的翰林学士,让他常驻边关,未免不是优待功臣之法。”
封德彝问皇帝,“陛下欲召张文远回京,是欲让其回东宫吗?”
这是一个很尴尬的问题。
谁都知道太子容不得张文远,上次还要弹劾张文远呢。结果惹得皇帝当众说出了要换储的话,这更让太子容不得张文远了。
张文远身上还有个太子宾客之职,若回京,这要是去东宫,岂不是很尴尬。
李渊抚着须,有些无奈。
“朕观文远,允文允武,尤其是眼光长远,看问题很透彻,你们看,让文远入中书或者门下做个侍郎如何?”
侍郎是门下和中书省的次官,在唐代,从中央到地方,各个衙门里的官员,都分为四等。由上至下为长官、通判、判官、主典。
这四等官制下,长官就是负主管责任的首长,通判则是负分管责任的副长官,判官是负主办责任,主典就是负责对检请之责。
就比如朝廷的中书省,中书令是长官,中书侍郎是分管的负长官,而中书舍人,是判官,负责主办责任。
中书省做为三省之一,他们最重要的职责就是负责诏书起草和参议章表。
这其实就是个发红头文件的地方,若跟米国比,类似于立法机构了。
尚书令虽是主官,但在实际的工作中,负责诏书起草和参议章表工作的却是中书舍人。中书舍人六人,分别对应尚书省的六部。他们起草诏书和参议表章,基本上也是按尚书省六部的工作性质划分的。
中书令和中书侍郎,负责的是对判事的中书舍人的工作进行审查。
中书省的主要工作,其实是由中书舍人在做,而中书省由副长官中书侍郎在管。
不管是中书的中书侍郎,还是门下省的黄门侍郎其实都相当重要,当上侍郎,下一步就是拜相了。
几个宰相和那些尚书们,都想不到皇帝要把一个二十来岁的年轻人提拔入三省中,还是侍郎。
“陛下,张文远在陇右不过半年有余,已经将陇右治理的井井有条,功绩着著,升官晋爵都是应当,然而现在陇右还需要张文远镇守。”
秦王府。
李世民这段时间很低调,其实他想高调也高调不起来。
皇帝上次说了一嘴要换储,然后对他越发的雪藏了。他现在是天策上将、尚书令、京畿道大都督、雍州牧、十二卫大将军,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