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里千秋-第1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能胜任工工厂这个活吗?”
“每天坐在厂房里就好,一天干上四个时辰。这工作量不算大吧?”
“大人体恤百姓,下官这就起草征召文书。”
“等下,还没谈工钱呢!”
“不知道大人要出多少工钱?”
颜立行笑眯眯得看着自己的顶头上司、知遇恩人。随手给刘小川添满了茶,上等的扬州贡茶,等闲之人得不到这种规格的招待。
“一个人每月三十石白米嗯?颜大人!”
“咳!咳咳!”颜立行用袖子紧紧地捂住了嘴巴,原本苍白憔悴的脸颊瞬间涌起了潮红。
好在动作比较快,茶水没有喷了刘小川一脸,在刘小川关切的目光下,他勉力压下起伏难安的心情,大声问道:“多少石?”
“颜大人,你先稍稍!”
“什么米?”
“三十石白米!这是总共赚到的钱,不能全都当成工钱发下去,长久以往,人人都要削尖了脑袋往我的工厂里跑。”
“做的还是长久生意?”
“真是什么都瞒不住颜大人你呀。”
第318章 满城布告()
“什么生意这么赚钱?就是让人挖金矿,都没有这等暴利!”
刘小川嘿嘿一笑,从身后的袋子里拿出鞋样,“这是鞋面,这是鞋底,把这两个玩意儿一粘,基本就是一双上好的鞋子了。”
颜立行接过跑鞋,仔细端详,看得眼都直了,叹道:“好东西!此鞋不是凡物,刘大人果然神通广大。这等宝物,卖到达官显贵的府上,转眼便能换到一车又一车的铜钱往回拉。”
刘小川心道:“达官显贵又不是属蜈蚣,能卖多少双?本小爷自有销路,门那边几十亿双脚兜底呢,颜大人呀,你再聪明都猜不到!”
笑道:“有财要一起发!我这个便宜都督当了这么久,没给百姓们带来什么实惠,如今能吃上一口肉,总得分润些汤底给他们啜啜。颜大人,你说工钱定在多少比较适合?”
你要是没给百姓们带来什么实惠,那我们这些官员可真是尸位素餐了。
颜立行心里感慨,认真想了想,答道:“这活计比起地里刨食,轻便惬意,连妇孺稚子都足以胜任,工钱不宜太多,便按照成年男丁耕种收成的半成来计,每人每月结算半石粮米。”
末了又补了一句:“会不会稍嫌多了些?大人意下如何?”
要知道即使富裕如扬州,这年头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耕地可以种。
刘小川心里暗叫“乖乖”,古时候的劳动力才是真正的廉价劳动力,要是加工厂能顺利开起来,等于是做了一桩无本生意,那叫一个财源滚滚。
本来还想着批发铁质农具、优质粮种、化肥农药过来,大力发展扬州的农业,仔细一算,还不如让百姓们都到厂里上班,承接二十一世纪的低端产业,再依靠现代社会机械化生产的便宜粮食来填饱他们的肚子,反而更合算一些。
“会不会剥削得太厉害了?”
刘小川想起以前在黑心工厂里面打工的经历,良心有点不安。
“剥削?”
颜立行的脑子里根本就没有过这个词,他看向刘小川的眼神里,先是疑惑,再是赞赏和感激。
刘小川被看得不好意思,他错开了颜立行的目光,这时候才深深地明白,先进的生产力代表着什么。
他再次接受了这么一个现实。
每天只要坐在那里,动动手指,就能赚到男丁在地里辛劳半天的粮食,恐怕第二天告示一贴出来,扬州城的府衙就要被蜂拥而来的百姓围得水泄不通。
“那就定个门槛。”他想了想,又道:“这回招人,先只限烈士家属。”
这个法子得到了颜立行的认同,因为是头一遭办厂,许多拿捏不定的地方都需要仔细掂量。
好在按照刘小川的说法,这个厂子规模一旦扩大起来,利润大得吓人,每月赚取的粮食,能够养活扬州城上百万的百姓。
在这么大的利润驱动下,别说能够挺而走险、抛头送命的资本家,就是颜立行这种封建官僚,都是铆足了力气。
至于这些粮食哪里来的,颜立行看了看刘小川,不置一词。
这位宛如天上来的刘大人,不止一次给扬州城带来惊喜,他的来历至今没有人能看得透。
刘小川倒也乐得装傻,看透不说透,这才够意思。
颜立行连夜起草了文书,喊过当值书吏,差扬州衙役送贴四门九巷,几群被从被窝里面拽起来的衙役苦着脸,揣着一叠布告,在刘小川火辣目光的注视下,消失在了夜幕当中。
一条火龙出了扬州府衙,聚拢成了三五成群的火堆,像是散开的焰火一样,燎向扬州城的四处。
正是宵禁时分,街上的更夫瞧见一大队官兵,手上的梆子也忘了敲了。
街边的民房里偶尔有几颗脑袋探了出来,不知道城里发生了什么事,有的摸黑踩到了破锅烂盆,倒把自家的婆娘吵醒了。
“胡老三,我们刘大人没事吧?”
“今儿天上没月亮,你就可劲地瞎说。咱们大人会有什么事?”
这人提起“咱们大人”四个字,语气里竟然有说不出的自豪,好像这扬州城里的一屋一舍,一砖一瓦,都得过这位大人莫大的恩情似的。
“胡老三,你他娘的血口喷人。我说的是,刘大人刚刚的眼神!”
“眼神?什么眼神?”
胡老三还在发愣,另一个衙役凑了过来,“嘿”的一声,拍腿道:“可不是嘛,刚刚刘大人那眼神啊,就像瞅见了骨头啊呸!像瞅见了女人的嘿!娘的,这可真难说!”
他把手里一整叠的布告抖了抖,和火把一道递给了胡老三,笑道:“胡老弟,你以前给李家少爷当过伴,你识得字,你给念念。我可真是好奇!”
胡老三接过火把,瞪大眼睛念道:“兹定于四月一十三号于扬州城北开设工厂,咦?啥是工厂?”
“俺活了三十多岁,都没听过这个词,跟石头里蹦出来似的,定是你识错字了。”
“你可拉倒,胡老弟,甭理他。这脏泼就是酸你会识字,你给继续念念。”
“呵,识字有什么了不起的!扬州城里随便一位军爷,都会写论语了!”
胡老三挥了挥手,像是要把这些杂乱的声音给扫到脑后,好让他能认真地把布告上面的图形和他记忆里的对上号。
“招收伙计伍佰人整,每日劳作四个时辰,轻便活计,钱粮月结!两位,钱粮月结!”
“多少?”
“嘶!半石粮米!”
“干点轻便活计,每月就能有半石粮米,这是骗鬼呢?”
“嘘!”
胡老三和其余一人狠狠地瞪了他一眼,骂道:“你这脏泼的鸟嘴真该治一治,这可是刘大人和颜大人张贴的布告!”
那人被这么一骂,不敢吭声,只乖乖地吐了吐舌头,嘀咕道:“这比咱们的月俸都少不了多少!”
“只限妇孺老残。”
胡老三念完这句,抬起头来跟他们两人面面相觑了一阵,才有人一拍脑袋,大喜道:“成了!我看呀,这是大人们发善心了。两位兄弟,前面就是我家了,一会经过的时候可帮兄弟稍稍,容我进去喊喊婆娘,叫她赶紧的去府衙前面抢位置!”
第319章 工厂新立()
“看来果真是轻便活!可惜俺爹妈婆娘都住在城外!”
他气得直跺脚,瞪了胡老三一眼,道:“我说胡老三,你别一句话拆成五句,后面呢?你看这里还有四个方块,快说说这是什么字?”
“这个字念‘烈’,俺名字里正好有一个!”
“烈士家属。”胡老三手一抖,吁了一口气,大喜道:“我得去叫我婶子!”
其余两人知道,胡老三他叔在营里当差,几个月前还隔三差五地往家里捎鸭蛋呢,结果天有不测风云,前些日子朝廷调兵入襄州,遭了红花匪徒的暗算,一线谷中伏,死了两千多号人马,扬州城门口的碑石上面,他叔的名字赫然在列。
要不是上头发下来的抚恤五花八门,加上刘大人分了田地,免了税收,恐怕他婶那寡妇早就带着孩子改嫁了。
俗话说“恨人有,笑人无”,其中一人还想再吐些什么酸话出来,话到嘴边,尽化成了羡慕,低眼一看,吓了一跳,大喊道:“胡老三!火!你他娘的着火了!”
胡老三这才回过神来,“哎哟”一声,手上的火把靠得布告太近,把那一叠布告都点着了。
三人又折腾了老半天,这一耽误,即使紧赶慢赶,干完活以后,天色业已朦朦亮了起来。
回到府衙交差时,三人都是暗里咋舌,风声传得真快,这才多久呢,衙前人山人海,根本就容不下人走过去。
不过刘小川和颜立行已经连夜出城,此时他们两个正站在城北宽敞的厂房里。
从这里可以望见隔壁的巨大仓库,仓库被隔成了一大一小两个区域,大的区域堆积着数以万计的鞋塑、鞋面,小的区域则放置着成吨的胶水。
浓重的化学物质挥发味,混合着难以形容的鞋材塑胶味,由厂房巨大的通风窗口飘了进来,闻着让人激动不已。
厂房的角落里是两条长达百米的成型生产线,当刘小川第一次向颜立行他们介绍这种现代社会司空见惯的流水线作业时,聪明的人都隐隐地猜到了,这怕是一种极为高效的作业方式。
传送带的轱辘用皮带捆在几头驴子身上,精干的庄稼汉赶着驴子们匀速转圈,带动整条成型线流转起来。
届时一双半成品的鞋子,会从传送带最前头的粘合岗位,走到最后头的包装岗位,再由专人运送到成品仓库。
至于粘合后的烘干工艺,则在铁质滚轮带下方铺设煤渣,来代替现代的电烘箱。
刘小川试着生产了几双样鞋,经过检验,鞋子质量还是过关的,这才吁了一口气。
什么时候,是不是得建个发电站呢?
扬州府的属官和城里征召来的女工老妇,都眼巴巴地包绕着刘小川,等着他发话,恍然有种现代社会来厂里视察的领导的感觉。
刘小川不便多想,把建造发电站的想法先压了压,指着前面的针车区:“走,大伙一起去针车那边看看。”
上百台亮澄澄的手工针车井然有序地排列在大棚当中,这些手工针车的采买着实累坏了刘小川,跑了十来家机械设备厂,才问到了货源。
安步鞋业老总林名生倒也曾好意问过他,需不需要安步鞋业淘汰下来的旧式电脑针车,可以按折旧价卖一部分给他。
得了,看着周围几个女工老妪,对着这些针车目瞪口呆的模样,别说建造发电站的想法还只是空中楼阁,指望她们能学会用电脑数控,怕是太阳得打西边出来。
“诸位老嬷嬷,大家都是扬州城里数一数二的女工,浸淫此行几十年了,织过的绢丝绸布,可能比我见过的还多。针车的使用、鞋面的缝制,是否都掌握了?”
众老妪互相望了一眼,才由一位资格最老的出列,年纪能当刘小川奶奶了,尤是颤微微地要下跪行礼,被刘小川一把拦住。
“回王爷的话,老身和姐妹们看过图纸,鞋面缝制并不难,就是靠手工缝制,姐妹们都有信心能教出几百个熟练的织工来。更别说有这些神妙无比的针车助阵,老身活一辈子,没见过这么精巧的器具,学成也是容易,只消踏踏脚,那线头上下翻飞,一台针车能抵十来个织工呢。”
刘小川闻言大喜,这些人都是行业翘楚,放在现代社会,十成十的是明珠遗宝。想到这里,突然又冒出一个想法,是不是等她们教出一批熟练缝制鞋面的织工后,再打发她们闲时去织点十字绣什么的,挂到淘宝上,也能发不小一笔横财呢。
按人头赏了银钱,嘱咐她们一定要尽力尽责地教,这笔小订单可谓非常重要,关系到后续能不能和华国的鞋厂们达成长久合作。
要是生产出几万双歪瓜裂枣的,刘小川也不好意思再去找林名生谈生意。
往常给官府办差,是草民份内的职责,只消上头老爷们一句话,哪有赏钱的道理。
众老妪每人受了沉甸甸的赏钱,打开绣袋一看,居然还是金锭子!刘小川好心办坏事,差点害得几位老人家提前找马克思的祖宗报道。
本来嘛,这些量产的鞋子,鞋面的精细程度要求就不高。结果这些绣工,惯常靠手艺吃饭的缘故,再加上做不好上差交待的活,掉的可不止是营生,于是这伙古代匠人的水平,织造金缕玉衣都不在话下,这回更是教得极为上心,两百多号女工送到老妪们手下,没一天就都学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