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26部分

三国之兵锋-第26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开道:“即便如此,但函谷天险,岂能轻易破之?”

    马超道:“我早已画下图纸,令匠作司日夜赶制霹雳车,若成,函谷关数日可下!”

    李开讶然道:“主公何处得知霹雳车制法?”

    马超道:“此不难为也,明日随我一观便知。”

    李开道:“若真有此车,何愁函谷不破?!”

    二人相视大笑。

    与此同时,许都,曹操召集众谋士亦在商议河北战事。

    曹操道:“现今袁尚正猛攻袁谭,若任其一统冀州,恐难并之矣!诸公有何妙策?”

    荀攸出列道:“主公,袁谭兵少,自知降则必死,走投无路之下,定往投我军,届时发兵应之,又因袁谭乃长子,占据大义,如此一来,破袁尚易如反掌。”

    曹操抚掌道:“公达之计甚妙,冀州无忧矣!”

    忽郭嘉出列道:“主公,冀州诚不足虑,嘉所忧者,雍凉马孟起也!此人虽年幼,但韬略过人,志向远大!故不得不防其趁我进军冀州之时,挥兵函谷!”

    曹操微笑道:“奉孝多虑了,马超兵力不足,止步河西,不得已之下,联合步度根,方才稳住塞北局势,如何能兵进函谷?何况洛阳、弘农一线有夏侯渊两万大军,急切之下,马超休想破关!”

    郭嘉急道:“主公有所不知,马孟起并非无兵可用,其下令军中士卒年齿不得低于十八高于三十五,此乃养兵于民之计也!所图非小!主公不可忽也!”

    曹操讶然,思之大惊,道:“果有此事?马超真乃腹心之患也!似此该当如何?”

    郭嘉道:“主公,现下兖州有十万青州兵,南阳张绣有兵两万余,武关于禁有兵一万,函谷关夏侯渊有兵两万余,许昌有兵两万,其余皆不堪用,以嘉之见,可调兖州军一万及许昌兵五千,令曹洪将军统之,前往函谷关,以防马超。”

    程昱出列道:“何不调南阳兵经武关前往函谷,如此不需十日即到。”

    郭嘉道:“仲德忘却新野刘备乎?故南阳之兵不可调动!”

    曹操皱眉道:“刘备亦乃大患也!待我抵定河北,必先灭刘备,再图马超,则汉室可兴也!”众人皆深以为然。

    蓝田县,匠作司,马超、李开正在观看制成之霹雳车。试射一发石弹后,马超见射程竟然不及五十步,心下大失所望,暗忖:“杠杆原理又不是很深奥的道理,难道其中还有我不懂的大学问?奇怪了,这石弹也不大,按说射程应该在两百步以上才对啊!”念及此,吩咐匠人将抛石臂再往后移一点,重锤在加重一点。反复试验十余日之后,终于把石弹抛出两百余步。

    马超大喜!下令详细记录尺寸,依样制作五百辆。

    晚间,马超召集众匠人饮宴庆贺,酒至半酣,起身依次把盏,众匠人受宠若惊,纷纷下拜道谢!

    马超一一扶起,道:“诸位皆有大功于我!无需如此多礼!日后若有何建言,可令守司军兵快马报我,一旦可行,必重赏之!”

    众匠人皆大喜,忽末席一人疾步下席,拜于堂下,道:“大。。。大将军,小人马钧,字。。。字德衡,扶。。。风人氏,小人以。。。以为,霹。。。霹雳车尚能改。。。改进。”

    马超闻听有改进之法,大喜,上前扶起马钧,急问道:“如何改进?”

    见马超亲自扶自己起身,马钧激动不已,更加口吃的厉害,马超见其语无伦次,示意不忙,宴后再言不迟。

    散席之后,马钧连比带画,马超总算明白了,就是利用一个木轮子,把石头以套索裹之,挂在木轮上,装上摇柄,带动轮子飞快地转动,利用离心力,就可以把大石头接连不断地发射出去。

    马超闻言大喜!加马钧大将军府从事,署理匠作司,并拨亲军十人,随身护卫。令其加紧研制!

    次日,马超搜肠刮肚给马钧讲解一些后世简易机械原理,期望马钧能得到启发,制作出更具威力的器械。马超一知半解,马钧似懂非懂。。。

    忽王达求见,入内禀告道:“恭喜主公,董夫人前日诞下一子,昨日姜夫人亦产一女!”

    马超大喜,传令即刻回长安。

    进府后,直奔后院,杨氏接入,道:“恭喜夫君!”

    马超大笑道:“娘子快些将孩儿们抱出来,为夫仔细瞧瞧!”

    杨氏笑道:“掉地尚不足两日,怎生使得?”

    马超一拍脑门,遂令仆妇准备羹汤,携杨氏前往探问,进屋之后,一会儿看看儿子,一会儿看看女儿,满心欢喜,问董、姜二女道:“孩儿可曾取名?”

    董氏道:“夫君未归,故未曾取名。”

    姜氏道:“自古姓名皆由父取,妾身不敢僭越。”

    马超笑道:“自家孩儿,取之无妨!”

    董氏踌躇半晌,小声道:“前日入秋,取名马秋如何?”

    马超赞道:“此名大妙!正好应时!”

    姜氏许是饿了,边用羹汤边道:“妾身只望孩儿此生平安幸福、吉祥如意,叫做马祺可好?”

    许是姜氏边吃边说,言语含糊,马超将马祺听成了马蹄,不由一愕,心说:“马蹄?怎么叫这名字?”遂问姜氏道:“女孩怎能取名马蹄?”

    姜氏轻啐,嗔道:“妾身明明取名马祺,怎到夫君嘴里成马蹄了?”

    马超道:“原来叫马祺,好名字!当真平安幸福、吉祥如意!”

    杨氏等忍俊不禁,捧腹大笑。

    几人围着孩子谈笑一阵,杨氏见二女略带困意,忙招呼二人好生歇息,引马超回自己房中不提。。。

    塞北草原,云中军大营,杨兆高坐主位,满脸不豫之色,帐下众将噤若寒蝉。

    杨兆见众将皆不言语,愈怒,大喝道:“出塞数次,诸族皆跪地请降!只能送其前往云中!似此我等与驮马何异?!”

    一曲长苦笑出列道:“诸部落望风而降,足见将军虎威!只是。。。目今各族百姓越聚越多,还需将军尽早定计。”

    杨兆大怒!拍案道:“蛮夷皆乃恃强凌弱之徒!枉为男儿!如今还能怎地?”言毕懊恼不已,咬牙喝道:“传令退军!”

    云中城,庞德暗自忧心,只因来投之异族百姓多为老弱妇孺,青壮极少。

    法正建言道:“将军,事出反常,可令候将军即刻前往朔方巡视,以防蛮夷集结大军偷袭银川!”

    庞德然之,沉声道:“杨、候二将离云中近千里,恐不及回军,然军情如火,岂能俄延?!我自领军前往朔方,孝直谨守云中!”

    法正摇头道:“云中聚集异族百姓已近十万,需遣大军送往河套,将军恐不能成行。。。”

    庞德无奈,只得遣人飞报杨兆、候选,令二将火速回军。法正亦急修书嘱咐孟达谨防异族偷袭。

    银川城,秋播已毕,孟达巡视诸地后,大感欣慰,遂于郡守府设宴,广邀河套诸吏员及迁入各族族老。

    众吏员眼见河套不日丰足,心下喜悦,频频举杯,各族老更是开怀畅饮。

    忽报云中有书至,孟达拆视后,递于郡尉姜冏。二人遂避席商议,孟达忧道:“孝直所虑极是,然银川并无兵马,如何应对?”

    姜冏沉声道:“银川各地役吏数千人,守城足矣!”

    孟达忧虑不减,道:“若真有蛮夷来袭,定然皆为骑兵,岂会攻城?必然分兵劫掠,届时河套百姓数月辛劳,皆付之流水矣!”

    姜冏劝道:“太守勿忧,此事未必成真,若果真蛮夷来犯,冏愿领役吏出城一战!定不容其劫掠!”

    二人正商议间,役吏来报,说有大股骑兵距城不足十里。

    原来自南匈奴单于呼厨泉毙命,其侄刘豹自领单于之位,收拢败军退入塞北,尚未立足,又闻汉军分兵两路扫荡,惊惧之下尽掳诸族青壮,裹挟成军,逃往漠南。

    眼见即将入冬,刘豹大军粮草日渐耗尽,困苦不堪之下,见河套西面并无大军驻守,遂生劫掠之念。

    略加谋划后,刘豹亲领大军数万偷渡河水,杀奔银川。

    孟达闻报大惊!姜冏急道:“太守,事急矣!冏即刻领役吏出城拒敌,请太守领百姓谨守城池!”

    孟达应允,嘱咐姜冏小心行事,又急令快马往云中求救。

    姜冏领数千役吏出城拒敌,不及下寨,匈奴前军已至,姜冏且战且退。

    刘豹闻知,驱兵大进,姜冏不敌,下令众役吏退入城中,自己亲自断后。匈奴大军遂四面围困银川。

    次日,刘豹立马城下,扬声道:“太守勿惊!本单于此次只为求粮,若奉上粮草十万石,牛羊五万只,本单于即刻退兵!太守意下如何?”言毕放声大笑!

    孟达大怒!切齿道:“贼子休得张狂!待我大军赶到,你等皆为齑粉!”

    刘豹闻言暗惊,也不答话,下令分兵劫掠,五日后即刻退往漠南!

    (本章完)

第31章 灭匈奴文姬归汉() 
云中城,庞德接报大惊!正欲亲领大军前往,探马报说杨兆大军已至。庞德急令杨兆不必进城,即刻领军往救银川!

    比及杨兆赶至银川,刘豹已退。杨兆见河套诸地满目疮痍,死伤无数,顿时怒发冲冠!喝令大军循迹追击!

    战报传至长安,马超勃然大怒!提笔亲书“斩尽杀绝”四字,令人交付杨兆!

    杨兆得令,领军星夜追击,大军皆一人三马,如乌云压顶,碾入草原。

    十余日后,赶上匈奴后军,约莫万余人,因押送掳掠之百姓,故行军缓慢。

    无需杨兆下令,众军皆奋力向前,匈奴军乃刘豹掳掠之塞北青壮,怎及汉军精锐?触之即溃,抛弃牛羊等辎重,仓皇逃命。

    刘豹闻讯,大惊失色,暗思道:“若被缠住,绝无幸理!”遂严令大军加速逃往漠南。

    杨兆缀行匈奴大军之后,不时疾进攻杀,待刘豹怒极,引大军欲决战时,杨兆即刻下令后退,如此反复,刘豹大惧!遂遣使请降,求一城容身即可。

    不待使者进帐,杨兆即喝令斩之!

    刘豹闻知虽怒,但无可奈何,遂下令分兵阻挡杨兆,自领本部万人,携带大批牛羊、粮草等辎重,直奔漠南。

    杨兆亦分兵追击,但并不给匈奴军决战的机会,一旦匈奴军集结进攻,汉军转身就退,因一人三马,故匈奴军无法赶上,直被拖得精疲力竭,杨兆方挥军攻杀,尽斩其首!

    汉军一路穷追不舍,直至漠南,期间大战数场,斩首近四万级。杨兆令筑成京观,以警示异族。

    刘豹仓惶逃至燕然山,只有千余人跟随,粮草辎重早已损失殆尽,眼见追兵又至,走投无路之下,引刀自尽,从者皆散。

    杨兆取其首级,遣人并捷报一起送至长安,然后下令漠南诸族皆随军迁往河套,不从者斩之!

    一时间,漠南诸族闻风丧胆,十有八九随大军迁往河套,逃入漠北者只有数万人,杨兆之名传遍整个草原!之后十余年,各族皆不敢踏足漠南草原。

    捷报传至长安,时已建安八年夏收之际,历时九个月,南匈奴几近灭族。马超接报大喜!令人传报各地。

    消息传至河西,步度根心下庆幸不已,继而惶恐无地。

    一族老进言道:“大单于,我军屯兵河西年余,并无战事,五万大军消耗粮草无算,大将军口虽不言,心下定然不满,若继续拥兵自重,恐祸至无日矣!”

    步度根猛省,惊问道:“似此该当如何?”

    那族老道:“大将军曾言,大漠草原皆不适汉人耕种,取之无益,日后整个草原还是大单于牧马之地!敢请大单于入长安请封,将大军尽数交出。则我族异日定然雄踞草原!”

    步度根大惊道:“若入长安,恐不见天日矣!”

    族老道:“大将军信义卓著,众所周知!岂会食言?大单于放心便是!”

    步度根反复权衡,最后决定携家小赴长安面见马超。

    马超闻讯大喜,亲自于北门等候。

    步度根见马超亲迎,稍感心安,下马拜道:“步度根屯兵河西,空耗军粮无数,请大将军恕罪!”

    “屯兵河西乃你我议定之事,大单于何罪之有?”说话间,马超上前扶起步度根,假意问道:“不知大单于今日所为何来?可是军粮不足?”

    步度根顿觉惶恐,再次下拜道:“步度根愿举族投效大将军,乞恳收纳帐下!”

    马超心下大喜!面上不动声色道:“此举与吞并何异?!莫非大单于以为超乃食言而肥之徒?”

    步度根拱手道:“非也!我西部鲜卑若无大将军援助,早已灭族!步度根有何颜面继续统领大军?今日诚心投效!请大将军收录帐下!”

    马超再次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