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75部分

三国之兵锋-第75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必败无疑!”

    丁大贵不服,争辩道:“杨将军误中张辽之计,非战之罪!若两军堂堂对阵,则张辽必败!”

    赵胜大怒!欲待呵斥,又恐徒惹人笑,遂不予理会,拱手环施一礼,道:“大贵乃军中悍将,言语粗莽,诸公见笑了。”

    诸葛亮微笑道:“敢问赵将军,方才丁将军所言果为实情乎?”

    赵胜正色道:“若真列阵而战,在下所部便无惧天下精兵!遑论幽并锐士?!然兵者,诡道也!岂能以战力分高下?”

    诸葛亮心下暗赞,又问道:“如此大将军麾下定有长于练兵之将,其人莫非赵将军乎?”

    赵胜道:“非也!在下只堪守关而已。练兵之法皆为大将军亲创,诸将只需依法行之即可。”

    诸葛亮连声道:“不知将军可否赐教?”

    赵胜见问,目视李迪,见其微微点头,遂答道:“自征兵始,先练体力,两月为期,顶盔掼甲一气奔行三十里方为过关,否则转为役吏。再练队列,亦两月为期,横竖百人成阵,需静立一个时辰纹丝不动,通过者再依个人擅长,分骑、枪、弓、刀盾等兵种,操练三月后,方可入营为新兵。”

    诸葛亮闻言恍然,暗忖道:“难怪大将军失于大略,仍屹立不倒,原来全凭兵锋耳!如今看似雄踞数州之地,实则寸步难进,惜哉!”念及此,遂谓赵胜道:“眼下幽并战事稍歇,依赵将军之见,大将军当用何策图之?”

    赵胜略作思忖,答道:“战事筹谋自有文优公、元直公等当之,在下等为将者,只需听令行事即可。”

    李迪见众人只顾谈论,遂出言道:“诸公高论,待面见大将军后,言之未迟。”言毕,举杯邀饮。

    诸葛亮等虽对马超治军之法仍不甚明了,但碍于李迪之言,不便再问,遂亦举杯相应。

    司马徽举杯浅尝辄止,问李迪道:“久闻大将军治下并无士族百姓之分,敢问诸公,似此纲常何在?”

    法衍见问,拱手答道:“大将军曾有言:民为水,我为舟,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若无百姓奉养衣食,我等士族百官皆冻饿而死矣!何来纲常?”

    司马徽闻言,竟无一语相辩,低头沉思不语。

    诸葛亮等亦震惊不已,相顾无言。

    李迪见之,忙起身邀饮,劝其等前往长安面见马超。

    (本章完)

第86章 马孟起语惊四座() 
建安十六年正月,正是乍暖还寒时,诸葛亮一行抵达长安。

    马超大喜!意欲出城相迎。

    李开劝道:“主公贵为大将军,坐拥数州之地,麾下战将千员,雄兵数十万,怎能屈尊降贵?再者,彼等即入长安,自当请见。”

    马超闻言乃止。

    晚间,李迪入见,禀告道:“主公,司马徽等一行两百余人,计有二十三户,丁口多者数十人,迪已划拨宅院供其等居住。彼等托迪进言,问主公何时传见?”

    马超闻言,暗自狂喜!却故作淡然道:“依叔明之见,何时传见为佳?”

    李迪断然道:“明日最好!主公有所不知,其中一人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此人堪称绝世良才,主公所谋治政之法,其一点即透,且通军略,迪等自愧不如!另一人姓庞名统,字士元,其人曾与赵胜将军论战,就以昔日曹操猛攻青泥隘为战例,互易攻守,诸将轮番上阵,皆败北!故迪以为,元直所言非虚,主公切不可怠慢!”

    马超从之。是夜,竟辗转反侧,一夜无眠。

    次日,诸葛亮、庞统入见。

    马超高坐上首,李开、李迪作陪。遥见当先一人身长八尺,面如冠玉,虽布衣葛袍,但器宇轩昂。不禁自思道:“这人肯定是诸葛亮了,但是不对啊!怎么没拿扇子?除了英俊潇洒,也看不出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啊!”

    二人近前后,长揖一礼,拱手道:“我等见过大将军!”

    马超忙令免礼,言道:“超久闻二位先生大名!恨无缘一见,今日得晤,足慰平生!”

    二人闻言,愕然相视,庞统性直,拱手问道:“大将军何见罔也?统等隐居襄阳日久,敢问大将军何处得闻?”

    马超见问,顿时手心见汗,心道:“完蛋!说漏嘴了!”心思电转之下,忙干笑一声道:“先生说笑了,司马德操与庞德公之名,天下皆知,超即便得闻,又何足为怪?”

    李迪等闻言,面面相觑。

    庞统恍然,道:“大将军差矣,某乃襄阳庞统,字士元,庞德公乃某之从父也。”

    诸葛亮莞尔,亦出言道:“在下复姓诸葛,单名亮,字孔明,并非德操公。”

    马超暗呼好险,遂起身下阶,对二人拱手一礼,道:“超之不明,请二位见谅!”

    二人大惊!忙侧身避过,躬身道:“大将军从未见过我等,误认在所难免,我等万不敢当大将军之礼!”

    马超见此,忖道:“总算是遮掩过去了,还好司马徽和庞德公也来了,不然就不好收场了。”思及此,心下稍定,出言道:“元直曾有言,二公之才十倍于彼,今超进退不得,愿闻二公高论。”

    二人见问,互视一眼后,诸葛亮拱手反问道:“不知大将军欲得天下乎?欲得冀州乎?”

    马超闻说,忖道:“这是什么概念?天下不就包含冀州在内吗?”遂问道:“二者有何不同?愿先生教我。”

    诸葛亮略作思忖,答道:“若只欲得冀州,聚大兵征之即可。但大战连年,士卒必然损失惨重,河北亦残破不堪,大将军数年内将无力进取中原。”

    马超道:“先生所言,超亦知之,故迟迟不敢动兵。先生可有良策?”

    诸葛亮摇头道:“曹公非比等闲,除非以兵破之,别无他法。”

    马超见说,心下得意道:“诸葛亮也不过如此,竟然想不到造大船从海路出击,还是本将军更胜一筹啊!”念及此,不由面带微笑,接着问道:“若超欲扫平天下,该当何如?”

    诸葛亮见此,暗思道:“莫非此人已有破曹良策?故出言相试?”遂不敢大意,略加斟酌后,答道:“若大将军欲得天下,当弃守幽州苦寒之地,屯大兵于并州,坚守即可。然后出兵散关,攻取汉中,继而挥兵入川!待诸地平定后,沿江而下,进兵荆襄!此乃高祖之霸业也!大将军以为如何?”

    马超闻言,心下略感失望,淡然道:“超之所以屡败曹军,倚仗者骑兵之利也,故幽州绝不可弃!汉中、西川固然易得,然而依超现行之治政之法,前期所需钱粮、农具等从何而来?汉中固不足虑,但西川险阻,即便雍凉粮草如山,又如何运送?再者,曹操、孙策岂是等闲之辈?若闻我军取川,又岂能坐视?届时先生何策当之?”

    诸葛亮闻言,默然沉思。

    庞统接话道:“大将军兵骁将锐,岂不足抵敌?”

    马超道:“曹操早已仿效雍凉,故其兵之锐,不下我军,且中原人口繁盛,若非难挡我军铁骑,幽并早已失守!何谈其他?”

    庞统无言以对。

    忽李开出列,对二人拱手道:“二位先生隐居田园,但以躬耕为乐,安能尽知我主理政治军之法?遑论天下兵事?所言虽非良策,但足见智谋深远,开自愧不如!”言毕,躬身一礼。

    二人忙道不敢当,还礼后,庞统道:“我等智计短浅,诸公见笑了,敢问尊驾高姓大名?”

    马超接话道:“此公姓李名儒,字文优,二位可有耳闻?”

    庞统惊声道:“莫非昔日助董卓、弑少帝者乎?”

    马超扬声道:“然也!超倚之如左膀右臂!”

    庞统闻言默然,与诸葛亮对视一眼,静立不语。

    马超见此,以言挑明道:“二位是否以为文优助卓为虐,罪不容恕?超若用之,便失大义于天下?”言毕,见二人不答,遂接着道:“董卓造孽,与文优何干?之所以助卓,乃尽人臣本分也!何罪之有?如今文优智虑纯良,算无遗策,使雍凉稳如泰山,百姓方得以鼓腹而歌,此功何人能及?!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谓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卑未篡时,假使当时身便死,一生真伪何人知?!”

    话音一落,满堂寂然!

    李开涕泗横流,叩首道:“主公恩同再造!开纵万死亦难报之!”言毕,叩首不止!待马超下阶扶起时,其额头已见青紫!

    马超大惊!责之道:“文优如此,超心何安?!”

    李开羞愤道:“眼下主公进退不得,开竟束手无策,宁不愧乎?!”

    马超见说,笑道:“只待德衡功成,冀州弹指可得,文优何虑之有?”

    庞统闻言暗惊!拱手道:“大将军竟早有妙计!统愿闻其祥!”

    马超并不作答,微笑道:“敢问先生,现如今,若两军交战,何者为先?”

    庞统道:“首重粮草,次为将略,再次为军心,兵力居末。”

    马超不置可否,转问诸葛亮道:“孔明先生有何高见?”

    诸葛亮稍作思忖,道:“大将军治军之法,亮闻所未闻,故不敢妄言。还请大将军赐教。”

    马超暗自得意,忖道:“任你多智近妖,也比不过我几千年的智慧积累,看我再发宏论,不信你不纳头便拜!”心下定计,遂缓步拾阶,居中端坐,扬声道:“自混沌初开以来,三皇拟定人伦,五帝厘分九州,夏、商更迭又并于周,继而诸侯纷争,群雄并起,百家争鸣!及至秦王奋起,横扫六合,天下复归于秦。然始皇暴虐,二世而终。高祖龙兴沛县,转战天下七载,方得大汉国祚,期间王莽篡逆,光武中兴,再到如今汉室垂危,历时何止数千年!超遍观历朝历代兴衰,方得悟其势,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也!二位先生以为然否?”

    二人再度互视,躬身道:“大将军高论,振聋发聩!”

    马超挥手,示意其等不必多礼,接着道:“现今曹操大略雄才,占据中原数州之地,带甲数十万!孙伯符割据江北,所部水军天下无双!然以超度之,皆不足为惧!何也?得民心者得天下也!超曾言舟水之论,即为此理也!二位先生可有异议?”

    二人早已心下翻腾,见问只拱手而已。

    马超轻咳一声,又道:“方才超曾问及二位先生,现今两军交战,何者为先?超以为,器械为先!昔日超三日攻破函谷,便是凭借霹雳车之威。之后又制马蹄铁,使我铁骑横扫塞北!继而造出铁甲、护臂,从此步军称雄!此皆器械之功也!现今从事马钧,正于辽西研制十余丈之大船,一旦造就,曹操除却退守河南,无路可走!岂非胜却强攻关隘坚城?超先明大势,再得民心,凭借器械精良,加之堂下诸公齐心戮力,何愁天下不定?”

    一席话,听得二人震惊莫名,下拜道:“我等才疏学浅,冒犯之处还望大将军恕罪!”

    马超趋步下阶,伸手扶起,微笑道:“二位先生何须多礼,日后超尚多有借重之处,还望二位先生鼎力相助!”

    诸葛亮闻言,拱手道:“亮山野之人,不敢当大将军先生之称。加之智计短浅,谋略不足,即便有心相助,恐力不及,恳请大将军见谅。”

    马超见说,心道:“不对啊!怎么跟我预想的桥段不一样呢?难道我装过头了?”遂急出言道:“二位抱济世之才,何吝于指教?”

    诸葛亮道:“非也,大将军学究天人,智深似海,亮实无力置喙。”

    马超闻言暗急,心下大骂自己道:“马超啊马超,你这个大傻逼!明明就是一头蠢猪,非要插葱装象!你怎么不把飞机导弹的概念也给整出来?!这下好了,诸葛亮自愧不如,不陪你玩了吧!”念及此,不由大悔,苦思不语。

    诸葛亮、庞统见其呆立不语,意欲辞出,又恐唐突,只得静立等待。

    李开、李迪不知马超心中所想,亦不便开口。

    一时间,堂下寂然无声。

    半晌后,马超回过神来,亦觉尴尬,遂歉然一笑道:“超忆起一事,不觉陷入沉思,怠慢之处,请二位见谅。”言毕,急以目视李开。

    李开见之,莫名其妙,竟楞立当场。

    却见庞统出言道:“何事竟能令大将军神思不属?不知可否见告。”

    马超见问,不由狂喜,心下大呼道:“天啊!这个哏捧的太好了!”见几人皆目视自己,马超强抑喜意道:“此事说来话长,不如我等前往后院,置酒相谈,可乎?”

    庞统愈发好奇,见说,忙应道:“如此,叨扰大将军了。”

    诸葛亮无奈,只得随行。

    少时,几人坐定,马超先举杯邀饮道:“孔明、士元远道而来,超未及远迎,谨以此盏谢过!”言毕,一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