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之第三帝国 >

第299部分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299部分

小说: 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样不好吧?”老派外交官牛赖特博士犹豫不决。

    正说话间美国驻柏林代办利兰•毛里斯如约而至,没等让座他一屁股坐在沙发上翘起二郎腿,向里宾特洛甫恭维道:“好长时间没见你了。惊闻老朋友官升政治局委员了,今日相见,正好向你恭贺。”

    里宾特洛甫紧绷着脸,心里涌起一股得意。忽然他发现美国代办袜子穿反了,忍不住笑起来。牛赖特也跟着笑。毛里斯把这当成友好的表示,当即站起来一手一个拉住二位。

    里宾特洛甫猛醒过来,一把甩掉对方的手,并上前扯掉握住赖特的另一只手,让他听牛赖特宣读德国宣战声明,随后把副本给他。

    美国代办一声不吭地听完德国的声明,把副本装进口袋里,从另一只口袋里抽出一张纸念起来。这下轮到德国人在听了。

    李德从国会出来,乘车匆匆赶往但泽。为了保密期间,齐柏林号航母的下水仪式改在那里举行。

    这座被波兰人叫做格但斯克的城市成为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之前这里的德意志人因为人少,饱受波兰人欺负。德国收复后大肆迁入德意志族人。1939年这里只有25万人口,此后来自巴尔干的德意志人迁徙到这里,同时赶走了原来做生意的犹太人。短短三年,人口猛增到了40万,成为以德意志人为主体的城市。

    但泽下着蒙蒙小雨,正好避开空袭。新修的天主教堂与古老的东正教堂尖顶都隐在雨雾中,大街小巷的纳粹旗帜无力地垂下头,但人们的热情丝毫没有受到下雨的影响,人们张灯结彩,欢呼雀跃,弥漫着节日的气氛。

    在简短的下水仪式后,李德乘坐航空母舰在但泽湾转了一圈,他的心思并不在这艘大而无当、只能在家门口转悠的航空母舰上,而在万里之外。

    李德把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元帅和海军副司令兼潜艇部队司令邓尼茨一级海军上将叫进一间密室里,待两位坐定后劈头就问:“二位今天有什么感想?”

    雷德尔眉飞色舞地谈起来:“齐柏林号航空母舰下水,取得了德国零的突破,是德国海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帝国造船业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实现了国家的民族的愿望,代表了”

    李德耐着性子听了一会儿,嘲讽道:“你的发言与这座孤零零的航空母舰一样大而空。你对美国宣战后的形势有何感想?”

    雷德尔咽了一口唾沫,提高了声音,以掩饰难堪:“德美正式宣战了,海军得到解放了,可以放手大干啦。”

    李德把眼光瞄向瘦弱的邓尼兹,他挺胸报告:“我的元首,潜艇部队已经出发,很快到达美国东海岸。”

    李德猛然用拳头击掌,眉头溢满了神气十足,喊叫起来:“我们给美国人来一场海上的基辅大会战。”

    “是!”雷德尔与邓尼茨挺胸回答。李德把他两人纠集到身边,三只脑袋瓜子凑到一起。

    元首刚回到岸上,冉妮亚拥着一个身穿红衣服的人嚷嚷:“阿道夫,你看谁来了?”

    李德一看,失声叫嚷起来:“丽达!”他当着众多海军将领的面冲上去抱着她转了一圈,搂着她的肩膀向雷德尔和邓尼茨介绍说:“你们看看这位轰炸印度卡拉奇的功臣。”

    众将领像观赏中国大熊猫一般围拢着丽达,不光是因为她的战功,主要是为了争睹她的美艳。然而丽达讶然了一下,纠正道:“我们轰炸的不光是卡拉奇,还有首都德里和孟买。”

    这下轮到李德讶然了,忙问怎么一回事?丽达告诉他,她驾驶的是me177重型轰炸机、而不是传说中的111中型轰炸机。

    几秒钟的愕然。戈林猛烈地挠着头,差不多要把自己的脑花给挠出来了。在元首的逼视下,他艾艾地解释说,元首在年初下令停止生产me177重型轰炸机,但飞机制造商亨特尔再三找到他,央求制造30架,以尽可能地降低损失。最后他答应制造十架。

第11节 识破英国间谍() 
戈林低头望着自己的鞋尖。李德凶巴巴地逼视他,恨不能眼睛里伸出一只手,在对方胖乎乎的脸上拍一个耳光。

    丽达对他耳语。“嗳,啊,哈。”李德发出莫明其妙的声音,戈林抬起头,看到元首的手伸向他的肩膀,硬着头皮没有躲避。

    落在他肩膀上的手掌软绵绵的确,声音更加柔软:“好啊,德国竟然轰炸了印度首都,这全仪仗亨特尔177重型轰炸机啊。嗯,你是唯一没有执行我的命令而应该受到嘉奖的人。”

    戈林的脸上惊愕大于惊喜,肌肉突突地跳动着,缓过劲儿后用力喊叫:“是!我的元首。”

    “不过下不为例,不然会受到纪律处分的。”李德逼视着他。戈林头上渗出豆大的汗,鸡啄米一样点头称是。

    李德上车前向群众招手致意,市民们认出他来,激动得热泪盈眶,担任警戒的领袖卫队战士互相扯住皮带死死拽住,才阻挡了如潮涌动的人群。

    元首与戈林、海军将领们就此告别,登上海军特供的大轿车。

    “我们到那去?”丽达依偎在元首身边娇滴滴地问道。

    “到华沙。”李德摩挲着她的秀发。头发蹭到他的脸上,丽达转过头欣喜若狂:“我要看华沙美人鱼。”

    薇拉凑过来说,她要到圣约翰教堂祈祷。她刮了下鲍曼的鼻尖,问他想去哪。得知鲍曼的目的地是华沙皇宫城堡时,摇动着他的胳膊肘儿撒娇道:“嗯,老公,你陪我去看圣约翰教堂前面市场广场的母子铜像嘛。”

    冉妮亚笑言:“真肉麻。”不料薇拉向她瞪眼,更想不到的是鲍曼对她言听计从:“好了姑奶奶,我听你的还不行吗?别闹了,就到母子铜像为你赐福。”

    丽达明白了,眼光落在薇拉的肚皮上。冉妮亚也明白过来了,倚靠在李德肩膀上软绵绵地说:“我也要为我们的儿子赐福。”

    元首正翻看着一份资料,他挣脱了她,回答更让她心灰意冷:“今晚在华沙有事,那有时间搞乱七八糟的事情。”

    “为儿子赐福怎么是乱七八糟的事情?哼!”冉妮亚两眼望着窗外,不再搭理他。

    大轿车被铁路道口拦住了,这里是郊区,除了一处肮脏的补胎铺就是一处书报亭。

    车上的人漫不经心地望着两个德军军官走向书报亭,一个少校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向老板要了三份报纸。

    火车通过后拦杆抬起,大轿车正要通过道口。“停!”“靠边!”冉妮亚与丽达同时叫停,两人互相使了个眼色,跳下车走向那个军官。

    鲍曼咕嘟:“神经病,跑这里买报纸来了。”

    冉妮亚让穿着便衣的丽达先行。丽达掏出一枝香烟叼在嘴上,风骚地走向那个军官:“先生,借个火。”

    那位军官上下打量了她一眼,又警惕地望了眼四周,强作欢笑地掏出打火机给她点上。

    丽达长长地吸了一口烟,喷在军官脸上。军官一脸恼怒但强忍着没有发作。丽达走向他的同伴,含糊不清地说她还有三个同事。对方没有听清,迷惑不解地伸出三个指头:“你的意思是不是三个同事?什么意思,跟我有什么关系?”

    丽达与冉妮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话说间谍这个行当就是玩命,他们可以蒙骗肉眼凡胎的凡人,如果遇到经过严格训练的反间谍人员,随便一个动作、稍不注意就会露马脚。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会有一些习惯,他们不是依靠语言、而是依靠千百年来形成的约定和风俗习惯判别。德国人伸手做出三的手势,一般伸出的是大姆指、食指和中指,而英国人则伸出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像眼前这两个山寨一样。

    冉妮亚过来查看证件,军官证、身份证都没问题,或者说仿造得维妙维肖。在定量卡、供应证、休假证上都没有找出破绽,只有在一张公共汽车月票上发现了问道——作为每天使用的东西来说,它太新了,用的纸也不同。

    “你从不来梅来,你知道不来梅队和汉堡队踢球谁赢了?”冉妮亚还想最后证实一下,微笑着问对方一个问题。车上的李德马上想起一个词:笑里藏刀。

    军官与助手试图逃跑,他们并没有把眼前的两个姑娘放在眼里。他们那里知道眼前的美貌姑娘是千锤百炼的间谍。两人很快被制服,事后审问得知,二个都是英国军情五处间谍,奉命刺杀希特勒。由于航空母舰下水仪式临时改变地点,等赶到新地方时,发现已经曲尽人散。

    事实上,命运偏爱英国人,为他们提供了机会。他们与目标仅仅相隔十米,他们浑然不知。相反却遇到了克星,在他们要暗杀的目标眼睁睁的注视下被识破。

    华沙是波兰语,寓意是由一对恋人的名字华尔西和沙娃组成,他们冲破重重阻挠,最终结为夫妻。为了纪念他们这种忠贞不渝的爱情,后人将这座城市取名华沙,并在维斯瓦河上建有纪念他们的美人鱼雕像。

    这个故事是中国牛郎织女的翻板,只不过波兰的是喜剧,中国的以悲剧收场。中国在人性化方面不如西方人,所以也没有以牛郎织女命名的城市。

    1936年波兰著名雕刻家鲁德维卡•克拉科夫斯卡一一尼茨霍娃女士开始雕塑美人鱼雕像,这尊雕像与其他美人鱼一样,上身为裸体妙龄女郎,下身为鱼尾。不同的是华沙美人鱼雕像高大,姑娘昂首挺胸,左手紧握盾牌右手高举利剑。

    大轿车在华沙万豪酒店门前停下来,空军总司令米尔契元帅率领众将帅在门外迎接。

    万豪酒店今天让空军包了,大门、走廊及会议室门口都由戴桔黄色飞鹰领章的空军官兵站岗警戒。空军司令引领着元首走向大会议室,走廊里皮靴的铿锵声响成一片。

    会议室门口两个卫兵相对而立,看到元首来后行持枪大礼。一个满脸稚气的哨兵因过于紧张,手里的枪“啪哒”掉到地上,吓得他脸色惨白,木雕泥塑般站着不敢动弹。

    “蠢材!”随行参谋扬起巴掌,猛然意识到元首在旁边,讪笑着放下了胳膊。

    “多大了?”李德亲切地问道。不料对方“哇——”地哭起来了。冉妮亚忙不迭地劝他,并对那个参谋恐吓道:“他才16岁,你别难为他了。”

    “听到没有?如果你跟他过不去,那我就跟你过不去。”丽达凶巴巴地补充了一句。

    “你是谁?”那个上校参谋似乎看不起眼前的陆军女上尉。丽达没搭理他,冉妮亚斜睨了他一眼,拖长声音说:“她就是轰炸印度首都的英雄。”

    上校参谋傻眼了,几秒钟后“啪”地一个立正。

    李德悻悻地走进会议室里,边走边说:“打仗好啊,打得大家都变成叫花子了。过两天我们会见到十二岁的苏联娃娃兵了。”

    一群鸽子在窗外飞过。会议室里,元首坐在一张大桌子前面,其他人站在他的周围,听空军司令讲述一周来的形势:“我的元首,总的来讲是形势逼人。西线:随着美国宣战,盟军的空袭加剧;南线,我军从中东进攻后,一个航空队的兵力被牵制在那里;东线,从北往南:摩尔曼斯克虽然与苏联内地隔绝,但空军在英美的援助下异常活跃,迫使帝国保持一定的兵力;莫斯科周围,据空军侦察,朱可夫的苏军正在蠢蠢欲动,一场大规模的反攻正在策划中;南部战线,帝国空军正在配合向巴库进军的德军。为了掩护宽广的战线,德国空军兵力非常吃紧”

    米尔契以直言著名,他把手里的红蓝铅笔一丢,直言不讳地建言,空军不赞成开辟印度战场。

    “你怎么知道我一定会开辟新的战场?”李德向他瞪眼,也把手里的放大镜扔到桌子上。

    空军司令避开元首的逼人的眼光,谈起他的忧虑:“据空军侦察,在斯大林格勒以北,苏军正酝酿着一场大的反攻。路线是——”

    “够了,你提起印度,我们就来谈谈印度。”元首不客气地打断了他的话,转身向上校参谋吼叫:“给我把南亚地图拿来。”

    李德站起来,双手拄在桌面上凝视着地图,猛然抬起头说道:“丽达,你给这些先生们谈谈执行远程轰炸的情况。”

    一阵沉寂。李德望过去,看到丽达正爬在茶几上睡着了。空军副官贝洛拉醒她,她冷不防地喊出一句:“大炮鸟,发射——”

    德军占领下的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军用机场,笼罩着浓厚的战争气氛。德空军对印度的战略轰炸即将开始。

    一架又一架的轰炸机钻入黑漆漆的夜空:57架亨特尔111、9架177重型轰炸机。它们与其它机场起飞的战斗机汇合后隐入东方的黑暗中。

    驾驶重型轰炸机在伊朗高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