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之第三帝国 >

第173部分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173部分

小说: 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希特勒亲自为普林佩戴上骑士十字勋章,并称赞这次奇袭斯卡帕湾作战行动的成功是“德国海军潜艇部队作战历史上最为引以自豪的战绩”。当晚,全体船员与元首一起用餐。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普林来到这个位于易北河与运河交汇处的小镇。他肯定想不到,经过一年半后,他的铜像会耸立在这里。他更不会想到在仲夏的一个上午,元首与其他首长们在这个地方纪念他。

    深秋清晨的阳光穿透了浓雾,小镇里唯一的教堂顶端的十字架开始接受第一屡晨曦的注视。他披着晨露踏进了此时还空无一人的教堂,厚重的军靴踩在教堂陈旧的木地板上,两者之间因接触而发出的钝响盘旋着上升到彩绘玻璃的尖顶,在这个似乎是依然沉睡着的,被遗忘的角落里回响着。

    普林慢慢伸出手,再缓缓地摘下军官帽,从彩绘玻璃尖顶投射下来的光线照亮了他的脸,原本隐藏在浓雾中的脸部的模糊的轮廓变得清晰了起来,因为海风的残蚀而变得粗糙的皮肤,雕刻着身为一名军人所特有的坚毅与刚强,一双深邃的蓝色眼睛,仿佛能望到你内心的深处。

    “你在为谁祈祷呢?”神甫带着慈父一般的眼神看着眼前这位不速之客。“为英国皇家栎木号战列舰上的官兵祈祷。”普林低语,一边不停地在胸前划十字。

    神甫目送着少校的身影消失在尽头的阳光里,透过塔尖而洒落的阳光披散在他身后,看上去竟有一种神圣的光洁。

    “愿主保佑你,我的孩子。”神甫对他的背景说道。风飘来普林的声音:“上帝不会保佑刽子手的。”

    果然,一年半后,上帝没有再眷顾他。不过,不少战友们也都为国献身了。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普林和战友们休息二十天后,又将踏上征程,忍受度日如年的潜艇生活。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艇上生活是非常枯燥的。因为潜艇出航作战要持续三个月,潜艇要携带约14吨的各类给养品、燃料和鱼雷武器弹药。艇上的每一个闲置的角落都被尽可能的利用来存放新鲜食品,如:鸡蛋、土豆、水果、蔬菜、面包和肉类等等。还有咖啡、茶、牛奶、果汁和可可饮料和罐头。

    严格地说,二战潜艇只能算是会下潜的舰艇,潜艇多半时间在水面航行,一方面是为蓄电池充电,一方面也为获得足够的航速。但水面的海况较水下差,在这种情况下艇上的火炉无法使用。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艇上是没有热食供应的。

    艇内的厨房空间十分狭小,仅能容下两台电炉和一个清洗餐具的水池,这里还保存着剩余的和废弃的食物原料,要负责艇上所有50人的饮食。三个月的时间里,通常在头一个月有热食,其余时间内只在挪用剩饭,最后只有天天吃罐头了。

    当然也有发横财的时候。德国潜艇击沉的商船上可能携带了一些禽类和畜类,1940年5月,u…47号潜艇击沉了一艘印度货轮,普林命令潜艇上浮,高兴地发现几只猪在水面上扑腾。它成为最受德国潜艇官兵欢迎的客人。

    德国潜艇内部的生活环境是非常封闭潮湿的。当潜艇在海况恶劣的水面航行时,海水会从未关闭的舱门大量涌进舱内;元首乘坐潜艇前往克里特途中,就遇到过这种情况:当时他与冉妮亚刚来到甲板上,一个浪头差点把他打下海里。

    而当潜艇在热带海域水下航行时,由于通风装置工作吃力、艇上的动力和机械设备运转产生的高温将在潜艇内部积聚至50摄氏度。这样的高温夹杂着高湿度,使得艇员们的衣物很难晾干,新鲜食品也很容易腐烂发霉

    艇上的空间是非常宝贵的。拿典型的vii和ix型潜艇来说,潜艇本身排水量虽然较大,但那只是外部艇壳给人造成的印象。而内部的耐压壳最大直径只有5米,艇首和艇尾的空间更小。绝大部分艇内空间用于安置柴油机和电动机、蓄电池和其他必要的机械设备,用来供艇员生活和休息的空间所剩无几,甚至连睡觉的位置都很有限,一些特定的隔间仅能容纳一个铺位的宽度。

    在潜水艇里,艇长属于高干,享受的待遇也最好。他的起居室较大,门口安装了布帘以保证较为私密的空间。艇长室位于潜艇内部的中心位置,便于艇员们向艇长汇报工作。实际上艇长也很难安静下来休息。

    军官的舱室空间也较大,里面安装有固定的小桌而非其他地方的折叠桌。中级军官有固定的铺位,下级军官则只有吊床。艇上部分岗位的艇员由两个人共用一个铺位,这是因为二人轮岗的缘故。还有部分艇员只能在艇首和艇尾的鱼雷舱里休息,那里终日被噪音困扰,几乎永无宁日。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官兵高度的信念和斗志是维系其高水平的自律和相互信任关系的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军事纪律本身往往就没那么重要了。一些以纪律严格著称的德国艇长也对艇上纪律的执行有着较为宽松的尺度。

    德国海军潜艇部队艇员的作战着装原本是传统的海军蓝色制服,但在潜艇这样狭小的空间内穿着并不舒适。所以,在多数德国艇长看来,只要艇员能有效执行作战使命和高度称职,那么可以由其任意选择自己的穿着。

    众所周知,潜艇上的淡水储备是极其有限的,所以洗澡和沐浴都是件奢侈的事,所以绝大多数潜艇官兵返航后都是一副穿着破旧的制服蓬头垢面满脸胡须的样子。不过上岸后他们会很快收整干净,然后冲向水兵俱乐部释放积累的雄性物质。

    一艘德国潜艇上通常有两个厕所。在战斗巡逻过程中的前半段时期,其中一个将被用来存放新鲜食品,另一个较小的则为艇上的50人服务。可以想象,这对于潜艇内部本来就污浊不堪的气味而言又是个不小的负担,而冲洗马桶的工作更是困难和有一定危险性的,处置不当的话可能会引起海水倒灌的严重后果。

    在较为平静的海面上航行时,艇员还可使用外部的马桶,在两个月前随元首前往克里特岛的路途中,冉妮亚宁愿在众目睽睽之下露出雪白的大屁股使用露天厕所、而不愿意走进艇内马桶就是这个道理。

    对于德国潜艇而言,最恶劣的工作环境就是主柴油机舱。德国潜艇普遍装有两台长达6米的柴油机引擎,柴油机工作时的噪音往往令人无法忍受。很多长期在引擎室工作的艇员都患有严重的听力损伤、失眠和厌食症。

    人们可以想象,一艘经历了数星期的海上航行的潜艇,其内部的气味会有多难闻:柴油机产生的烟气、腐烂变质的食物产生的气味、厕所里的臭味和艇员身上的汗臭这就不难理解古龙香水为什么在德国潜艇上为什么大受欢迎的原因了。

    艇上的休闲和娱乐活动也值得一提。由于战斗巡逻期间潜艇官兵绝大多数时间都是用在搜寻盟军护航船队和发动攻击这种高度紧张和枯燥的工作上。而在其余时间,艇员的最大敌人就是单调和枯燥。除了打牌和看书,几乎没有其他的事可做。

    当潜艇处于水下航行状态时,为了节省电源,舱内的照明灯光被尽可能的关闭,所以连这些活动都无法进行。所以许多艇员都会在出发前挑选一些唱片带到艇上,通过潜艇内部的广播系统为大家播放。

    战争期间人命如朝露,从事高危险工作的潜艇人员也享有一项特权——收听敌台。战时收听敌国的广播是被禁止的,但潜艇官兵被特许可以收听美国和英国的广播电台的音乐和新闻节目。

    在战斗间歇,为了打发时间,艇长还会安排一些比赛,并给予获胜者一定的奖品,最高奖励是艇长代替获胜者值班,在气候恶劣的北大西洋,这实在是无上的奖励。只要有可能,许多艇长都会在海面绝对安全的情况下,允许船员们到甲板上活动,呼吸新鲜空气、享受日光浴或下海游泳。

    随着战争越来越激烈,船员们到甲板上呼吸新鲜空气的机会越来越少了。自从一个船员的球被小鲨鱼咬掉半截以后,普林也不再允许水兵们下海游泳。

    潜艇穿越赤道线时,艇员们都会在甲板上举行一个传统仪式。发起者装扮成海神,在第一次穿越赤道的新人身上做些恶作剧,如逼迫他们喝海水或剃光头发等等。但新人们也会因此得到一个手绘的卷轴和一个自制的勋章,这种勋章通常由废弃的马口铁罐头盒做成。

    一名出色的潜艇指挥官将使艇员们受益无穷,而许多功勋卓著的德国潜艇王牌也都认为他们的铁十字和橡树叶勋章的得来都是艇员们一致努力的结果。艇长们和艇员们的关系在潜艇这个狭小的空间内显得如此密不可分,他们之间融合着深厚的战斗情谊,凝结着同志般的友情,为帝国和人民的利益战斗的一个牢不可破的集体。

第09节 狂傲不羁的科学家() 
此后,在一年半的时间里,普林共击沉了33艘英国船,总吨位25万吨。大西洋上到处是英国商船的残骸,到处是在水中拼命挣扎,直到精疲力竭、葬身鱼腹的溺水者。

    常言道:美女气短,英雄命短。又说,出头的椽子先烂。1941年3月7日5点43分,在冰岛南几百英里海域,“斯卡帕湾公牛”u…47艇被英驱逐舰豺熊号用深水炸弹击沉,全部45名艇员阵亡。

    u…47号潜水艇正待袭击一支英国商船,几艘驱逐舰包抄过来,深水炸弹如雨点般落下,潜水艇被击中,在水下50英尺的地方挣扎。冒上水面的气泡使英国战舰得知了它的准确位置。豺熊号驱逐舰穿过泡沫投下了另一组深水炸弹。晚上20点46分,一声剧烈的爆炸声波及洋面。水下射出几道橙色的光亮之后,一切归于寂静。

    德国的偶像普林牺牲了,这对德国军民无疑是当头一棒。舰队司令邓尼茨无比悲痛地致悼词:“京特尔•普林,斯卡帕湾的英雄,他完成了最后一次巡航。我们所有潜艇官兵为他感到自豪和惋惜。尽管大海埋葬了普林,但他永远站在我们中间。没有潜水艇会去英国近海,是他自愿请战,他的进取精神将永远激励我们打败英国。”

    如果普林九泉下有知,应该感到欣慰,因为德意志帝国元首亲自到他的铜像前吊唁他。希特勒向纪念碑鞠了一躬,向大轿车走去,前往不莱梅的造船厂。

    到达不莱梅时已到下午,这里阴雨绵绵,一切仿佛被笼罩在烟雾之中。盖斯特河与威悉河的两叉河水面上泛起星星的水花。大轿车穿越德国航海博物馆、渔业博物馆,经过圣•彼特利大教堂,一直驶进戴斯奇马格造船厂。

    造船厂里机器轰鸣,火花四溅,到处是震耳欲聋的声音。李德没有时间休息,在厂负责人的陪同下,戴上安全帽进入车间。修船车间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高18米,跨度24米,全部钢筋混凝土结构;车间内设有装配、锅炉、修船、钳工等工区以及钢材库、工具库、辅助材料库、变压器间、透视设备存放室等,并装置4台行车,最大起吊能力30吨;还配有加工能力较大的轧车和1500吨水压机等生产设施。

    李德问起新式潜水艇的情况,厂长与邓尼茨不约而同地指向右边的一座船坞,闸门紧锁着,里面潜水艇的轮廓可见。李德看到锁子上锈迹斑斑,上面还有一滩鸟粪,看来很长时间没有开过锁。

    李德阴沉着脸当即让厂长打开闸门,对方为难地回答说,钥匙在胡贝博士手里,他正在试验室里做实验。

    “噢?做什么实验?”希特勒问道。厂长使劲挠头,支支悟悟地说:“也不是什么重要的实险,也许在睡觉不过”

    “胡贝博士的试验室在哪?”李德不耐烦起来。秃头厂长犹豫着指向远处的一间独立二屋小楼。李德向雷德尔扬起下巴,话语里已经散发出呛人的火药味:“你去,把这位尊贵的工程师给我请来。战事这么紧,他倒在睡大觉,干球啥名堂。”

    雷德尔如法炮制,学着元首的样子冲邓尼茨扬起下巴,邓尼茨瞪了他一眼,向那边走去。

    待邓尼茨走出一段距离后,元首改变了主意,他想亲自察看一下博士的工作条件。胡贝博士是德国杰出的工程师沃尔特博士的主要助手,他们一同参加了新型潜艇的研制。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面对英国日新月异的科研成果,德国的新技术研究和开发明显滞后,一个重要原因是纳粹党轻视人才、以政治挂帅造成的。

    “使用人才,爱惜人才,尊重人才。”这是每个统治者专治的口头语,当然,那些视知识为敌,肆意实行愚民教育的封建专制者不在此列。李德自然不是昏君,相反,他要调动一切力量投入战争。他让别人原地待命,他紧跑几步,跟在邓尼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