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30部分

三国之兵锋-第30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健T僬呒街菥癫芫幌率颍揖佑谑厥疲揖挥形逋蛴嗳耍萑挥铝曳浅#嗷脊巡坏兄凇H裟芩蹈吒衫唇担蛭揖Υ笤觯蚩晌鞴倍峒街荨=焓敝鞴煌澈颖保耙悼善谝玻《唤槐卦偃埃ㄕ鲆馇巴 

    庞德、杨兆闻言热血沸腾,燃起雄心万丈!见法正执意要去,遂不再劝说,只是嘱咐万事小心行事。

    次日,庞德令杨兆领骑兵随法正先行,自统大军押后。

    晋阳城,刺史府,高干正与其族弟高柔商议何去何从。

    高柔道:“兄长,自本初公仙去,冀州再无宁日,诸子争权,相互攻杀不止。司空曹公乘势进军冀州,斩袁谭、逐袁尚,所向披靡!那时弟以为河北即定,曾劝兄长往投曹公,不想大将军马超奋兵威于函谷,百丈雄关,竟数日破之!逼得曹公回军河洛。现今庞德统大军数万近在咫尺,不日将至,兄长需早作打算。”

    高干沉思半晌,苦恼道:“文惠所言,为兄岂能不知?只是委实难以决断。”

    高柔道:“兄长,以弟度之,曹公拥兵数十万,据有中原,部下谋士如云,战将如雨,且士族大多依附,投之亦无不可,但只能得附骥尾。反观马超,虽只有雍凉二州,但其精兵简政,治下人口日渐稠密,且大军精炼,骑兵更是杀的异族闻风丧胆!文治武功不下曹公,但其部下无论质量,皆不如曹公,若投之,定然见用!望兄长思之!”

    高干为难道:“虽如此,但曹公已亲统大军十余万,回军河洛,马超函谷之兵不足四万,恐不能敌,若此时往投,一旦其函谷战败,届时曹公兴师问罪,我等皆为齑粉矣!”

    高柔闻言默然,亦觉难以决断。

    忽亲兵来报,说庞德遣使求见。高干一惊,顿时心乱,挥手道:“就说本刺史染恙,正卧床修养,不便见客。”

    高柔急道:“区区使者,见之何妨?且看他如何说道,若其言语不通,逐之未迟。”

    高干见说,遂令传入。

    少时,法正入内,通报姓名已毕。

    高柔惊道:“阁下莫非名士法衍之孙?”

    法正道:“正是在下。”

    高柔恰待再言,高干抢先出言问道:“不知先生所为何来?还望明言。”

    法正先对高柔拱拱手,转头答道:“特为使君陈明利害而来。”

    高干心下早知法正有招降之意,闻言也不废话,直接道:“先生所言之利害且先按下,先容本刺史一言,如今曹公亲统十余万大军,不日将至河洛,但大将军在函谷之兵不足四万,敢问先生,大将军如何应对?“

    法正闻言,微笑道:“兵来将挡而已。”

    高干嗤笑道:“如此,先生请回,待大将军大胜曹公之日,本刺史自缚请降。”

    法正闻言大笑,道:“敢问使君,我家主公若大破曹操,何需使君自缚?!”

    高干闻言大怒!拂袖欲入后堂,高柔上前拦住,对法正道:“诚如我兄所言,先生何以教我?”

    法正拱手答道:“曹军虽有数十万,但我军破之不难,就看使君如何决断。”

    高干愕然,道:“此话怎讲?”

    法正道:“雍凉征兵之法,想必使君有所耳闻,曹操统兵十余万不假,但我家主公挥手亦可得雄兵十万,岂不足敌?”

    说完直视高干,见其沉吟不语,继续道:“然我家主公体恤百姓,不忍征之,若此时使君统并州大军经河东,渡河水直抵函谷,则泼天之功唾手可得!只看使君如何决断。”

    高干倒吸一口凉气,暗思:“法正所言,也不无道理,若不从之,庞德定然来攻,函谷关尚且数日便破,何况晋阳!也罢!所谓富贵险中求!”思及此,遂扬声道:“闻先生所言,如醍醐灌顶!先前言语得罪,望先生海涵!”

    法正心下大喜!却面色如常道:“使君真乃俊杰之士也!我家主公有言,若使君来投,仍为并州刺史,且上表加使君关内侯!”

    高干大喜!问道:“听闻大将军编练军卒之法甚妙,不知并州军是否亦依法行之?”

    法正道:“此乃我军惯例,以确保大军战力。不知并州有军几何?”

    高干道:“并州共计大军八万余人,其中骑兵万人。”

    法正闻言,略微思忖,道:“既如此,使君可令一将引骑兵先行前往函谷,步军则由杨将军整编之,稍加整训,即令文惠兄统之亦前往函谷,一并归于大将军麾下。”

    高干见法正并未言及让自己领军,心下微感不悦,遂以目视高柔。

    高柔会意,拱手向法正问道:“听闻大将军治下,乃行文武分治之策,是否确有其事?”

    法正闻言,心下亦暗自警惕,斟酌片刻,缓声道:“正是如此,我军不止军政分开,且全军军粮皆由杨奇将军掌管,按月发放。饷银辎重等由长史李公拨付。军法统归陈克将军行之。各州郡刺史郡守只论民政。诸多事物,使君日后自知。”

    高干心下惴惴,强自笑道:“先生远来疲惫,先歇息片刻,再议不迟。”

    法正明了其意,闻言拱手辞出,随亲兵前往客室歇息。

    高干估摸法正走远,转头对高柔道:“若投马超,为刺史则无兵权,为将则无治权,从此受制于人,永无出头之日也!文惠以为何如?”

    高柔心下了然,微笑道:“莫非投曹操便不是受制于人?再者,弟实不知兄长所谓出头是何意?”

    见高干讪讪不语,遂接着道:“兄长试想,在大将军治下为文官,则无需担忧武将分权,为将,则不惧文官掣肘,正是我辈用武之地!兄长万不可错失良机!”

    高干闻言大悟!思忖半晌后,起身道:“文惠大才!可为并州刺史,为兄决意为将!你我兄弟互助,定可成就一番功业!”高柔应允拜谢。

    高干遂决意归降。下令设宴款待法正,并邀请庞德领兵入城。

    席间提及自己愿意为将及高柔为并州刺史之事,法正沉吟道:“此事还需大将军示下,使君何不亲自统军前往函谷问之?”

    高干见法正并不轻言许诺,大喜!自思马超果然诚心见用。

    数日后,庞德兵到,高干亲往迎接,见河西大军阵列森严,行进间杀气腾腾,暗自心惊之余,倍感庆幸,自此心悦诚服。

    见到庞德后,高干先拱手施礼,庞德见之,急下马还礼,道:“有劳使君亲迎,德愧不敢当!”

    高干自思:“庞德官居镇北将军,仍不骄不躁。足见马超非同一般!”想到这里,大笑道:“庞将军请入城,歇息片刻后,再议事不迟。”

    庞德正色道:“不瞒使君,函谷军情如火,片刻俄延不得,请使君即刻领骑兵先行!”

    高干闻言,亦肃容道:“请庞将军放心!并州骑兵早已集结待命,容干为将军接风后,即刻发兵!”

    庞德暗觉不耐,恰待推拒,旁边高柔道:“庞将军之言是也!曹操数日之前已统兵急奔河洛,兄长万不可俄延!”

    高干然之,致歉庞德之后,即刻下令大军开拔。

    高柔接庞德、杨兆等入城,设宴款待,商议整编步卒之事。

    散席之后,法正急修书发往长安,请李迪抽调吏员赴并州协助高柔,并拨付粮草。另遣人前往函谷,请令大军行止,并附书建言挥军冀州。

    (本章完)

第36章 函谷关李开纵火() 
函谷关,俞山领兵猛攻曹洪营寨。

    曹仁欲领兵往援,忽一将进言道:“雍州军攻势虽猛,但兵力只有两万,且并未动用霹雳车,岂能奈何子廉将军?只恐马超另有奸计,将军不可轻出!”

    曹仁思之半晌,暗觉有理,遂按兵不动。

    右寨曹洪见己军尚可支应,也不遣人求救。

    雍州军一连攻打三日,虽无法攻破大寨,但退兵之时皆大骂嘲笑,曹洪大怒!唤成宜道:“俞山欺人太甚!待明日其退兵之时,本将军领兵出寨袭之,成将军留守大寨,可乎?”

    成宜略微思忖,道:“将军妙计,那俞山连攻数日,必不为备!将军只管依计行之,末将定稳守大寨!”两人计议已定。

    次日,曹洪磨掌擦拳,只等俞山来攻,不想眼见已过午时,并无动静。

    曹洪大疑,即遣人哨探,少时,回报说雍州军已退尽矣!曹洪不信,领成宜等将亲往观之,见雍州军果然弃关退走,讶异之下,遂引众将直奔曹仁大寨禀告。

    曹仁闻报,心下惊疑不定。曹洪道:“兄长,既然马超退走,我军何不移师关内?然后再遣人哨探。”

    成宜道:“莫非司空大军已到,马超料不能敌,故猛攻数日,然后忽然弃关退走,以防我军趁势掩之?”

    曹洪猛然醒悟,大叫道:“定然如此!否则马超何故退兵?”

    曹仁沉思不语,心下猜不透马超用意,不敢贸然进兵。

    曹洪见此,急道:“兄长!若再迟疑,马超已退回潼关矣!”

    曹仁沉吟道:“马超谋勇兼备,今虽退兵,但恐其有诈,故我军不可轻易离寨,待遣人详加打探,确认无疑后方可进驻函谷关!”言毕,吩咐亲军出函谷关三十里哨探。

    是日酉时过半,探马方才回报,言道函谷关空无一人,尚余大批粮草车帐,许是雍州军退兵匆忙,不及搬运,且关外三十里方圆并无异样。

    曹仁闻报,心下大定,下令明日入关。

    曹洪道:“兄长!我军粮草本就不足,何不直接上关用饭?若担心有诈,只需遣哨骑往来巡视即可。”

    曹仁暗思亦无不可,遂下令大军入关屯驻。

    是夜亥时,数万大军方才稳妥,各营皆埋锅造饭,忽见柴草俱全,军卒皆大喜取用。

    曹仁又令探马撒出三十余里,并无所获,遂安心用饭歇息。

    离函谷关五十余里,雍州军大营,众将齐聚中军大帐。

    李开面带喜色,禀报道:“探马来报,曹军已尽数入关。请主公下令!”

    马超亦心下暗喜,遂令大军连夜启程,明日卯时之前务必赶到函谷关!

    次日,天色微明,忽关外鼓声震天,曹仁大惊起身!喝问亲军何事?

    片刻,亲军来报,言道雍州军去而复回,现在关前列阵。

    曹仁急披挂上马,抢上城头,隐约望见雍州军离关百余步列阵,只是擂鼓,但并不攻城。

    曹仁暗自纳罕,心道:“马超既弃关而去,为何又来?“正思虑间,忽见雍州军阵后飞出无数石弹!忙喝令军卒撑起牛皮遮挡。

    曹洪见之大惊,疾步奔来,大呼道:“兄长速下城墙躲避!”说完上前扯住曹仁,死命拉下城墙,不住嘴的讲说雍州军霹雳车非人力可挡!

    曹仁见说,急令军士下城躲避,自己领众将避于城门洞内,方才心定,忽见石弹落地皆碎,大疑,正欲令亲军查看是何物,忽一股异味扑鼻,不禁微微愣神。

    猛然!曹仁脸色大变,急下令道:“全军撤出函谷关!”话音未落,军卒飞报火起!

    曹仁急奔上马,喝令大军火速撤离!但为时已晚,入眼皆是大火,曹军狼奔豕突,大叫逃命,于狭窄处更是挤成一团。

    亲军簇拥着曹仁急退,见前路被阻,惶急之下,挥刀砍杀。曹洪、成宜等亦紧随其后,冒烟突火而走。曹军自相践踏,死者无数。

    比及奔出火海,曹仁满面焦黑,回望函谷关,但见大火熊熊,己军士卒惨声震天,不禁悲从中来,大恸失声。

    大火烧了一日,方渐次熄灭。曹仁清点残军,尚不足万人,皆焦头烂额,且大多被烧伤,俱都跌坐于地。

    成宜须发尽没,颤声道:“将军!此地不宜久留,速回洛阳方为上策!”

    曹仁惊醒,下令大军速退。

    曹军闻令,勉强起身相互搀扶行走,一路哀声不断。

    关外马超见大火熄灭,纵马出营,亲往探视,但见关内黑灰遍地,一片狼藉,心下亦觉惨然,唏嘘半晌后,令李敢领三千骑兵追杀曹仁,又令俞山领军掩埋曹军残骸。

    次日,李敢回报,言称曹仁已退回洛阳,城内守兵只有万余人,大多为伤兵,且士气低迷,建言调集大军拔之。

    马超正欲详细询问,李开入见,拱手道:“主公,细作来报,曹军前部先锋夏侯惇,统骑兵两万已至虎牢关。”

    马超见说,心下暗惊,问道:“可知曹操现在何处?”

    李开道:“已过黎阳,只需十数日便可抵达洛阳。”

    马超闻言,思虑片刻,沉声道:“若能大破夏侯惇所部骑兵,曹操不足惧也!文优可有妙计?”

    李开默然半晌,拱手道:“主公,目今我军骑兵不足一万,即便破之,亦死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