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84部分

三国之兵锋-第84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下辖御史台、监察院、大理寺三部。至于诸部职司等,诸公观之便知。”言毕,将出方才所书,令传阅。

    三人看毕,惊为天人,诸葛亮连声问道:“此制莫非唐公所言之南斗星君所授?”

    马超见问,心下大骂,强笑道:“然也!”

    诸葛亮道:“此制之完善,亘古未有!即便唐公日后一统天下,亦可沿用之!但亮尚有不明之处,还望唐公解惑!”

    马超示意但讲无妨。

    诸葛亮略加思忖后,问道:“军务省四部有何职司?既已设军务省,再分立兵部是否冗余?再者监察院分理何事?”

    马超答道:“军政部主理录入战功、整肃军法、军令下达,参谋部主理战略谋划、军情分析,后勤部主理大军粮草辎重,武备部主理军械发放。兵部主理新兵征招、操练、厘定伤亡抚恤及根据军政部上报之战功,核定将士升赏。监察院主理细作派布,巡查不法。如此一来,军政部与兵部,参谋部与监察院,后勤部与户部,武备部与工部,环环相扣,相互协作,诸公以为如何?”

    诸葛亮等拱手拜服。

    忽李开出言道:“此制虽大妙,但眼下不宜施行。请唐公三思!”

    诸葛亮讶异道:“文优公何出此言?”

    李开对其略微拱手,转头谓马超道:“唐公所创三省六部,分工精细,权责清明,等级森严,乃大善之政也!然何人署理之?”

    马超闻言默然。

    李迪出言道:“文优差矣,唐公治下大儒云集,贤达多不胜数,何云无人署理?”

    李开笑道:“此等人但得入吏、礼二部耳,其余诸部岂能胜任?”

    李迪还欲抗辩,马超挥手止之,道:“文优所言有理,此议暂时搁置。”言毕环视三人,接着道:“河北大军云集,然冀州新定,民生诸事尚未稳妥,故不宜仓促南进。本将军意欲趁此良机,进剿塞北、西域,将之纳入版图,诸公有何良策?”

    三人见说,尽皆不语。

    半晌后,诸葛亮出言道:“唐公,古语有云:攘外必先安内,出兵蛮夷不如进击中原,且塞北苦寒,西域边远,取之何益?”

    马超见说,忖道:“你是没吃过亏呀!还“取之何益”,也难怪,你不知道五胡乱华,我跟你们也解释不清楚。”遂肃容道:“孔明忘却白登之辱乎?若非陈平良谋,高祖定为匈奴所害!鉴于此,本将何不先行伐之?!至于中原、江南、西川、汉中等地,皆为汉人据有,彼等纵然切齿,亦为兄弟之争,何足为患?此事无需再议,本将自行斟酌!当务之急,乃诸将名爵拟定,诸位可有建言?”

    诸葛亮闻说,嗟叹不已。见问,又拱手道:“诸将名爵,自有唐公一言定之,亮等岂能置喙?”

    李迪、李开亦点头称是。

    马超见此,但觉烦躁莫名,扬声道:“此战众将劳苦功高,诸部主将皆各领一军,自不待言,然所部曲长众多,且尽皆有功,势必得封将军之职,如此一来,名号众多,即便本将逐一封之,如何断定高下?一旦骤遇战事,以何人为尊?若令出多门,必败无疑!故本将欲拟定军衔区分之,即将、校、尉三阶,每阶细分为上中下三等!同职司者,以军衔高者为尊!诸位可有异议?”

    三人互视一眼,尽皆拱手道:“唐公奇思妙法,我等不如也!”

    马超摇头苦笑,接着道:“再有本将晋位之事,有劳叔明署理之,祭祀加冕诸事,三日可能完备?”

    李迪愕然道:“此事重大,尚需会同德操公等商议仪礼吉时,三日断然不足完备!”

    马超不耐道:“叔明只管准备冕服,祭祀物品,择址设坛,遍告百姓。其余本将军自行定夺!”

    三人面面相觑,无言而退。

    次日,马超亲往太学,司马徽、管宁等忙出迎接,口称唐公。

    坐定后,马超直接道:“河北初定,诸事繁杂,需超亲往处置,然晋位之礼不可废,故特来请诸公测算吉时,还望见教!”

    众人闻言,或取纸笔写画,或低头默算,半晌后,纷纷出言。

    马超闻之暗怒,皱眉不语,只因时日最近者亦在下月中旬也。

    庞德公见之,已明其意,遂出言道:“久闻唐公精于术算,何不自为之?”

    马超暗喜,假意揣摩片刻后,道:“以超度之,后日卯时正,便为大吉之时!”

    众皆讶然,出言求教。

    马超见问,略作思忖,胡诌道:“盖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日为三,故大吉。卯时之前乃寅时,寅为虎宿,正应本将。故大利!以此论之,后日卯时实乃大吉大利之期也!诸公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先时大觉有理,深思之未免荒诞,但又无从辩驳,一时间,尽皆默然不语。

    司马徽自思道:“卯时之后乃辰时也,唐公果有吞天之志!”念及此,出言道:“唐公言之有理!我等拜服!”

    众人皆非愚鲁之辈,加之司马徽出言附和,岂能不明马超之意?遂纷纷点头称善。

    马超大喜!起身道:“超不通礼经,诸多事宜还请众位鼎力相助!”

    众人亦齐声应诺。

    终南山,李迪遣人以大木搭建高台,外以绢帛裹之,遥望之巍峨华丽。

    两日后,寅时未至,长安城已是万人空巷,百姓扶老携幼,前往观礼。

    马超锦袍端带,当先而行,杨氏、马靖等皆着盛装跟随,众文武峨冠博带,肃容而行,丁大贵顶盔掼甲,随行护卫。

    卯时正,马超略紧袍带,缓步拾阶而上,三跪九叩后,李迪、管宁恭敬呈上冕冠,口诵冗长礼经,跪请马超加冕。

    众文武山呼叩首,万千百姓纵声欢呼!

    马超跪立良久,只觉腰酸背痛,双膝疼痛难忍,加冕后方得起身,面对众官百姓,接受朝贺。自思道:“叫那么大声也不怕引发地震!加个冕就差点跪断腿,一会祭天礼地还不把我搞死?这尼玛还得多久?”正腹诽间,司马徽又呈上祭文,请马超宣读。。。

    次日,马超大聚文武,封李迪为相国,李开为太尉,诸葛亮为侍中,陈克为廷尉丞,兼领军法司。杨奇为公府长史,仍司三军粮饷。其余一应官将皆有升赏。。。

    又数日,马超领亲军三千起行,直奔邺城,马靖、姜维、庞会、张雄等随行。

    (本章完)

第96章 赴邺城得遇佳人() 
邺城,众将闻知马超即将亲至,尽皆大喜!冀州各郡太守多随曹操前往东郡,留者仅羊衜、辛毗等寥寥数人。

    昔日曹操退往河南时,河间太守辛毗亦欲随其南渡。

    张郃闻知,前往劝说,具言马超之德。

    辛毗犹豫难决。

    其女宪英,年方二九,聪明有才鉴,上门提亲者不计其数,然均未应允。闻知此事后,便劝其父道:“大将军超,英武绝伦,政才盖世,仁厚之名遍传四海,更兼知人善用,唯才是举,胜却曹公多矣,异日必成大业!父亲何需犹疑?”

    辛毗闻其言,遂从之。后闻马超不日将至河北,便携家小赶赴邺城。

    张郃闻讯,亲往迎接,引荐于众将后,自是每日饮宴,辛毗叫苦不迭,却又推辞不过。

    辛宪英初至邺城,居于驿馆之内,每日读书习字,渐觉烦闷,又正值仲春时节,便引二婢女,令老仆驾车,外出游玩。

    方得出城,便见军帐林立,戒备森严,顿觉无趣,又屡遭军卒诘问,不觉暗生怒意,谓婢女道:“城外景致秀美,奈何军汉丛杂,何其败兴也!不如去的远些。”

    婢女道:“此间大军数之不尽,连营何止百里,如何得去?”

    辛宪英黠笑道:“我等先行回城,再从南门出城,定无大军!”

    少时,三女出得南门,果不见军营,只少许探马往来驰骋而已,婢女大奇道:“小姐因何得知南门无兵?”

    辛宪英笑道:“若南门亦有军兵,曹公已被擒矣!”言毕,不理二人,吩咐老仆驾车前行。

    不数里,老仆道:“此地已离城数里,不可再往前行,若遇匪类,恐遭不测!”

    辛宪英不以为意,答道:“邺城屯有十数万大军,何方匪类敢如此大胆?”言毕,便令继续前行。

    离城约行二十里,忽见村寨,炊烟袅袅,鸡犬相闻,更有孩童于田间嬉戏。辛宪英见之大奇,自思道:“曹公方才退兵,此地为何如此祥和?”念及此,便令老仆留守马车,自领婢女进村寨询问。

    有村老告之道:“自魏公兵退,未及十日,便有兵马前来,先时阖村老少惶恐不已,争相躲避。不想其等并不劫掠,反问我等可有余粮?不等老朽回话,一位将军便道:彼等困苦,岂有余粮?言毕,便下令每家留粟一石,便即打马而去。老朽多方探问,方知其等乃大将军所部。真乃亘古未有之仁兵也!”

    辛宪英闻言,感慨不已,谢过村老,便引婢女于田野间游玩。

    入眼尽皆春色,遍地山花烂漫,孩童笑闹之声不绝于耳。

    不知不觉间,时已至正午,辛宪英只觉腹中饥饿,无奈之下,只得回城,自思道:“明日定多带干粮果蔬。”

    不料,行不里许,车辕断裂,万幸老仆久御车马,方得避免倾覆之危!老仆惊魂未定,回视三女无恙,方才安心,躬身道:“小姐勿惊,仆这便回城,少时便至。”

    辛宪英无奈,只得与婢女坐卧路边等候。

    却说马超自离长安,取道河东,于安邑盘桓一日,便出箕关,径奔河内,沿路但见百姓安宁,不觉心下大慰,暗思道:“曹操果然没有迁移百姓,还挺讲信义的,加上谋略出众,能诗善赋,不愧是万能英雄!怎么后世就传成了奸雄了?千古奇冤啊!”

    这一日,行至安阳县,离邺城不足三百里,丁大贵请令遣亲军前往邺城通报,以便众将出迎。

    马超止之,笑道:“诸将皆久经战事,探马散出至少五十里,何须通报?”言毕,下令大军开拔。

    数日后,离邺城尚有六十余里,便遇己军哨骑。马超暗觉满意,令其等飞马回报,自领军按辔缓行。

    又行数十里,忽见前方一辆马车阻道,左近未见有人,丁大贵便欲打马上前探问,马超好奇心大起,遂止之道:“此地离村寨不远,许是当地百姓,不得惊扰!”言毕,亲自策马上前查看,丁大贵引数骑相随。

    及近后,下马观之,见车辕已折,不由大觉无趣,遂吩咐丁大贵将其挪开。

    正欲动手,忽旁边树丛中走出三名女子,下拜道:“小女子等见过大将军!”

    丁大贵一惊,忙挺刀护住马超,喝问道:“你等何人?!”

    马超亦觉心里一紧,转目视之,不由暗道惭愧,挥手道:“免礼!”言毕,转身上马欲行,忽又下马,上前问道:“本将与姑娘素未谋面,为何以大将军称之?!”

    辛宪英见问,抬眼略微打量一眼,复又垂首道:“回禀大将军,其一,邺城大军尽皆屯于城北,南边何来军兵?其二,方才十余骑飞驰而过,小女子自离邺城,亦得见探马,并未有如此疾驰者,定为贵人驾临。其三。。。”说到这里,不由面飞红霞,低头扭捏不语。

    马超闻言大讶,又见此女明眸皓齿,清丽非常,不禁大生好感,柔声道:“其三若何?”

    辛宪英羞不自抑,又不能不答,遂嗫嚅道:“总之小女子认定,贵人便是大将军当面!”

    马超见说,大笑道:“姑娘聪慧过人,定非寻常人家,怎会困于此地?”

    辛宪英便将因由讲述一遍。

    马超见其口齿伶俐,落落大方,且毫无做作之态,不由暗奇,又不便问其姓名,一时竟如百爪挠心!踟蹰半晌,只得出言道:“本将尚有军务,姑娘自便。”言毕,喝令大军起行。

    辛宪英伫立道旁良久,直至大军过尽。。。

    邺城,庞德、杨兆等闻报,忙令众将出城相迎,羊衜、辛毗等亦随行。

    出城不及十里,便见马超纵马而来,众人忙于道左下拜,齐声道:“末将等叩见唐公!”

    马超扬声道:“诸位劳苦功高,何须多礼?”言毕,挥手令众人起身。

    庞德趋步上前,拱手道:“请唐公入城!”

    少时,邺城,原魏公府,马超高坐,众将环立。

    庞德首先出列,引荐辛毗等人。

    马超温言抚慰,心下却道:“这几个人都没听说过啊!也不知道有没有才能,这让我怎么任用?还是先找人问清楚再说。”思及此,遂下令摆宴,明日再聚将叙功!

    辛毗闻言,忙出列道:“唐公,毗家中尚有要事,便请告退。”

    马超闻说,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