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奋斗之第三帝国 >

第172部分

奋斗之第三帝国-第172部分

小说: 奋斗之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后,水雷轰然爆炸,引爆了弹药,传来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休斯敦”号轻巡洋舰被击沉,230人丧命,人类有史以来的潜艇攻击成功了,不过“休斯敦”号也没有放过它:“亨莱”号被“休斯敦”号炸开的舷部大洞急湍的水流紧紧吸住,最终被卷进大洞里,酿成了同归于尽的悲剧。

    如果“休斯敦”号轻巡洋舰会说话的话,他一定这样讲:“你不让我好过,我也拉你殉葬,咱们一块到阴间作伴。”

    战争的目的是攻击敌人、保存自己。人们制造潜艇是用来攻击敌人的,如果同归于尽的话,可以选择比潜艇更好的武器。为了避免“亨莱”号悲剧的重演,人们又进行了反复试验和改良,法国人天真地把蒸汽机搬进潜艇,但锅炉燃烧时需要空气,潜艇一到水里就憋火了。

    人们又把目光盯上了刚刚出现的电推进装置上。1866年,英国建造了“鹦鹉螺”号潜艇,使用蓄电池作动力,航速6节,续航力80海里。1893,法国海军“古斯塔夫•齐德”号潜艇下水,它长45。8米,排水量266吨,采用电动机带动螺旋桨推动潜艇前进,这是当时各国潜艇中最先进的一艘。

    虽然以电动装置方式推进是潜艇动力的革命性进展,但在当时,电动潜艇存在着无法在海中充电的缺陷,并且潜艇的稳定性普遍不好,所以潜艇仍然处于研究阶段,无法投入实用。

    随着工业革命带来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现代潜艇终于在19世纪末登上了历史舞台,它的创造者就是被后人尊称为“现代潜艇之父”的爱尔兰人约翰•霍兰。“霍兰”号全长10米,装一台功率15马力的内燃机,排水量19吨,首次安装了使潜艇能在前进中下潜而保持纵向稳定的升降舵。当它下潜时,不是靠增加重量,而是用水平舵下潜和保持深度;当潜艇上浮时,又可提供少量贮备浮力上浮,这是一项重要技术成果。

    1893年,在美国海军的资助下,霍兰建成了“潜水者”号潜艇,它使用了所谓的“双推进装置”,也就是在水面航行时使用蒸汽推进装置,在水下航行时使用电动推进装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潜艇作为新生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战后,世界各国更加重视潜艇的发展。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各国共拥有九百余艘潜艇,其中美国111艘,苏联218艘,英国212艘,法国77艘,意大利115艘,日本62艘,德国57艘。这些潜艇无论在吨位、航速、航程、潜深上,还是在武器装备、水声设备、电子设备以及动力装置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德国虽然是一战的战败国,但它的潜艇作战成就远远超过其它国家,对潜艇的威力认识最深,对潜艇的作战理论也研究最透,所以在二战的大西洋战场上,德国潜艇占据了主导地位,其凶恶的u艇和著名的“狼群”都在潜艇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战结束后签订的凡尔赛和约规定德国不得建造潜艇,不得发动无限制潜艇战。但德国一方面在国内秘密研究潜艇,一方面又先后向国外订购了8艘潜艇。1935年3月16日,德国公然撕毁了凡尔赛和约;仅仅三个月之后,德国战后制造的第一艘潜艇——u1号艇便于6月15日下水。到这年9月,德国共建造了9艘潜艇,并成立了一支潜艇部队——“威迪根”潜艇队,其指挥官便是大名鼎鼎的邓尼茨。到1935年底,德国潜艇部队已经拥有了24艘潜艇,其中10艘是u2型。

    u艇为耐压艇壳构造,艇身为细长的钢铁制造的圆筒,设有防水设施。耐压艇壳外侧设有巴拉斯特槽,下方有海水活门。将空气充到槽中,潜艇的浮力加大,潜艇就会上浮。如果打开海水活门及空气活门,海水就会进入槽中,空气被挤出,潜艇就可下潜。设在艇体外侧的燃料库构造巧妙,既不会因为燃料被消耗而出现空隙产生不必要的浮力,也不会在潜航时因压力过大而塌毁。

    u艇采用两种推进装置。两台狄塞尔柴油机在水上高速航行时使用,水下则使用由二次电池带动的电动机。二次电池重达数吨,充电时间为3小时,它可以使潜艇在水中达到8节的航速。如果采用巡航速度,u艇可连续潜航24小时,航程100千米。

    该型艇共有5具鱼雷发射管,艇艏4具,艇艉1具,可载鱼雷12-14枚。其水下操纵性能良好,潜航速度为每小时16节,可在20秒内迅速潜入水中,它的续航力为11500千米,改进后可达到16100千米。

    尽管德国潜艇创造了惊世骇俗的战果,但从以上可以看出,德国潜艇的数量在列强中是最少的,甚至还没有日本的多。从中可以看出希特勒贸然发动的战争多么冒险啊。德国潜艇取得成就,多亏了狼群战术。

    说起二战德国潜艇作战,离不开首创“狼群”战术的创始人。邓尼茨在一战时就是潜艇指挥官,他经反复研究后得出结论,护航舰艇仅能对付单艇攻击,而无法对付协同一致的潜艇群发起的攻击。

    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邓尼茨认为最好的作战方法就是将潜艇部队组成一个宽阔的凹面,让敌方的船队进入。最先发现敌船的潜艇一边与敌保持接触一边后撤,并把敌船的位置通知指挥部,指挥部将命令阵内各艇从敌方船队的翼侧和后面象收口袋一样向敌船靠近,待夜幕降临之时,集中起来的潜艇会象“狼群”一样向目标发起攻击,使敌护航兵力顾此失彼,从而给运输船队以毁灭性打击,这就是著名的“狼群”战术。

    二战爆发前,德国已经将17艘潜艇布署在大西洋上。开战之后,这些潜艇立即投入了战斗,先后击沉了英国海军的“勇敢”号航空母舰和“皇家橡树”号战列舰。随着战事的发展,德国潜艇全面投入战斗。截止到1939年底,在短短数月之中,德国潜艇已经击沉盟国和中立国船只114艘,总吨位达42万吨。到1940年11月之后,德国潜艇需要整修,其战果开始急剧下降,也正是从这年9月开始,德国潜艇进入了“狼群”作战。

第08节 普林奇迹与潜艇生活() 
大轿车到达易北河岸边。“停!”李德举起右手。他看到易北河与运河的交织处立着一块纪念碑,旁边是京特尔•普林的铜像和铁铸的u47潜艇模型。铜像下面的铜牌上刻着他的生卒与业绩。

    李德下车走向那里,海军副官见状,一溜小跑奔向小镇的花店,只几分钟时间,便手捧着几束鲜花赶来。元首把鲜花放在铜像下面,在风中伫立着,向英雄表达哀思。一大帮领导人也默默双手垂立低头哀悼,回想着帝国最有才华的潜艇指挥官创下的丰功伟绩

    1939年10月13日,这是一个没有月光的夜晚,海军少校普林率领u47号潜艇来到英国北部的斯卡珀湾周围的海面上。这里是大军港,是英国近海舰队的重要基地。通往港口的多条水路不是重兵把守就是由沉船或钢丝网阻挡。

    德国潜艇司令邓尼茨几天前仔细研究、分析过港口的空中摄影图,发现挡在东面越过羔羊岛入口的两艘沉船之间有一道缝隙,正好够一艘潜水艇通过,如果有一位技术超强的艇长驾驶潜艇的话,说不定可以乘隙而入呢。

    京特尔•普林是他最器重的潜艇艇长,他胆大心细,技术高强,当邓尼茨向他征求意见时,他没有丝毫犹豫,决定给以“海上霸王”自居的英国皇家海军一点颜色。

    潜艇慢慢上浮,当普林从舱口爬到指挥塔上时,本指望看到的是一片漆黑,可没想到天空被北极光照亮了。但他没有退却,继续向前走。当潜水艇到达废船之间的缺口时,遇到一股强烈的汐流,汐流涌着潜水艇向前冲去。

    普林突然有一种不祥之兆。一根粗壮的钢绳横在两艘废船之间。潜艇靠近时又发现几根细点的钢丝绳。他清楚地看见打在钢丝绳上的水漩涡不停地滚动着。普林想知难而退,但是水流太湍急了,潜艇根本无法掉转船头后退。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硬着头皮拼命一搏了。普林把潜艇驶向裂口的正中间,那里的钢丝最底,他打算从上面蹭过去。当潜水艇的龙骨碰到钢丝并开始从上面滑过时,钢铁碰擦发出刺耳的、令人毛骨悚然的吱嘎声。

    回音通过船体传到50名船员的耳朵里,把他们吓出一身冷汗。这种声音太熟悉了,大家以为是撞到了水雷,顷刻之间就要被炸成碎片。一些水兵已经听天由命地闭上眼睛,还有的拿起挂在脖子上的十字架喃喃自语。

    没有爆炸,潜艇安全地从钢丝绳上面滑过去了,令人心颤的声音也停止了。然而更大的麻烦还有后面呢。摩擦使得潜艇偏向右边,潜艇震动了一下,被死死地卡住了。

    普林开足马力并配合方向舵想让潜水艇移动,试了几次,潜艇像生了根一样纹丝不动。如果到天亮的话,潜水艇和50名船员就要成为案板上的肉,被迫改换门庭了。普林下命令把所有水柜里的水全部排空,当第四号水柜、也就是最后一节水柜里的水也排空时,潜艇动弹了一下,此时正好一个浪头打过来,把潜艇拍离了那个凹地。

    感谢救命的浪头!普林指挥潜艇左挪右腾,在激流里奋勇向前,终于把船稳定下来了,经过一番了不起的搏斗后,潜艇终于隐入斯卡珀湾的茫茫夜色中。

    普林用夜间双筒望远镜在水面上四处搜寻,让他心悸的是港内空空如也。把脑袋别在腰上费了那么大的劲,空手回去多没面子呀。他下令往西巡航了几海里,还是一无所获。他接着往东,仍然不见船的影子。他们犯了个天大的错误:英国的近海舰队已经转移,根本没在斯卡珀湾。

    普林绝望了,头上的汗顺着脊背流到屁股沟里。尽管是中秋之夜,他的身上感到冷冰冰的。他一步三回头地按原路返回,但又不愿意这么灰溜溜地回去,他命令潜艇折向北,去探查港口的东北角,那是他唯一没搜寻过的小角落,因为平时那里只停泊着一、两艘靶船,或者是行将报废的船在回炉之前暂时扔在那里。

    奇迹出现了。一个长长的影子在水面上出现了,普林瞪大眼睛,当他离得更近时,英国战列舰皇家栎木号的上层建筑清晰地摆在他眼前。在它周围隐隐约约还有一艘军舰,普林以为是另一艘战列舰,实际上是飞马号护卫舰。

    午夜刚过,普林动手了。3枚鱼雷呈扇形冲向目标,每发射出一枚鱼雷,潜水艇都要跳跃一下。一枚射向远处的那艘,另外两枚扑向近处的皇家栎木号。

    船没有发出警报,普林估计鱼雷扑空了,调转潜艇把屁股对准军舰,把艇尾的鱼雷发射出去了,这一蛰也偏离了目标,潜艇向南撤退,艇员们火速往5个发射管装填鱼雷。

    实际上,普林的鱼雷大都击中了目标,只是德国的鱼雷太过于精密,约有百分之三十的鱼雷是哑弹。德国早期这种不过关的鱼雷产生的后果很严重:有一个脾气暴躁的潜艇艇长发射了三枚鱼雷,鱼雷击中了英国战舰而没有爆炸,气得他骂娘,邓尼茨不得不命令他在家休息半年,心情好了以后再出海。

    还有更雷人的:曾有一枚鱼雷击中了一艘英国邮轮,鱼雷没有爆炸,如果爆炸的话,二战历史将会重写,因为这艘邮船上坐着当时的英国海军大臣、不久后的英国主战派首相丘吉尔。所幸后来这艘潜艇沉没了。如果艇长知道详细情况的话,相信也会被气得操爹日娘的。

    18分钟后,潜艇再次射击。这一次弹无虚发,击中了三个关健位置,其中一枚引燃了皇家栎木号的弹药库,巨大的爆炸撕裂了军舰,各种各样的碎铁片像雪花一样在港内乱飞,军舰立即向右侧倾斜,然后慢慢翻倒。困在船舱里的1200名船员狼奔豕突,二十分钟后,军舰带着833名船员沉入海底。飞马号侥幸逃走了。

    普林和他的战友们听到了爆炸声,对他们来说,这恐怕是世间最美妙的音乐。任务已经圆满完成,得想办法脱身了。由于退潮很快,普林选择了船舶封锁区南边岸的一个又深又窄的通道。幸运的是这里的出口处没有钢丝绳。潜艇被强烈的水流挟带着,大模大样地从一个小岛和沉船之间的狭窄水道里逃之夭夭。

    普林和他的船员们受到英雄般的夹道欢迎。回到威廉港后,海军总司令雷德尔和潜艇司令邓尼茨亲自迎接。元首的秃鹰号专机把他们接到柏林颁发勋章和游街,卡车拉着他们走在大街小巷上,平时胡子拉茬的水兵们穿着整洁的制服坐在车上。军乐队奏乐,成群结队欢呼的人群,一束束鲜花,还有姑娘们的媚眼。

    希特勒亲自为普林佩戴上骑士十字勋章,并称赞这次奇袭斯卡帕湾作战行动的成功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