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黑大宋-第65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终不是嗜酒之人,不过……”
如果不是王巨出现,宋朝的酒多是低度酒,所以一些妇孺都时常饮酒。
赵顼虽不嗜酒,但于一些大典或宫宴时,也要与大臣吃上几杯的。
但现在就不准了,这是否合适呢。
黄和语气转了一下:“但奴婢以为,这是太保对陛下的关心。”
赵顼是怎么死的?《续资治通鉴长编》里有记载,赵顼在集英殿大燕群臣,“酒五行罢,以上服药也”。
后面李焘还做了补充:“放翁家世旧闻:元丰秋燕,神祖方举酒,手缓,盏倾覆,酒霑御袍。时都下盛传侧金盏曲,有司以为不祥,遂禁之。”
《老学庵笔记》又有一则记载:“元丰七年秋宴,神庙举御觞示丞相王歧公以下,忽暴得风疾,手弱觞侧,余散霑污御袍……”
好了,死因出来了,风疾,中风也。
引发中风的原因就是忧思恼怒、饮食不节、恣酒纵欲。
赵顼虽生性多疑,不象宋仁宗那么从容,但在生活上是一个有节制的人,不会恣酒纵欲。
那么只能是前两条原因,想独裁了,什么权利都收回去了。那么处理的政务就会多起来,饮食不当是有可能的。
并且朱元璋与雍正也因为如此,英年早逝。
两次惨败。忧思恼怒,也是必然。
具体的王巨不大清楚。只知道他是死于中风,然后在某将宴请群臣的宫宴上,酒吃多了,中风发作,并且这个时间快要临近了。
所以才有了这道食谱,强行禁止赵顼吃酒。
这玩意儿一碰酒,才是最悲催的。史上那次赵顼严重中风,酒是主导原因。
否则赵顼多活上几年。熬到宋哲宗长大成人,高滔滔不得专政,那么就没有了元佑党争。而且赵顼在,宋哲宗病重了,宫中也不会讳之不敢医,更不会容忍小程在宫中虐待宋哲宗,将宋哲宗身体熬得很差。
后来为什么明神宗在张居正死后,虐杀张居正全家老小。道理是一个样,这个不准做,那个不准吃。使得明神宗生活差得还不如一个平民。但张居正自己呢?却暗中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明神宗能高兴吗?
小时候落下病根子,发育时又因为小程的灭人欲存天理,由高滔滔支持。小程监督下,赵煦只能得到可怜的饮食,营养一直跟不上来,甚至整个少年时光不能玩耍欢笑,所以宋哲宗才那么地短寿。
也就是赵顼多活上五年,宋朝整个历史就会重新改写……
明白这些前前后后,就知道王巨为什么痛恨程氏兄弟了。他们不是宋朝的理学家,而是宋朝两个最恶毒的岳不群!
“传御医!”
一会儿,十几名御医带了过来。
赵顼问道:“朕去年生了病。所以不得饮酒是否?”
领首的御医刚要说话,忽然看到张商英三人。并且张商英暗中使劲地挤眼,他立即醒悟道:“陛下。是最好不要沾酒。”
“你们为何不说?”
“臣等是怕陛下不悦。”
“朕不悦,你们就不说?”
张商英立即替这些御医转圆场:“陛下龙威肃穆,他们胆子小罢了。不过太保说过,不管陛下答不答应,但这次他回来了,就会献给陛下六个大礼。”
“六个大礼?”
“臣也不大清楚,可能是一些高产的粮食种子,从彼岸的彼岸带回来的。”
“彼岸的彼岸?”
“恩,离宋朝很远,近四万里路遥。还有一些机械技术武器吧。但太保又说了,非是他不守君臣之礼,先行去密州,是等候倭国调来的银两。”
…………
“这也太摆架子吧。”安焘心中不满地想到。
他还不知道王巨提出的三个“无理要求”呢。
但就是知道了,他敢说什么,什么也不敢说。
那么多人因为此子被清洗下去了,甚至他以为吕公著与冯京也是因为王巨被清洗下去的。
一行人来到城外五丈河畔,一处比较荒凉的盐泽地。
王巨迎上前拱手道:“见过陛下,见过诸公。”
大家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陛下,请派侍卫立即将周边三里方圆所有行人百姓驱逐出去,让他们稍一会再回来。”
“为何?”蔡确问。
“与一样武器有关,为了保密,不得不这样做。”
那还什么,赵顼立即让近卫驱逐百姓。
王巨说道:“请陛下接收臣第一样礼物。”
他说着,手一挥,下人们抬上来几个箱子。
王巨打开箱子说:“这是三样粮食作物,它们都是耐旱粮食,而且十分高产,亩产可以达到几石几十石。为了得到它们,牺牲了两千多名壮士。不过有了它们,可以立即使我朝粮食产量得以提高,甚至缓和了人口增涨的压力。”
这三样作物就是土豆、红薯与玉米。
到了明朝,它们也出现在中国了,但因为统治者没有注意,所以在中国推广得很慢。这一点也说明了明清这些皇帝们,还不及被评为昏君的宋真宗呢。
其实彼岸还有许多好东西,如番茄、南瓜、花生、辣椒、向日葵……但王巨派人主要除了这三样粮食外,余下的就让他们寻找橡胶了。不仅是找到橡胶树,这玩意可以迁载,但想得到树胶又要好久了。这边又等着树胶,因此除了找到树苗过来移载外,还要在那边切割大量树胶带回来。时间又急。再加上当地各强悍的土著时不时骚扰,因此就没有再找了。
不过在回来时。留下了三千人,开拓了三个定居点,作为未来的桥头堡。
但还没有接触到彼岸的文明核心。
总之想完全征服彼岸,以现在的兵器优势,难度还比较高。
但这个也不急。
因此一旦大规模百姓上去后,正式开垦了,这些蔬菜水果杂粮,早晚还是能找到的。
“陛下。这是它们的种植方法。”王巨递了一篇奏本。
这可是亩产几十石的产量。
赵顼很慎重,对工部侍郎熊本说道:“熊卿,你来负责,派有经验的老农来种植,种植成功后,将产量统计下来,然后推广之。”
民以为食为天,它们确实是一道大礼。
王巨又说道:“陛下,诸位,请上船。”
三艘古怪的中小型护卫船。用了蒸汽机为动力的,从汴水进入桓沟,停泊在梁山泺。然后与王巨一道汇合,驶到京城。
王巨带着大家上了其中的一艘,船舱里放着满满一船的密封箱子。
下人们打开一个个箱子。
大多数是金条银条,一条八两重,也就是半斤重,相当于291克。
本来王巨想铸成一两一条的,但金银的密度太高了,铸得太小,成本有点高。反正是做本金的,非是流通货币。于是铸成了半斤重大小。
除了铸成长条形外,上面还铸刻着一个大字:宋。
还有少数是七大八小的银锭。刚从倭国那边调运过来的。
王巨说道:“陛下,这里合计有一百四十万两金子,八百六十七万四千两银子。未来六年内,从彼岸还会调来一些金银,准备凑成三百万两金子,两千万两银子。有这些金银,想来推出银行司足矣了吧。”
“足够了,足够了。”赵顼欣喜地说。
这可是吓人的金银,如果换成铜币则相当于一千亿文,一亿两千多万贯。
“陛下,彼岸的商贾对此颇有意见,但经过臣的压制,终是同意了。不过陛下要承诺,这是彼岸海商的提前支付,而不是额外捐助。”
也就是提前支付了三十多年的捐助。
“准之,准之。”
王巨扫了一下余下的大臣,他们同样被这么多金银亮瞎了眼睛,又说道:“因为捐出这么多银,未来六年彼岸所有人都要熬日子了。虽然可能他、们久在大海上飘泊,性格桀骜,但论爱国,有多少士大夫及之?”
王巨又捞了一大把金条说:“并且诸位未计算过,如果未来设置银行司,按一分利贷,三十多年后,这些金银就等于番了三倍多,如果按存息计算,三十多年后,也等于番了一倍多。”
“所以臣以为它们是彼岸所有海客与百姓献给陛下的第二道大礼。”
有了这句话,未来再有人用海客说事,那就叫不识相了。
其实它还真是挤出来的。
若是靠盈利,是不可能交出这么多金银的,尽管贸易逆产与暴力开采得到大量金银。
除了贸易外,还有拍卖了许多坑矿作坊所得,除了一部分留下来以防万一,余下的所得全部带过来了。
安焘心情沉重。
这只是六样大礼中的两样,还有四样呢。
有了这六样大礼,这小子就是犯了严重错误,也可以光明正大的走向朝堂!
王巨带着大家重新走上岸。
赵顼看着古怪的烟囱,好奇地问:“听张卿说,彼岸新近出来一种庞大无比的海船,就是这种样式的船舶?”
“陛下,这些都是试验船只,它上面装载着一种新式机器,很早以前臣就委托我的学生们在彼岸研发,但一直不是太成功。臣去了彼岸后,亲自主持,又从彼岸那边的彼岸派人带回来一种树胶,用它做成了密封圈,这才勉强成功。但究竟如何,得看它实践如何。事实这一路航行过来,陆续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只要发现了问题,就能解决之。”
蒸汽船舶不仅是蒸汽机本身,还涉及到螺旋桨的铸造技术。
总之,这一船过来,大毛病没有,小毛病不断。不过好在并没有取消风帆,因此一路修理,并没有阻碍航行。
而且王巨也有意乘坐着这种船舶,虽然他不是专家,但余下的人更不是专家,至少没有他的眼界。
因此长途航行后,陆续出现一些问题,王巨就在陆续找出这些问题原因,然后就可以做进一步的改进了。
也就是说这几艘船只是临时的蒸汽机船,明年大幅度改进后,基本上就可以正式与风帆搭配使用了。
至于那几艘特大船只,经过这次航行后,则是彻底宣告失败。
虽然用了粗钢为龙骨,不过船底潮湿,再加上海浪颠簸,大面积的龙骨开始生起铁锈。也就是说想正式推出这种新式大船,必须研发真正的防锈漆,以及刨光技术。
但也不算失败,虽然几艘庞大的船只花了不少钱,可这些船的打造过程中,就等于积累了大量经验。
赵顼听到这里,他与大伙全部听明白了,新技术是好,可想研究新技术,会烧很多钱,甚至几艘载重达到四五万石,造价不菲的超级大船也是烧的……(未完待续。)
第748章 六个大礼(中)()
“陛下,国库与内库还有多少金银?”王巨问。
虽然那个金矿与倭国的银矿源源不断的提供着金银,还有利用贸易差,从西方得到大量的金银,但彼岸内部也需要钱帛的。
而且撬动的是整个宋朝的经济,眼下这些金银看似多,实际真的不多。
“王卿,两库大约能调出六十万两黄金,四百多万两白银。”赵顼心中合计了一下说。
这说明两条。
虽然两战惨败,但并没有将两库消耗得一干二净,也说明赵顼将权利回收,否则不会对国库的储存那么清楚。
“看来得找几个能人进入三省了。”王巨心中想到。
大伙将公务一起处理了,赵顼想处理,都不行了。那么减少了劳累,就能多活几年。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就象张载,若按历史上走向,早死了数年。因为王巨出现,生活无忧,什么又看开了,到现在还活得好好的。
“如此,银行司的置立更加稳妥,”王巨说。
这样一叠加起来,等于有了两百十多万两金子,一千三百两银子。
其实民间还有许多金银,《开封府状》里记载:
大金副元帅府指挥:
契勘二庶人誓约,愿献犒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先续过纳金二十四万七千六百两,用情准四万九千五百二十锭,银七百七十二万八千两,准一百五十四万五千六百锭。不欲照五十两一锭旧例,所缩已多,是依庶人续约,准折金六十万单七千七百锭,银二百五十八万三千一百锭。具详别幅。仍缩金三十四万二千七百八十锭,银八十七万一千三百锭,限五曰内尽数津纳。如仍隐匿延稽,当府即纵兵大索。毋贻悔吝,须议指挥。
右下开封府准此。
大金天会五年三月十四曰。
别幅:
契勘庶人手允事目,帝姬、王妃一人准金一千锭,宗姬一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一人准金二百锭,宗妇一人准银五百锭,族妇一人准银二