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大唐太子爷 >

第17部分

大唐太子爷-第17部分

小说: 大唐太子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刻他完全忘了,鱼藻池之所以变成了如今的烂泥塘,主要还是他的“功劳”。

    高明的脑子里想的全都是烂泥潭,所以直到回到东宫的时候,还是没有想出什么文章来,于是乎,他只能把苏婉儿叫到了书房一起商量。

    “婉儿,你说要以鱼藻池为题作一篇文章,该如何下手?”

    高明可是把所以希望都放在了苏婉儿身上了,毕竟论才华的话,整个东宫恐怕都没有人比得了苏婉儿这个名门闺秀。

    面对高明的问题,苏婉顿时笑了起来。

    “郎君先说说您的想法,妾身也好为你参详参详。”

    听到苏婉儿这么说了,高明也只好点了点头。

    “嗯,好吧,如果是我的话,会这么写:我家住在皇宫里,宫里有一个烂泥潭,名字叫做鱼藻池,里面的鲤鱼和藕味道还不错……”

    还没等高明说完,苏婉儿就“噗嗤”一声笑了出来。

    “郎君,你要这样写的话,父皇可饶不了你,虽然妾身也觉得里面的鲤鱼和藕味道还不错,嘻嘻……”

    看着嬉笑不已的苏婉儿,高明只好耸了耸肩膀。

    “那你说怎么办?”

    这时候高明是真的无奈了,其实他也知道用前世的白话文肯定行不通,这玩意蒙得了小的,但是肯定蒙不了老的,更何况还是李世民这样的老狐狸。

    看着高明一脸无奈的样子,苏婉儿努力止住了笑意。

    “郎君,做文章总得有个念想,而且最后雅致一些,至于其他的倒是不妨事。”

    “念想?雅致?”

    这个时候,高明突然回想起了当初听语文老师说过,古人喜欢借景抒情,难道就是这个?

    “我虽然不会写,但是我会抄呀,读了十多年的书,总不能让一个烂泥潭给难倒了!”

    想到这里,高明再次努力思索起来。

    看着高明沉思的样子,苏婉儿也不打扰他,只是在旁边面带微笑的看着他不停的碎碎念。

    “鱼藻池……鱼和藕……莲花……”

    就在苏婉儿都有些困倦的时候,高明突然“啪”的拍了自己的大腿。

    “有了!”

    听到高明的话,苏婉儿连忙打起来精神。

    “夫君已经想到这篇文章该如何入手了?”

    看着苏婉关心的样子,高明顿时笑着点了点头。

    “嗯,我不但想到如何入手,就连整篇文章都已经酝酿出来了,现在已经忍不住要喷薄而出了,还不快快笔墨伺候?”

    高明话音刚落,苏婉儿再次忍不住笑了起来,一边笑一笑朝着高明福了一礼。

    “是,郎君!”

    起身之后,苏婉儿立刻就拿起了毛笔送到了高明的面前,然后一脸笑意的看着他。

    “郎君,请!”

    高明刚打算把毛笔接过来,忽然意识到自己那些“鸡爪字”恐怕上不了台面,连忙又把手缩了回去。

    把手缩回来自会,高明顿时感觉有些尴尬,于是他连忙将双手都背在了身后,然后仰起头六十五度看向房梁。

    “嗯……君子动口不动手,还我我念你写好了!”

    “……”

    君子动口不动手还能这么解释?

    对于高明的歪理,苏婉儿早有预料,所以她只是微笑着摇了摇头,然后提起笔来看向高明。

    “郎君请说。”

    看到苏婉儿已经准备好了,高明顿时满意的点了点头。

    “嗯,这篇文章,主要是表达本太子高洁的品德和情操,你不要这样的看着我,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下面是第一句,准备记录!”

    “……”

    显然,苏婉儿是不信的,不过她还是按照高明的要求把文章写了下来。

    第二天,高明吃过了早饭之后,拿着由苏婉儿写好的文章,高高兴兴的就去了御书房。

    不过当他到达御书房的时候,却发现李世民还没有回来,于是他干脆就把文章放在了李世民的书桌上,然后直接闪人了。

    高明离开不久,李世民就回到了御书房,当他看到桌子的文章,看着这篇标注着标点符号的文章,李世民脸上顿时就有了笑容。

    “能有这般古怪的断句符号的,全天下也只有高明的文章了!”

    说完,李世民就拿起了这篇文章,当他看到上面的字时,脸上顿时闪过一丝恼怒。

    “哼,竖子居然还敢找人代笔,真是岂有此理!”

    不过随着他阅读的深入,原本愤怒的表情却变成了惊愕,等他将整篇文章都看完的时候,更是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嘶……这是可以流传千古的好文章,苏婉儿绝对写不出这样的文章,就算是她父亲苏亶也做不出这样的好文章来!”

    想到这里,李世民顿时朝着外面就喊了起来。

    “来人,去传房玄龄,于志宁还有孔颖达,让他们立刻到御书房来。”

    “是!”

第30章 高明的文章(下)() 
收到李世民的召见之后,房玄龄,于志宁还有孔颖达立刻马不停蹄的赶到了御书房。

    等三人进了御书房之后,李世民就直奔主题。

    “朕这里有一篇好文章,故而请三位爱卿来一起品读一番。”

    说完,李世民就笑容满面的把手里的宣纸递给了房玄龄。

    房玄龄刚把这篇文章接到手中,顿时就被上面的标点符号吸引住了。

    “咦,这断句的方式似乎很眼熟,莫非……”

    这时候房玄龄已经猜到这文章是谁写的了,心中也开始暗自揣测起来。

    “陛下这么急急忙忙的把我们找来,难道就是为了让我们看太子的文章?而且刚才他还说这是一篇好文章,太子又能写出什么好的文章来?等会我是要说实话还是说好听话呢?”

    想到这里,房玄龄的表情顿时有些僵硬起来。

    李世民一直都在注视这房玄龄的表情,这时候看到他的表情有些不对劲,脑子一转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顿时忍不住笑了起来。

    “房爱卿认为这文章写得如何?”

    听到李世民的话,房玄龄顿时一怔,然后苦笑起来。

    “陛下,微臣实在惭愧,刚才看到这些断句符号的时候,微臣感觉有些,所以走神了,还望陛下恕罪!”

    房玄龄和杜如晦被人尊称之为“房谋杜断”,其中“房谋”指的就是房玄龄的谋略一流,这样的人,面对突发状况的时候,自然不会出昏招。

    比如现在,房玄龄已经刚才李世民已经发现他走神了,如果这时候他说谎的话,虽然李世民不会说什么,但是肯定会留下坏印象,在房玄龄看来,这是十分不智的,所以他决定实话实话。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当李世民听到他的解释之后,顿时就笑着摇了摇头。

    “这断句方式叫做标点符号,是太子独创的,上一次你们都已经见过了,觉得眼熟也是正常的,还是先看文章吧!”

    “是,陛下!”

    房玄龄点了点头之后,就开始仔细看起了手中的文章,不过他才刚看了个开头,脸上的表情就变了。

    “咦,这文章……”

    于志宁站在房玄龄旁边好一会了,起初听到李世民说有好文章的时候,就已经充满了兴趣,后来又听说了文章中有太子独创的断句符号,更是心痒难耐。

    而现在当他看到房玄龄面露惊讶的时候,他再也忍不住了,连忙就凑了过去,并探出脑袋看房玄龄手里的文章。

    和房玄龄一样,于志宁刚看了文章的开头,顿时就瞪大了眼睛,然后情不自禁的就读出声来。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没错,这篇文章正是后世鼎鼎有名的《爱莲说》!

    《爱莲说》是作者是宋朝时期周敦颐的名作,可以说是借物咏志的代表作之一,是被列为教科书的存在,可见其价值和影响之大,像这样的作品,连一千多年后现代人都可以为之惊叹,就更不用这些大唐的文人了。

    房玄龄不但是大唐的宰相,同时也是当初秦王的十八学士之一,鉴赏力自然不同凡响,《爱莲说》的冲击对于他来是非常大的,所以当于志宁读出声来的时候,他也忍不住跟着读了起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这一句,可以说是整篇文章的精华部分,所以房玄龄的话音刚落,旁边的孔颖达顿时就“啪”的拍了一下巴掌。

    “好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好一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好一篇借莲咏志的好文章!”

    孔颖达一连说了四个“好”字,可见他对这篇文章是非常赞赏的,他一边就捋了捋自己的胡须一边就露出满脸的笑容,那表情就像是大热天喝了一杯冰水一样惬意。

    等到房玄龄和于志宁还整篇文章读完,孔颖达立刻朝着李世民深鞠一礼。

    “陛下,正所谓文如其人,能写出此种文章的必是品性高洁之辈,若能与之相交,微臣死而无憾,恳请陛下成全!”

    看着孔颖达一脸的正色,李世民顿路露出一脸的古怪。

    李世民可是知道这篇文章是怎么来的,作为一个父亲,李世民自然是望子成龙的,但是听到高明被孔颖达评价为“品性高洁”的时候,他还是忍不住有些脸红。

    “呃……孔爱卿啊,这篇文章你真的没有在别的地方听过?”

    听到李世民话,孔颖达顿时皱了皱眉,露出一脸的沉思之色,过了半晌才摇了摇头。

    “微臣不曾在别的地方见过此文章,陛下,请恕微臣直言,这篇文章一经流出,必定名震天下,断无冒充之理!”

    对于孔颖达斩钉截铁的语气,房玄龄也点了点头。

    “孔大人所言极是,微臣也认为能写出“出淤泥而不染”此等名句之人,断不是可以用名利所收买的。”

    听到了房玄龄的话,李世民也觉得有些道理,而且昨天他可是派了人去东宫外面盯梢的,出入的人他可是清清楚楚的。

    想到这里,李世民的眉头顿时就皱了起来。

    “难道我儿病了一场之后真的开窍了?”

    这个时候也只有这种解释了,于是李世民深呼吸了一口气,然后一脸正色的朝着三人点了点头。

    “三位爱卿,实不相瞒,这篇文章其实是朕昨日布置给太子的,原本朕只打算对他敲打一番,却不料他居然给了朕这么大一个惊喜。”

    听到李世民的话,于志宁和孔颖达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嘶……”

    这何止是惊喜,简直就是惊吓了好不好?

    于志宁和孔颖达一个是太子詹事,一个是太子少师,他们和太子李承乾相处了几年的时间,深知对方是什么德性,所以当李世民说出《爱莲说》是太子作的时候,两人才会感到这么震惊。

    看着两人惊愕的眼神,李世民顿时摇头苦笑。

    “上次朕命人斩杀东宫的这个宵小之后,太子就大病了一场,病好之后就什么都忘了,性情也是大变。”

    听到李世民的话之后,房玄龄顿时就叹了口气。

    “唉,虽说子不语怪力乱神,但是这事也颇有蹊跷,恐怕太子当初是被妖魔蛊惑了!”

    妖魔?

    房玄龄此话一出,在场的几人同时皱起了眉头。

第31章 精明的房玄龄() 
作为当朝的宰相,房玄龄可以说是文人的成功典范之一,所以从他嘴里说出“妖魔”儿子的时候,不单是李世民,就连旁边的孔颖达和于志宁都皱起了眉头。

    看到他们的表情,房玄龄脸色不变,立刻朝着李世民拱了拱手。

    “陛下,太子年少时聪慧乖巧,举世称善,长大后却性情大变,陛下难道不觉得这变化太大了吗?”

    其实人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影响的动物,性情转变也属于正常,不过此时此刻被房玄龄这么一说,不但没有人发出反对的声音,反而都露出了沉思的神色。

    看着大家的表情,房玄龄心里暗暗一笑,又接着继续往下说。

    “而且,自从陛下剪除了东宫的宵小之后,太子整个人都不同了,不但识破了金丹之祸,还创出了这般神妙的断句之法,现在更是写出了《爱莲说》这样的好文章,除了被妖魔蛊惑,陛下觉得还有其他可能吗?”

    有文化的人讲起科学来那自然是头头是道,讲起迷信来更是一套接着一套,让人不知不觉中就着了道。

    比如现在李世民就信了。

    “哼,朕就说朕的太子怎么会变成当初那个样子,原来是妖魔作祟,朕只狠当初没有早些发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