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153部分

三国之兵锋-第153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吴懿见问,不假思索道:“葭萌关乃汉中咽喉,然却为我军占据,唐军如鲠在喉,岂能善罢甘休?故以末将之见,不如退守剑阁为上!”

    黄权闻之,皱眉道:“若黄忠继续挥军剑阁,莫非本将再退往梓潼乎?”

    吴懿摇头道:“将军,眼下唐军新得南郑,大军必然追击于禁,安有余暇他顾?为今之计,当依唐军之法裁汰老弱,精炼大军,再倚仗剑阁雄关,或可坚守不败!”

    黄权未及出言,张翼已大怒出列,抗声道:“唐军亦人也!何足深惧?若依吴将军之言,何异于按兵束甲,不战而降?!”

    吴懿长叹一声,并不作答。

    黄权见此,稍作思忖,即令散帐,吩咐众将整军备战,严防唐军夜袭,却独留吴懿。

    少时,众将散去,黄权挥退左右,起身踱至帐下,缓声道:“马孟起自起兵以来,之所以战无不胜,所依赖者,精兵强将也!本将早已起意效之,然成都诸公竟无一人附议!便是主公,亦怀疑贰之见。本将虽忧心忡忡,奈何无计可施。。。”言及此,感慨片刻,接着道:“然子远所言,亦未免有所夸大,试想我军拒关而守,届时只需万箭齐发,唐军虽勇,但安能寸进?”

    吴懿暗叹一声,沉吟道:“将军之言是矣!然不知为何,末将总觉葭萌关不足拒守,故建言退往剑阁。一者,唐军若据葭萌,便无后顾之忧,即可全力追击于禁,继而进兵宛洛,与曹操决战中原,则暂无余暇攻略川中。再者,剑阁之雄远胜葭萌关,或可倚为屏障。”

    黄权闻之,微微点头。

    只听吴懿接着道:“至于仿效唐军练兵之法,只恐难见成效,只因仅伤亡抚恤一条,主公便万难首肯,何谈立祠祭祀?末将以为,唐军战力半数皆来自于此,再有三分出自军政分治,操练之功只占两分耳!将军以为如何?”

    黄权闻言,连声感叹,许久不发一语。。。

    吴懿默然半晌后,上前数步,低声言道:“主公之才远逊马孟起,只恐。。。无力回天!”

    黄权见说一惊!却并未动怒,凝视吴懿道:“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我等为将者,但奋死一战而已,至于后事如何,听天由命便是。。。”言毕,即令释还唐军信使。

    次日,黄忠亲领大军,于葭萌关百步外列阵。杨恒即上前请令!

    黄忠微微摇头,随手指一曲长,下令道:“突至关墙,即退回大阵!”

    那曲长闻令,先是一喜,继而一怔,心道:“何不就势破关?”然黄忠军令已下,遂不敢多言,即领本部千人列阵而进!

    左近杨恒不解道:“将军!葭萌关不过贾逵、杜袭之辈草草筑就,墙高不过四五丈耳,一鼓可下!何须试探?”

    黄忠转目视之,笑而不语。

    葭萌关上,黄权领众将肃然而立,放眼望去,数万唐军步兵阵列森严,左右两翼各有数千铁骑,亦纹丝不动,诺大军阵,除却偶有战马嘶鸣,竟鸦雀无声!张嶷本欲领兵出关,一试唐军深浅,见此,不由倒吸一口凉气!喟然道:“今日方知唐军之精锐,吴将军所言不虚也!”

    张翼却犹自不服,冷哼道:“不过队列整肃而已,何足为奇?”

    张嶷侧目视之,言道:“唐军列阵关前已逾两刻钟,伯恭曾见一人稍动否?!”

    张翼轻嗤一声,道:“其等尚在百步开外,即便静立至明日,又能如何?”

    黄权见二人争论,扭身瞪视其等一眼,继而回身谓吴懿道:“唐军虽列阵关前,然却并未见云梯、撞木,莫非虚张声势乎?”

    吴懿见问,亦不明所以,正皱眉思忖时,忽闻唐军阵前鼓声大起!约千余兵卒列阵缓步推进,虽未呐喊冲杀,然行进间犹如一体,望之气势滔天!

    黄权见之,以手拍击女墙,大喝道:“弓兵后退三步,取箭!”

    众将闻令,疾奔军前传令。

    黄权微微探身,双目紧盯唐军前列。

    眼见唐军距关墙已不足五十步,且开始加速,渐成冲锋之势!张翼暗急,小声提醒道:“将军,敌军已进入我军抛射射程!”

    但见黄权纹丝不动,竟犹若未闻,比及唐军进至三十步左近时,忽怒喝一声:“放箭!”

    霎时间,城头箭矢如云腾起,瞬间又如雨落下!

    但见唐军仅只缩颈弯腰而已,阵型却丝毫不乱,箭矢击中钢甲,纷纷弹落。唐军脚下不停,绕过不慎手足中箭之同袍,飞奔至城下,忽又反身回奔,扯扶伤者退回本阵,竟似无一人战死。

    关上众将先是莫名其妙,继而骇然色变!张嶷嗔目结舌,手指关下唐军,却一时失声!

    黄权与吴懿对视一眼后,长叹一声,颓然下令道:“全军拔营,退往剑阁,限时午时之前!”

    张翼闻令,奋然道:“将军!唐军不过依仗铠甲而已,若攻城,未必可下!末将请令守关,与唐军决一死战!”

    黄权见说,正欲出言喝退,张嶷已然出列,拱手道:“将军,唐军战力超卓,又有铠甲防护,实不可正面对敌,故退兵剑阁乃良策也!然若黄忠趁势驱铁骑追击,如之奈何?故末将请领一军伏于关内五十里,以保大军后路!”

    吴懿闻之,即出言道:“伯岐言之有理,将军可从之!”

    黄权思之亦无不可,遂从其言。

    关外,军司马上报战损道:“将军,方才一阵,我军伤两百余人,皆为腿臂,手足中箭,并无大碍。”

    黄忠闻报,仍立马阵前,遥望关上,不发一语。

    杨恒听闻竟有数百军卒中箭,早已大怒,遂打马上前,拱手谓黄忠道:“将军!我军列阵关前已逾一个时辰,关上蜀兵却仍无退意!待末将亲领本部三千锐卒攻之,破之易耳!何须如此麻烦?”

    黄忠闻言,回身笑问道:“破关之后,致远所部能战者尚有几何?”

    杨恒奋然道:“葭萌墙高不及五丈,加之蜀兵皆为乌合之众,末将以为,战死者定不过百!”

    黄忠见说,捋须道:“然若依本将之计,或可不损一兵一卒!”

    杨恒闻之,愕然道:“未知将军何计?”

    黄忠示意其近前,低声道:“唐公昔日曾跃马广元,数千铁骑大破川兵数万,生擒吴懿、吴班等一干蜀将,后又释之,其等未必记念唐公恩德,然却必慑服于我军兵威!如今吴懿恰在关内,老夫先遣人致书,震慑其心,再令锐士突前,耀我兵甲,彼等安能不退?”

    杨恒闻说,大喜道:“若彼等退兵,我军便乘胜追击,就势攻取广元、剑阁!”言及此,忽又疑惑道:“然黄权、吴懿并非庸才,岂能料不到此?还请老将军解惑!”

    黄忠面露赞许之色,缓声道:“眼下汉中未稳,于禁仍统十余万大军拒守城固,赵将军之所以怒遣老夫领兵攻打葭萌关者,乃惧蜀兵偷袭南郑耳,且蜀将张任于巴西、阆中一线亦有大军数万,老夫若挥兵剑阁,其必统兵袭我后路,故黄权、吴懿方才定计撤军。”

    杨恒闻言大悟,拱手恭敬道:“老将军奇谋,小子受教!”

    黄忠连道免礼,摇头道:“此非老夫之谋,乃仿效军师攻心之计耳,不足为奇。”

    杨恒见说愧然,方悟马超令其随军征战之用意,自忖道:“难怪谢勇悍烈非常,且多谋善战,仍被李将军轻易击败!沙场老将,果然非同一般!可笑我自命不凡,小觑天下良将,实是不该。。。”正反省时,忽探马来报,言称蜀兵已退!

    众将闻报大喜,纷纷请令追击。

    黄忠不为所动,反下令大军回营造饭,午时过后,再入关不迟。

    众将闻令,虽不明所以,然军令已下,遂各领本部,退回大营。

    是日申时许,黄忠大军进驻葭萌关,先遣人赍书赴南郑报捷,再令探马出关,往广元方向巡哨。

    杨恒早已心悦诚服,遂请令亲往哨探。

    黄忠不允,谓之道:“将乃三军司命,若非不得已,轻易不可临阵,遑论充作探马乎?!”

    杨恒闻言,情知黄忠心存教导之意,感激不已,又满心羞愧。。。

    (本章完)

第162章 赵子龙受阻阆中() 
却说韩德镇守子午谷年余,竟未逢一战,曾数次请令兵进上庸,皆为军务省所拒,又不敢直接上书马超,无奈之下,只得每日操练,百无聊奈。

    忽一日,亲军飞奔来报,大喜禀告道:“将军,军务省有军令至!”言毕,即呈上令谕。

    韩德欣喜不已,忙接过,检视封口火漆完好后,急拆视之,继而喝令升帐!

    少时,众将齐聚,韩德宣读军令后,扬声令道:“大军即刻整备,明日寅时造饭,卯时即兵发上庸!”

    众将拱手应命,然并无振奋之色,一将进言道:“将军,眼下上庸已为赵将军攻克,却调我等守城,似此与镇守子午谷何异?还请将军上书唐公,末将等愿为唐公攻城拔寨!”

    韩德见说,先怒斥其人道:“军令已下,何可推调?”然后问众将道:“你等皆有此意否?”

    众将见问,皆言愿临敌建功,不愿固守城池。

    韩德闻说,乜视众将一眼,轻哼道:“你等皆为匹夫之勇!以本将观之,镇守上庸胜却守御子午谷百倍!岂能一概论之?”

    众将不解,遂出言求教。

    韩德大笑三声,起身道:“眼下周瑜领水军拒守汉水,我军不擅水战,因此寸步难进,赵将军又须领兵取川,故令我等守之!今日我等虽镇守上庸,然异日攻打南阳,则为先锋也!再者,汉水东岸十万吴兵,岂无探马哨骑之类?擒而斩之亦为战功,岂非胜似枯守子午谷?”

    众将见说大喜!复觉振奋,继而拱手辞出,回营整军去了。

    未及半月,韩德便领军突至上庸,即求见赵云,拜见毕,呈上军务省令谕,赵云郑重接过,谓之道:“既然韩将军到此,本将这便回军南郑,还请韩将军固守之!务使有失!”

    韩德闻之,即双膝跪地,拱手道:“末将遵令!还请将军放心,有末将在此,周瑜休想渡过汉水!”

    赵云见此,忙下阶扶起,言道:“韩将军乃一军主将,岂能行此大礼?”

    韩德再拜道:“末将乃将军旧部,曾受将军指点简拔之恩,虽职务可变,但礼不可废!”

    赵云闻说,正色道:“韩将军之军衔职务皆为唐公任命,只因战功卓著之故,并非本将刻意简拔!昔日韩将军为本将所部,指点兵策乃本将分内之事!韩将军切记!日后不可如此!”

    韩德拱手应诺,叹服不已。

    赵云微微颔首,又将其子韩瑛近况简略告之,再留铁骑五千,继而传令大军拔营,往南郑进发。

    回军途中,赵云见汉水南岸皆为大片良田,怕不有数十万亩,然皆渐显荒芜之相,不由暗道可惜,遂令亲军前往告知韩德,令其俱书上报马超定夺。

    数日后,大军抵达南郑,庞统迎入,禀告道:“黄老将军捷书已至,竟不费一兵一卒,便攻克葭萌关,同时请令征调民夫,修缮关隘。”

    赵云接书看毕,沉吟道:“老将军非但勇冠三军,且足智多谋,昔日唐公重用老将之时,云尚心存不服,今日见之,方知唐公慧眼,世所罕及!”

    庞统微笑道:“统亦有此念,不便直言耳!”

    赵云闻言大笑,继而问庞统道:“如今上庸有韩德驻守,我军后路无忧,军师可有取川之计?”

    庞统见问,稍作思忖,沉吟道:“蜀军战力故不足道,然巴山绵延陡峭,险峻非常,极不利大军行进,驼马亦不堪行,只恐辎重粮草难以为继!若攻阆中,张任必然垒断山路,或伏兵投石,我军安得寸进?然若转而进兵剑阁,亦急切难下!只因剑阁比邻垫江,险固远非葭萌关可比!若强行攻之,必然损失惨重,且未必可下!故统以为,当致书长安,请唐公颁劝降檄文,或可不战而定。”

    赵云闻说,摇头道:“刘璋虽暗弱,然仍聚大军十数万,粮草丰盛,且蜀中英才甚多,加之黄权、张任并非易于,岂能轻易归降?依云之见,除非击破剑阁,或攻占阆中,使刘璋无有凭持,方可再行劝降之计!故云欲亲领精锐步军突袭阆中,若张任果如军师所料般垒断山道,再转而挥军剑阁,强攻之!军师以为如何?”

    庞统沉吟片刻后,缓声道:“张任乃蜀中名将,万不可轻视!将军可先按兵不动,遣探马前往南江哨探,若张任已将山道垒断,即可出兵,攀山而进,若山道犹存,切不可进兵!”

    赵云闻言,已明其意,遂遣哨骑前往。

    数日后,回报说山道犹在,但南江县有邓贤部镇守,约有军力万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